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  ——“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中美关系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日前,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上海市美国学会联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召开“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中美关系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杨成绪所长,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现密歇根大学李侃如教授,美国海军学院海战研究中心乔纳克·波拉克教授等60位中美专家学者。由于讨论举行期间正值布什总统访华,因而更增添了讨论会的现实感。
   “上海公报”精神指引中美关系的历程
  与会者一致高度评价1972年“上海公报”的历史意义,认为其是1949年以来中美两国关系从冲突、对抗到和平共处、合作的转折点,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上海公报”重新开启的中美关系大门,在当时而言为美国获得了一个抗衡苏联的战略伙伴,为美国经济发展打开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在当时为中国重新认识世界和重返国际舞台提供了契机,对后来中国内外政策的重大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冷战格局瓦解,推动了世界局势向缓和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上海公报”改变了世界。
  与会者强调“上海公报”所确定的三大原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与国际争端、一个中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为重新开启的中美关系奠定了政治基础,确定了基本指导原则。“上海公报”所体现的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合作精神至今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与会者指出上海公报发表30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两国国内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对时代、世界的看法、外交政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上海公报的某些具体内容虽然已经过时,但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等两国领导人把中美关系放在世界全局范围来加以考虑、处理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既坚持原则又十分灵活的谈判艺术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以及公报所确定的一个中国、和平共处、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三大原则,仍将指引着两国关系向前发展。遵循“上海公报”的基本指导原则,中美两国关系就平衡发展,否则就会出现波折。
   中美关系是非常特殊的双边关系
  “上海公报”发表至"9·11"事件,中美关系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1972年至1978年为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阶段。中美关系之所以花了七年才实现正常化,其原因主要是受美苏缓和、美国国内“水门事件”、中国内部文革“极左”路线的牵制。(2)从1978年至1989年“6.4事件”为中美关系大发展阶段。在此阶段,虽有重大曲折,但中美在政治、经济、军事交流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主要是由于美国抗衡苏联的需要,中美两国互求性增加及美国对中国内部变化的幻想。(3)从1989年“6.4事件”至2001年“9·11事件”是中美关系大起大落阶段。在此期间有明显的四起四落,“6.4事件”使人权争议突出;李登辉访美使台湾问题突出;美炸我使馆及后来的撞机事件使中美两国分歧加深。而“9·11事件”发生后,中美关系又出现了迅速改善的趋势。
  从1972年“上海公报”使中美接近的30年来,中美关系显示了世界上没有一对双边关系可比拟的特殊性:(1)重要性。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仅有极为广泛的微观利益,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战略利益,相互关系不仅涉及各自的地位和发展,而且事关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2)脆弱性。由于两国的差异,因而又面临各自对对方战略意图的理解与相互利益如何调整及如何处理双边关系的问题,因而使两国关系摩擦不断,变幻不定,不知哪一天又会发生危机。(3)坚韧性。世界上没有一对双边关系象中美关系有这么多的曲折动荡又有相当大的发展,有这么多的共同利益又有这么多的分歧;中美关系遇到许多危机,但每次都能顺利度过。(4)可持续性。中美关系在曲折起伏,甚至在大起大落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有了很大改善,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只有在联合抗衡苏联霸权上有共同利益,而现在已变得相当广泛,如两国在经济上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安全方面的反恐合作与防扩散,在联合国和WTO框架内的合作,促进地区和全球增长和繁荣,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局势的和平与稳定等,都有重要的责任,两国共同利益远多于、大于、高于两国分歧点,所以中美关系没有理由不持久发展,不进一步好起来。
   布什总统两次访华带来的兆头
  去年“9·11事件”后,美国反恐形势极度严峻,布什总统依然来华参加APEC会议,令世界惊奇。今年2月布什总统在安排东亚之行时决意要来华访问。如果说30年前尼克松总统在两国尚未建交的情况下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发表了“上海公报”,是一个创举,那么布什总统在中美关系上也已创下三个“第一”;作为美国总统在上任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就访问中国,这在中美建交以来还是第一次;作为美国总统在上任才一年多一点时间内两次访问同一个国家,只有中国;作为美国总统在上任后如此短的时间内两次访问中国,在中美关系史上也是第一次。而布什总统在上任后如此短的时间内调整对华政策,结束“磨合期”,确实超过对其上台时的原先估计。
  与会学者认为,布什政府上台时有一种“新现实主义”思维,其整个外交“团队”认为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不应允许任何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对美国构成挑战。按这种观点,美国既要防止崛起的中国变成“恶性的大国”,又要迫使中国对美友好,成为融入世界体系的“良性大国”。美国有人甚至主张“抬日本压中国,亲台北远北京”。但是“9·11事件”后,布什总统同样也现实主义地认识到,美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对手不是中国而是恐怖主义,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行动支持了美国反塔利班战争,使布什总统认识到美国的现实利益和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与中国有共同利益,必须得到中国配合,因此,必须尽快让双边关系正常化。布什总统在4个月时间内两次访华,第一次访华与江泽民主席就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了共识,第二次访华又与江泽民主席就两国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达成了广泛而重要共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充分肯定两国元首会晤的积极意义。
