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阿兰德波顿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最近旅行的实在太多了,忍不住思考我旅行的意义。真的好像是某些细节部分比较吸引我,比如现在的脚翘在阳台上,看楼下的行人。就算我是来米兰宅了那么久就回苏黎世了,其实体验还是挺好的。

不断思考我最近的旅行的意义在于什么,真的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情,也认识了很多不一样的人。

当然在家里我也可以努力探索不一样的美,但是如果我可以坐在米兰的阳台上看着下面人来人往,欣赏的感觉就不一样。虽然出发之前和到达之后我大概都知道我会看到啥,也许不会给我太大惊喜,最重要的是我自己的感受。但是如果外界有更多不一样给你体验,你发现美就相对来说更加容易?

虽然外部环境对你的影响真的很小,面对美景你也会很容易生气,甚至过了一下下你也会很容易厌倦,但还是会比较容易让你陷入平静的状态中?

所以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目前对于我来说,我可以总是看着不同的风景,思考也会比较容易。比如你坐着火车看着沿途不同的风景。现在我是坐在阳台上看着天空慢慢变暗。看着楼下孩子们滑板经过。看对面颜色不同的房子。听着楼下汽车开过的声音。即使我哪里都不去,去了那些景点其实也是某些人作家或画家或就因为它有历史故事,所以给它灌输了要去的意义,我们丧失了洪堡这样完全靠自己给其灌输意义的机会。现在,我没有选择,只能自己给米兰找意义找我认为美的部分,其实也是一个有趣的不一样的体验。

出发 - 什么是理智的决定

当看着画册一张图片,忽然被吸引,就决定要去这个地方,冲动的决定。虽然平时可能会做比较理智的决定。所以说人做决定就是如此随机。所以也可以理解颜值为啥是如此重要,因为好看的人让你触动的机会更多。但是花费那么多时间在打扮上值得么。我收拾自己的时候会觉得很麻烦。但是看着美好的人我又会觉得很幸福。最近达到了一个懒惰的极限,每天邋里邋遢的。

为什么那么多次我选择了出发?甚至比如周末,我也会选择去某个地方。尤其是我知道我去做这些事情,不会让我觉得有多么好玩,也会一样无聊我还是会去做。有时候旅行也是我知道是会无聊,我还是会继续出发。尤其是比如在悉尼的时候,我知道群聚很无聊我还是去群聚了。见某些人很无聊,我也去了。

当《逆流》的主人公德埃桑迪斯公爵出发到了伦敦火车站又打道回府,不能嘲笑他的无知和善变,毕竟在旅行中如果你觉得一切都无聊,你最终能寻觅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旅行:

体验新鲜的人或事,不觉得无聊

给双眼一个盛宴

如果能发现很感兴趣的人或事,体会到自我的渺小,那也是很有意义的

如果能做一些考究,给他人帮助也是很好的

正是通过艺术家的提炼,一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物也变得不一样。

但是对于普通人如我来说,我没有那么容易发现美的眼镜,所以我需要去换个环境。我也不想总是去特别纠结于特别细小的事物,所以我需要换的环境变化多一点。

就算换了后,发现我面对的事物还是如此的一样,但是我至少换了。我体验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比如一直换airbnb住,然后看到如此多房子不同的装修风格也是很有趣的。

而且我也没有发现美的眼镜,比如加油站,深夜咖啡馆落寞的女人。

我也没有能力去用诗歌描绘我的感受,我只能通过不断换地方排挤我的孤独。

也许远方只是存在我的想象中。

我们看见星星,波涛;我们也看到了沙滩;尽管有许多麻烦和突如其来的灾难,就像在这里,我们总觉厌烦。

“现实的生活就像是一家医院,每个人都疲于更换自己的病床。有人喜欢靠近暖气片的病床,有人喜欢靠窗。”好在他并不因为自己是这众多病人中的一个而感羞愧:“对我而言,我总是希望自己在一个我目前所居地以外的地方,因而到另一地方去永远是我满心欢喜的事情。”

