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我们挣扎在围墙中永不停息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我们从来无法超越这些圈圈,从来看不到它外面的东西,我们很怕离开自己的小圈子,去发现别人四周的圈子和障碍是什么。

世界在你心中

作者 | 克里希那穆提

我们生活在围墙中

人生本是永不间断的挣扎,从生到死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战争,于是我们不得不质疑——不是抽象思考而是真正的质疑——这场战争有没有可能停止下来,人有没有可能彻底活在和平之中,不但内心如此,外在也如此。事实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内外之分——内与外其实是同一种活动。我们总以为这层界分是存在的,不但皮相之内的世界与外在世界有所区隔,而且你和我、我们和他们、朋友与敌人,都有区隔。我们画了一个圆圈:我的周围有圆圈,你的周围也有圆圈,一旦画了这些圈圈——也许是你、我、家族、国家或宗教,信仰、教条或知识的圈圈——这些圈圈就会造成分歧,而这永不停歇的分歧一定会带来冲突。

我们从来无法超越这些圈圈,从来看不到它外面的东西,我们很怕离开自己的小圈子,去发现别人四周的圈子和障碍是什么。我认为这个东西就是恐惧的本质与结构。我们在自己的四周筑起了一道墙,然后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私密的世界里,这道墙乃是由各种的程序、概念、语言及坚信不移的事物,小心翼翼地建构出来的。一旦进入这道墙里,你就会害怕走出墙外,这种界分不但会助长各种形式的神经质行为,还会带来诸多的冲突。即使我们放弃了某个小圈子、某道墙,我们也还是会在自己的周围筑起另一道墙。因此我们不断地建构出带着抗拒之心的概念,而且我们很怀疑人有没有可能不带着任何界分感或停止所有的界分,让一切冲突止息下来。


偏见造成人与人的对立

我们的心智受到了各种程序的制约,譬如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好恶,以及种种的嗔恨、忌妒、羡慕、痛苦,或恐惧这个恐惧那个等等,这就是我们四周的墙及圈圈。我们不但害怕墙里面的东西,更害怕墙外面的东西。你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这一点,而这并不需要读很多的书,也不需要研究哲学或其他的东西。一旦读了很多着作之后,你就对自己一无所知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如果我们能观察自己的内心,不去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样,而是去认清自己的真相,这样或许就能亲自发现这些程序与概念——其实只是一堆的偏见与成见——就是这些东西造成了人与人的界分及对立。因此,在所有的人际关系里面都有恐惧及冲突——不只是性、权力、领土权的冲突,还有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冲突。

如果你观察心中的这些事实——不是概念,不是从窗外往里面看一看就算了——真的看进你的内心,那么你就会弄清楚自己有没有可能放掉所有的公式、信仰、偏见及恐惧,活在和平之中。我们发现历史上的古人及现代人都已经把战争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了,因此如何止息战争——不是某场战争,是所有的战争——如何彻底活在和平之中而没有任何冲突,乃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不是片面的或专业性的答案,而是完整的答案。身为人的你我能不能活在和平之中,但这并不意味活在没有任何驱力的生活方式里。我们能不能认清这样的和平是可能达成的,很显然它必须被达成,否则我们的人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世上的知识分子都在试图找到人生的意义或者想指出一些意义来,而所有的宗教都说“存在”乃是通往上帝的一种手段——上帝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如果你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就可能会拿国家来顶替上帝,或者基于绝望而发明其他理论。

因此我们的探索就是要弄清楚人是否能活在和平之中;真的活出它来,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或概念,然后依据这个程序试图活出平和的心境。其实这样的程序也可能变成一堵墙——我的程序与你的程序、我的概念与你的概念,它们只会造成界分,带来永无止境的争战。因此我们能不能不带着任何程序或界分——也就是没有任何冲突地活下去?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们的心是否能从“我”与“非我”的界分之中解脱出来?譬如“我”、我的家族、我的国家、我的上帝,或者我没有“上帝”、“我”、我的家族、我的国家等等的概念,或是我没有国家观念,但是却认同“我”、我的家庭、我的概念或某种意识形态。

