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仲文:中国文化的缺点在于内部歧视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西方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是非常重视和强调批判的作用。批判是没有界限的,可以理解为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批判的对象。西方人的这种文化和早已形成传统,并极大地影响了其历史发展轨迹。根据我的研究,西方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外部歧视。这种外部歧视在古希腊时代就有鲜明表示。雅典文明政治几乎人人都说是民主的典范、平等的典范,但它只限于对雅典内部自由人而言,绝对不包括非公民,特别是奴隶。奴隶没有人格,人格都没有怎么会有平等呢?雅典民主政体不能持久,古希腊文明无法得到直接延续也和这种外部歧视的文化品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基督教也是这样,《旧约》认为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新约》的尺度放大了,但对于不同信仰者同样不能宽容。这样的情势一直延续到美国的建立。美国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最民主的国家,但美国的黑奴不能享受半点公民权力。西方人的这种批判精神常常是极端的,他们就是要打击旧的,创造新的;打击异类,宏大同类,对于异类一定要痛加消灭而后快,不但要在精神上给予清除,甚至在肉体上也要清除。


批判精神表现在科学技术上自有其重要意义,并以此促成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丰厚土壤,技术革命在他们那里不是异态而是常态。美国一位重要的物理科学家泰勒,据杨振宁先生的回忆,他几乎每天早晨都会拿出一个新的想法和同事分享,但这些想法常常是不成熟的,甚至是漏洞百出的,但他却浑不在意。这和我们中国人的学术价值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人做学问最害怕的是错,最忌讳的是硬伤,千万别错,错了太过丢人。但西方人不这样想,他的想法是我100个方案,正确了1个就够了,错99次没有关系。


中国文化的缺点在于内部歧视,这件事说来话长,因为不是本文的主题,暂且搁置。中国人的基本价值理念不是批判而是中庸。单说中庸都不够,我们这里更重视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所以中国古代文明的创造独奏不多,合奏不少,上下调弦,举国互动。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对差的一概排斥 ,对坏的一定要消灭。我们也反对错的,但重点在于弘扬对的;我们也批判丑的,但重点在于弘扬美的。根据中国人的“道”的理念,世界并无创作者,无论神只也好,人类也好,动物界也好,还是鬼怪也好,地狱也好,大家都生活在“道”的统领之中。包括皇帝在内,虽然皇权至高无上,好的皇帝称为“有道”,坏的皇帝就是“无道”。按照西方人的理念,能进入天堂的皆为好人,落入地狱的必有罪恶。但中国人完全不这样想。进入天堂的中国的那些神明也有很多缺点,就像调戏嫦娥的天蓬元帅那样,因为失其道也,终于变成了猪八戒;进入地狱的也有好人,不仅是鬼魂,包括狐妖蛇怪,都有最善良的灵魂存在。例如《聊斋志异》中那些美丽的狐仙,又如《白蛇传》中的那位白娘子。所以中国无论天上地下都是阴阳共存,优劣共在,既有恶神也有善鬼。我们智慧的中国祖先从来不认为所谓坏人可以、甚至应该被统统消灭掉的。我们的主张是要贤者在上、劣者在下,这个就够了。诸葛亮最着名的《前出师表》是怎么劝解后主的?他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在这样的文化指导下,中国人的创造就形成了自己天人合一、上下互动的风格与特质。以文学艺术而论,汉赋非常发达,因为什么?因为从士人到统治者都喜欢这样的文体。汉武帝雄才大略,对汉赋痴迷。司马相如死了,汉武帝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派人去搜集他的遗稿。唐代诗歌繁荣,整个盛唐几乎成为了诗歌的海洋,何以如此?因为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士人是平民,还是达官显贵还是贵为天子,都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唐代最着名的皇帝唐太宗既爱书法又爱诗歌,以后的武则天、唐玄宗也是如此。有人认为诗歌创造只是诗人的事,格局未免太小了。只有拥有巨大的诗歌天地,才可能产生辉煌的诗歌业绩。


到了宋代,词又发达了,其原因和唐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宋代着名词人中确实是形形色色,三教九流无所不在。宋徽宗虽然是个坏皇帝却当真是个大艺术家,词也做得非常之好。其余如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都是词中高手,开一代风骚。宋代词人有高官也有才子,有改革者也有失意人,有僧侣也有道士,有疆场猛士也有风流骚客,有窈窕淑女也有关西大汉。如此七参八差,就像中国的中草药形成一个伟大的配方,在一个锅里慢煎细煮,药性才得以最充分的发挥。


有人概况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就使用了“天人合一”这四个字,其实中国传统文化这四个字未必可以概括,但不可否认的是“天人合一”所造成的创造力显然有其独到之处。



天涯观察 2015-08-23 08:48:55

[新一篇] 劉強東索賠800萬,那些人應該警醒?

[舊一篇] 市長被傳“吸毒被抓” 官方何須急著辟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