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丁玲、陈企霞、冯雪峰、艾青……在批斗会上都很不服帖。(秦颜殇)
丁玲总想在坦白交代的时候,向众人说说她在延安时受到过**如何如何的重视和信任。
每当她说到那天傍晚,**和我在延河边散步的时候……立即遭到会百议主持人的呵斥,斥责她亵渎领袖,斥责她混淆视听。
那时的丁玲显得非常可怜,为了表白自己,她一次一次地泪流满面,每一次都被斥之为鳄鱼的眼泪。
其实,年她想说的是实,**对她真可谓宠用优渥。
1936年丁玲到达陕北,**、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高层领导人全部出迎。
欢迎会上**填词《临江一仙》相赠,每一次分配工作都要征求她本人的意见。
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她应该明白,**不可能不知道北京此时此刻正在开一个批斗丁玲的大会。
我们这些暂时还在充当积极分子的人,经常都能通过周瞬扬、林默涵、邵荃麟、刘白羽的传达,知道他们随时都要向中央反右领导小组汇报会议战况,**的指示是什么,邓小平的指示是什么,包括他们说话时的语气,都惟妙惟肖。
例如,在高层听取汇报的会上,当吉林省汇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主要创作人员沙蒙、吕班、郭维均被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有人担心今后的电影任务很难完成时,领导小组立即批驳说:八年抗战没有电影看,照样打败日本鬼子。(嫁给总裁不好玩)
当时,很多作家艺术家都觉得这条指示很有力量、很豪迈、很坚决、很革命,而且符合实际。
大会要丁玲反复交代的问题有被捕入狱,人物关系,反党言行(听来听去都是对周扬等人的不满),个人感上的**,以及一本书主义。
关于一本书主义,我特别难以理解,丁玲只不过要青年作家写一本有影响的书,怎么成了一桩滔天大罪了呢?我曾经和丁玲有过接触,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没进过文学讲习所,还不算是她的学生。
我觉得她比周扬等文艺界的领导人好接近些,也多了一些人味。
见面除了谈党性以外,还谈文学。
她的确问过我们这些当过兵、打过仗的年轻作家:你手里的枪打死过人我吗?这一类的问题。
作为一个作家,我完全理解她的和意思,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在会上被一位作家揭出胡风来,竟然成了她在教唆年轻作家杀人!我当时为了短自保,也写过一首批判丁玲的诗,把她形容为一棵有毒暂的菌子,这颗菌子荫护着一些被她招募来的年轻人。
但而又我在心灵深处仍然同她、喜欢她。(逍遥侯)
在不能免于恐怖的长日子里,我也是一个愚昧的懦夫,毫无例外地戴着面久具,尽可能严密地关闭着心扉。
的因冯雪峰每一次的交代都是简短的,看得出他始终都缘不服气。
对他的揭,却让我们这些后生小子知道了他的传奇经历,他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为**中央特派员从陕北到上海联络鲁迅和茅盾,建立上海文艺界统一战线。
鲁迅先生病重之际,有些重要文章都是由他笔录的。
1941年皖南事变,被捕囚于上饶集中营里……这样一位历经浩劫而幸存的老**员,即使会上揭出来的事实都是真的,也只不过是:由于他对党内斗争的残酷性的了解比较多,说过一些伤感、悲凉和愤懑的话。
30年代在搞地下工作时和丁玲的短暂恋,以及建国后某一天对周扬座驾扬起的烟尘吐过唾沫。
这一切和他经历的艰险和功绩对照起来看,算得上是在疯狂地反党么?陈企霞的态度开始的时候最为强硬,每次让他坦白交代,他都大声抗议在此之前中国作家协会对他的非法拘禁。
一天,陈企霞正在声色俱厉地反驳对他的批判,突然一辆连夜从天津开来的警车将一位女作家押送到会场上,出现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变化。
