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微信ID:ibookreview 前几天,出去遛弯儿,遇见一条虫子蠕动向前,寒风萧瑟中这有点拼的姿势,书评君忍不住停下脚步,告诉同行的女生,她害怕得不敢瞧一眼,催促赶快走掉。 虫子的世界,被忽略已久,那种野生之美,细节中潜藏着惊心动魄的生活,如果能真正了解,估计女生们也会竖中指怒赞。“世界最美图书”获得者朱赢椿就这么干了
一票,在他的工作室附近观察虫子,聆听它们,打捞它们的故事:蚂蚁被一根落下的枯枝砸断了腰肢;烟管蜗牛想在夏日的午后谁上一个美美的午觉,却未能如愿;
千足虫卡在路缝里,即使有一千条腿也无济于事…… 虫子不仅事关审美,这在朱赢椿出版的新作《虫子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我趴在地上看虫的时候,在我的头顶上,是否还有另一个更高级的生命,就像我看虫一样,在悲悯地看着我。”他说。 ▲早春的蚂蚁 桃花虽已经绽放枝头,室外却还是春寒料峭。 三只蚂蚁,排队行进,在忙着为大家庭寻找吃的东西。 蚂蚁们发现了两块瓷砖间有一道缝隙,停下了脚步。 第一只蚂蚁立刻斜着身体,把左前肢伸进缝隙里搜寻;中间的那只也不懈怠,两只前肢撑着台面,用其余四条腿试探缝隙的深浅;第三只蚂蚁索性倒挂着身体,把整个上半身都伸进缝隙里,只露出蹶起来的屁股。 看着三只蚂蚁劳动的姿态,怎不让人打心底生出敬意。 ▲初入世间的尺蠖 午饭后回书坊,迎面看见一只翠绿色的小尺蠖吊在眼前。小尺蠖或许是不久前刚刚钻出卵壳,突然受到了什么惊吓,要从枫杨树逃离。可树枝离地面太高,小尺蠖肚里的丝都吐出来也达不到地面,再回头向上攀爬又没了力气,只好不上不下地在半空中挣扎。 看到小尺蠖吊在丝上吃力地打着转,我伸出手把它接住,再将它转移到墙上。接触到墙面的小尺蠖,先是抬头左右张望,然后一拱一拱地向前挪步,很快从白色的墙壁行进到白色的窗框上。 一大片的白,一丝的绿,小尺蠖看起来特别显眼。于是它低下头竖起腰杆,本能地把自己扮成叶芽的模样,可是身底下一大片白墙,这个小“嫩芽”不管从什么角度看,还是很远就会被认出来是一条小虫。可能自己也觉得不安,小尺蠖赶忙去找地方躲藏。 窗户中间有条缝隙,我怕小尺蠖钻进去,说不定里面埋伏着壁虎或者蜘蛛呢,它们怎会轻易放过送到嘴边的午餐?我连忙伸出手指堵住它的去路,小尺蠖竟然毫不犹豫地爬到我的指尖上…… ▲等待日出的小蜗牛 小蜗牛摸索了一个晚上,总算爬到菜园里最高的叶子上,它就是想看看日出,看看日落。 可今天是阴天,太阳一直不肯露脸,小蜗牛依然很有耐心地等待着。 中午了, 一只绿头苍蝇从头顶飞过。小蜗牛竖起两只长长的触角,紧盯着苍蝇飞翔的身影,直到它消失在空中。 小蜗牛感到非常新奇,无比羡慕。 小蜗牛很笃定这就是传说中鸟的模样。 傍晚了,小蜗牛还是没看到太阳。 但它一点不后悔,今天,它亲眼看到了一只“大鸟”的飞翔。 ▲懒惰的刺蛾,要面子的鼻涕虫 鼻涕虫昨天可能也吃了一夜,撑得够呛,走起路来,鼓鼓囊囊的肚子成了负担,现在该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了。 可是刺蛾懒懒地横在鼻涕虫面前,没有半点挪动的意思,而鼻涕虫也是懒得绕路的。 鼻涕虫用触角试探着碰了一下刺蛾,想提醒它挪个地方让条道。 谁知道鼻涕虫的触角刚一接触刺蛾,马上缩短了一截。鼻涕虫不知道,刺蛾的刺不但坚硬还是有毒的。 刺蛾连眼睛也懒得睁开,继续酣睡。 僵持了一会儿,鼻涕虫鼓足勇气,赤身裸体地从刺蛾的身体上爬了过去。 可能是刺得深,辣得痛,鼻涕虫整个身体蜷缩成一团,好半天都不能舒展开来。 但鼻涕虫毕竟没有绕路,好歹面子没丢。 更多美图,秀一下: ▲《虫子旁》作者朱赢椿
时间:2010.04.03
地点:前院矮墙
每年春天,在随园书坊最先看到的虫子一定是蚂蚁,难怪它们总是以勤劳着称。
时间:2010.04.15
地点:枫杨树
[尺蠖(huò)]蛾类的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形似小枝或叶柄,以叶为食。
时间:2010.06.28
地点:北草园
小蜗牛渐渐长大,它不愿像其他老蜗牛一样,总是待在墙角和烂菜帮子上,一辈子不敢抬头见阳光。
时间:2012.07.06
地点:后院墙壁
看来刺蛾是真的吃多了,身体比前几天明显胖了许多。它趴在墙上,动都懒得动一下。
本文整理:西门忘我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41:2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