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战争史 大顺政权的失败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十三章 大顺政权的失败

压境的情况下陕西是支持不住的,如果向西撤退,势必被清军切断同河南,湖北大顺军的联系,且僻处荒凉的西北一隅也没有多大前途;南面是张献忠控制下的四川,但由于一六四四年秋冬间大顺军同大西军发生过正面冲突,李自成也不便向西南发展。因此向河南、湖广转移,去夺取弘光朝廷控制下的南方,凭借这里雄厚的人力、物力继续进行斗争。便成了当时唯一的出路。

放弃西安时,李自成令权将军、泽侯田见秀殿后,让他把带不走的粮食等库存物资和官舍全部烧毁,以免资敌。田见秀却以“秦人饥,留此米活百姓”(1]为由,没有执行李自成的指示,只把东门城楼和南月城楼点燃便赶来告诉李自成说已经遵命办理。李自成远望烟焰冲天,信以为实。田见秀所行的小人之仁,使清军在西安得到了大量的补给,士饱马腾,很快就追了上来。大顺军在转移过程中得不到较充分的休整时间,同田见秀的错误是有一定关系的。

人们常常以为李自成从西安撤退时,是带着西北地区的全部大顺军向河南、湖北转移。实际上同他一起行动的只是大顺政权的中央机构、李自成带往增援潼关的军队以及西安地区的留守部队,兵员总数只有十三万左右。陕北、汉中、宁夏、甘肃、西宁的军队都还留在原地。等到李过、高一功部在陕北立脚不住被迫撤退时,西安地区已被多铎、阿济格部先后占领,只有迂道会合镇守甘肃的党守素等部,取道汉中南下四川,然后顺江而下。他们直到李自成牺牲以后,才在湖北同跟随李自成,刘宗敏东下的大顺军余部会师。

[1]《绥寇纪略》卷九。

第五节西北地区明降官降将的叛乱和该地区大顺政权的崩溃

随着清军的攻人陕西,西北地区的明朝降官降将也一个个原形毕露。乘衅而起,拜表投降清廷。原先任过明朝宁夏花马池副将的董学礼,归顺大顺政权后曾奉命沿运河南下,后来撤到河南怀庆地区降于清朝1。他降清之后急于“立功自现”,派人带书信约大顺政权宁夏节度使陈之龙起兵充当内应。陈之龙过去是明朝监军道,他的投降大顺政权本来就心怀叵测,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借其兵权,以待天时”[2]。董学礼的密信被牛成虎(曾任明朝总兵,这时奉大顺政权之命镇守宁夏)截获。牛成虎不赞成背叛大顺政权,把董学礼的家属全部处斩。陈之龙隐而不发,清军进入陕西后,他利用职权拉拢一部分军队,“倡率大小文武军民,望风投诚”[3],迫使牛成虎一道投降了清朝。白广恩归顺李自成后被封为桃源伯,随着形势的逆转,也准备投降清朝,只是由于大顺军防范较严,一时还难于得逞。到李自成撤出西安时,他就在蓝田口拉出队伍投奔了清朝。兰州总兵郑嘉栋、甘州总兵左勷、副总兵谢祯荣等人,都在一六四五年正月叛降清朝。奉李自成之命率军入川的四川节度使黎玉田(原先是明朝辽东巡抚)、总兵马科(投降大顺后被封为怀仁伯)、副总兵马德、高汝利、石国玺,也在清廷招降下领着士卒一万多人叛附清朝。此外,叛投清朝的还有汉南副将胡向化所部士兵一万余人、黄甫营守将高鸾以及陕北从响水到宁寒的十营堡边军。

从目前所见到的资料来看,原来为形势所迫投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将

[1]顺治二年三月《凤翔总具董学礼揭帖》,见《明清交料》丙编,第五本,四七五页。[2]《陕西三边总督陈之龙揭帖》,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二本,一○四页。[3]《陕西三边总督陈之龙揭帖》,见《明清史料》甲蝙,第二本,一○四页。

