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明劫》 承托万民意 马革裹尸的最后挣扎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26.jpg

《大明劫》,叙述的是明亡前一年,即崇祯十六年的历史。其时,李自成正攻打开封,离其攻入北京只有一年时间,而两年前即崇祯十四年前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震动朝野。入狱数年的能臣孙传庭被从牢狱放出,临危受命,率领大明最后一支精锐之师,与李自成决战。孙战死之后,《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大明劫〞如何形成?


对明代这段历史我相当熟悉。中国此时此势之下,一个〝劫〞字,勾起了我的兴趣。我很想看看这部电影是如何展示大明成劫之因,于是我看了网上视频。


整部片子弥漫着王朝末日的绝望。如果观者不了解明中叶以后历史与中国的今天,很难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明末之劫的形成有极为复杂的历史背景:厂卫政治肆虐、阉党专权、万历与天启两代皇帝的朝政堕废与激烈的朝廷党争,以及不可治药的腐败,崇祯接手时已经是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遍地乱民、外患(后金即满清的崛起)、蝗灾、旱灾、瘟疫,军费开支浩大、财政枯竭、〝三饷〞将民众剥夺得无以为生,点点滴滴,最后汇成了大明王朝的终结篇。任何天才导演,都难以在短短 90来分钟的影片中,展示这么多的绝望,这么多的痛苦。于是影片将重点定成两条主线:一是用瘟疫展示了这个王朝的极度虚弱与不堪一击;二是以孙传庭为代表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传统士大夫精神。


也因此,我充分理解,经历过〝四五运动〞的导演谢晓东确实〝有话要说〞,他要说的是:明朝并非亡于清,而是亡于自身。也因为片中展现的那种绝望与今天好多相似之处,因此,这部影片被中国观众以复杂的情绪观看热议——与其说他们是在观看影片,还不如说他们藉观影发表影评以浇心中块垒。


*〝一切真实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什么呢?


孙传庭在崇祯初年请命而练成的秦军,在明军中号称第二精锐之师。出狱后的孙传庭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后任陕西总督),带的兵是否还是他以前组建的〝秦军〞,影片没交待,但史书记载,〝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此前一年,即1642年,洪承畴松山战役兵败,精兵尽失,张凤翔故有此语。但孙传庭接手的这只最后一支〝精锐之师〞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影片中展示的情景是:孙传庭阅军时,军中火器无弹药,成了摆设;孙传庭检查军中粮草,管仓库的官吏先以真粮食应付检查,孙传庭至仓库里面检查,才发现粮袋里装着沙子与杂草,此情此景,如同朱熔基当年查粮库发现库无存粮一般。如此军队,怎堪一战?


——这里牵涉到重大的财政史掌故。明朝处在从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转折阶段,火器需要大量军费支撑,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是罕见的理财高手,他最大的功劳是让明朝财政在其当政时具有支撑军备转型的能力。张居正死后,明朝宰辅中再无此等理财高手,于是先吃老本,继之军备弛废。到了灾祸连结的崇祯十六年,军备当然已是十分不堪。有研究者甚至将财政制度转型落后于军事技术转型,归于明朝败亡的原因之一。


影片中大量场景是表现瘟疫带来的末日恐慌。据史书记载,崇祯年间确实流行过好几次瘟疫,崇祯十三年河北京津地区的瘟疫阴影还未消散,新的瘟疫又起。《明史》云:崇祯十六年(1643年)〝京师大疫,自二月至九月〞,吴震方《花村谈往》记载:八月至十月,京师内外疫病流行进入高峰,〝名曰疙疸病,比屋传染,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敛者〞,〝人心惊畏,吊问之礼几废〞。这场瘟疫流行造成了20多万人的死亡,北京〝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1644年李自成逼近北京,瘟疫中的守城明军〝鸠形鹄面,充数而已〞。


——这场病,被称为〝明朝SARS〞。影片中医生吴又可提出疾病、瘟疫通过空气传染:〝我觉得此症绝非伤寒,更像是人吸入了邪气〞。这种空气有毒的说法,不仅会让中国观众联想到2003年那场SARS,还会联想到今年两度降临的雾霾。今年初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仅12月初这轮雾霾就吞掉中国网民8.7亿元。影片几次提到:〝此次治瘟,事关大明存亡〞,治雾霾与环境污染,同样事关中国人的健康及民族前途,即中华民族的存亡。


