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院长李强:高考与中国社会阶层流动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知名社会学家李强今年发表论文《中国中产社会形成的三条重要渠道》,文章指出,教育渠道是中国中产阶层扩大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目前,中国大陆最主要的教育筛选机制就是高考。


高考今日结束。“观察中国”特别选取文中相关论述千余字,或有助于读者从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视角来理解高考。


来源:《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二期




文/李强


教育历来是社会地位筛选的主要渠道,在中国更是如此。目前,中国大陆最主要的教育筛选机制就是高考。自 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该机制成为社会地位流动的最为正规的渠道,获得中产地位的很多体制机制都与这条主渠道接轨。


如考取公务员、律师、注册会计等等,都有高等教育学习的要求。又如,户籍制度与高考相配合,只要考上大城市的好大学,即使北京、上海这样的户籍控制极其严格的城市,也都可以转户口。


清华大学数据证明,迄今为止,中国农业户籍转为城镇户籍( 非农业户籍) 的三种最主要的渠道是: 升学参军的占 23.9%,家属随迁的占 22.6%,招工转干的占14.9%,其他的渠道包括购置房产、征地拆迁、城市扩建、积分落户、投资落户等等,比例都很低。


所以,千千万万的家长们最为期盼的就是孩子能够通过高考上好大学实现社会地位上升。




目前,中国大学生中,属于农业户籍子女的高达63.3%,他们毕业后,很多人实现了社会地位的转变。高考、正规教育是实现中产的重要渠道。


但是,也应该看到,与同龄人口比,大学生人数比例还不高,所以,高等教育虽然是最得到社会认可的实现中产的渠道,但是,毕竟人数、比例比较有限。更何况大学生毕业后情况复杂,有些顺利上升,另一些则还受到各种阻碍。


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生进入中产相对顺利些,而大专生要想进入中产则困难重重。所谓重点大学,最主要是被称作 985 和 211 的学校,但两类合在一起,仅占全国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为 10.15% 。


比重点大学再扩大一个范围是普通本科院校,这类普通本科( 包括上述重点大学)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比例为 52.33%,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进入中产职业的比例高于下面的几类高校。


如果再扩大一下,可以加上一些新办的所谓“独立学院”的本科学生 11.19%和所谓民办本科的学生比例 2.77%。所有以上这些是所谓“本科生”,他们进入中产阶层的比例会相对高一些。




但是,千万不要忘记,目前高等教育中还有另一类学生,其中比例较高的是“高等职业学校”( 高职)在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占比例为 23.25%,民办大专占 6.86%,以及高等专科( 大专) 占 3.60%,这三类学生合在一起比例为 33.71%,即占到目前在校大学生的 1/3。这样高比例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中产还是有巨大障碍的。


这类大学生来自农村的比例甚高,毕业后,又往往受到户籍歧视。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上升的渠道受到重重阻碍。本科生与大专生之间有明确的分界,很多人试图通过“专升本”突破障碍。


从所学专业看,这些人更适合于在大城市找工作,但是,目前的户籍制度对他们不利。


(凤凰网新闻截图)


这些农村来的大学生,往往是农民家庭几乎付出全部积蓄才获得了高校文凭,父母对他们期望值很高,回农村的可能性极低。他们是城市里具有强烈奋斗心、具有极大上升动力的群体。


由于受到种种的制度阻碍甚至排斥而难以进入中产,这对于他们本人及其家庭都打击极大,这也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观察中国 2015-08-23 08:54:37

[新一篇] 【推薦】劉瑜:誰有特權上大學?

[舊一篇] 【史思】郝在今:共產黨的情報工作一直領先國民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