306

第十三章 大顺政程的大购

领,差不多全部都拜倒了在爱新觉罗皇室之下。他们在政治上的反侧,给大顺军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当他们态度暖昧、尚米公开叛变时,李自成等人为了防范而不得不留下相当数量的大顺军旧部加以监视,这就在前线急需增援时不能充分有效地集中兵力。他们叛变以后又往往急于向清廷献媚。或是背信弃义地向大顺军发动突然袭击,或是把自己驻防的地区作为进见礼,甚或二者兼而有之。我们已经指出,山西沦陷时,姜壤在大同和唐通在保德的叛变,不仅把整个山西北部献给了清廷,而且都给大顺军造成了重大损失。西北地区明朝降官降将的叛变,更使大顺军领导人苦心经营的后方顿时烽烟四起,无法固守。陕北的陷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除了高一功、李过镇守的榆林、延安以外,其他负责防守沿边城堡的明降将,很快就被清廷拉了过去,使榆林、延安陷人孤立无援的地位。文献中说。"惟榆林守将高一功乃闯贼旧党,坚拒相抗”[2)。正是由于大批降官降将的反水,阿济格才能只留下大同总兵姜壤、榆林总兵王大业,宁武总兵高勋、宣化副将康镇邦等降将围攻榆林,自己却领着大军继续南下。这是迫使李自成丢掉西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又一次证明,任何政权如果没有一个大体上稳固的后方,要在前线取得胜利是非常困难的。大顺军在山海关战役之后节节败退,主要原因并不是清兵天下无敌,而是由于自己内部的不稳定,

第六节李自成的牺牲和大顺政权的失败

清军占领西安后,多尔衮命多铎按原计划移师进攻南明弘光政权,阿

[1]这时还没有叛变的原明朝将领只剩下左光先,一六四五年四月他在湖北被清军停虏后也

层滕投降了。

[2]《明清史料》丙编,第五本,四六九页。

307

联、田见考额兵五千出战,效还,大顺军只好弃武昌东下。从现有的材料来器,大联军当时向东南方面进发,战线拉得比较长。南明江西等地总督袁维威在三月下旬曾向朝廷报告:“同贼下走薪黄,上犯荆岳”2)。所以他当时派出署总兵邓林奇等增援薪黄,自己则准备带副将汪硕画等领兵往江西

贵州、防备大顺军由岳阳进人和路

大顺政权由于没有留下较多的兵力扼守地方,又没有适时地组织必要的反击,只是一味地东进,这种顾前不顾后的做法终于招致了惨重的失败。四月,清军追至阳新富池口,趁大顺军不备冲入营垒,使大顺军又一次失利。同月下旬,在距江西九江四十里处被清军攻人老营,大顺军久历战阵、功勋卓着的大将刘宗敏被俘,军师宋献策、明降将左光先、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赵侯和襄南侯以及大批随军的将领家属也被清军俘获。刘宗敏和李自成的两位叔父当时就被杀害,宋献策和左光先却可耻地投降了[3)。就在这前后,丞相牛金星认为大势已去,竟然不告而别,开了小差。牛金星的儿子牛佺原任大顺政权的襄阳府尹,在大顺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也认贼作父,投降了清朝,被委任为黄州知府,后来又升任湖广粮储道。牛金星逃离大顺农民革命队伍后,一直住在牛佺的官衙里,享受着老太爷的清福,直

[1]有的更籍说李自成在武昌停留了五十天(如《绥寇纪略》卷九;《明史》卷三〇九),但当时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却说,“闻逆居鄂两日,忽狂风骤起,对面不见。闹心惊疑,惧清之踬其后也,即拔营而上。然其意欲边臣盘踞湖南耳。”他指出大顺军在武昌只停留了两天,也没有提到清军围攻武品的事。[2]《浔阳纪事)。

[3]《清世祖实录》卷十八,记这些人员被俘以后,“其自成两叔及伪汝候刘宗闵(敏)溪新于军”,没有涉及对宋献策、左光先怎样处理。据谈迁《北游录》《纪闻》下。《宋献策》条记载,他在顺治十年到北京以后得知“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都。”说明宋献策又用算命占卦献娠于满洲贵族了。另据《清世租实录》卷四口,顺治五年八月左光先被控予拜他喇布勒哈番,可知也投降了清朝。