剧中孙传庭向当地强占军田、让屯民流离失所的富豪募捐。国家倾覆之际,那些富豪根本不以朝廷为念,不愿捐资助饷,孙传庭气愤地说:〝倘若潼关不保,各位家中的财物、妻儿老小也都不保,还不都拿去孝敬闯贼了?〞〝大明朝如果灭了,你们又将如何?〞这故事让人想起崇祯十四年死于李自成义军之手的福王。据《明史》载,当时〝河南连年大旱,蝗虫成灾,人相食〞,这位万历皇帝曾〝耗天下财富以肥之〞的福王却只顾享乐,不肯救济守军与百姓,让他们饿着肚子抵抗义军,其巨额财富在城破之后尽归农民军,而福王本人的下场也很悲惨,最让人不忍闻的传说是李自成的义军将他做成了〝福禄汤〞。


——这让人想起了中国现在的贪官污吏。如果说福王只是惜财,中国的贪官更恶劣,利用职务之便敛财自不必说,连救灾扶贫都被不少官吏当作发财机会。与福王无处可逃不同,现时贪官可能通过移民,携带搜刮来的钱财一走了之。


陕督孙传庭与医生吴又可的那场〝只谈时情,不谈医情〞的对话可算是本片的点睛之笔。孙问吴又可:〝你觉得大明朝气数已尽了吗?〞吴答曰:〝《黄帝内经》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乃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不治已乱治未乱〞,谈的是治国重在防微杜渐,等弊端积重之时,救治已晚。其中〝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朝官精于世故,只重眼前利益,忙于投机钻营,谋取权势富贵,当局者也无长治久安之策。


历史学家克罗齐有名言曰:〝一切真实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这段历史,中共曾自比李自成,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惕惕自励。在中共建政前后如此比拟有点道理,而现在执政60多年,一切弊端皆与明末相似。这么一部以明王朝倾覆前夕做历史背景的电影,在此时的中国上映,引起的联想是丰富的。即使不愿意解读影片寓意的影片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它不仅仅是一部明朝电影,你能从片中看到你所处的时代。〞至于网上评论那就更为丰富多彩,网友将片中指陈明朝积弊与腐败的台词汇编在一起,以浇心中块垒,还有的干脆建议习近平率领全体政治局委员观看这部影片,从中汲取历史教训,〝不要幻想江山一统万年〞。


正可谓一部《大明劫》,承托万民意。


《大明劫》一个国家的灭亡


近年来古装华语片在银幕上屡破下限,既有《关云长》这种让关羽做与刘备老婆的春梦的脑残情节,更多的则是像《夜宴》《十面埋伏》《无极》这类虚构故事,淡化真实历史,然后天马行空到面目全非的架空故事。“你毁了我一个做好人的机会”,导演也毁了观众去花钱看电影的好心情。这种啼笑皆非的台词比比皆是,所以大部分观众对于古装片的忍耐程度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使得几乎“谈古色变”,票房也不会太好。      在这样的情形下,抱着没太大的期待看《大明劫》,反而有惊喜。      拍摄《大明劫》的导演王竞之前有《我是植物人》《一年到头》等作品,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万箭穿心》。这三部瞄准当下社会的现实题材水准各有千秋,但王竞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却贯穿其中。所以得知他下一部作品是《大明劫》的时候,我还在想,难道所有导演成名之后都避不开鼓捣古装大片这条路吗?看完《大明劫》后我发现,王竞还是那个王竞,只是这次把故事放到了古代而已。      



《大明劫》以明末的动荡社会为故事背景,讲述明朝灭亡前两年,瘟疫遍地,战争连连,各地接二连三的有暴动起义,崇祯所把持的大明江山大厦将倾。被打入大牢的大将孙传庭临危受命,重新带兵打仗,对抗李自成的闯军;而同时在社会底层,行走江湖的游医吴又可想尽办法医治愈来愈严重的瘟疫……      


