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释 苏轼的乡愁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撰文|秋水长天

来源|天涯博客


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能文、能诗、能词,但他并非专事创作,而是为官的文人。既然从政,就难免与政治发生瓜葛。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就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不仅遭到贬谪,还被牵涉到所谓“乌台诗案”之中,成了震惊一时的冤狱。“乌台”者,即御史台,监察御史的办公地点。因松柏郁郁,多有乌鸦,故称“乌台”。


苏轼在元丰二年三月被贬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依惯例要上表“谢恩”。苏轼上表神宗(《湖州谢上表》),有云:“陛下知其(苏轼自称)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变法中起用的新人),察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结果被御史台官员诬为“玩弄朝廷,妄自尊大”,但又不能依此定罪,遂搜罗苏轼诗作,断章取义,罗织罪名,兴起文字狱,欲置苏轼于死地。仅此,足见政治斗争的残酷。


苏轼自这一年的七月被捕,八月进了御史台监狱,直到年底,差不多坐了四个多月的班房才获释。在狱中,他曾给弟弟苏辙写了一首诗,有这么两句:“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缘。”是时,苏轼料定难以生还,才有此绝笔之叹。


神宗见到这首诗,颇受感动,加之太祖有训,除非叛逆谋反罪,不得杀大臣;况且,熙宁变法(1068—1079)已废,退居金陵半亩园的王安石特为苏轼求情上书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遂于次年二月贬苏轼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使御史台制造冤狱者未得其逞。这个团练副使,有人做了个比照,即相当于如今县一级的武装部副部长。


宋朝对待士大夫还是比较宽容的,赴任黄州的苏轼,虽不准参与政事,或受到“监督”,但与我们那个年代的“五七干校”完全不同。总算还挂个闲职,乐得一身轻。


所以,苏轼尽可以寄情山水。着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和前、后《赤壁赋》,即写于此时。读读他这一时段的文学作品,亦可见其胸怀,并未身遭放逐而一蹶不振。


读钟叔河先生的《念楼小抄》,有一短文《峨眉的雪水》,说苏轼被贬黄州,寓居临皋亭,作《临皋闲题》,对家乡的思念,竟颇为旷达。


苏轼这篇《临皋闲题》,七十个字,这样写道:“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新第(新宅)园池,与此殊胜?所不如者,尚无两税及助役钱耳。”真可谓一篇短而美的精致散文。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贬官黄州,身处逆境,必有另样的乡愁。只是这时的苏轼尚值壮年,把乡愁寄托在一段文字里,虽有点自嘲的意味,但也算一吐为快。是啊,有家回不得,姑且以能够“饮食沐浴”到家乡峨眉的水来化解心中郁结,了却乡愁的苦闷,也算一乐。


不过使他无法释怀的是,仅仅对变法有不同的见解,就遭此不公平待遇,令他纠结。还是钟叔河先生在《峨眉的雪水》这篇小文最后写的对:“文章最后捎带一笔,挖苦了他所反对的‘两税’和‘助役钱’。可见文人心里有牢骚总会要发泄出来,贬谪和下放是吓服不住的。”



天涯观察 2015-08-23 08:51:05

[新一篇] 白菜價賣奢侈品:畢勝要做服裝界小米有戲嗎?

[舊一篇] 證明“你媽是你媽”,說明公權太任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