310

第十三章 大明政权的失败

至寿终正寝11。“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以一个封建落魄文人出身、被李自成委为文臣之首的牛金星所走过的生活道路确实是耐人寻味的。

大顺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连遭重大挫折之后,东下的去路已被清军截断,所掌握的数万艘船只也被清军掠夺一空,多铎部清军已由河南归德(商丘)、安徽泗州直趋南京,李自成原先的战略意图已无法实现。不得不掉头向西南方向进军,准备穿过江西西北部转人湖南。五月初,李自成行至湖北通山县境九宫山下,突然遭到当地地主武装12袭击。当时跟随在他身边的只有义子张鼐和二十八名战士。地主武装见兵马不多,就一拥而

[1]牛金星究竟在什么时候逃离大顺军有不同的说法。《按寇纪略》卷九,记李自成搬离展而之

后,“宋企郊等皆于道亡,牛金星亦留而从其子于襄阳。”似乎牛金星在三月间随军报到襄阳时就脱离了大顺军。近年来又有人说,在江西瑞昌县隔江对面的一个属湖北省营辖的村子里存有牛金星的牌位,如果此言非虚,牛金星的脱离火顺军就有可能是在刘宝敏、宋航菜被停以后,在大顺军已转移到通山、瑞昌、宁州一带时。据道光二十一年赐络堂刊本秋兴家《进汝山房文稿》卷七《牛金星事略》,牛金星一直位在牛怪的官署中,病危时嘱咐牛住说:"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辣,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吾于香山(在河南宝丰县境)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牛金星事略》承友人白钢同志从郑州抄赠,谨此致谢)清朝说治者并不是找不到牛全星的下落才使他吞舟是画,而是因为他和牛险的政治态度已经改变。顺治理年八月清吏科给事中杭齐苏、六年八月户科给事中常若社,先后上就要求清延把牛金菜父子一并处斩,多尔衰不仅置之不理,反而训斤道:“流贼伪宫,真心投诚者多能救力,雪若柱此奏殊不合理。”下令把常若柱革职田家(见《清世祖实录》卷四五;《明清史料》丙编,第七本,六一八页:康熙五年《蒲城县志》卷二,人物上,甲科)《清史精》判传三-《季开生传》,所载常若柱疏中说,牛金星在顺治初车“复赔列解子,脱颜制右”,与清实录所我不同李金星大概没有出任清刺官职,原因未必是他讲完什么气节,而是他在大顺政权中地位大高。在汉族地主中又名声很坏,清延不便安排她的官职。

[2]据康熙四年《通山县志》卷一,《步坊》记裁,这里历来有官府组断的地主武装。”成化

间,设三十五堡,……各有保长。嘉靖二十四年,地方屡警,托按微照相规,每大村成合数小村,共设团长一名。十人编一甲,置小甲一名,百人为一慈,置总甲一名,农甲器械操演如法,通警互相救据。知县吴道夫编为一十九堡……。万历十年,如县张书神复置张公照、九言随二堡于要言处,并旧二十一堡。各立堡长以守之。岁时被点,以成不度。”何腾校在《她闻伏珠航》中视,“臣据如阁逆知左兵南道,给必窥楚,脚飞撒道臣傅上瑞、李矿、推官赵延壁、姚继舜、成宁知县陈鹉龄等联烙乡勇以待。”何腾蚊在报告李自成既试时特刷写上这段话,目的是引为已确。所谓“联络乡牌以待”,就是指动灵这类地主武装准备同大顺农民军为致。

311

上。二十八名战士先后被击杀,李自成也在搏斗中壮烈牺牲。关于李自成特牲的情况,明末清初人士费密所着的《荒书》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散。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脊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百者下与自成手搏,遂根转泥滓中。自成坐九百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经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武昌已系大清总督,自成之亲随十八骑有至武昌出前者,行查到县,九伯不敢出认。县官亲入山,谕以所杀者流贼李自成,奖其有功。九伯始往见总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经历。[1]