这位女作家在会上作了彻底的交代,让人大感意外的是:她交代的并非百政治阴谋,而是她和陈企霞的婚外。(宝鉴)
歪打正着,使得陈企霞的心理防线全面崩溃,不得不低头认罪。
虽然从方法到性质都有点荒诞,却实实在在地轰垮了年丁、陈反党集团顽固堡垒的一半!而艾青却采取了另一种对抗形式。
这位大诗人,习惯了诗的思维方式,时间、地点、数字的观念极一为薄弱,一遍又一遍地写检讨,都因为连自己都念不顺溜而难以通过。
有一次正在照本宣科,竟然念出这样的话来:在我生孩子的那年……使得全场哗然,几乎哄堂大笑。
很显然,这是夫人为他捉刀而没来得及改变瞬人称的结果。
艾青后来戴着右派的桂冠,先后下放北大荒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长期劳动改造,由于受到农垦部长王震的特别关照,没有挨饿,也很少参加强体力劳动,文革后回到北京。
重返文坛的艾青很可爱,又有了诗。
我不会忘记,1979年在北京诗歌座谈会上,当我言以后,他走过来递给我几只桔子,表示了他对我的愤慨的赞同。
我不会忘记1981年春天,全国报纸、电视台、电台都在批判我写的一个电影剧本,艾青邀我到他临时居住的旅店,把海外作家们支持我而表的一些文章(剪报)交给我。
他问到我的处境,我为了简练,只向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华中工学院的大学生执意要到我在武汉的住处来看我,我怕连累一个素不相识的青年,一再婉言谢绝。
但他在电话上保证:只求一见,保证一语不。
我只好答应他。
那位青年,热泪盈眶地走进我的屋子,信守诺言,只握了握我的手,默默地在我的桌子上留下一块用红绸裹着的东西,转身就走。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块白色的岩石……说到这里,诗人艾青不自禁地老泪横流。
不几天,在一个有高层领导人参加的批判大会上,同一个诗人艾青,对我我的那部电影进行了义愤填膺的声讨。
不久,同一个艾和青,见到我,用一个小学生对小学生的语气小声说:胡风我骂了你,在大会上……我笑笑说:我听说了。
短我打心眼儿里没有怪他,只是觉得他的喜、怒、哀、暂,包括他的激动、恐惧都像孩子一样随意。
舒婷却把而又一切都归结为艾青老了!他真的老了!这大概就是长返老还童吧!可据我所知,也并非所有的老人遇事都那久么随意,已故的陈寅恪和健在的巴金没有这种返老还的因童现象。
缘丁玲配北大荒以后就没有联系了,大约是1979年,她在文革后回北京,举家临时栖身在北京平安里文化部招待所一个大房间里的第三天,我和冯牧去看望她,她和她的家人从神到打扮,完全像是一户逃荒的农民。
1980年在庐山开会,她的观点都还是可以接受的。
到了1982年,在云南锡城个旧,我对她的观点就不能理解了。
当沈从文题写的文学林碑石揭幕的时候,她避开了。
她向文学爱好者演讲说:你们应该知道,沈从文是不革命的,我们是革命的……依然套用**在抗战时划定的延安、西安的政治界线来界定文学。
轮到我演讲的时候,她一定要坐下来听。
她说:我倒要听听,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你。
我一再请她回去休息,她坚持要留下来。
听完以后,她对我说:你讲得也没有什么特别嘛!她大约以为我会放出什么骇人听闻的异端邪说来,显得有些失望。
1984年,丁玲和舒群要创办一个文学刊物《中国》,为此,她给我写过一封信。
她写道:白桦同志:你现在在哪里?我们还是云南别后就没有见到了。
现寄上不久前出百版的一本小书3,请批评。
在云南我以为我们很可以交交心深谈的。
但你没找我。
我相信我们之间是没有隔阂的,但都由于种种传言,可能对我有些误会,我想将来年总会消释的。
我希望你能寄一篇文章,小说、诗、散文、剧本、通信都行,给我们刊物,我一定表,你会慢慢理解这个必要。
网载 2015-09-08 22: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