墙里墙外的恐惧

因此我们发现这些界分,这些由“我与非我”、“我们与他们”所形成的程序,只会引发恐惧。如果我们能觉察到恐惧的整体,就会了解某个特定的恐惧。只是试图去了解某个特定的小恐惧,不论这恐惧被修饰得多好,其意义也不大,因此你必须了解整个与恐惧有关的问题。恐惧往往会摧毁自由,你或许懂得反叛,但这并不是自由。恐惧只会曲解所有的思想,恐惧也会破坏所有的关系。请注意这不只是一些说辞罢了:这是整个人生很明显的问题——自始至终我们都有恐惧,我们害怕公众的意见,怕自己不成功,怕孤独,怕没有人爱,我们拿自己跟一些英雄相比,故而引发了更多的恐惧,这些恐惧不只存在于心智的表层,同时也埋藏在内心深处。

因此我们要问的就是,恐惧能不能止息——不是渐进地,也不是一点一滴地,而是当下彻底消除掉。然而恐惧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害怕?我们怕的是圈圈里面的东西,还是外面的?或许就是这些圈圈造成了恐惧?你了解我在说什么吗?我们并不是在找出恐惧的某个特定的因素,因为就像我们昨天所说的,发现恐惧的原因,透过分析来了解因与果,并不一定能止息恐惧。这个游戏我们已经玩了很久了,如果能看见恐惧就像看见眼前的麦克风这么真实,那么请问这恐惧到底是在墙里,还是在墙外?或许就是因为有这堵墙,恐惧才会存在?很显然它是因为有这堵墙才存在的,不是因为你在墙里面,或者因为你害怕看见墙外的东西。当你真的去观察它的时候,你会很清楚地看见它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有这堵墙。那么这堵墙又是如何出现的?


请记住我们是在共同探索,因此你并不是在等待讲者的回答。我们是在携手并进,所以你不能突然把手抽开,然后说:“你走在我的前面,请告诉我该怎么办。”在共同探索的途中,我们的言语沟通必须带着热情、理解及情感上的共鸣,因为我们关怀的是人类共同的问题。这不只是我解决了我个人的问题,所以你必须接受我的意见。这是我们共同的问题。

思想造成了界分

那么,这堵由抗拒、界分及分歧所造成的墙,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在我们所有的关系之中,不论这种关系有多亲密,都存在着会造成困惑、不幸与冲突的界分。这层障碍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我们真的能了解它——不是头脑或字面上的理解——真的认清并感受到它,我们就会发现它已经被终结掉了。让我们深入地探讨一下。如果要你回答这个问题,不知道你的意见会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意见或者会提出某种意见——我的意见永远是对的,而你的永远是错的。虽然我们可以用辩证法来解释它,可是我们关心的并不是辩证式的解释,也不是要达成确切的结论。真理绝不在意见或结论之中,真理永远是崭新的,因此心智不能带着结论、意见或论断去接近真理,它必须是自由的。所以当我们问道:这堵抗拒之墙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并不是在寻求意见,也不是在寻求一个博学之人的解答——因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是在共同观察、检视、深入地去感受这个问题。

很显然这堵墙是透过思维的机制产生的,不是吗?请不要拒绝这个说法,只要观察它就够了。如果你从未想过有关死亡的事,就不会害怕死亡。如果你没有受到基督教、天主教、新教、印度教、佛教或者天晓得其他什么教的影响,若是你从未受到这些宣传或思想制约,是不可能有屏障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你和我”的想法如何造成了障碍。因此思想不但制造出这堵由自我中心的活动砌成的墙,而且还在这堵墙内制造了属于自己的活动,因此思想造成了界分,也制造出了恐惧。