关于李自成牺牲的地点和时间,各种史籍记载分歧很大。地点问题有通城说12),通山说,辰州说[3,新昌(今江西宜丰县)说[41,等等。有的书说李自成并没有牺牲,而是病死于罗公山[5];甚至说他兵败以后遁往湖南石门县夹山寺16),或湘黔交界的清水江畔野寺[7),或

[1]费密记载李自成牺牲的经过相当详细,也比较准确,可惜没有注明材料的来源。个别细

节可能有错误,比如当时跟随李自成的人数,据何腾蛟《逆闻伏诛政》的说法是二十八骑,张盈幸免于难,当时张君正在何腾蚊部下,应该更接近事实。

[2]《明史》卷三〇九,《李自成传》;网治六年《通城县志》卷二三,《兵事》,又见同书卷

三,《山川)

[3]之江龅阳生辑《甲申朝事小纪》卷一;同治十三年《黔阳县志》卷五六,《载记》下,

《闻威)。又见林时对:《荷月古丛谈》卷四。

[4]《石匮书后集》卷四六,《陈泰来传》记:“先是,甲申闯贼败窜,期径道新昌走长沙。泰

来将兵御截。李自成奔八公山,九日登高,乡民群以梃击杀自成,实泰来功也。里人生祠泰来,东郊十里有石柱一丈,勒'陈刚长先生杀逆贼李自成于此””。[5]嘉定苏融眉函《惕斋见闲录》;《明季遗闻》卷一。

[6]乾隆十五年《澶州志林》,又见同治十三年《石门县志》;近年来发表持这种观点的文章甚多,可资参考

[7]《甲中朝事小纪》载王怀民转述阎南宫的一段话说:“凡载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谬也。湖广孝廉张琮伯,字和汉,于壬寅、癸卵(康熙元、二年)间赴云南同知任,由常德乘船上镇远,泊舟于清(在辰州西、镇远东,马楚交界处),因林谷幽胜,乃登高四望,息闻罄声,即克径步至禅院。叩门入,见一老僧,状伟而言辞泳慨,语其投合。留进数日乃别。后升江西抚州知府,复道经于此。访老僧,已物故矣。其徒悬像,所陈设彝品,皆非常物。询何以得此?其徒曰:“吾师即闻王李自成也。”张惊问:"当日九宫山死者谁邸?”其徒曰:"闻王平日原养状貌类已者数人,彼时有孙某者愿代死。吾师甫得脱耳。”

张益奇之,后转甘肃道,以语阎南宫,阎又语予云。”312

第十三章 大顺政权的失败

山西五台山[1]当了和尚。史学界在一九五六年考证自成牺牲于潮北通山县12),其说良是,兹不赘。时间问题,《明史》载于九月,他书或作四月、五月、六月、八月以至顺治三年,主张石门为僧说的人甚至认为““李自成”(即奉天玉和尚)圆寂于康熙十三年,但绝大多数都是依据传闻和推测。近年来,学者多倾向于五月说,但究竟在五月的哪一日,尚无定论。康熙四年《通山县志》载,“顺治二年五月初四,闯贼数万人县,毁戮四境,人民如鸟兽散,死于锋镝者数千,蹂躏三月无宁宇。”[3]同书又说:“程九伯,六都人。顺治二年五月,闯贼万余人至县,蹂躏烧杀为虐,民无宁处。九伯聚众,围杀贼首于小源口。本省总督军门佟嘉其勇略,札委德安府经历。”[4)与大顺军相比,程九伯等地主武装在力量上是微不足道的。当时的各种文献都说,他们之所以敢于向李自成及其随从发起攻击,是因为不知道出现在面前的这支小队伍就是声名赫赫的大顺军,更不知道其中就有大顺皇帝在内。何腾蛟在前引疏中就说,“闯势实强,闯伙实众,何以死于九宫山团练之手?诚有其故。”缘故就在于“乡兵初不知也。使乡兵知其为闯,气反不壮,未必遂能翦灭……”[5)所以,如果大顺军大队人马奔驰而来的话,这种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李自成带着近三十名随从,行进在大队人马之前(作为全军统帅也不可能距离大队

