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王朝的台湾背影----台湾“两蒋文化”游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无论是对大陆同胞而言,还是就台湾民众而论,蒋介石和蒋经国这一对父子,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人物。美丽的宝岛台湾,是他们最后的历史舞台,也是他们灵魂的最后栖息地。如今,虽说这一对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父子早已离我们远去,可身为 “领袖”人物和历史“明星”,他们的传奇和故事,依然激荡着我们的民族记忆,他们的权力和意志,依然存留了太多的历史痕迹。于是,当我们以大陆观光客的身份,走访台湾时,蒋氏父子的“遗迹”,便成为我们最感兴趣,也最为着迷的“旅游胜地”。

中正纪念堂

这是一个人的纪念堂。

确切来讲,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以“党、国”的名义,为老子修建的国家级纪念性建筑,非常漂亮,也非常宏伟。在占地25公顷的广大园区里,坐落有中正纪念堂、中正公园、牌楼、围墙、瞻仰大道等,颇有帝王气象。特别是园区中央高达70米的 “中正纪念堂”,其建筑格式采用了“天坛之顶、金字塔之体”的中西合璧模式,上覆宝蓝色的琉璃瓦,下立白色的大理石墙,加上满园遍植的红花,自有“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万千气象。纪念堂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正堂,下层为展示室。正堂中央矗立有蒋介石坐姿铜像,铜像(含基座)高有6米左右,重约20多吨,由台湾着名雕塑大师陈一帆承铸。铜像以蒋介石的老年照片为参照,身着中式长袍,面含微笑,正襟稳坐,颇有几份慈祥的味道。大概这位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以“铁血”着称的人物,更愿意让人们记住他“亲和”的一面吧。或者,坐东朝西的铜像,本有遥望大陆之意,那么面对故土时,态度还是温和一些好。

铜像基座的正面,刻有蒋介石的政治遗嘱,不外乎强调其“光复大陆”之志,虽说有些“尊大”之嫌,可更多的是复杂的感慨和难言的怅然。在坐像背后的大理石壁上,正中刻有蒋的遗墨“民主”二字。虽说蒋的一辈子,都是以民主之名,行独裁之实,可他还是愿意把民主二字放在头顶中央,宛若“民众的主子”模样。而在“民主”左右两旁,又对称地刻有“伦理”和“科学”的字眼。另外,在正厅两侧的大理石壁上,还分别刻有蒋的“嘉言”,一句是:“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另一句是:“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这两句有些空洞的句子,被刻意选作蒋的代表性言论,其目的大概是要升华蒋的“人生格调”吧。可能不能因为两句刻入石头的“大话”,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则是参观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而在纪念堂的下层,设有展览室,主要展示身为领袖的蒋介石的一些生活细节,包括“御用”的凯迪拉克轿车、穿过的衣冠、书目文献以及总统府原来的办公室形貌等。另外,还设有放映室,主要放映蒋一生的“丰功伟绩”和生活电影及录音等。这里展示的物品,或许也是刻意选择和精心布置的,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鲜活”机会。

如果细细查看园区的细节布局,还能体会到这位历史人物性格里极其矛盾的一面。譬如在距“纪念堂”中轴线470米处,竖立有一高30米、横宽长67米的正牌楼,整个牌楼汉白玉质地,造型简洁优雅。有意思的是,牌坊本是封建帝王喜欢的“排场”,可在这儿,偏偏要把牌坊的五个拱门,扯上“五权宪法”的寓意。而在牌楼正中的匾题上,嵌置有“大中至正”的四个大字,本是蒋介石的自我标榜,但也包含了另一层复杂的文化意义。在蒋介石最崇拜的哲学大师王阳明的《传习录》里,有着这样的句子:“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猝然‘大中至正’之归矣”。对于困守台湾的蒋介石而言,这句话颇有不可言传的特别意味。而在蒋的着作中,也曾提到:“……‘中也者天下之正道’,因之更可了解这中庸之‘中’,乃是‘大中至正’、‘中立不倚’、‘屹立不摇’之谓,亦即‘主敬所谓立极’,所谓‘择善固执’,所谓‘允执厥中’之意”。蒋介石引用这么多的传统“道理”,不外乎说明他对“中庸之道”的坚持和偏爱。也正是这种“中庸”之道,使得他会堂而皇之地把“伦理”与“科学”并称。蒋经国完全继承了他的衣钵,也因此敢于一边举“科学“的大旗,认真发展台湾经济,一边又行“伦理”的天道,极力颂歌父亲权威。譬如在“纪念堂”的南北两侧,竖立有两座格式相同的牌楼,一为“大忠门”,一为“大孝门”,除却象征了“大中至正”的蒋介石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人外,也表明了营建纪念堂是蒋经国的忠孝之举。

