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为何一人身居多名头,且两岸反差如此之大?

 

作者:杨天石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01
ISBN:9787507531275
开本:大32开
页数:372
字数:25万
装订:平装
印刷:黑白

作者:杨天石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1375814701

杨天石:江苏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哲学》、《炎黄春秋》、《同舟共进》、《中国书画家》杂志编委、《世纪》杂志顾问。曾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史坦福大学等校访问学者。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民国史、国民党史。着有《揭开民国史的真相》(7卷本)、《杨天石近代史文存》(5卷本)、《杨天石文集》、《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海外访史录》、《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辛亥前后史事发微》、《横生斜长集》、《朱熹》、《朱熹及其哲学》、《泰州学派》、《黄遵宪》等。与人合着有《*史》第一编及第二编第五卷、《中国通史》第12册、《南社》、《南社史长编》等。主编有《〈百年潮〉精品系列》(12卷本)、《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中文版,3卷本)等。其近着《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一辑获大陆2008年十大图书奖、香港2008年书奖。

书的由来、内容、形式与风格:


《蒋介石日记解读2》是继08年度十大好书《蒋介石日记解读1》之后,杨天石先生的沥血之作,在书中,你会看到:“不抵抗主义”的口号并非出自蒋介石,而是另有其人!美国三次打算原子弹轰炸中国大陆,帮蒋光复民国,都被其拒绝!在毛泽东《论持久战》之前,蒋介石早就有了“持久战”的思想!共产国际打算扣留蒋经国,以此要胁蒋介石,蒋介石宁愿绝后,也不为所动!

“我小时候是不知道谁是蒋介石的。”在台湾长大的梁文道先生说,“因为我在台湾上学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蒋中正,却不知道他原来也叫蒋介石。在我们上小学的年代我们甚至不会叫他做蒋中正,我们都叫他做蒋公,他死了之后我们就叫他做先总统蒋公。”

在大陆,蒋介石却是个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式的人物,可惜,名字前往往被冠以“人民公敌”“反动派”“独夫民贼”等,甚至一度被称为“蒋该死”“蒋光头”,至于“蒋中正”“先总统蒋公”,那时“不知道”的。

为何一人身居如此多名头,且两岸反差如此之大?

民国史研究专家杨天石根据亲眼所见蒋介石日记,为你解开答案!

翻翻目录:


自序
一、国共关系

邵力子出使共产国际与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
1926年6月26日:晚在东山寓次与力子谈革命以集中与统一为唯一要件,而其基础则在下级士兵也。

蒋介石建议国共两党合并
1937年1月30日:对赤匪之处置应慎重考虑。彼于苏俄既无接济,而于主义又难实行。若其果有民族观念,不忘为黄帝之裔,则于其穷无所归时收服之,未始非一良机也。

二、对日策略

不抵抗主义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接受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等人访谈时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国民党人的持久战思想
1938年3月5日: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

汪精卫的出逃与蒋介石的应对
1939年2月18日:汪伪真无赖无耻,吾未见卑劣狡诈之如此也。

“桐工作”辨析——真真假假的日中特务战
1940年3月31日:倭寇一面成立汪逆伪中央政会,宣言三十日成立伪组织,而一面又派陌不相识之陈治平来求和议,其条件一如往昔,以试探我方对汪伪出现之心理,其愚劣实不可及。窃恐古今中外亦无此之妄人也。

三、国际外交

跟德国还是跟英美站在一起?——抗战时期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抉择
1940年7月6日:美与苏均超然欧战之外,我自当本一贯之方针加紧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合作;对于英、法,尽力维持固有之关系;对德、意等国不仅以维持现存友谊为满足,更宜积极改善邦交,以孤敌势,并打破敌之阴谋,以期有裨我抗战建国之前途。

拒绝德国拉拢,阻挠德日会师印度洋——抗战时期中德关系的惊天秘密之一
1941年7月1日:若不再与(德国)绝交,则国格将有所损。

蒋介石与德国内部的推翻希特勒的运动——抗战时期中德关系的惊天秘密之二
1944年7月22日:本周倭阁东条已倒,德国希特勒被刺未死,敌方之命运失败在即,固为可慰。然而敌国败后我不能自强,则虽胜犹败,究有何益乎!因之焦灼更甚矣。

宋美龄与丘吉尔——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之一
1943年3月28日:丘吉尔演说遗弃我中国,其对我侮辱可谓极矣,但此为其坦白肺腑之言,实于吾有益。其后艾登虽在美为其修正补充,不过更增英国虚伪欺诈之劣行而已。

蒋介石正告丘吉尔:藏事为中国内政——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之二
1943年5月17日:西藏为中国领土,我国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国家预问。英国如为希望增进中英友义,则勿可再干涉我西藏之事。如其不再提时,则我方亦可不提;如其再提此事,应请其勿遭干预我国内政之嫌,以保全中英友义。

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对待亚洲国家的态度之一
1945年11月4日:今日得见韩国革命党员能有回其祖国之一日,而由余扶掖以成之,岂能不归耀于上帝乎!惟祷祝其能早日独立耳!

