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刚:人文思想的三个视角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人文思想是相对于宗教神学,以及君权思想的一种学术范畴,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主流学术思想。人文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方面的理念是在不断超越而发展的,是永无尽头的。但其基本的落脚点无外三种,也就是为我思想、为他思想和为己为人思想。
  
从伦理上说,为我思想就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是自私自利的,是对人性恶的理论探求。但妄言其不足,也是轻率的。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并不这么简单,人类正是通过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自由的追求,实现了人类的自我解放,进而成就了现代文明。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以道家思想和杨朱学派为代表,我们可以称其为道学视角,在西学中属右倾思想。

从伦理上说,为他思想就是付出,是与人为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思想,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主要强调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正是通过自我的节制,实现了人类社会与禽兽的区别。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以墨家学说为代表,我们可以称其为墨家视角,在西学中属左倾思想。

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上看,人与人是生而不同的,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品质有优劣,不承认人的差异就是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事实。人只有在自由状态下,才会尽可能发挥自身的潜质。每个人的潜质的充分发挥才促成人类社会的大跃进。但只崇拜自由的,不对人性之恶加以防范,则极可能引发人类的反祖文化,如森林法则,狼性文化。放纵了能者的能,无视了弱者的弱,违背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命题。人之所以为人,成为这个世界的万灵之灵,是人类相互间的爱与帮助,是团结与历史的传承带来的力量。一个人在孤独世界里,是狼孩,是猴孩,即使发展成狼猴等动物群中的首领,也无法成就人类社会里的幸福。反过来,对集体主义的过度强调,每个人成为社会天然的一颗镙丝钉,这就会抹杀人类个性的差异,社会就会被压抑得无法进步,这样的社会只是个蚂蚁窝、蜜蜂巢。也同样是低等的,所谓“过犹不及也”。

那么有没有既利己又利人的学说呢?在西方社会通过整个的社会机制也就是民主宪政来实现的。社会整体上看,学术强调自由,宗教强调平等博爱,相安不悖。当然,现在学术强调理性思维,这种理性思维是相对于机械思维(工具理性)而言的,是加入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预设的(人为目的),所以散发着人文光辉。可以说以民主宪政为核心理念的西学人文体系就是既利己又利人的学说。但任何影响广泛的思想体系都是一根而发,大树婆娑的,拼凑是拼凑不出来广大信仰的。有,那就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我们可以把这种视角称为儒视角。

儒家思想是怎样完成“利己利人”的哲学结果的呢?儒学的根点在为己上,通过“义”的引入来完成这一哲学结果的。义就是公平、公正,含有合理的“利”的意思。如果为己而求利,则落入道学视角;如果求义而忘我,则落入墨学视角。所以,对于儒学来说义利之辩是至为重要的。这一学说认可个性的独立,尊重人类的自由选择,追求舍己为公的精神境界,起于无害,达于至善。

儒家强调人的精神独立与思想的自由,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就是说,任何人的个人意志,都是不可以被剥夺的。主张不卑不亢的为人处世态度,鄙视一味顺从于人、丧失独立意志的妾妇之道,提倡大丈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曰:上不循於乱世之君,下不俗於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说到底,做人就要有独立与自由的人格与尊严。同时,它的教育与评价体系也尊重人的个性与自由。主张看人当看大节,“小德出入可也”。认为“君子不器”,意思是说,优秀的人是有个性的,不可复制的,不可以象器物一样规格化,不可能被批量生产出来,因材施教同样体现了这种对个性的尊重思想。正是人类个体存在差异性的这一事实,就意味着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保证每个人最大可能地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创造力,自由不只是人性的必然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需要,如约翰·穆勒所说:进步唯一可靠而永久的源泉是自由。孔子自称逸民(自由主义者)。他把“从心所欲,不逾矩。”认定为自己一生的最高境界。

孔子的学生问孔子,是否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思想,让自己用来奉行一生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胡适先生的学术反思的结果也认为,“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事实上,可只有宽容的社会才可能实现人类的真正自由,人类社会自由的关键在于相互间对自由选择的尊重。子曰:“为仁由己。”一个人可以严求自己,但应宽以待人。主张“和而不同。”只要无害,那么各种人与思想多元并存才是“大同世界”。假如某种主义是主张不宽恕的,党同伐异;不站在我的立场上的就是敌人;敌人的朋友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对自己人如春天般温暖,对敌人要秋天扫落叶。想象一下,这种主义或称思想、道德占据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后,社会会是什么样的?当然,人们往往需要借助历史才能看清事实,事实有时是超乎想象。

恕的理念的形成是承认自己是人,别人也是人。推己及人,对别人感同身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自己不想受到的伤害,也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仁者爱人。民胞物与。对仁爱的培养过程强调,“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也就是人的正常情感发散过程,即由内而外,由亲及友,由近而天下,而至博爱。博爱是谓仁。而引领这一情感前行的就是义,也就公平、公平,还是公平。这说来这种思想也就是人道主义吧。

人的自由与价值的实现不只决定内在精神境界,还受外在的环境条件的限制,所以儒学一方面强调内圣之路:格物、至知、正心、诚意;另一方面强调外王也就是对人的公共意识的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而提高人的眼界、胸怀、志向和情操。