[1]光绪三十三年《米脂县志》卷十二记:“有传其削发至五台山为憎者。有僧徒数人皆猛恶。

不类沙门,居尝跌坐,不诵经卷。死后共癌之,树碣曰:"奉天玉和尚’。自成初为奉天王,犹隐窝其意也。尝有诗云:“时来作恶天还怕,运去看经佛不灵。’二语恰肖其人。[2]《历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六期。

[3]康熙四年《通山县志》春八,《灾并》

[4]康熙四年《通山县志》卷五,《人物·武勋)。[5]《烈皇小识》卷八所附何腾短《逆闻伏谏越)。

313

太远)11,乡团练见来人不多才敢于上前寻衅。在刘姓伴当逃回报告“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马下”的暖耗后,大顺军“满营聚哭”(21,部下将士对通山县一小撮地主武装立即实行报复性打击乃是必然之事。就是说,李自成的仓猝遇难,同大顺军在通山的“毁戮四境”应是同一天发生的事。如果这一推断能够成立的话,李自成牺牲的日期,可初步确定为顺治二年五月初四日13)。其他材料也有助于推断李自成遇难的日期。康熙《宁州志》载,大顺军攻克宁州是在五月十三日14)。江西宁州(今修水县)同湖北通山接境,大顺军在领袖遇难以后必然要经过一番料理,将近十天之后这部分大顺军才进抵宁州,也在情理之中。

李自成这位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牺牲了。他把一生献给了反对阶级压迫和满洲贵族民族征服的革命事业。在他领导下,受尽欺凌压榨的贫苦农民挺起了腰,抬起了头,向腐朽透顶的明王朝进行了勇猛的冲击,在广阔的土地上荡涤了官绅地主的污泥浊水,推翻了以朱由检

[1]认为李自成和他的随从走在大队之前,并不仅是一种推测,查继位在《国寿录》春四

《中湘王何腾蛟传》中就说:"自成弃关中,南走楚,众犹二十余万。方至九宫山下,自成先以二十余骑前观色处。乡之人向团结,有事共起,防小掠也。见数骑,一呼数百人,特田器竟前得,骑不能敌,尽走散,一时俱死。须灾后队至,始知有自成顺皇帝在此二十骑中。乡人惧,成走匿。”又,何腾蛟《逆闻伏诛疏》内说,"天意亡闻,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应伺计。”用“窥伺”这个字眼,也意味着李自成行进在大队之前。[2]何腾蚊:《逆闻伏诛疏》。

[3]不久前潮北通山县有人拿出了一份题为《甲申岁弋闯志》的文件(《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刊有该文的影印件,可资参阅),文尾有“顺治二年乙百腊万年独录,民国元年仲秋八世孙麟安移录”字样。据说这是当时日击李自成辆牲经过的一位本地人士朱万年的记录。文中说李自成被乡勇“弩铣击毙”,时为“顺治元年甲中五月登未”李自威牺牲于顺治二年是确切无疑的。如果是这年的五月突未,那就是五月初二日,比我的推论早两天。但是,通观《甲中岁弋闻志》全文,可疑的地方甚多,比如顺治二年腾月记载当年五月间的重大事件,何至于误为上年,文中提到“清大将阿济格、多锋”都是规范化以后的满人译名,在顺治二年是不可能运用的等等。这个“文件”极其可能出于近人的伪造。在没有就其真伪作出结论的时候,既不能轻易相信李自成牺挂于五月初二日的说法,也不宜来用其中福述的情节,

[4]康熙十九年《宁州志》基一,《祥异》,卷五,《到传·宦绩·万仁传》

314

第十三章 大期政权的失败

为头子的明王朝。直到他牺牲时为止,他所领导的大顺军以大无畏的气概,独立地承担了抗清斗争的全部重任,为尔后二十年的抗清斗争揭开了序幕。以李自成为代表的明末起义农民们创建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光照史册,受到后世人们的景仰。

315


2022-12-08 19:00:37

[新一篇] 明末農民戰爭史 第十二章 明王朝的覆亡和山海關之戰

[舊一篇] 明末農民戰爭史 第十四章 大西軍在四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