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04)11-0017-04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价值承诺,一直是理论研究所关注的对象,特别是江泽民“七一”讲话把它提出以来,更是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学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往往过于理想化、抽象化甚至神秘化,缺乏对其现实问题及其当代形态的理性思考。因此,还需从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的视域,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一番重新审视。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承诺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其特定的涵义和指向,它是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入考察,对人的发展的三大形态理论的深刻分析,而作出的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承诺,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本质上讲,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特征的全面拓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体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18)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2](P270)一言以蔽之,人的本质 在于他的社会性。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过程,人的 自身解放过程。具体来说,也就是把人的个性、人格、体力、智力等仅仅以潜能形式沉 睡于人体内的各种本质力量的唤醒,使其尽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人的思想道德、 精神境界、社会关系、认识水平等都能得到全面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体现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过程中逐步展开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3](P330)
第二,人的依附关系的完全摆脱。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前资本主义阶段的“自然共同体”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缺乏独立自由活动的能力与条件;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共同体”中,尽管人们有一定的独立自由活动的能力与条件,但又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泛化,人们仍然难以从对物的依赖状态中解放出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也就仍然难以实现;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中,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丰富与完备,人们才能摆脱来自“人”和“物”的羁绊与依附,“人终于成为自己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4](P443),这时,“社会的每一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 能和力量”[5](P373),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人的工作职能的自由转换。马克思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状态时,首先提出的是工作职能的自由转换。对此,马克思通过对机器大生产的透彻分析后,明确指出:“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4](P534)这种工作职能的自由转换,将使人们没有特殊活动范围的限制,可以在任何部门内自由的发展,人人都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5],这样,就不会使人固定在某一社会角色或某一社会活动之中,造成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某种能力片面发展的结果。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个人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把各种不同的社会工作职能当作可以相互交替的生存方式来操持,从而使人的各种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既体现了劳动的自主性,又体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6]。
第四,人的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历史范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概念,它并非是指每个人都能达到全知全能,而是指构成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主要的基本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培养和不断提高。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也明确提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1](P223)人的能力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潜在能力,又包括现实能力;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等等。当 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能力素质主要是指体力和智力,人的全面发展也主要是指 以体力智力为核心的多方面能力充分自由的发展。对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 ,只有在未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生产劳动将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 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机会”。
第五,人的个体需要的全面满足。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动力,“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3](P286)人的全面发展的动机是由人的需要所引起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也就是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而所谓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指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是个体对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稳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一旦被主体意识到了,就以动机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并力图通过人的行为来满足人的需求,消除人的匮乏感。人的需要是客观生活条件的反映,而客观生活条件的变化发展是无限多样的,这就决定了人的需要也具有无限多样性,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有低层次需要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也有高层次的需要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满足一种需要的过程会引起另一种需要或多种新的需要的产生,并且这一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同时,人的需要也具有社会性,要受到社会客观物质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人们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获得人的需要的满足。只有到了未 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的道德境界极大的提高,这时人的个体 需要才可能得到全面的满足,而人的个体需要的全面满足过程归根到底也就是人的全面 发展过程。
当然,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承诺,人们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的诠释,但不管怎样,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体现、人的依附关系的完全摆脱、人的工作职能的自由转换、人的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人的个体需要的全面满足等,这些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都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承诺描述的是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图景,是针对摆脱“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而提出的。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种依赖关系是否依然存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又是如何,又将如何?对此需要我们作出冷静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1、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对“人”的依赖关系和对“物”的依赖关系的双重摆脱的价值取向,将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有利的激励和推动作用。因为市场经济要求以人的独立、自由、平等来消解“人”的依赖关系,强化人的主体意识,发掘人的主体潜能;而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反对把人变成“物”的奴隶,力求避免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人对“物”的严重依赖关系。
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如马克思所论述过的,市场经济所导致的人的发展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物化的,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有着残酷的竞争性,在自由、平等、分工、竞争的背后是市场化带来的强大的价值动力——对利益的追求。而市场经济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在其本质上造就带来利益最大化的片面发展的个人。个人的片面发展既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又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存在着对人的全面发展不利的负面效应,如惟利是图、利已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把科学技术工具化、目的化等现象。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受到“物”的制约。为了克服这种制约,就必须形成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通过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化运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激励作用,又扬弃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倾向。
2、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现实生产力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人是生产力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本身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文化条件,才能把人的各种素质和潜能发挥出来,满足人的需要,完善人的个性。然而,我国的现实生产力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发展很不平衡,劳动生产率不高,物质文化财富还不够丰富,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充裕,总体水平还相当落后。这样,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受到现实生产力的制约。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牢固的物质基础。
3、人的全面发展受到上层建筑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自由、民主的政治环境。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是人类政治解放的必然要求,其涵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国家管理。政治解放和积极参与国家管理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残余影响还在通过各种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如官僚主义、任人唯亲、拉帮结派、长官意志、权钱交易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既要肃清封建残余对人的依赖关系的影响,又要摆脱资本主义残余所显示的对物的依赖关系的影响,最终清除整个上层建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
