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不外乎食物、水、火及庇护所,从某种程度说,人对水的需求比对食物的需求更甚。所以,野外行走特别是在野外旅游时迷了路,寻找水源将成为旅游者必须予以重视的事情。
1983年,几个大学生结伴到峨嵋山旅游,因缺乏经验,在山洞中迷了路,走不出来,幸好山洞中有泉水,才使他们坚持了10多天,直到被人们救出来。据资料表明,没有食物,正常人平均能存活3周,而一旦没有水,连3天也活不了。
在茫无人烟的野外如何寻找水呢?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吧。
找水!
在丘陵地带 山谷底部是寻找水源的首选之地,倘若在谷底见不着明显的溪流或积水池,应寻找那些草长得茂盛、葱绿的地带,从这里向下挖,大多有水渗出。特别要注意寻找一些标志有水的树木,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香蒲等,在这些植物下面准会挖掘出水。此外,干枯的河床或沟渠下也常有泉眼,特别是沙石地带,此时只要选择河道转弯处(外侧)的最低点往下挖,一般会看到湿沙子,再深挖0.9~1.8米即可见水。
在高山地区 可沿着岩石裂缝寻找水源,雨水常常汇聚在峭壁底部风化的岩石处,或在山谷的石浅滩处。石灰岩和岩溶地形比其他地方有更多更大的泉水。沙岩的峡谷断面常有水渗出,峡谷底或斜坡下也常有水渗出,在泥土斜坡的表面或泥崖脚下的潮湿地方也大多可以挖掘出水。
在森林中 可利用一些植物来获得水分,如仙人蕉、竹子、仙人掌等。将这些植物的茎、枝砍成1米长短,把其一端削尖竖在容器中,这样就可以得到少量的水。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选用冒出乳状液体的植物。
在海岸边 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特别是在沙丘地带,极有可能发现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淡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这层水可能稍有咸味,但可饮用。此外,在悬崖入海处的岩石上,一旦长有茂盛的植物,如羊齿类和苔藓类植物,在其附近的岩石断层间就一定会发现湿地或泉眼。
附图
在沙漠戈壁地带 有怪柳、铃铛刺等灌木丛的地表之下6~7米处通常有地下水;有胡杨林生长的地下5~10米处通常也有地下水;有芨芨草的地下2米左右即有地下水;有芦苇的地下1米左右即有地下水;倘若看到金戴戴、马兰花等喜水植物,向下挖50厘米~1米即可找到水。如果在沙漠地带看不到植物,则可挖一个深约1米的坑,坑口最宽处也约为1米。在坑底中央放一个空罐,罐中插一个吸水管。在坑上覆盖塑料薄膜,四周固定在坑沿上,薄膜中间放上一块小石头,使其中部下沉,离地面约40厘米,正好悬在空罐上。用薄膜收集的水分会滴进空罐中,人可通过吸管饮水。
在冰雪地带 较容易获得水,只需用少量燃料使冰雪融化,就可以得到许多水。不过,在冰雪地区行走时,切不可用冰雪解渴,骤然吞食冰雪,易得喉头炎,实在干渴得厉害时,可用融化的冰雪漱口,尽量不要咽到肚子里。要喝水的话,还是将冰雪融化煮熟最好。融化冰雪也有一定技巧,用同样的燃料,熔冰比熔雪容易,同样的热能,熔冰比熔雪能产生双倍的水量。如果只有雪,应先熔化一小块雪,然后逐渐加多,一次性放入大量雪块到容器中,会使底部先融化的水被上部的雪浸吸,从而产生中空,不利于进一步传热,甚至可能会把容器烧坏。此外,从雪层底部取出的雪颗粒的结构比表层多,易于产生更多的水。
在雨季 获得水非常容易,除了酸雨外,几乎所有的雨水均可饮用。下雨时,可在倾斜的树干上绕一层干净布,并使它的下端垂到容器中以收集雨水。也可在地上挖一个坑,四周用粘土围住,从而有效地收集雨水,但要防止坑里的水渗走。如果没有防渗的薄膜材料,金属材料和帆布材料都可很好地防渗,用帆布集水的方法如图所示。不过,这样收集的水在饮用前最好要烧开,而用空罐头盒、杯子、钢盔等容器收集雨水时,只要不直接放在地上,而是放在干净的石头上或其他物体上,地面的泥就不会溅到容器中,这样收集到的雨水可直接饮用。
