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解放思想是我们全面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理论主题,也是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实践主题。因此,对解放思想进行全面的理性思考,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一场革命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马恩全集》1卷443页)解放思想是人们摆脱错误思想的束缚,呼唤主体意识的觉醒,确立人对世界的主体地位,实现人对世界认识改造的自由,是思想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
1.解放思想是思想的深刻变革
解放思想就其目的而言,“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选》2卷364页)。从认识论上说,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当思想认识落后于客观实际的时候,主观不符合客观,需要解放思想:当思想认识超越于客观实际的时候,那就陷入了唯心的胡思乱想,也是主观不符合客观,同样需要解放思想。可见,解放思想就是把人们的思想从唯心论、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回到实事求是上来。所以,江泽民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就其作用而言,“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邓选》2卷279页)。解放思想就是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解开捆绑认识的绳索,砸碎禁锢思想的枷锁,冲出观念上的误区,克服僵化半僵化,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实现认识上的自由。所以,江泽民强调:“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敢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开拓进取。”这样,使我们的思想观念不受旧的框框制约,不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和本本的教条式的理解上,不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上,不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不正确的思想上或不适应今天实际的个别结论上,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创新。
解放思想就其实践意义而言,“就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选》2卷179页)。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希望在马列、毛着中寻找现成的答案,是教条主义者,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研究新情况,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过程。所以邓小平一再强调:“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邓选》3卷367页)
解放思想就其性质而言,就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思想观念的更新。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思想深处不同的思维方式、新旧观念之间进行斗争的过程,是革除陈腐观念,突破思维定势,实现思想认识新飞跃的过程,用邓小平的话来说是“换脑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思想革命的过程。因为旧的传统观念总是深深地渗透于我们的日常心理和行为之中,造成一种思维惯性运动,使人们习惯于用原有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老眼光、旧观念、旧框框审视、评判或裁剪现实。当新事物出现之时,总感到眼花缭乱,思想不适应,脑子不转变,对旧事物表现出无限的眷恋。因此,思维方式的变革,思想观念的更新,其斗争无疑是十分激烈的。所以说,解放思想是思想意识领域的一场艰巨而又深刻的革命。
解放思想就其过程而言,就是永无止境的长期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必然经过一个过程。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因此人们的认识也应当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惰性或者说滞后性。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打破僵化、保守的习惯思想观念,使主观认识与不断发展的客观世界不相脱离,就必须解放思想。旧的思想僵化解决了,新的思想僵化还会出现,解放思想也就不是一次性的。实践证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运动过程,也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认识过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一劳永逸的,解放思想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邓小平指出:认为思想解放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
当前解放思想的关键就是要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个问题是社会认识的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想解放决定了对其他社会问题的思想解放,这个问题的思想解放,实质上也就是实事求是地把社会主义放置于中国现实的基础上,不搞清这个问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就难以发展。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解放思想是一种精神
解放思想是一种精神状态。一定的精神状态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总是同思想观念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状态是思想解放的外化。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它是一种抢抓机遇、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增强信心,排除风险,勇往直前;它是一种敢于改革、敢闯敢试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在改革中敢为人先,勇于实践,大胆试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冲破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克服犹豫不决、观望等待的畏难情绪,创造性地解决改革攻坚阶段的新问题,走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它是一种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要有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奋勇拼搏,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它是一种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要求我们不务虚名,不尚空谈,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不搞形式主义,而是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解放思想是一种精神动力。思想的解放是人们灵魂深处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一旦成功,就会激发出人们潜在的巨大能量,产生出推动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动力,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摒弃了同时代发展的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扫除了阻碍社会发展的思想障碍,激发了民族的斗志,唤起了民众的精神觉醒,从而为结束一个旧的时代,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提供精神动力。所以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就要亡党亡国。”(《邓选》2卷143页)
解放思想是一种工作作风。作风是人们思想道德和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思想不解放,就会萎靡不振,踌躇不前,就跳不出“小作为”的圈子。解放思想就是崇尚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这种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反对做表面文章,讲假话、空话,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话作风;这种工作作风讲究工作效率,讲究发展速度,注重实绩,反对那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拖拖沓沓的官僚作风;这种作风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反对那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无谓的争论不休的文牍作风。
解放思想是一种勇气。解放思想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有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有为追求真理而无所畏惧的革命勇气。解放思想要突破思想障碍,触犯许多“权威”、“禁区”,无论是说新话,提新观点,还是放弃前人和本本上的过时的观点、错误的结论,都要有坚定的政治勇气;解放思想是人们在对待过去、现实与未来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正确的理性认识,要求人们排除传统的习惯势力的干扰,尊重客观规律,为追求真理而不怕艰难险阻,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勇气;解放思想的使命就是为实现社会变革而清除思想障碍,就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对客观实践的认识,敢闯,敢试,这就需要有务实的实践勇气。
二、思想大解放推动社会大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力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力度,决定社会发展的进度。思想大解放推动社会大发展,这是人类历史的真谛。
1.思想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开关
纵观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发展史,每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古代中国,假如没有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诸子学说的“百家争鸣”,就不会有各诸候国的变法革新运动,也不会有秦始皇统一中国。在近代中国,如果没有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五四”运动打碎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就不会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当代中国,如果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就不会有2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和一个单位,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差,关键就在于思想解放不解放。可以说,每一次思想解放都大大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认识,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
回眸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每一次辉煌成就的取得,都伴随着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飞跃为前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敢于离经叛道,冲破他们那个时代思想理论上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严重束缚,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加以改造,吸收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吸收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宣告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列宁突破马、恩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才能成功这一结论的思想束缚,做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链条中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的新阶段,从而推翻了沙俄帝国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毛泽东突破了马克思最初的设想和列宁的最初实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从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总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的历史。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解放思想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
江泽民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一个法宝,是一个帮助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葆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法宝,必须伴随着建设和改革长期坚持下去。”过去战争年代,我们靠这个法宝,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2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靠这个法宝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党70多年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革命和建设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思想发生偏差,党的各项事业就会停滞不前,就会遭受挫折。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就是解放思想的历史。我们党成立初期,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从整体上看并没有完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导致了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在理论指导上的多次失误。直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初步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才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我党在生死攸关的转折关头的一次思想解放,从此中国革命从长征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1942年以整顿学风为中心的延安整风运动,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毛选》3卷827页),在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我党在解放区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进程。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在全党倡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掀起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1992年春,中国又一次面临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使全党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障碍,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从而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十五大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冲破了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缚,掀起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高潮,进一步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这三次思想解放,一次比一次深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更大的突破。