社会公平的要义在于起点平等,也就是机会平等,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你渴望成功,也要想到别人也渴望成功;你有进取之心,也要体会别人也有进取心。只有起点平等,机会相同的情况下,你凭能力的胜出才是服人的。可以说孔子的这一思想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是开启儒家思想的两把金钥匙。对此如正确而全面的理解,也就能懂得了儒学的要领。

对政治的关怀构成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为公”的思想,则是在说国家是全体公民的国家而不应为哪个人、家族或组织所私有;“君为民所立,民非为君所生。”是说政府应服务于民,人民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养肥政府的;“舟水论”则讲的是人民有能力也有权力推翻暴政; “民为国本”、关照弱者的思想;选贤与能的思想。孔子主张复周礼,也就是统一而不一统的联邦制。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民权大于政权。民意即天意。还提出大事应全民公决;荀子主张隆礼重法和人权天赋。王夫之、黄宗羲提出权力制衡论,并认为天下之大害,君矣;近代徐继余盛赞华盛顿,现代的牟宗三等则直接要求实现民主宪政,以开中华万世之太平。可以说儒学对民主宪政制度有“道”有天然的内在要求。

现在的人们尚“利”,凡事以经济为基础,对社会的认知,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考量的。儒家认为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旗帜鲜明的站在私有制一边。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意思是说,知识分子老实、没能耐,不给他待遇,他也信你画的“弧”,死心踏地跟你走,奔着你都不信的目标去上下求索。老百姓可不管你那个,认的是实惠,尤其是土地问题,更是大事。你不能把土地全都收为公有。房屋可以依法被强拆,土地可以依法被强占,连埋个骨灰盒的地方花多少钱都变不成自己的,一点盼头都不给,你还能让老百姓对政府有好的看法?逼急了他还不啥事都干。起来造反,当然是犯罪,可这是政府在“陷罪于民”,是明知自己这么做了,他一定会那样做,结你为了钱或称土政财政,还故意这么做。你这不属钓鱼执法,最后把自己钓(掉)进去了嘛。逼老百姓犯罪,再依法整死老百姓,你这不耍人玩吗?没事玩老百姓的,你还能是好人?哪有好人执政会这么干的?真正的好人执政就应该让老百姓在爹妈和老婆、孩子面前有尊严的活着,对生活有信心。好年景忙活忙活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有个盼头,遇到个天灾,政府及时救护,谁也饿不死。有这套路子做政策,老百姓活得心里踏实,多尽点义务,多交点税也无妨,就当给意外买了保险,怎么会老是抗税抗法的。你说现在可倒好,怎么忙活,心里都不落地,遇到个事,连自己都活不下去了。平时在爹妈和老婆孩子面前都没尊严,哪还有工夫讲什么八荣八耻了呀。

其实,有些道理并不深奥,仁可以理解为合情,义可以理解为合理。所谓的大道常常是匹夫匹妇日用而不知的。一个社会上上下下做出来的事都是合情合理的,那不就和谐有序了嘛。所谓的“礼”就是有序,大家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干啥,相互间谁也不为难谁,谁也不误会谁,也就没了那些戾气,多了些和气。那岂不天下归仁了嘛。

儒学就是对人类的正常需求加以信仰的学说,人需合为儒。饮食男女,大欲存焉。但不能只顾自己和眼前,而是大家才是真的好。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黑格尔嘲笑说这不就是各民族都有的寻常伦理观嘛。这是因无知而陷于浮浅的妄谈。他的学说倒深奥,可你看他的私淑弟子卡尔马克思搞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听着玄而又玄,激起热情一片,搞出来的还不是反封建专制的封建专制主义,否定之否定的逻辑结果是什么呀?不也就是个新时代的中世纪嘛。这不玩人吗?坏透了。其实,如果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家好主义,那么儒家的理想社会在经济制度当然是社会主义了,而政治制度上则追求的是宪政主义了。士之所趋,大道存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另:西学中,其它构建民主宪政社会主义的理念在儒学原典也多有涉。如:

民主观(民贵君轻:“民权大于政权”观);

自由观(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仁由己);

平等观(性相近;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人道主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诚信契约精神(人无信不立)

法律至上精神(君子怀刑;克己复礼)

公共情怀(修齐治平思想)

爱国主义与民族自信(华夷之辨)

怀疑与实证精神(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环境意识(天人合一;民胞物与)

对个性的尊重和对自尊的维护(因材施教;君子不器;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对真理的追求(从道不从君;虽千万人吾往矣)

理性思维(子不言乱力怪神;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学习精神(见贤思齐;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

对人类的正常需求的尊重(推己及人。饮食男女,大欲存焉)

自律精神(慎独)

人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哲学观(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真诚为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

宽恕品质(吾道一以贯之,忠恕尔)

公平正义思想(舍生取义)

    


杨晓刚 2011-08-15 09:45:04

[新一篇] 楊曉剛:犬儒主義的哲學缺陷

[舊一篇] 笑蜀:我有一個夢:讓北漂南漂有尊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