  当然与会学者也指出,尽管“9·11事件”后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有了转变,有改善对华关系的需要,但应充分估计到中美关系有可能发生波折,甚至重大危机。因为:(1)布什政府尚缺乏对华关系的理论与战略框架,不象克林顿政府在进行了对华政策辩论后,在第二任开始时已形成对华“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2)布什政府内部对华意见仍有分歧,一种意见主张与中国合作,另一种意见仍认为中国是威胁,而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时对华意见相对较接近,他们都有将中国纳入世界体系的“新自由主义”观念。有鉴于此,江泽民主席在与布什总统会晤时,就充实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的4点意见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包括:(1)进一步加强高层战略对话以及各级别、各部门之间的接触;(2)加深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3)应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彼此间分歧,特别是台湾问题。(4)应当把中美关系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考虑。中美双方如果确能如此努力,那么就能在更大程度上减少波折。
  美方学者指出:“9·11事件”后,美对外政策有了很大转变,第一更强调美国国家利益,第二实行多边主义,建立多边反恐战线。布什政府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如国务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防部长等虽有不同观点,但他们每天都相互交流,力求取得共识。美国对外政策虽强调国家安全,但同样继续强调民主与自由。美国目前的军费增长不是为了对付中国,而是因为美国国内军备生产成本提高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反恐费用开支的增加。布什总统在去年来华出席APEC会议后,已改变了他上台时将中国撂在一边的做法,开始更加重视对华关系。布什总统现在将对华政策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那么听从其助手的意见。如这次2月访华,是布什自己决定的,他未听从其助手要他只访问日本、韩国的劝告。
  中国学者指出,布什总统在北京说“与1975年的首次访华相比,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富活力、创造力的国家之一。中国正在崛起,美国欢迎中国强大、繁荣”,又说“我1975年到过北京,今天旧地重游,感觉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中国发展迅速,变化令人钦佩”。还说“对美国而言,在太平洋地区没有比中国更重要的国家了”。布什的这些出自肺腑的话是真诚的,有的国家听了可能会不舒服,但是应该看到中国的崛起不仅符合中国自己的利益,同样也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完全有理由重视在各个领域的对华合作,共同做许多事情。
   按“三个公报”原则办,台湾问题有得到控制的可能
  中方学者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实现祖国统一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强烈需求,这一点是仅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人所难以理解的。海内外所有的中国人都希望祖国和平统一。中国没有让台湾独立的退路。“上海公报”发表30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能稳定、改善、发展,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关系就会发生波折、危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中美之间虽然存在不少分歧,诸如人权、防扩散、贸易不平衡等,但除了台湾问题外都不足以导致两国对抗,引发战争。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已经发生过1955年、1958年、1996年三次危机。如果当时两国政府不以高度的智慧与谨慎处理这几次危机,每次危机都有可能导致战争,所以说,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最具有爆炸性。
  与会学者认为,尽管美国认为在我国台湾问题上有自己的利益,但并不涉及美国的核心利益,而且发展对华关系所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高于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孰大孰小,孰重孰轻,美国有分辨的智慧,有抓大放小的魄力。正因为如此,1972年尼克松政府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与中国政府共同发表了“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关系大门;1979年卡特政府承诺美国从台湾撤军,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与台湾当局的“共同防御条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使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82年里根政府在售台武器问题作出妥协,与中国政府共同发表了“8.17公报”使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波折一度得到平息,因而才有至1989年年中的中美关系大发展时期。这是历史事实。即使在1972年前的20多年时间里,尽管中美处于对抗,但美国历届政府都尽力避免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摊牌而迎头相撞,防止台湾问题干挠美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这也是历史事实。何况从1972年至今,中美之间业已形成的广泛的共同利益,已不是当年可与此同日而语,美国即使在台湾问题上有自己利益也更不值得与此相提并论。因此,中美中间尽管在台湾问题上有分歧,但分歧有得到控制的可能;台湾问题处理不好有可能成为中美间危机,但如果能处理得好则将成为中美间关系更大发展的动能;前进一步则前程似锦,是中美两国人民福祉所系。
