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研究者的水准决定史料使用的可靠性 黄道炫(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今天是第二次参加杨天石新书座谈会。首先我想讲两句关于日记的问题。不光是有人在政治上用“历史虚无主义”批评杨天石对蒋介石日记的使用,学术界本身也有很多人怀疑蒋氏日记的可靠性、真实性。我认为有这种怀疑很正常。但我觉得任何一种资料都有可被怀疑的地方。档案、文献就一定可靠?不一定。当然日记比档案的可靠性差一点,但关键在于谁在用。具有很高研究水准的人用什么资料都会用好。高水准的研究者用什么资料,我都会对他抱有相信的态度,因为他对史料一定会有鉴别。如果不具有这种信用,即便用档案我也会怀疑。所以研究者的水准会决定使用的材料的可靠性。这是我看这个问题的一个视角、一个标准。 蒋介石的日记靠谱,有内心灵魂挣扎 这些年我读了一些日记,印象最深的是蒋介石日记和萧军日记,里面有人的内心活动,可以看到灵魂的挣扎。蒋介石在日记里批评别人,骂身边的人。我们想想自己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我们的想法也许跟蒋介石很相像,只不过我们不写而已。萧军日记也是这样,读起来如读小说一样。萧军本人很聪明,做事很厉害。他看到很多事,总会觉得周边人跟不上,会产生这人怎么这么笨、这么愚蠢等这样那样的想法。这种想法在我看来很正常,当然我们很多人不会把这种东西写下来。即使没有人看,也会想万一被别人看见怎么办?而蒋在20年代成为中国的领袖后,一定会想到这个日记会被后来人看到。所以我很佩服蒋日记里的对个人的坦诚态度。但能不能说蒋介石一定会把自己所想的都写进去?也许蒋会故意记一些不应该记的事,但最起码,他比一般人好得多。这也就使他的日记在有更多的史料价值。现在大部分看过蒋日记的人,都会承认它是比较靠谱的。起码迄今为止,没有人指出蒋在哪一件事上刻意在日记里造假。我个人从学术上给蒋介石日记的可靠性、真实性以比较高的评价。 既然我们给它比较高的可靠性的评价,作为民国时的第一政治人物,其日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蒋介石日记》出版之前,历史研究界尤其是以杨天石为代表的民国研究学者,在没有日记的情况下,用档案、文献已经给出了比较可信的关于蒋介石、关于民国时期的描述,我们把日记拿出来时更多是印证而不是推翻了他们的研究。两者之间(杨天石的研究和蒋介石日记)可以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蒋介石研究对于党史研究有借鉴作用 韩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我是研究党史的,研究民国史和蒋介石不是我的专长。当然,蒋介石的研究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分不开,所以我是抱着请教的态度来的。 杨天石在80年代所写的关于“中山舰事件之谜”的文章非常轰动。我知道这篇文章倒不是因为胡乔木对它的欣赏,而是他的研究颠覆了中共党史对这个事件的叙述。这事也说明在在很长时间里,人们以为弄清楚了的事,其实根本没有弄清楚,或者完全误解了。蒋介石研究和党史研究分属于民国史和中共党史两个领域,但两者密不可分。在近现代历史甚至包括当代历史上,国共之间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还有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都对中共历史研究有一个极大的参考、借鉴和推进作用。 赫尔利在国共谈判中并未偏袒国民党 杨天石这本书第一是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历史知识。比如关于钓鱼岛的问题,不是读了杨先生的文章,我不会了解蒋介石同它的关系;再如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曾经跟台湾方面合谋反攻大陆,之前我也不知道;又如抗战胜利前后国共谈判的很多细节,我也是从书里了解到的。 第二是澄清了对很多对历史的误解。比如关于赫尔利在国共之间居中调停,在过去中共党史着作里赫氏是一个很负面的人物,毛泽东在七大的闭幕词《愚公移山》里就把赫尔利说得很不堪。人们一般也认为赫尔利有明显的倾向于国民党方面的政治立场。透过这本书可以看出事情不是过去描述的那么简单。赫尔利在延安跟中共领导人谈判,尽管经过了很多讨价还价的博弈,最后还是同中共达成了共识,提出了一个方案。结果赫尔利以这个方案跟蒋谈,却被蒋拒绝了。这个细节表明赫氏并非一味偏袒蒋介石。 研究蒋介石不是“重写近代史” 蒋介石研究,在大陆过去一直是禁区。1980年代开始突破,1990年代进展更大。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到今天蒋介石研究似乎仍是一个敏感话题,好像总有一种或显或隐的禁忌。依据新发掘的史料,对历史误解做澄清,总会引起一些人的警觉,这种警觉很像过去那种“阶级斗争”的警觉。杨先天石蒋介石的研究不断受到有这种“阶级警觉”的人的非议。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为蒋介石翻案”,甚至是要把蒋介石树为“民族英雄”,因此大逆不道。直到21世纪,这类非议仍不绝于耳。今年有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矛头直指杨天石的蒋介石研究,将其树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其实,只要有一点基本常识,稍微认真读读杨天石的着述,就得不出那些批判者的结论,看不到批判者所扣的那些帽子。杨天石的着述当然不是不能批评,但是批评要有根据,要讲道理。 比如指责杨天石最流行的一种说法称杨认为只要看了蒋介石日记,就可以改写历史。这个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蒋介石日记的披露,肯定会提供一些以往未知的史实,澄清一些混沌的细节,甚至修正以往失实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写历史何错之有?问题还不在这里,而在于杨天石关于蒋介石研究的着述非但从来没有仅凭蒋氏日记写蒋介石,而且多处强调蒋氏日记也有局限,同时透过其他史料对蒋氏日记作了考证和纠谬,绝不是什么“重写近代史”。
腾讯思享会 2015-08-23 08:39:1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