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少钱能够增强民众的信心?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嫉恶如仇 从善如流
杨恒均微信号:yanghengjun2013

欢迎分享转发


这种情况如何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基本点就是扩大民众的信心。民众舍不得花钱,把钱存起来干什么?其实就是对未来担忧,对前途没有信心。



文 | 杨恒均


别让游行示威的人站一整天好不好?


今天下楼,第一次选择走左边而不是平常走的右边,结果一出小区就看到了路边的标语和聚会人群,跑上楼拿照相机,拍了几张。是农民工讨要工资的聚会,他们看到我带了照相机,就过来问我是不是记者,我不置可否,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告诉我,他们都是农民工,他们的地产商老板和人家打官司输了,所以没有办法给他们发工资,于是他们来到人大接待处聚会递交请愿书。他们说老板也来了,又说,已经几个小时了,也给媒体打了电话,他们只派了你来采访。



我说我不是记者,也没有人派我来,我就住在省人大接访办公室的隔壁,今天路过。和他们聊熟后,我问,你们是老板组织来的,对不对?其中一个就承认了。我说,,因为,如果说老板不给你们工资,你们聚会示威,都会同情你们。但现在是你们老板和人打官司输了,没有钱给你们,而鼓捣你们来聚会。这就给我一个难题,我怎么知道你的老板打官司输了是不是该输?


他们听后都认可我的说法。这些大多是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很可爱。我出去了,后来开车经过发现他们还在这里聚会。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其实在美国和澳洲也常常有这种游行示威、聚会的。但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递交意见书(请愿书)给当局,引起媒体关注。这两件事也是他们组织游行示威的主要目的,组织者往往在这之前就会给媒体打电话,媒体也绝对会派人来参访和拍照的。所以,在美国和澳洲的很多游行示威都很好玩,示威者按照约定好的时间,赶到现场,举起牌子,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走一遍,有些甚至在原地转几个圈,等到有关部门接下请愿书,媒体也赶过来拍了照,于是解散,该干啥还干啥。




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游行示威,那么相关部门是不是研究一下,在这方面完善一下法律,如果说《宪法》已经不承认了,那至少也应该搞一个规章制度,对这种游行示威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别动不动就驱散,或者任其消耗。不如相关部门马上出面了解情况,保证一定时间内给一个答复或者提请有关部门主意,同时,也建议一些媒体关注这类事件,或者在报纸杂志开辟专栏,有这种事就简单报道一下,别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天下都和谐一片的样子。


四万个亿里有多少钱用来增强民众的信心?


金融海啸与经济危机来得突然,去得缓慢,抛开经济层面的原因,很多经济危机同时也是一场信心的危机。如果大家看到这一点,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扩大内需、增强抗击危机的信心成为主要的应对之策。


温总理说得好,对付经济危机,就是要用增强信心来对抗。问题在于,对抗经济危机,采取什么措施都并不难,而且也可以立即见到成效,唯独这增强信心,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就算有人找到了良策,也出手了,却也不知道如何计算成效。


例如就拿扩大内需来说吧,中国老百姓不是没有钱,中国的私人存款之高,世界第一。如果大家愿意拿出一小部分钱出来花费,我们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美帝国主义等西方列强市场的依靠,可是,我们的老百姓不但舍不得花钱,而且我们那些好不容易存款达到一百万人民币的精英们,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这一百万儿子送到西方去读书!


这种情况如何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基本点就是扩大民众的信心。民众舍不得花钱,把钱存起来干什么?其实就是对未来担忧,对前途没有信心。以前常常听人说外国人花未来钱,就是拼命贷款享受,中国人拼命存钱,甚至连到口袋里的钱也舍不得花费。这固然东西方的一种消费模式,但也隐含着国民对一个国家的信心,对自己在这个国家里的前途的信心。如果我们看不到前途,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老无所养,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会不会流落街头,我们有多少钱也还不敢“乱花”的,要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怎么样扩大内需?如何增强民众对国家的未来和自己的前途的信心,这也是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相信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而且我也听说有关部门在思考,而且出手了。只是我怎么也想不通,他们怎么总是对同一个问题,会搞出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理解和完全不同的答案呢?


我说的是媒体控制,有人发话了,说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多搞正面报道,较少负面消息,这样人民的信心就会增加——你让我怎么说你呢?一个把自己的民众当成白痴的国家,你能够指望老百姓对你有信心吗?


老百姓就是生活在现实之中,可你偏偏要加大投资限制媒体,不是从现实中帮忙老百姓介绍负面的东西,而是从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上减少“负面消息”,以为这样,老百姓就开心了,就信心百倍了,就开始花钱,也就扩大内需了——


唉!我都没力气说了,你告诉我,我们投资的四万个亿里有多少钱可以增强民众的信心?


文学女青年,哦,哦——


从英国来广州的作家马建受中大艾晓明教授邀请举办一个讲座。马建是着名作家,虽然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但还记得那句“伸出你的舌苔,里面空空荡荡”。这场题为《文学精神和历史承担》的讲座吸引了一些中大中文系的同学,不过很失望,人数不是很多。而且更让我失望的是,当马建问谁读过他作品的时候,同学里几乎没有人读过,倒是我们一起来听讲座的一群几乎都举起了手。我们这些人包括鄢烈山、胡杰、笑蜀、郭艳、野火、野渡、刘安平以及特意从深圳过来的赵达功兄。


讲座不错,但仍然让我忍不住想起,至少在中国大陆来说,文学已死。听说现在最好的小说家是郭敬明,希望他再接再厉,彻底把中国的小说和文学弄死还不算,弄得三辈子都翻不了身。


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无聊的时候,我扫了一眼前面的学生们,拍了一张照片,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听讲座的学生几乎是清一色女学生——


啊——文学女青年,啊——文学已经死了,但还有这么多文学女青年愿意为他们献身?哦,哦……


杨恒均 2008-12-8



杨恒均 2015-08-23 08:55:44

[新一篇] 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推測當權者

[舊一篇] 劉晨:基層干部為什么“不作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