  与会学者同时认为,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反复强调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进一步扩大对台武器出售,与台湾当局的军事联系更加紧密,默许台湾当局“去中国化”事态的发展,这是极其危险的倾向,一方面有可能使台湾当局过高估计美对台的承诺,过低估计大陆对“台独”的反应,另一方面美国对台湾问题也可能偏信军方意见作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未来几年内台湾问题仍有可能失控,而一旦失控,不仅将使中美之间爆发危机,而且给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造成悲剧。与会美方学者认为台湾海峡有可能发生战争。为了避免这种可能,中方学者认为,不仅台海两岸都应作出些使对方能够接受的举动,改善两岸关系,而且美国也应考虑自己更高层次上的战略利益,有效地控制台湾当局“去中国化”事态的发展,应该承认克林顿关于台湾问题的“三不”承诺对美国战略利益有其合理性,应该尽力避免犯历史性错误。
   中美经济贸易相互依赖、合作符合双方发展需要
  “上海公报”发表30年来,中美经济关系发展很快。目前中美贸易已达数百亿美元,到2005年有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现在中美双方的经济依存度仍很强。不仅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出口有三分之一是输往美国。而中国也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吸引的外资中,美资占首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所以中国希望美国经济好转,以利于中国扩大出口。与会者指出,从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存度要大于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但实际上,美国经济在相当程度上也依赖中国。原因是:(1)美国对中国消费品的依赖程度很高,在美国市场上如果没有中国的消费品,美国的物价指数将上升2%。(1)美国IT产业的发展不可能象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繁荣,但中国的市场需求量很大,美国的IT产业可在中国找到大市场。(3)美国的企业如在中国的市场有份额,它就能在美国的市场上站住脚;反之,美国的企业就会陷入困境。
  与会学者认为,除了贸易以外,中美两国还应关注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合作,这是未来中美经济合作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和众多受过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还有,中美可吸收大量劳力的“中小企业”领域以及农业领域也可加强合作。
  与会学者还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在5-10年的过渡期内,中美经贸摩擦将加剧。美国有许多机构在监督中国执行WTO条款的情况,这有可能发生摩擦,摩擦将体现在知识产权、贸易保护主义这些问题上,美国安全防务专家已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如他们正在研究中国外汇储备对未来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当然,这些经贸摩擦的增多正说明中美经贸的相互依存度增大,如双方依存度不高,便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摩擦,这是正常的情况,逐步消除这些摩擦,可使中美经贸得到更快发展。过去,美用“301条款”、“最后期限”等双边贸易制裁手段来制约中国,中国加入WTO后,美国除了继续采用双边手段外,还可能用WTO机制的多边手段来制约中国,中国应遵守WTO条款,履行承诺的义务,同时要学习WTO投诉机制的规则,学会运用在机制中应享有的权利来保护自己,学会在WTO机制内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打交道。
  也有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并不可怕,美国与日本、欧盟的“贸易战”打了多年,并未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应加强沟通,比如在会计领域,中美都要互相学习、了解对方的会计运作方法,来减少摩擦。
   创造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新世纪
  布什总统在尼克松“破冰之旅”来到中国的当天来到北京,为中美具有历史意义的30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国报纸以“江泽民欢迎布什在中美关系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访华”为通栏标题,表达了对未来中美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所寄于的愿望。与会学者认为,只要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共同努力避免发生危机,未来中美关系会更好,理由是:(1)中美两国各方面都在发展进步,共同点在增多。(2)中美两国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美国希望中国经济适度发展,市场更繁荣;中国也希望美国经济尽快复苏能拉动中国的出口,这是中美共同经济利益所在。(3)中美文化交流在加强,两国每年有上百万人在互访,这有利于相互了解。(4)中美都希望互不对抗,互不敌对,共同维护亚太和全球的稳定,这是中美共同安全利益所在。中美虽然难以成为军事盟国,但可以开展安全合作。(5)中国现在不否定西方文明,并希望吸收西方文明中优秀的成分。在人权和民主问题上,中国也希望与美对话。未来意识形态问题将不会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死结。(6)只要不是对别国称霸,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正常的秩序外交努力,中国不仅不会反对,还会给予支持。
  有的中国学者谈到,美国应当学会如何看待崛起的中国。是欢迎,还是反对?如果美国承认多极世界,承认多极世界是一种客观存在,如同尼克松曾说过的那样,则将对中国的崛起持容忍的态度;如果美国谋求单极世界,则不可能容忍中国的崛起。同样,中国也应考虑崛起后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中美关系的基础之所以还不牢固,其原因在于中美关系始终是一种不衡、不对称的关系。作为美国,应处理好一个强势国家如何对待一个弱势国家的问题。作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也应学会如何与处于强势地位的美国打交道,学会如何在与美国交往中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
  中美关系要取得进一步改善,除了不使台湾问题失控外,还应注意三点:(1)注意处理好外交与内政的关系。对中美两国而言,外交政策不能完全被国内政治所左右,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还是应有独立性。(2)中美两国还应全面地增进相互了解,克服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差异。(3)多强调中美双边关系中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处理好决策机构与公众舆论的关系,尤其是媒体不要过分宣传对对方的对抗情绪,减少负面影响。
国际展望沪36~39D6中国外交国机20022002回顾具有历史意义的30年,创造更加美好的新世纪国机 整理 作者:国际展望沪36~39D6中国外交国机20022002回顾具有历史意义的30年,创造更加美好的新世纪

网载 2013-09-10 21:55:54

[新一篇] 創新——管理科學的精髓——訪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增傳

[舊一篇] 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幾個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