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致虚极,守静笃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第十六章

大概意思是:有道的人,会把致虚和守静的功夫做到极致。世界万事万物同时在运作,我只看其往复的规律。

什么是致虚极?其实很好理解。虚到极点是什么?虚到极点,是什么都没有,就跟我们理解空一样,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指的是你内心,内心什么都没有,意味着可以接纳任何事情。修行的人讲契入空性,也是致虚极的一种。没有身体的束缚,体会到浩瀚的虚无,不只是体会,而是成为虚无,就是致虚极了。这里不是讲迷信,这是修道的一种状态。

什么是守静笃?这个静,不是指没有任何声音,也不是没有任何想法,而是你能清晰看见所有的念头和表象。所有的念头起落,就像你在黑夜里点亮了火柴一样,有起有落。笃,也是定的意思。如果你能守静到极致,也一定能定。生活中处事不惊,是一种定;禅定,是一种定;面对生死之事,泰然处之,也是一种定。

一谈到老子的《道德经》,很多人就会提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以表示自己有文化。但这个太俗了,没有任何新意,就像评价一个姑娘,要么是漂亮、可爱和有气质,总是这么几词。今天教大家一个新的装高大上的方法,以后有人跟你谈道德经,你就说“致虚极、守静笃,这两句包含了老子思想精髓!”保准让对方觉得你很高深,就好比你形容一个姑娘: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老子讲修行的方法,只用了这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其他地方还讲过更加贴近生活的话,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总体的意思就是,向内观,逐渐排除外界的影响,最终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

有人说,我又不想修道,讲这些跟我生活有什么关系不?

关系大了去了,学会了致虚极守静笃,你就可以自我调节。哪天你烦躁了,工作压力大了,觉得不顺了,觉得生活没有希望的时候,你试着做做这个动作:致虚极,守静笃。我教你两个简单的方法来实践:

致虚极

你把内心所有担心的事情用一个列表列出来,第一条是什么、第二条是什么……看看你能列多少。然后一条一条看,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就当最坏的情况要发生了!我还可以做什么?想清楚后,列出来,就不再管了。把一条一条全部搞定后,试着让自己不要再担心,逐渐变空。如果还在担心,再来一遍……

守静笃

坐着,闭上眼睛,去观察自己的念头。不要随着念头深入,知道是念头就好,然后看下一个念头。听见的声音,是个念头;身体某个地方有疼痛,是个念头;出现某个想法,是个念头......只要知道是个念头就好,然后看下一个。持续半个小时。你能持续更长时间也行…….

这个两个办法,简单实用,如果有人按照这两个方法做多了,也就是修行了。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都离不开这两个修炼方法。我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想着要去求个佛抽个签,或者找个大师来帮助一下,老子从来不讲这些,老子提倡的方式是向内求。

什么是向外求?为了让自己有安全感,追求更多财富、名誉、外貌、房子、车子等,这些都是向外求。有人说我有信仰,我拜了上师,或者我每天向上帝做祷告。这也是向外求。因为你希望有个上师或者大师能寄托,或者能引导你,让你达到某个你想去的地方。

那什么是向内求?反求诸己,回归到内心,看清欲望,看清真相。通过观察自己,而达到自然而然的改变。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真正明白了外界一切连接都是内心的投射,改变内心,就能改变看到的世界。致虚极,守静笃,就是向内求。

咱们接着往后看:“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科学讲,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如果我们要识别所有的规律,基本上不可能。但规律背后是什么?规律的背后还有更本质的东西。就像我们知道每个人有情绪的时候,都会表现不正常,有人发火,有人自残,这些都是规律。但规律的背后还有更本质的东西。我们看物体下落是规律,背后更本质的东西是万有引力。

我做电商研究,做移动互联网研究,一直在探索背后更本质的东西。流量是表象,活动打折是表象,更本质的东西是生意的本质;手机是表象,手机上人的操作习惯也是表象,更本质的东西是人性。这方面我写了一个系列的文章,介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你在微信taobaoguijiaoqi后台回复“移动互联网”可以查看。

说一些更加实际的。每个人都有情绪,各种原因都能产生多种情绪,这就叫“万物并作”。有人说我“忍”!忍不了的,情绪总需要一个宣泄口,就像洪水一样,一旦爆发,总要有个出口,否则就一直积累,一直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爆发。忍得越久,下一次爆发破坏就越大!

那怎么办?如果想解决情绪,解决方法就是:“吾以观复”。你只要理解两句话,就可以解决所有情绪的问题。

第一句话:

一切问题,都来自于自己。

有人对我不好。如果他对别人好,而对我不好,问题在我,一定是我有什么东西让他对我不好;如果他对所有人都不好,他就是这样的人,让他有机会对我不好,也是我自己找的。更进一步。别人只是做了一件事情,你判断这个对你是好还是不好,这个判断本身就是标签,标签来自于自己。如果你看的足够清楚,你希望自己开心,你就能开心,你希望自己有情绪,你就能有情绪。有人说:还有不希望自己开心的么?当然,人的本性上其实更喜欢跟痛苦连接的,这个以后再讲。

第二句话:

一切痛苦,都来自于“正确的”观念。

这句话好像不好理解。举个例子:有人从小就被教育应该孝顺父母。长大了背井离乡去创业,但他很痛苦,他觉得远离父母了,没有尽孝道。这个人的痛苦,就来自于“孝顺”。有人一直认为夫妻就应该忠贞不渝,有一天发现她老公有外遇,于是她非常痛苦,从此对世界失去信心,甚至要自杀!她的痛苦不是来自于老公,而来自于她头脑中有个“正确的”观念:忠贞。

观念越正确,越理所当然,越根深蒂固,痛苦就会越大。明白了么?如果你观察所有的情绪,背后都有一个东西。清楚了这个东西,情绪的表现就一清二楚。这就叫“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如果你能做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也是致虚极守静笃的一个应用。

我们平时说空杯求学,也就是致虚极的过程。当内心没有任何偏见和芥蒂,很容易理解接纳对方的观点。当你致虚极,你不会做任何经验判断,所有的事情,都像新鲜的一样,就像你跟小朋友玩傻游戏一样,对他来说每一次都是新的。生活难道不是如此么?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是新的,看待当下的一刻,不带任何积累任何判断。

致虚极,守静笃。再念一遍,致虚极,守静笃。感觉好像是做自己,爱生活。

嗯,有点感觉了。




鬼脚七 2015-08-23 08:44:23

[新一篇] 英國食物最糟糕?我不同意!┃喬治·奧威爾

[舊一篇] 【三十六大】09 大包 比 我的公文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1 楼 2023/2/25 下午 02:30:19 | 道德經
容乃王

2 楼 2023/2/25 下午 02:30:16 | 道德經
容乃王

3 楼 2023/2/25 下午 02:30:14 | 道德經
容乃王

4 楼 2023/2/25 下午 02:30:10 | 道德經
容乃王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