蒋介石与尼赫鲁——对待亚洲国家的态度之二
1939年9月2日:其人(尼赫鲁)思想与言行,皆甚有条理也。
1942年2月19日:彼(甘地)惟知爱印度,有印度,而不知有世界及其他之人类也。

史迪威假传罗斯福指示,策划暗杀蒋介石——开罗会议前后侧记
1943年11月24日:甚觉其(罗斯福)对华之诚挚精神,决非泛泛政治家所能及也。 ……(丘吉尔)狭隘浮滑,自私顽固八字尽之矣。

四、国内政治

“飞机抢运洋狗”事件与打倒孔祥熙运动——一份不实报道引起的学潮
1942年1月9日:国人与青年皆无辨别之智能,故任人煽惑,以致是非不彰,黑白颠倒,自古皆然。

二二八事件与蒋介石的对策
1947年3月7日:自上月28日起,由台北延至全台各县市,对中央及外省人员与商民一律殴击,死伤已知者达数百人之多,陈公侠(陈仪)不事先预防,又不实报,及事至燎原,乃始求援,可叹!特派海陆军赴台,增强兵力。此时共匪组织尚未深入,或易为力,惟无精兵可派,甚为顾虑。善后方策,尚未决定。现时惟有怀柔。此种台民初附,久受日寇奴化,遗忘祖国,故皆畏威而不怀德也。

五、迁台之后

国民党迁台与蒋介石反省
1949年12月30日:建立起坚强不拔的基础,作为我们大陆反攻的根据地。
1950年1月25日:如台湾失陷,我必死于台湾,以尽我职责。

蒋介石在台湾“复职”与李宗仁在美抗争
1950年2月2日:(李宗仁)仍以政治、外交为儿戏,毫不负责自罪,无耻无赖。

蒋介石三次反对用原子弹进攻中国大陆
1953年7月12日:再不要幻想美国援助我反攻复国。该国之政策与诺言绝不能信赖,其幼稚、冲动、反复无常之教训,如果自无主张与实力,若与之合作,只有被其陷害与牺牲而已。

六、婚姻家庭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
1927年9月 23日:与三弟(宋美龄)叙谈,情绪绵绵,相怜相爱,惟此稍得人生之乐也。”。

蒋经国怎样从苏联归来
1926年3月16日:我虽然未加入共产党,而为纯粹的国民党员,但我自认我一生的事业是在革命。所以我们父子两人始终是立在革命战线奋斗的。我对于你(蒋经国),名称虽为父子,在革命上说起来是一个同志,我实在是满足的。

看看书评:


-

读读书摘:


自序

本书是拙着《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的第二集。

人的正确的历史观念从哪里来?答曰:从史实研究中?。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是检验一切历史观念的标准。符合史实的观念是正确的,反之则为谬误。既往的一切历史观念都要经受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的检验。正确者坚持,不正确者修正。这是历史学不断发展、更新的基础,也是必由之路。

不研究史实,不可能获致正确的历史观念,这是常识。但是,有时人们面对史实,却也未必就能得到正确的观念和判断。这是因为,人的思维,包括人的历史研究活动,都常常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如立场、利益、环境、经历、经验和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有时有助于人们的认识,有时则反之。生活中常见的情?是,史实明明摆在那里,有的人就是看不到,看不全,或是看到了也不承认,甚至做出超越常情的另类解释。历史学家的责任和可贵之处,就在于能摆脱各种不利于其研究活动的制约因素,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真相,使人的历史观念符合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

众所周知,在近代中国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有过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并有过多年对峙。合作的时候,双方并肩对敌,同生共死;分裂的时候,刀兵相见,不共戴天。这种合作和分裂自然会对人们的认识活动造成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1945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曾经特别提到一种负面的影响——“内战时期的情绪”。他说:我们党内有一种情绪,不喜欢孙中山,这种情绪在相当广大的党员中存在着。认真说,这种情绪是不大健全的,是还没有真正觉悟的表现。这是反映了内战时期的情绪。

那时候,因为环境不同,连孙中山也不要了。那个时期为什么我们不大讲孙中山?因为我们被国民党一下子打倒在地,爬起来也红眼了。蒋介石手里打着孙中山的招牌到处乱杀人。这时候,群众对孙中山也就不喜欢。在十年内战中不要孙中山,这也很难怪,因为我们的力量小得?。《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页。毛泽东所指的“内战时期”,说的是中国近代史上1927年至1937年那一段。那时候,国共两党彼此互斥为“赤匪”与“白匪”,你杀我,我杀你,彼此都杀红了眼,自然,作为国民党的创建人的孙中山在部分共产党人的眼中会变形,觉得不值得尊崇,可以“不要”了。毛泽东在另外的场合还说过:“那时我们被打倒在地上,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第100页。毛泽东的这段话讲明了另外一个影响人们认识的因素,?就是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利益需要。