初看这个剧情,导演的用意很明显:他想通过一文一武两个人,去描述明末的风雨飘摇。我首先要对《大明劫》做出肯定的一点,是这部戏很尊重历史。是的,就这么基本的一点基础,很多古装片都未能做到。编剧谢晓东将孙传庭和吴又可两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放到一起,虽然历史上两人并没有什么很深的交情,但故事里的这点艺术加工我却可以表示赞同,因为除了这点,影片对于两人的角色刻画是非常小心翼翼又具有立体层面。      


在《大明劫》里,孙传庭并不是什么威武睿智的民族英雄,吴又可也不是顶着道德光环大公无私的医者。孙传庭杀人不眨眼,暴戾易怒;吴又可遇事求自保,走为上策。两人都摆脱了历史书里单一片面的纸片形象,使得角色具有一种复杂的性格刻画。  


    


明朝为何会灭亡?这个话题数百年来被众多历史学家翻来覆去的研究,近年来热门的《明朝那些事儿》里也有着独到的解说。反思明朝的覆灭,总有各种角度去阐释,而作为一部电影,《大明劫》没有堆砌大战场面(实际上整部戏只有10分钟不到的“商业爆米花大场面”),王竞这次描述的重点,是刻画明末的动荡年代里,从皇宫到军营、再到平民社会的众生态。      


从崇祯对孙传庭的猜忌,到军营粮仓里以泥沙装袋冒充军粮,再到瘟疫弥漫全城却无医能治,朝廷的腐败,百姓的恐慌,明末的种种乱象,在王竞冷酷而又写实的镜头下娓娓道来。最值得一提的是对李自成闯军的刻画,众所周知,过去因为意识形态的关系,导致所有的农民起义都被定性为“革命”,而革命在中国,是绝对主流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无论是血腥到近乎无耻的黄巢军(此人一边打仗一边写信给朝廷要求给官做,给了就不打了),还是根本利用邪教蛊惑人心的黄巾军(张角的医术以芒硝为万能药,害死不少无钱医病的贫苦百姓),再加上光辉形象的闯王李自成,这些农民起义都是“无产阶级推翻封建主义统治的革命行为”……这么歌颂了几十年,直到近年来,这种荒唐的观念才渐渐有所解除。      


在《大明劫》里的闯军,是以反派的形式出现。明末李自成曾经多次被打垮,其闯军的组成也多是各地不成气候的流寇,这拨流氓性质的军队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皆是惨绝人寰。《大明劫》里难能可贵的还原了历史的这一部分真相,使得看过姚雪垠版《李自成》的我,看这部电影不免心生感慨。虽然碍于各种可以理解的原因,李自成的形象并没有在片中出现,但就整体而言,相信看过这部《大明劫》,不熟悉明末历史,仅仅从历史课本上了解的观众,对李自成和其闯军自会有新的认识。      


《大明劫》以一种冷峻的眼光,审视着1642年的中国,看《大明劫》很容易让我想起黄仁宇所写的《万历十五年》,前者处处惊心动魄,让观众看着大明王朝的倾覆;而后者则笔笔冷淡平静,让我们知道为何大明的灭亡早已埋下种子。王竞有他的历史责任感,能将艺术处理和真实历史做到这种微妙的平衡,让我们得以在100分钟的时间里去感受一个国家是如何灭亡的过程,从这一点出发,《大明劫》已经值得让人赞许。      孙传庭心怀杀敌报国之心,面对贪官污吏,朝廷昏庸,瘟疫横行,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却束手无策,只能感叹一句,“积重难返”。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年《建国大业》里,蒋介石面对根深蒂固,已经无力根除的腐败,无奈地对自己的儿子蒋经国说了一句,“反腐,亡党;不反,则亡国。”《大明劫》里的明末何其相似。导演有隐喻吗?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


视频: 2013年最新古装动作历史战争大片《大明劫》



网载 2015-05-14 09:31:03

[新一篇] 電影《黃金時代》 自戀者最后的揮霍

[舊一篇] GDC China 2014 及 獨立游戲節 上海黃浦江兩岸 見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