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新目标  ——2007年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述评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2007年,我国社会主特色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文化事业和各方面的工作凯歌高奏,捷报频传,昭示着伟大祖国的繁荣和昌盛。其中,世界历史学科发展迅速,在世界史的各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年来,本刊强调研究重大前沿问题、推崇创新性作品、重视对学科基础问题的研究、介绍国内外教学科研最新动态、提供新的信息、反映不同的学术观点等。
  本年最重大的和最重要学术前沿问题,是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问题。因为十月革命关系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命运。客观来说,十月革命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非同寻常的重要历史地位。如何评价十月革命,不仅关系到如何客观公正地叙述历史,而且关系到今后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方向。为此,本刊恰当地、不定期地选用了一些有关纪念十月的文章,并在第10期开辟了“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专栏。
  于沛对十月革命问题的研究,深刻、有说服力的和鼓舞人心。他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十月革命的重要性,论述了十月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他说,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中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不能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抽象化。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实践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宏伟成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仍然生活在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世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
  赵士国则论述了列宁选择十月革命的道路是正确的。在他看来,20世纪初,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已无法继续下去,尼古拉二世的错误选择,导致了专政王朝的迅速灭亡。接着上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重蹈沙皇政府覆辙,其倒台势所必然。俄国重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列宁选择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俄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时期,列宁的选择是正确的。[2]
  其他一些文章,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十月革命带给人类的经验教训。例如郑异凡的“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认为十月革命没有可以直接效法的样板,可以借鉴的只有几个先例。其中,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十月革命后,这些措施有的付诸实施,有的却并未落实。因此作者认为其中的缘由值得研究。[3]
  在其他重大学术问题中,世界史学科体系的创新,无疑其中最令人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本年的稿件,虽然对此问题的展开还不够。但是有的作者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看法。例如,许永璋认为“社会形态和历史时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形态的演变具有客观性,历史时区的划分具有主观性。社会演变与历史分期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他的这一观点,提到了世界历史体系创新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同时他认为“19世纪构建起来的世界历史体系,既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产物,又是西方中心主义史观的产物”,“世界史学科一行正酝酿着一重巨大变革,就是从世界史向全球史的必然转变。”不论这些提法是否正确,但是却反映了世界史学界对评价现有学科体系和如何创新世界史学科体系问题的关心,因此非常有意义。[4]
  在创新性论文方面,佳作很多。“神话与历史”是当前国外世界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本刊选用了相应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有的作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例如付希良认为从神话传说看,希腊社会经历了神祉时代和英雄时代。神祉时代打通相当于克里特文明时代,其神话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历史。英雄时代大体相当于迈锡尼文明时代,其神化传说反映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作者指出,神话传说中的神祉时代与英雄时代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所反映的社会不同。2而拱玉书认为,文字如何起源的问题,是自古迄今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几乎所具有文字传统的古代民族都有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这些传说在很大程度上可被视为古代圣贤对本民族文字起源的“探源”方式及其成果。黄民兴从历史上文明交往的角度,来探求现代中东独特文明圈的形成渊源。[6]
  在学科基础问题的研究上,优秀作品不断,这些作品选题新、领域广泛,观点新颖,颇有建树。如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当代)的各种基础的传统研究课题,本刊都加以选用。同时本刊也非常重视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章。夏洞奇在论述古代基督教着名思想家奥古斯丁的奴隶制观时,着重围绕着奴隶制的起源、奴隶的社会地位、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时殷宏和惠黎文从跨学科的角度,从战略、制度和文化三方面综合较量的视野,分析第二次布匿战争,是颇有新意的。何顺果系统的研究了特许公司产生的历史背景、渊源和特征,特许公司在西方国家推行“重商政策”中的急先锋作用以及它们与西方资本主义组织形式演变的关系等问题,是创新性研究传统问题的好文章。褚新国的《塔西佗的史料思想》一文,研究了塔西佗对史料的选用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史料的选用。[7]
  在中外关系,特别是中外文明交流方面,齐世荣先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若干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而王勇则在提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书籍之路”这一创新性观点,并进一步论述了鉴真及其弟子通过“书籍之路”,极大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8]
  国内外教学科研动态方面,是本刊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例如,本刊介绍了意大利学者卢伊吉·卡亚尼的文章《世界历史教学的挑战》,卢伊吉·卡亚尼探讨了有关“世界历史体系的历史研究”,对中、小学历史教学的冲击。他认为这一新趋势,“削弱了传统的中小学历史教学”,同时他又提出“新的世界历史教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开展不同文化间教育和加强世界主义的手段”这一颇有争论的观点。[7]
  韩国学者梁美康的《韩中日近现代共同教科书〈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为了应对日本对历史的歪曲,韩中日三国于20002年3月在中国南京达成韩中日三国编写共同教科书的协议,以及编撰工作开始和进展的情况。该文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对我国的历史教学与研究,无疑是有帮助的。[9]
  本刊还注意到介绍史学名家的治学经验。例如选用了刘绪贻先生的《我研究美国史的经历》,介绍了他“做学问是为追求真理,增长知识,是为了对国家、对人民,甚至对人类有益处,绝对不能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10]
  本刊注重反映不同的学术观点,例如美国学者海登·怀特在《世界历史的西方化》一文中,介绍了美国学者彼得·伯克提关于“把西方历史思考纳入世界背景之下的工作”的观点,但是海登·怀特认为“他进行历史思考的历史背景实际上也就是西方的背景”,“在伯克看来,西方历史思考的独特性大致以西方文化的独特性相同,而历史研究的‘专业化’是西方史学的标志,这事实上意味着资本主义历史思考的绝对优势”。[11]海登·怀特对彼得·伯克观点的评价,反映了对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世界历史进行思考的不同见解。
  吴恩远关于苏联“大清洗”的文章,该文根据新的档案材料,梳理了有关苏联“大清洗”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12]
  注重提高书评的质量,是本刊一直在努力进行的工作。李宏图的书评《重叙自由的故事——读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围绕美国着名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的着作《美国自由的故事》,分析了方纳在该书中的研究方法,指出这就是从历史的语境出发研究概念的变化与演进,特别是从不同的社会阶层,特别是下层来理解美国自由的发展。李宏图认为,“这样,在本书中,他就为我们重叙了一个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做理解的自由,一个时常被人遗忘的那一个群体所理解的自由的一个更为全面的关于美国自由的故事。[13]
  为了突出重点,本刊不定期地创设不同的拦目。如设立了“美国史研究专拦”、“日本史研究专拦”、“中东史专题研究”、“国际关系史研究”、“世界历史教学研究”、“史学万花筒”、“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专拦”、“学术名家”等拦目,这些拦目繁荣设置,也能使刊物生动活泼。
  我国的世界史学界,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正向着新的目标迈进。但是2007年世界历史研究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万里长征中迈出的又一步,世界历史研究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许多问题需要探索,许多领域需要开拓。本刊将进一步努力,为创新型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脱颖而出提供平台,同时把新人新作推向社会。希望在2008年,能选出更好的稿件,为实现我国世界史教学和研究创新的新目标,做出新贡献。
K5世界史李世安20082008
李世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作者:K5世界史李世安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1:57:54

[新一篇] 新課程政治課教學要做到“六個優化”

[舊一篇] 新聞述評 雙頭鷹:同時注視著東西方  ——1995年俄羅斯外交政策回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