如今,这座已经成为文化“古迹”的纪念建筑,依然颇具人气,每年都有近千万人次前去参观游览。据台北市观光传播局统计,它一直是台北市最受欢迎的十大景点之一,而且年年名列前茅。人们喜欢这个地方,并非缘于“领袖”的魅力,而是因为这里占地广阔、建筑宏伟,风景非常美丽。设计之初,这里就以公园规划的手段,在极富古意的城墙围绕中,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庭园艺术之美,以宏大的纪念堂为背景,以曲桥、石径、池塘为点缀,铺上绿油油的草坪,栽上五颜六色的花卉,同时建设三处健身场,二条健康步道以及三个盆景区,从而营建一处供市民和游客休闲旅游、活动聚会及婚纱摄影的旅游胜地。另外,园区内还设有国家戏剧院及国立音乐厅,许多国际性的表演团体都曾在这里演出,这里也因此成为岛内文艺表演活动的重镇。

一个人的纪念堂,终是有些寂寞,也有些奢侈,多了民众的参与和欢闹,倒是民主的最好体现,想来被纪念的人,纪念的人,心里也都会满意吧。

士林官邸

对于蒋介石而言,土林官邸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1949年12月 10日,这位左右了中国政局达22年之久的军政领袖彻底失去了对大陆的控制后,黯然乘飞机由成都飞去台湾,从此一去不复返。来到台湾后,土林官邸便成为他的总统官邸,并在这里度过26年的光荫,直到他在这里去世。

士林官邸位于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五段和福林路交界(正门位于福林路)。周围福山山系环抱,以士林官邸为中心,包括阳明山和蒋经国居住的大直“七海官邸”在内的蒋家家族官邸,是蒋介石及其家庭的生活中心,也是集军政指挥和安全保障系统为一体的要塞地点,部署有最忠诚、最精锐的卫戍部队和一个快速反应的宪兵营。而在地下及周围的山体内,还挖掘有数条地下隧道和掩体工事,都是缘于安全保护的目的。另外,官邸内除了景观建筑,其余建筑均被涂成灰绿色,也是为了小心地将核心建筑隐藏起来,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官邸最神秘的地方便是正房,这里是蒋介石及夫人宋美龄居住的公馆,现在依然不对外开放,因此愈发显得神秘。正房是一座二层楼高的独立欧式别墅,分为前后栋,墙面粉为灰绿色,外表朴素,里面摆设也非常简单。俱说这和蒋介石生活格调有关。他对住房的要求很是简单,不追求豪华,除了必要的设备外,从没有特殊要求。譬如正房的的秘书室,就只有一张木头制的大书桌和几张椅子。但蒋夫人却是以追求奢华的生活品位着称。这一点在正房的布置上也可以看出。譬如宴客厅、餐厅、厨房、大会客室等屋里的家俱,虽说都是些造型简洁、样式怀旧的木式家俱,可格调不俗,质地也不一般,正所谓“简约而不简单”。靠墙而立的多宝阁里,也置放着许多古雅精巧的暖炉、花瓶等古董。据说这些家俱和古董都是宋美龄从上海带来的嫁妆。宋氏家庭是旧中国的豪门大族,这些家具古董,自然非同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客厅的墙上挂有“梅兰竹菊”的四幅水墨画,据说也是宋美龄的个人作品。宋美龄的晚年,对中国画兴趣极是浓厚,一直坚持绘画。她喜欢用均匀的笔触描绘优雅的花卉,有人说她画的淡墨山水,细致得像布鲁塞尔的花边。她也曾说过:“我晚上未能入眠时,就画画。”由此可见,早年极其西化的蒋夫人,在其晚年时,却回归中国传统,生活中也颇有几份雅趣。这一点,与宋美龄感情深厚的蒋介石,完全保持一致,完全是“妇唱夫随”,往往是宋画画,蒋题诗。譬如有一次,蒋介石在夫人的画作上题诗道:“风雨重阳日,同舟共济时,青松开霁色,龙马纵云旗。”颇有几份患难夫妻见真情的意味。回想退据台湾后蒋介石面临艰难局面时,宋美龄一直对他默默的支持,不免对他们的夫妻真情多了几份慨然和感动。