其实思想就是恐惧,如同思想就是快感一样。我发现了某个非常美妙的东西,譬如一张美丽的脸孔,可爱的夕阳,昨天发生的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思想不断地在忆念这些东西,忆念着它有多么美好。请仔细地观察这一点:思维活动的本身就会让快感延续下去,因此思想不但得为恐惧负责,还得为快感负责,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因为你很享受下午的这顿饭,所以你很想再度品尝到它,或者你曾经有过美好的性经验,于是不断地咀嚼它,不断地左思右想,制造出一些意象来,并且想再度品尝那份滋味,而这便是我们所谓的爱。

思想一旦制造出了围墙这个圈圈或是一份抗拒力及信念,就会害怕别的东西可能进入墙内,或者怕这座墙会倒塌。因此恐惧与快感都是由思想引发的,你不可能只有快感而没有恐惧,它们是同时存在的,因为它们都是思想的孩子。而思想又是心智的蠢孩子,因为它关切的只有快感与恐惧。请仔细地观察这一点,让我再提醒你们一次:我们是在共同探索,你们是在透过这些话语来观察自己,检视自己。

因此恐惧、痛苦与快感都是思想的成果。要活在这个科技世界里,思想的运作就必须是客观的、健康的、合乎逻辑的以及清明的——不过在人际关系里,思想却没有什么作用,因为思想一旦介入人际关系,就会形成恐惧,然后又会出现苦与乐的感受。我并不是在说什么疯话:你可以亲自去检视一下就知道了。思想就是记忆、经验与知识的反应,因此它永远都是老旧的,而且绝不可能是自由的。虽然我们有所谓的“思想自由”这种东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思想本身从来不是自由的,而且永远也不会带来自由。思想往往会助长恐惧与快感,但绝不会助长自由,只要有恐惧与快感,爱就不存在了。爱既不是思想,也不是快感,但是对我们而言,爱就是一种快感,因此会助长恐惧。

从智慧中产生行动

我们一旦察觉到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是我们希望它应该怎么样,也不是依据某个哲学家或圣僧的说法,而是如实地觉察到它的真相——我们就会质疑思想是否能放在它正确的位置,而又不至于干预到每一份人际关系,但这并不意味在思想与非思想之间存在着一种界分。你知道吗?先生,很不幸地,我们都必须活在这个世间,为自己赚钱谋生,去办公室上班。如果世上能出现一个相当不错的政府,那么也许我们一星期只要工作一天就够了,其余的留给计算机去管理就行了,这样我们就会有足够的余暇时间。但只要这种情况不出现,我们就必须靠自己赚钱谋生,并且得有效而彻底地投入谋生这件事。但是那份有效性一旦透过贪欲或成就欲——“我与非我”所造成的屏障——而变得丑陋时,就会引发竞争及冲突。认清这一切之后,我们要如何高尚地、有效地、不带着任何残忍之心地生活下去,而且要跟大自然及其他人建立起完善的关系,里面没有任何“我与你”的阴影——由思想制造出的屏障?一旦认清了我们所谈到的这一切,不是表面上而是真的认清了——那么这份认识就会拆除掉那堵界分之墙。一旦看见了某个东西的危险性,譬如一座断崖或一头野兽,你自然会产生行动,这样的行动虽然仍旧是制约的产物,但绝不是从恐惧之中产生的,它是一种从智慧中产生的行动。

同样的道理,一旦能理智地认清这整个结构,认清界分、冲突、奋斗、不幸与自我中心的本质——真正看见它的危险性,就意味着了断了它。这中间并不涉及“如何”的问题。因此,重点就在于深入地探索这一切,弄清楚世界的真相,而不是由别人来引领你,因为这条路上根本没有向导。世界的真相就是永无止境的痛苦以及令人惊骇的混乱,真实地认清了这一切,这些问题就会止息下来。

本文选自《世界在你心中》,胡因梦 译,转载请注明来源。


腾讯思享会 2015-08-23 08:45:44

[新一篇] 【思享】狼從來都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舊一篇] 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