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被评价为“拍谁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的肖全,曾经在1993年作为一位摄影大师的助手辅助拍摄,在此之后就一直把他视为自己的恩师。 这就是现年91岁的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实摄影记者之一。他的摄影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其作品始终呈现着世间最真实的生活,其中很多经典的瞬间成为了二十世纪的时代缩影。 马克•吕布大多数的纪实作品都是黑白摄影,工程师出身的他对线条和光影极度敏感。以下这15张黑白摄影作品,是从最近出版的《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中挑选出的代表作,他们充分代表了马克•吕布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着、直觉而富于诗意。让我们一起见识一下。 1、艾菲尔铁塔油漆工扎祖(Zazou),法国巴黎,1953年 这张摄于1953年的照片,是马克·吕布的成名之作。那一年,他30岁,在摄影事业上才刚刚起步。在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他拍摄下了一个正在给铁塔涂漆的工人。照片中的工人戴着帽子、叼着香烟、拿着刷子,感觉根本不像是在工作,而是正在排演一出轻巧的歌舞剧,仿佛在半空中轻盈飘移的舞蹈者。柔软轻松的人体微微弯曲,仿佛一首飘逸的乐章,一个“让耳朵觉得舒适的和音”。这张照片成为了马克·吕布在《生活》发表的第一幅作品,也促使他在那之后进入蜚声国际的玛格南图片社。 2、中国长城,1957年 从1957年起,马克·吕布可以说是来华次数最多的西方摄影大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是中国发生社会剧变的时期,马克·吕布用手中的相机见证了中国从一个面貌转向另一个面貌的关键节点,用他充满温情和人性化的镜头给中国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留影。 3、古玩店橱窗,中国北京,1965年 马克·吕布特意选择了北京琉璃厂一户居民建筑的门窗作为前景,同时把焦点聚在街道上。街道上的行人、蹲在街边聊天的老人年、好奇的孩子,以及中国传统的民居、店铺及牌匾……马克·吕布定格了一幅充分地展现了老北京地方特色的街道画面。 4、中国长城,1971年 马克·吕布认为:“摄影就是光影的游戏”。工程师出身的他对于结构和线条有着天生的敏感,他的照片中总能看到高度和谐的点、线、面构成关系。 5、中国黄山,1985年 6、中国北京,1992年 一般而言,摄影师在完成某次拍摄任务之后就会离开,但马克·吕布却会长时间地逗留或者一再返回同一个地方。吸引他的不是某件事或某次行动,更多的是某个人生和生活本身。 7、枪炮与鲜花,美国华盛顿,1967年 马克·吕布作品的背后,往往有着丰富而动人的故事。1967年10月21日,17岁的高中生萝丝跳上开往华盛顿的公车,去参加一场反战游行。面对五角大楼前真枪实弹的士兵,她忽然意识到,这些士兵其实跟与她经常约会的小伙子们没有多大区别。“国家武器”忽然变成了“邻家男孩”,萝丝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她举起手中的小花,在来复枪前温柔地亲了它……这一刻被定格下来,成为一代人争取和平、非暴力抵抗的象征,也成为最能代表马克·吕布摄影风格的作品之一。 8、日本东京,1958年 马克·吕布的大多数作品,并非惊天动地的画面。在他到世界各国游走期间,他敏感地拍摄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化,特别是通过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出生活的意蕴。 9、日本东京,1958年 马克·吕布曾说,“如果我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欣赏力,那我的照片也会随之黯淡,因为拍照就是去深刻地品味人生,品味每个百分之一秒的瞬间。” 10、日本,1958年 11、地铁站内,日本东京,1982年 12、肯尼亚,1963年 13、德里天文馆,印度,1985年 14、新宫,德国波茨坦,1989年 15、法国图赖讷,2006年 马克·吕布的许多作品都带有强烈的诗意。如他所言,“在我的取景器中发现蕴藏着的节奏和韵律,这于我而言是莫大的乐趣。” 注:本文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4年11月出版),作者:马克·吕布。 综合整理:andy哲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42:2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