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强势文化产业——关于电影集团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面对新世纪,面对加入WTO的现实,电影业加大改革力度,以繁荣发展为主线,以机制改革 ,结构调整为主题,以集团化发展为重点,不断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能力,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今年,广电总局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组织电影集团的原则意见》,对 于 深化电影改革、推动电影集团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电影集团化改革是大势所趋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及社会文化多元化格局,近十几年来电影业进行了 一系列的改革,如打破中影公司统购统销的发行模式;开展股份制的试点工作;推进实施院 线制等发行放映机制;逐步放开制片权限等。但是,从整体上看,电影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企业布局分散、数量多、小而全、 形不成规模,设备老化、资金匮乏,实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片、发行、放映三者 脱节;电影市场不健全、不规范,市场垄断尚未根本打破;影片投资不能从市场上得到应有 的回报;能够满足各层次观众需求的优秀影片还较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电影 业的发展。电影业只有积极主动地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顺应影视合流的大趋势 ,全面推进集团化改革,调整结构,转换机制,实现规模效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电影的产 业化,从而发展壮大中国电影业,提高国产影片的竞争实力,才能确保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
      电影集团化改革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电影集团化试点工作得到一定成效。以北京、上海、长春三大电影基地为龙头, 先后组建了中影、上影、长影、永乐、上美影等5个电影集团,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有 益的经验。
  第一,资产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取得较好成效。由广电总局直属8家电影企事业单位组成的 中影集团,注重发挥中影公司、北影厂、电影频道等强势企业在资金、管理和人才方面的优 势,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该集团在1999年完成了对所属企业的洗印、 器材和发行的重组后,2000年又完成了制片重组,成立了第一、第二、第三制片公司、合作 制片公司、电视节目制作中心等5个制片机构,组建了艺术创作人员中心和影视制作基地。 其他电影集团也在影视创作、生产、洗印、发行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优化组合。这种资产重 组和资源优化配置盘活了存量资产,打破了“小而全”的模式,减少了重复投资,提高了资 产利用率,发挥了资产的集约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为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机遇创造了条件。
  第二,集中优势资产和优秀人才拍摄出一批优秀影片。近年来,中影集团充分发挥资金和 人才的优势,摄制了《横空出世》、《相伴永远》、《我的1919》、《春天的狂想》等一批 贴近生活、富于时代气息、讴歌社会进步的影片,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2000年该 集团筹资近5000万元,拍摄影片近30部,占全国影片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 资金是由电影频道提供的。电影频道“九五”期间投资近亿元,共参与拍摄了42部重点影片 。 上影集团在实施电影精品工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拍出《生死抉择》、《紧急迫降》、《 走出西柏坡》、《红河谷》等精品佳作。同期,长影集团拍摄了《毛泽东与斯诺》(与江西 厂合拍)、《喜莲》,上海永乐集团拍摄了《黄河绝恋》、《真心》(与天山厂合拍)、《紫 日 》(与紫禁城公司合拍),上海动画集团拍摄了《宝莲灯》等优秀影片。
  第三,加快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步伐。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已初步建立电影数字工作 站。数字电影特技、录音、还音、剪辑等技术已在电影集团的影片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向 产业化方向发展。北京、上海、长春三大电影制作基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因此,组建电影 集团对于加大技改资金的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从整体上提高电影的技术质量具有积极的意 义。
  第四,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电影集团在经营电影主业的 同时,还经营其他影视产品。“九五”期间,共拍摄电视剧100多部2000余集。中影集团成 立了华韵公司,建立了VCD、DVD生产线,制作了6000个节目、4000余万张光盘。电影频道拍 摄电视电影达100多部;播出国产影片3000部,进口影片1000部,返还各制片厂播映权费3. 6 5亿元。上影集团、上海永乐集团分别建立了车墩基地和东海基地。上海动画集团拓展多种 经营,成立了杂志社和动画学校,加快后电影的开发。
      电影集团化改革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电影集团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新世纪前所未有的开放格局和激烈竞 争,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因此,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相信会对集团 化改革有所裨益。
  一、更新观念、转变机制。
  组建电影集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电影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国外的产业化意识是把电 影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或是娱乐工业,建立完整的市场化投资方式、工业化生产方式、商品 化发行模式和消费化放映模式的运行体系。在这种产业化的基础上,寻求艺术规则与经济规 则、文化规则与产业规则的融和,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独有的电影文化产业。借鉴国外的经 验,中国电影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管理观念和体制的转 变。电影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生产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文化产品,但它仍然是一种产业 。它需要有市场,需要有赢利。因此,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文化产业的规律来运作。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电影集团化改革,实现电影的产业化转变,别无他途。我们不仅可以向国外的同行学 习,也可以向国内正在进行大规模改革的国有企业中的佼佼者学习。一定要建立起产权明晰 、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在真正破除掉计划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以资本 为纽带、以市场为取向的影视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一定要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 构, 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去运作。
  三、吸引人才。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搞好电影集团化改革,推进电影事业的发展,就 必须把吸引人才、使用好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此,必须深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改 革,建立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试行委托制片人机制、委托经纪人机制;实 行创作生产经营目标管理制;建立干部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劳动合同制、签约制。要把按 劳 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电影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把电影 改革引向深入。
  四、有步骤地扩大规模。
  已经成立集团的地区,应该进一步通过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人财物的合理配置,扩大企业 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带动周边地区的电影业的发展,成为国内电影生产的重要基地和发 行的主体市场,为组建跨地区的大型集团做好各种准备,以雄厚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五、电影和电视还需要进一步合流。
  电影和电视在计划经济时期属两个系统,不但存在大量重复建设,而且基本上各自为政, 互不来往。集团化后,已经初步把两个系统合并,接受统一领导,并且逐渐显现了优越性。 现在需要把电影和电视这两方面进一步有机结合起来,各自发挥优势,逐步改变两个单位合 作的简单模式。实践证明,电影和电视结合得越紧密的集团,就越有生命力和战斗力,如何 实现影视的综合效应,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电影LL京14~15J8影视艺术何雪峰20022002 作者:电影LL京14~15J8影视艺术何雪峰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1:58:05

[新一篇] 構建對話體課堂教學模式

[舊一篇] 構筑面向新世紀的社會科學研究高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