孙中山作为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的地位,今天已经得到举世公认。为什么在1927年至1937年的内战时期不受许多共产党人的欢迎,毛泽东讲得很清楚,那是“内战时期的情绪”。毛泽东提出:“现在不同了。对党内一些人存在不尊重孙中山的情绪,应该克服。”人们从这一段话里,完全应该得到启示:在历史研究中,要注意克服、摆脱各种不利于获致正确认识的制约因素。

国民党和共产党打过多年仗,人们有“内战时期的情绪”是必然的,这种“情绪”影响人们的观念以至历史研究也是必然的。不妨举两个比较突出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消灭欧洲的德国法西斯和亚洲的日本法西斯的先后次序中,有所谓“先欧后亚”,或“先亚后欧”的分歧。蒋介石是主张“先亚后欧”的,多年来,中华民族深受日本侵略之苦,蒋介石持这一主张完全可以理解,然而,蒋的这一主张却曾经被批判为企图借以延长法西斯德国和一切法西斯,包括蒋自己对于中国人民的法西斯统治的寿命。这大概可以算做“内战时期的情绪”了吧?又如,对于蒋介石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多年来,人们的常用语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袖手旁观,等待胜利”,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内战时期的情绪”呢?

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联合进行的民族战争,两党都各自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05年9月,*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应该承认,这段话不仅完全没有“内战时期的情绪”,而且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对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作了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

毛泽东说过:“孙中山这位先生,要把他讲完全,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是讲历史辩证法的。孙中山的确做过些?事,说过些好话,我在报告里尽量把这些好东西抓出来了,这是我们应该抓住死也不放的,还要交给我们的儿子、孙子。”蒋介石不是孙中山,蒋介石做的好事也不能和孙中山相提并论,但是,他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后来和共产党两次合作,领导过北伐和抗战,晚年迁台后,又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建设台湾,总还是做过若干好事的。在促进和发展海峡两岸和平关系的今天,人们自然应该按照“历史辩证法”的要求,将他“讲完全”。鉴于“内战”时期,特别是1946年至1949年的第二次“内战”时期,人们高喊“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自然集中于?他的“过”,其中有些讲得对,有些可能讲得不对,或者讲过头了。这就需要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掌握一切有价值的史料,首先厘清史实,尊重史实,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真正地展开“百家争鸣”。蒋介石研究如是,国共关系史的研究也应当如是。

对于蒋介石的评价,历来的看法不外分三种:一是有功无过,一是有过无功,一是有功有过。本书作者持第三说。至于何者是功,何者是过,何者是主流,何者是支流,当然可以讨论,也需要讨论,然而,历史是实证科学,无征不信,没有充分、可靠的史实作支撑,人们难以提出任何经得起?扑摔打,可以取信于天下万世的结论。蒋介石一生经历的大事很多,必须一件件、一项项,逐件逐项地加以研究,只有在这种研究做得比较深入之后,才有可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得出的结论才有可能比较科学、比较准确。倘若不充分掌握资料,不研究史实,拘守某些既往的观念,局限于“内战时期的情绪”和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做出的某些结论,排斥任何有理有据的新探索,恐怕无助于揭示历史真相,无助于两岸和平关系与政治互信的建立,当然更无助于中华民族的和解与和谐。

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的依据当然是人物的言与行。蒋介石日记由于?要供个人使用,生前并未公布,其中有比较多的政坛秘密和个人内心世界的记述,因此,值得治史者重视。但是,仅仅依靠日记是不够的,必须根据大量的*、文献,钩沉索隐,稽查考核,才可能揭示奥秘,有所发现。本书中的若干文章,所依据的蒋氏日记不过几句话,但所依据的*和文献,却是着者多年奔走于太平洋两岸的结果。

本书和第一集一样,仍然是一件件、一项项的专题研究。全书共收文21篇。其中16篇是新作,另几篇原据大陆及台湾收藏的蒋介石日记的摘抄本写成,此次收入,根据近年开放的蒋介石日记原稿本作了修改和校订。其中有两?,只采用了原作中的片段,全文几近重新写过。此书出版之后,笔者将继续写作第三集。

本书写作中,东方历史学会蒋介石项目组给予支持,蒋方智怡女士惠允引用蒋介石日记,美国胡佛研究院郭岱君、曹琍璇,斯坦福大学乔志健,台北“国史馆”吴淑凤,政治大学刘维开,北京大学杨奎松、臧运祜,《南方都市报》刘炜铭,复旦大学王丽,中国人民大学杨雨青,本所闻黎明、黄道炫、张俊义、罗敏、贾亚娟等教授、女士、先生给予各种帮助,谨此致谢。

杨天石    
2010年1月19日,北京

 


杨天石 2012-04-18 02:02:53

[新一篇] 革命逸史(全三冊)孫中山秘書民國手記

[舊一篇] 失落的巔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負責人親屬口述歷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