除却的神秘气氛外,士林官邸其实是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因为士林官邸前身为日治时代的“士林园艺试验分所”,因此官邸也自然分为花园与官邸两部份,包含士林园艺所、园艺展览馆、欧式花园、中式庭园、兰亭与喷泉、凯歌堂、内花园和外花园等。

由于蒋夫人偏爱玫瑰花,因此士林官邸开辟有专门的玫瑰园区,70多个栽植畦共栽有300多株、20种玫瑰。每年3月至5月,鲜花盛开,迷人的香气和缤纷的色彩十分引人入胜。有趣的是,蒋介石也特别喜欢花卉,尤其是梅花。因此在玫瑰园里,每畦两端,都会特别种植一些他喜欢爱的梅花。他也常常将他喜爱而罕见的花卉,陈列在他最爱去的“兰亭”里。每次做完礼拜回来,几乎都到种满花木的园艺所里转一圈。也许是太重视园艺所了,连园艺所的建筑风格也受其影响:灰色的屋瓦、红色的砖墙,却要配上蓝色的窗棂。就美学意味而言,这样的配色或许并不适当,可这正投蒋介石所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政治意味。

除却这种特别的意味外,蒋介石对花木还是颇有兴趣的。譬如他对花木的生长观察就很仔细,有时比花匠还要细心。兴致来时,他甚至会亲自摆弄花草,或者与花匠们一起商量改良花的品种,做些插枝的工作。他对台湾产的蝴蝶兰也非常偏爱,有一次他对花匠说:“西洋兰太过艳丽,倒不如我们土产的蝴蝶兰,清艳芬芳。”在他晚年期间,爱花的兴趣依然不减,他曾要求林务局在海拔 2600米的高山区,试种在寒带才能生长的牡丹。遗憾的是,等到试种成功时,他却已经不在人世了。

能够见证蒋宋两位生活品位迥异,却又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的例子还有很多。譬如士林官邸里有一座西式庭园,自然是投喜欢西式口味的蒋夫人所好,而紧临西式庭园的西侧,又有一座中规中矩的中式庭园,其设计与西式庭园大异情趣,自然又是投喜欢传统情趣的蒋介石所好。他经常憩息小座的新兰亭,也是一座中国式的古典四角小亭。这座小亭建于1950年,他在世的时候,这里也是为他做寿设堂的地方,故又被称作“寿亭”。

再譬如官邸里的凯歌堂,也颇有几份中西合璧的味道。由于蒋与夫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这里也是他们经常做礼拜的地方。堂内陈设相当简单,放有中式太师椅,可头顶却装饰有西式的水晶吊灯,想来又是蒋与夫人“合谋”的结果吧。

随着时间流逝,世事的变迁,当蒋氏家族退出历史舞台后,这座官邸的政治色彩便渐渐褪去,虽说还有几份神秘,却早已不是不可亲近的“禁地”。一个特权家庭享受的“秘密花园”,如今已经成为台北市的第一座生态公园,每年都会举办菊展、梅展和兰展等盛大的节庆活动,这里也因此成为台北市民假日休闲踏青的好去处。

官邸留存的清幽风貌和历史遗迹,倒也为这里增添了几份文化的点缀和别样的情趣,也让我们有机会在时间的长河里,追思昔日那些人物、那段历史的光彩及神秘。

桃园县慈湖陵寝

这里是蒋氏父子最终的归宿。

为何会选择这里,在当地流传着一个有些落入帝王选陵的“俗套”传奇。据说有一次,蒋介石车行大溪一带,突然内急,司机只好在荒郊野外停车,而当蒋钻过树丛准备小解时,眼前豁然开朗,他发现一片如同老家奉化县溪口镇的风景,便将这里选为他的陵寝安放地。

其实,这里早期只是一个矿场,荒废多年后,才被蒋介石派人收购,并命荣工处设计承建为行馆,名为“洞口宾馆”,之后才改名为“慈湖”。那么,为何在矿场上修建宾馆?除却周边风景秀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缘于军事安全的考虑。也就是说,当年这里可能是蒋当做一个战略军事指挥中心的目的而修建的。现在后慈湖还有一些依照矿坑坑道修筑的密道以及避难设施,便是明证。这样也方便蒋氏家族假日期间,在远离台北政经中心时,可以随时成立临时指挥中心,来紧急应变。