* 有些人也许看着加油站,活着看着飞机起飞甚至呆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就会觉得比较亲切。有些人也许在家也觉得很舒服。大概每个人都有不同感兴趣的点。但是对我来说,我需要旅行中看到不一样的人或事给我的触动。我不否认我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人也是,我总是太容易感觉厌倦,所以也会比较难以进入一段深入关系。

甚至旅行的目标就是为了寻找电影中出现的场景,或者看看蔚蓝的大海就觉得很放松。还是回归到了每个人的点就不太一样,没有必要为了旅行而旅行,去比较你去了多少地方看过多少风景。在当下,在你工作之后觉得放松就足够了。如果还能触发你灵感的迸发,那就更好。

陌生人

告诉我,你这个神秘的人,你说说你最爱谁呢?父亲还是母亲?姐妹还是兄弟?哦……我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没有姐妹也没有兄弟。那朋友呢?这……您说出了一个我至今还一无所知的词儿。祖国呢?我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美人呢?如果她真的美若天仙,长生不老,我会很爱她,全心全意。金钱呢?我恨它,就像你恨上帝一样。那么,你究竟爱什么呀?你这个不同寻常的陌生人!我爱云……过往的浮云……那边……那边……美妙的云!

爱德华·霍珀

很喜欢爱德华·霍珀 的画,让我感觉到了很深的孤独。

霍珀往往在这些人们忽略甚至不屑一顾的地方发现了诗意,如汽车旅馆之诗和公路旁小餐馆之诗。

所有这些作品中,孤独是最常出现的主题。霍珀作品中的人物通常看起来都远离家乡;他们孤单地坐着或站着,在旅店床边上读着一封信,或在酒吧独饮;他们在行驶的列车上凝视窗外,或在旅店大堂捧书默读。看上去他们多愁善感,若有所思。他们也许刚刚离开了某个人,或是刚被某人所离弃;他们漂泊四方,居无定所,寻找工作、性和友伴。往往是在夜晚,窗外漆黑一片,人们可以感觉到他们置身开阔的乡村原野或面对一个陌生城市时的恐惧。

十八世纪以来,人类的同情和了解不再源自于社群活动,而是来自于人们的漂泊经验。因此一种基本的疏离、沉默和孤独已成为人性和社群的载体,对抗着普通社会阶层的苛严僵固、冷漠无情和自私自利的闲适。——雷蒙德·威廉斯:《乡村和城市》

异国情调

有时你对那地方的喜欢只是你想象出来的,对人也是,只是你想象出来的。当你到了那个城市,也许你的幻想会破灭,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美。但我不是那种害怕梦想破灭所以不去尝试的人,我一定会去尝试。就比如我知道一个人我了解的越深,我可能会觉得无聊厌倦,但我还是会不断去尝试接近。最后发现好吧,就是这样。但是否会让我重新再来一次,选择保持距离让我有想象的空间呢,不,我不会的。我会把这梦想打破。

为什么会在异国被公寓前门这样微不足道的东西诱惑?为什么仅仅因为那里的有轨电车,因为那里的人们几乎不在家里装窗帘,我就深深地陷入对它的爱恋?不管这些由异国的细小(和无声)的事物所引发的强烈反应看上去是多么荒谬,这情形至少同我们的私人生活有相通之处。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一个人给面包抹黄油的方式而喜欢上他,也可能因为他对鞋子的品位而憎恶他。如果我们因注重这些细节的东西而自责,那么我们必将忽视生活中的细节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含义

我们在异域发现的异国情调可能就是我们在本国苦求而不得的东西。

也许会问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意义在于?