3.解放思想是把我们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思想保证
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关头,我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向第三次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能不能成功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两个关键性课题。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当前,改革的推进已经触及到思想观念、利益关系的调整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引发了种种疑虑,特别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能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能不能保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不能保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共同富裕的目标能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精神文明建设能不能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生活日益市场化的同时能不能防止社会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反腐败斗争能不能在市场经济中取得胜利?这些重大问题能否解决将最终决定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败。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新路子,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三、努力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在走向新世纪的征途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有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都系于解放思想。而思想一经解放,就会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因此,努力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发展的需要。
1.坚持理论先导的观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以正确的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的精神支柱,那么,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就不可想象”,就会陷入思想混乱。有了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思想上的清醒和坚定,在错综复杂的思想斗争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增强解放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思想清醒,就不会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必然要犯错误。
解放思想就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上最科学的理论成果,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只有大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做出新概括,解决新问题。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掌握其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运用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审视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更新,解放思想就可以由必然王国逐步进入自由王国。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同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紧密结合,同时代和世界形势的新发展紧密结合,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
2.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性指导原则,也是解放思想的基础、方向和目的。解放思想强调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对客观实际进行动态认识,它摒弃的是陈旧的观念、僵化的思想。解放思想不是主观幻想,更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基础,思想便失去了自己蓬勃发展的营养,重新僵化,成为新的主观偏见的奴隶。实践证明,离开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会走入主观幻想的歧途。1958年搞大跃进,毛泽东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结果这次解放思想变成了头脑发热,成了一种主观主义的“乌托邦”运动,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方向,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
解放思想就必须正确地开展反倾向斗争,既要反“左”又要反右。“左”和右,本质上都是主观思想脱离客观实际,都会葬送社会主义。所以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邓选》2卷279页)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全局的、根本的、当前的、变化的实际出发,也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正如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的:“一定要以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为此,解放思想要坚持“五个结合”:一要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相结合,提高解放思想的理论认识;二要与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三要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四要与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解决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五要与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相结合,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3.坚持讲政治的观点
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解放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解放思想只有讲政治,才能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干扰,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保持思想上的清楚和坚定;只有讲政治,才能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认识,把思想解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最大的政治上来,自觉地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只有讲政治,才能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解放思想的水平;只有讲政治,才能在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上鉴别是非、立场坚定、头脑清楚,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
解放思想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以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大局为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本身就是当代中国的最大事实;资产阶级自由化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主张全盘西化,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背离四项基本原则,像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那样的思想解放,只能把人们的思想搞乱,葬送社会主义事业。所以,邓小平一再强调“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没有方向”,也就谈不上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去‘解放思想’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去了。”(《邓选》2卷278、279页)解放思想必须以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前提,安定团结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我们要改革开放,就要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离开这一点,什么都搞不成。
4.坚持实践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一个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和标准,也是解放思想的源泉、动力、目的和标准。邓小平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邓选》2卷143页)解放思想来源于实践又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当思想与实践存在差异之时,就有一个如何解放思想的问题。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迫使人们去思索、去研究、去解决。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以适应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更好地开拓新的实践。总之,实践的发展要求到什么程度,思想就解放到什么程度;要求有什么样的思想,就解放为什么样的思想。
解放思想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是当前我国的一项基本的社会实践。当前,就是要按照十五大精神部署,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即在搞好国有经济的同时,要大胆地放手发展非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在坚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要大胆地放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在积极扶植原有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要大胆地放手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形式的同时,要大胆地放手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产业等等。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就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改革的主力军。改革中的许多好的做法都是人民群众在自发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解放思想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形成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群众的利益为重,向群众负责,向群众学习的良好风尚;必须坚持群众利益标准,以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尤其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群众的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把群众的实践活动不断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5.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解放思想的金钥匙,是解放思想坚持正确方向的保证。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姓“社”、姓“资”问题的困扰。正是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打破了姓“资”、姓“社”问题的思想束缚,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解放思想就必须敢于破旧,敢于创新。当前就是要破除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缚,在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上实现新突破:破除“散、怕、懒、满、僵”思想障碍,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实现新突破;破除“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在发展规模经济上实现新突破;破除保守封闭的思想障碍,在推进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破除单纯以比重多少来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思想障碍,在确立公有制的质与量统一的认识上实现新突破;破除把所有制实现形式看作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障碍,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上实现新突破;破除资本必姓“资”、“流动”即“流失”的思想障碍,在推动资本运营上实现新突破;破除各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等级观念,在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破除单一按劳分配模式的思想束缚,在改革分配制度上实现新突破等等。总之,只要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的思想都要破除;反之,都要确立。
新世纪呼唤着解放思想,十五大已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浪潮。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濮阳日报①B1哲学原理郭俊民/张光/乔德福/甄其云19981998 作者:濮阳日报①B1哲学原理郭俊民/张光/乔德福/甄其云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