不过,蒋介石对这里的偏爱,确实有几份“恋乡”的情结。当年,在桃园县大溪镇东北角,改造这个“慈湖”官邸时,是为纪念母亲王太夫人,而特地改称为“慈湖”。除却在湖畔四周栽种许多花草树木外,还特地仿照浙江奉化故乡房屋式样,兴建了一排排四合院的小红瓦平房。对于这个地方,蒋介石非常偏爱,每月都会携宋美龄来此小住几天,有时也会把孝武、孝勇等这些“孝子贤孙”带来,接受“怀念亲恩”的伦理教育。

身为一个带有浓厚旧时代气息的政治人物,蒋介石对于“孝”看得很重,不但对蒋家子孙要求如此,甚至对自己的“臣民”,也是如此。当年蒋介石在士林官邸去世后,在其灵柩驶往慈湖的路上,当局发动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在灵车所经途中跪地“迎灵”。另外,还强令大多数行业停止营业,鲜艳的建筑上也一律奉命改漆素色,交通路口还要搭建牌楼,各家则要悬挂挽额,甚至还想出了“路祭”的名堂,沿路分配各机构行号另设供桌,同时规定灵车经过时不许迎灵的人们抬头正视。一切的一切,都是封建君王的派头。那个时候,不是中古世纪,而是已经“民国”了六十四年的1975了。

后来,停放蒋介石灵柩的慈湖宾馆又更名为“慈湖灵寝”,成为蒋介石的最初归宿地。灵堂正厅东侧,布置有蒋介石卧室的原状模样,耐人寻味的是,卧室茶几上特别摆放了一张蒋介石生前用红铅笔写的一张便条:“能屈能伸”。这样刻意的摆设,据说意味着“顺应环境,当忍则忍,应屈则屈,以待未来伸展之意。”或者说,蒋是不甘心死在海外孤岛之上,他依然盼望能有一天,可以光明正大地“魂”归故土。

然而,他的愿望至今依然没有实现,便是他的儿子蒋经国,最终也只能无耐地选择此地为最后的安息之所。就在蒋介石逝世的13年后,即民国77年(1988年)1月13 日,蒋经国先生也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后来依照父亲落葬的仪式,安葬在前身为“头寮宾馆”的大溪陵寝。这里与慈湖相距仅1公里,与容易和父亲沟通做伴。这样父子两人可以相互安慰,也就少了几份异乡的凄凉和寂寞。值得庆幸的是,蒋经国先生虽然对父亲是无条件的“孝”,可思想却极其开明,也非常清醒。也正是在他执政期间,大力推行“十大建设”的经济发展计划,使得台湾经济在80年代得以迅猛的发展。另外,他也清醒地知道“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并在他过世的前几个月,大胆地做出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决定——开放报禁与党禁。而在权力交接方面,他也明确表明“蒋家人不能也不会再做总统”,并充满诚意的,果断地实现了政治转型,从而体面地退出历史舞台。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他逝世15周年后,还会打出CCK,TAIWAN MISS YOU”(蒋经国,台湾想念你!)的口号。

当蒋氏父子相继安息此地后,围绕他们的是非评说从不间断。陵区慈湖雕塑公园内陈列的那些蒋介石铜塑像,便是最好的见证。在“去中”、“去蒋”的政治风波中,台湾各地纷纷掀起拆除蒋公铜像的运动,陵寝管理处出于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尊重,主动回收,并再统一安放到雕塑公园里。好在是,风波终是风波,全台湾上万件的蒋公雕塑像,最后收集到的也才141尊,而且还有人要讨回重新摆设。便是这回收的一百多尊各式蒋介石铜像,也成为陵寝公园的一道别致风景,来此参观留念的民众络绎不绝。

更有意思的是,两蒋陵寝还特地制作了两款造型独特的两蒋公仔,一个是穿军装,哈哈大笑的蒋介石,一个是着中山装,戴着一幅大眼镜的蒋经国,父子俩的公仔,少了几份古板和威严,多了几份时尚和俏皮,成为游客最喜欢,也是最抢手的旅游纪念品。

这样最好。因为历史也罢,政治也好,终是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老百姓挂念的,便是最好的历史,老百姓喜欢的,便是最好的政治。

------------原载 《写真地理》2008.8


段战江 2014-09-25 09:49:32

[新一篇] 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印度火星探測器成功入軌

[舊一篇] 蔣介石晚年生活水準不如臺灣一個中等市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