4、人的全面发展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目标和主观愿望,能否实现,除了社会的客观因素制约以外,还有自身的主观因素制约。其主要表现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与个人的思想观念变革相对滞后的矛盾;自由民主权利的扩大与个人享有这种权利的能力有限的矛盾;个人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的增强与个人的自身素质有限的矛盾;自身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与其实际行动缺乏的矛盾;还有根本就没意识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或者说对此根本就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等等,这些自身的主观因素都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入手,又要从人的自身能力素质入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综上所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去抽象地谈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应通过冷静的思考,清醒地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由理想目标转化为社会现实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承诺与当代形态的辩证关系
1、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着名学者俞吾金教授指出,马克思和中国学者所说的人的 全面发展都是理想状况中的目标,事实上每个时代人的全面发展都只是具有相对的意义 。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会提出更高要求,换言之,人的全面发展是 永无止境的,是人们在理想状态中所追求的目标,毫无疑问,这个理想中的目标会对每 个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7]。现实如果没有理想就会变得暗淡无光。同时,人 的全面发展必须扎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之中,实践条件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多大的可能性 空间,人就有可能在多大范围、程度上得到发展,理想如果脱离现实就会变得虚无飘渺 。因此,我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既要牢固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创造 条件为理想而奋斗。忘记人的全面发展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 工作而空谈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2、过程与目标的辩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对此,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的发展目标”[4](P131),人类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人并 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4](P120),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人的全 面发展目标并不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突然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连续性与阶段性、量的积累与质的升华相统一的过程。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程来看,它已经有过人对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即前资本主义阶段,以及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对人的依赖关系和对物的依赖关系双重摆脱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和过程,就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当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与目标的辩证统一。
3、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价值承诺和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它是绝对的,不可动摇。因此,“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8](P179)另外,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没有绝 对的标准。在不同的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必然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不 同要求。具体而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把人的全面发展的绝对要求与相对标准结 合起来,把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与现实努力统一起来,这样,人的全面发展既不失 理想的高度,又不失现实生活中的可操作性。
4、全面与片面的辩证统一。纵观历史,人的全面发展总是以某种“片面”或“代价”的形式来实现人类自身的进步,因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来说,应正确地理解全面发展与片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失去目标,人类社会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事实上,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就向人的全面发展逼近一步;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要知道和掌握所有知识绝无可能,试图无所不知,结果一无所知。一个真正敢于面对现实的人,他就应该懂得另一个生活真理,即他永远只能片面地发展自己。也就是说,他必须有自知之明,必须对自己的天赋、能力和现状进行认真的反思并片面地发展自己身上最见长的、最有可能的成功因素。对此,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写道:“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要有所为,必有所不为。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永远只是具有相对的意义,它只是个人和社会追求的一种目标,这种目标的实现必然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必然也只能建立在个人片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片面发展是走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5、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第一,从人与人的互动关系来看,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要求每个人的自我主体与同样作为主体的他人在自我实现中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并在社会生活中求得相互间目的与手段关系的和谐发展,因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不妨碍他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反,会成为他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 和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对自我主体而言是目的,对他人而言又是手段,这样也就实现了 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意义与手段意义的辩证统一。第二,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来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目 的。但过去我们在讲人的全面发展时,很大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并没有把它 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而仅仅只把它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与此相反,却把生 产力发展、现代化实现作为目的去追求,这实际上颠倒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事实上, 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他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重要资源,即手 段;另一方面,他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即目的。因此,人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 中主体位置确定不移的占有者,人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体,如果社会发展不 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社会发展就将失去目标和意义。所以,“从最广泛的意义 上说,人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标,与其他方面相比,它应占绝对优先的地位。”[9]( P150)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承诺,它是激发人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具有绝对性意义;作为当代形态,它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具有相对性意义。只有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承诺与当代形态的辩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才可能化为现实社会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太原17~20B1哲学原理陈金明20052005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价值承诺,是激发人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具有绝对性意义;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形态,又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意义。因此,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要把价值承诺与当代形态两个视角结合 起来,清醒地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这样既不失理想的高度 ,又不失现实生活中的可操作性。人的全面发展/价值承诺/当代形态/individual all-round development/promise of value/contemporary formation本文在一种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技术批判”这一概念,用以指韦伯之后出现的对现 代社会技术问题的各种哲学批判,它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工具理性批判”、海德格 尔的“技术的追问”,等等。陈波文华,男,1940年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译审,10073The Promise of Value and Contemporary Formation of Individual All-round Development
CHEN Jin-ming
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11,ChinaIndividual all-round development acting as a promise of vaule is an ideal object which inspires people to strive for and has an absolute sense;While acting as a contemporary formation,it is restricted by all sorts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and it has a relative sense.Therefore,we should combine the promise of value and the contemporary formation,and see clearly the protracted nature,complexity and formidableness during promoting individual all-round development.Thus,it neither lose ideal height ,nor loses possibility of operation in real life.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11 作者: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太原17~20B1哲学原理陈金明20052005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价值承诺,是激发人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具有绝对性意义;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形态,又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意义。因此,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要把价值承诺与当代形态两个视角结合 起来,清醒地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这样既不失理想的高度 ,又不失现实生活中的可操作性。人的全面发展/价值承诺/当代形态/individual all-round development/promise of value/contemporary formation本文在一种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技术批判”这一概念,用以指韦伯之后出现的对现 代社会技术问题的各种哲学批判,它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工具理性批判”、海德格 尔的“技术的追问”,等等。陈波
网载 2013-09-10 21: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