附图
在有植物的地方 还可以收集露水用作饮用水。有一种很方便的方法,就是将干净的衣服系在腿上,在被露水打湿的植被中穿行,然后将水拧出来或直接吮吸,还可以将塑料布铺在草丛下面,摇晃草,使露水一滴滴地落下来。也可挑选健壮、枝叶浓密的树木嫩枝条,用塑料袋套上,将袋口扎紧,袋口朝上,袋的一角靠下,以便收集凝结水。天气越热,蒸发量越大,得到的水分就越多。在没有塑料袋时,将一个聚乙烯薄膜覆在任一生长良好的植物枝头上,都可以收集到水分,因为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上升与薄膜接触时遇冷,会凝结成水滴。如图所示,将薄膜顶端收口并悬吊起来,或者用有弹性的垫棍支撑起来,让凝结的水珠沿着薄膜内壁流入底部的收集皿中,注意不要让树叶触动薄膜,否则会碰掉凝结的水珠。还可将刚砍下的新鲜植物枝叶放在大塑料袋中,阳光的照射使袋内的温度升高,也同样能在塑料袋壁上产生凝结水,如图所示。一般应用干净的石子垫在枝叶的下面,用石块使袋子绷紧,用弹性垫棍支撑袋顶,这样可以防止枝叶触到塑料袋的薄膜。塑料袋宜微微倾斜,以方便凝结水珠顺着薄膜壁流到收集点。当枝叶失去水分而变软后,可小心地重新换上一批新鲜枝叶。
附图
附图
动物的活动踪迹也可用来寻找水源 除肉食性动物可能会远离水源外,谷食性鸟类,如雀类和鸽类等是不会远离水源的,蜜蜂、蚂蚁等昆虫也是地下水的最好导向。蜜峰远离蜂巢不会超过6500米,而蜂巢附近必定有水;蚂蚁一旦成群结队爬向某棵大树,很可能是去地下蓄水池饮水。此外,螃蟹、蜗牛、青蛙、蛇类以及蚁虫喜爱逗留的地下,一般均可挖出地下水。
在周围只有污水、盐水(海水或盐湖里的水)甚至尿液时可以采取蒸镏法获取淡水。方法是:找一根管子,将其一端插入一只盛满污水(盐水或尿液)的密闭容器顶部,另一端插进一封闭的冷却皿中,将盛水的密闭容器加温,水沸腾产生的蒸汽散发到冷却皿中,遇冷后将凝结成洁净的水。需要指出的是,有时海水中的盐分可能一次除不净,可多次使用蒸馏法。另外,最好不要直接饮用海水和尿液,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极少量饮用也可应急解渴,但不可长期或大量饮用。另外,也可采用一种简单的过滤器过滤尿液,即在竹筒或其他容器的底端开一个小孔,从上面顺序放入小石子、砂、土、碎木炭,将尿液从上倒入或直接尿入,便可从下面的小孔中流出没有异味且较为干净的水。
附图
在没有水的情况下 我们还可捕猎动物,所有动物的眼眶里都贮存有大量的水,通过吮吸即可得到。鱼类体内沿鱼刺延伸,都有一种流汁,这种流汁以水为主要成分,不过鱼肉的浆汁最好不要吸吮,因为它们富含蛋白,消化时会消耗大量的水分。此外,各种动物的血液也可应急,用作解渴的水源。
附图
喝水!
找到水之后,还要判别水质的好坏。在野外,如果没有检验设备,可根据经验来判别。若有地图,要注意查查水源上游有无矿山,因为水源可能会受到矿物污染。如河流、山沟有异常的茶红色或黄色,这里的水以不喝为佳。若河中没有鱼类或其他生物栖息,更要慎重。若周围环境中无任何绿色植物或有动物残骨,说明水源已被周围化学物质污染,切不可饮用。一般来说,池塘中的水一定要煮沸才可饮用,沙漠中无活水源头的死湖一般已形成盐湖,必须在蒸馏后才可饮用。
此外,还可从水的颜色、味道大体上判断水质的好坏。较为纯净的水是无味的,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水色会随含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含有腐殖质呈现黄色,含低价铁化合物呈淡绿蓝色。所以,只有无色无味的水才可较为安全地饮用,其他水最好用消毒片进行消毒或蒸馏、煮沸后饮用。
《知识就是力量》京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凌翔20002000 作者:《知识就是力量》京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凌翔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