好吧,见到不一样的东西就幸福了开心了啊。如果一次出来旅行没有发现不一样的事物,也不要失望。太多的摄入也会让人厌倦的。

或者发现不一样的自我?不过就算没有发现也无所谓?如果呆在老地方,就更不可能发现了。

好奇心

早期为洪堡立传的作者施瓦岑贝格,将其着作的副题命名为:“一生所能缔造的成就”,并把洪堡特别好奇的事物归纳为5个方面:其一,对地球及其居住者的知识;其二,对主宰宇宙、人类、动物、植物和矿物的更高自然法则之发现;其三,对新生物的发现;其四,对已发掘但未完整认识的陆地及其各种物产的发现;最后,对新认识的人种及其风俗、语言、文化历史遗迹的了解。

对于任何旅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比一个四处观光之旅得到更多好处。

评判我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以它是否让我受益为准则,而不是考虑它是否满足他人的利益。我对事物的发现应该让我更具活力:它们必须以某种方式使我“生命升华”。这个术语是尼采[插图]所提出的。他在1873年的秋季写了一篇文章,他对探险家或学者们的论据收集以及运用已知论据丰富内在精神这二者进行辨析。和一般大学教授不同的是,他对前一项活动不屑一顾,对后者却褒赞有加。在这篇名为《历史对于生命的用途和损害》的文章中,尼采一开始便非同凡响地声明:以类似科学的方法收集论据是徒劳无功的。真正的挑战在于运用这些数据来升华我们的“生活”。他引用歌德的一句话说:“我厌恶所有那些只提供指示,却未能丰富或鼓动我活动的东西。”

“为了丰富生命”而从旅行中获取知识意味着什么?尼采提供了一些建议。他想象有这么一个人,对德国文化的现状和任何尝试改善它的办法皆感到沮丧。这个人到了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比如锡耶纳或佛罗伦萨,竟发现广为人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只不过肇因于几个意大利人之努力。他们凭着运气、毅力和恰当的赞助人,使整个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得以变更。这位德国旅客学会从他人的文化中寻找“曾经在过去充实‘人’的概念并使它更完善的东西”。尼采还说道:“历史中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一些对过往的伟大事物进行反思的人,他们从中获取力量,深深感受到人类生命的辉煌灿烂。”尼采提供了第二种旅行方式的建议:通过历史了解我们的社会和身份认同如何形成,从而得到一份延续性和归属感。进行此类旅行的人“超越了个人的短暂生命并感觉到自己是他寓所、种族和城市的灵魂”。他能够凝视着古老的建筑并体验到“一份快乐,即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并非完全偶然或任意的,而是过去的继承者和成果。因此,一个人的存在是合理的,且确有其存在的意义”。

壮阔

那些比我们强大威猛的东西不一定令我们感到憎恨。那些与我们意志相违的东西可能引起我们的愤怒和怨恨,然而它也可能让我们心生敬畏。而它们是否能引发我们的敬畏,则完全取决于它们貌似挑衅、恶劣和傲慢的同时,是否也具尊贵之风度。看门人的自大傲慢令人生怨,迷雾笼罩的高山奇险则使人心生尊崇之意。强大却卑劣之物让人有被羞辱之感,但强大且尊贵之物则使我们敬畏。让我们再次引申伯克关于动物的比喻:一头野牛或许能引起壮阔之感,但一条水虎鱼却不能。其关键似乎在于动机:我们视水虎鱼的力量为邪恶且具掠夺性的,却把野牛的力量视为坦率和正大光明的。

即使我们不在沙漠中,别人的行为及自己的缺点也会让我们感到渺小。羞辱感是人类永远的危机。我们的意志常被违抗,愿望也常被阻挠。崇高的景观不会因此而直接揭示我们的不足。它们的吸引力在于提供我们一个新颖和有效的方法,去面对我们原已熟悉的缺憾。壮阔的景致以宏伟的方式,重复着日常生活经常施予我们的教训:“宇宙 强而有力,而人类脆弱不堪;人的生命是脆弱和短暂的;我们除了接受加诸于意志之上的限制外,别无选择;许多的必然性不是我们可以对抗的,面对它们时,我们只能臣服。”


2022-12-08 19:10:02

[新一篇] 新文學的傳統 夏志清

[舊一篇] 易中天談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