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探讨古已有之。在人类早期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就蒙胧地意识到自身潜力的存在,萌发了对人的完美和谐发展的追求。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六艺”的要求,即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理想的完人是在理性支配下,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体育、智育、德育的思想,认为人在理性指导下,身心应得到全面发展,达到美、智、仁、勇。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是自我完善的唯一途径,人应该智、德、体全面发展。欧洲中世纪,在神学统治下,人的发展只能让位于神的全智全能发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言人打着复兴古文化的旗帜,同封建专制、教会神学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人文主义者高扬人的价值与尊严,要求个性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意大利作家卜伽丘、哲学家彭波那齐,法国作家拉伯雷等都从不同角度抨击了旧制度,主张加强教育,实现人的德、智、体、美、能等多方面发展,成为有修养的完人。英国伟大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认为,完人应该有理性、高贵、善良、有无穷的力量和端庄的仪表、举止等。
18世纪的思想家们也广泛探讨了这一问题。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主张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进行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他认为,人性本善,是社会和文化使人堕落。如果能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就会回复自然。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认为,各种知识是人全面发展的关键,全面发展是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前提。另一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认为,人应该通过职业选择将自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促进人类的完善,使人得到充分发展,实现人的自由本质。他认为,“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人类的潜能以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发展和表现”[①]。
1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发展了上述思想。欧文控诉了私有制的罪行,设计了未来新型社会,即“劳动公社”或“合作新村”。在这种社会里不断采用新机器、新技术,大大提高生产力,创造大量财富,实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取消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培养“全面发展的人”[②]。圣西门说得更明确,“我终生的全部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一切社会成员创造最广泛的可能来发展他们的才能”[③]。这些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专家学者也探讨过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美国着名文化人类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提出了现代人应具备的12种品质和特征。其中不乏精辟之见,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上述各种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都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如忽视人的本质,未能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也有其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很大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大工业的发展虽然有利于提高人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机遇和时间,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加之分工不同,工人被束缚在一定的操作工具上,因此不可能实现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批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科学地分析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生活的关系以及大工业对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考察了社会分工和阶级划分导致人片面发展的过程,他们还批判地吸收了历史上前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时期,从马克思中学毕业写作《青年选择职业的思考》开始,到发表《在爱北斐特的演说》为止。其主要论着有:《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博士论文》、《社会大陆运动的进展》、《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在爱北斐特的演说》等。尽管在这些论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未使用“人的全面发展”一词,但马克思提出了如何选择职业,他和恩格斯探讨了人的全面交往问题,人改造世界的能力;指出了人与人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主张充分地发展人的兴趣和爱好。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政治经济学之后,对人的发展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私有制和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畸形“在简单协作中开始,在工场手工业中得到发展,在大工业中完成”[④]。他们主张人应该是丰富的、全面的。“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⑤]。在后几篇论着中,他们还进一步提出了每个人都必须发展自己能力的思想。这一时期,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人片面、畸形发展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为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时间,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到《资本论》为止。其主要着作有:《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在这些着作中,他们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内容、原因、对生产力的作用、它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和已经具备的条件,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等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五形态”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发展“三形态”说,即前资本主义“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物的依赖关系”、共产主义“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恩格斯指出:“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⑥]那时“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⑦],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但是,共产主义社会只是获得彻底解放的真正人类历史的新开端,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终结”。马克思指出,到共产主义,“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⑧]那时,人类还会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人的现代化为初始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高级阶段,与共产主义相适应。现阶段,我们只能努力实现人的现代化,逐步向人的全面发展过渡。那种主张在现阶段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观点是不切合实际的,有害无益的。
过去,许多人忽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对这一理论的贡献,这是应该加以纠正的。列宁、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共青团的任务》中,列宁提出了共产主义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他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完整而彻底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树立远大理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⑨]。他强调,青年一代必须受现代教育,学习“现代最新科学成就”,掌握“一切现代知识”。他还强调对青年的综合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避免过早专门化,并在所有职业技术学校里扩大普通学科的范围。斯大林不但要求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必须攻克科学堡垒,强调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主张用提高工人文化技术水平到技术人员水平的办法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间的本质差别。他们这些思想对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邓小平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一步阐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具体标准、途径。毛泽东指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⑩]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我国形成了“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五育(德、智、体、美、劳),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干部培训,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这一理论在实践中更加丰富和完善。
三
从广义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类和个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从狭义上讲,是指个体的体力、智力、心理、品德、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目前,理论界对它的涵义理解和表述不一,尤其是对全面发展的主体和具体内容争论较多。纵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我认为应从广义的角度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反映“个人”与“类”辩证统一的概念,它既可以指全人类,也可以指某个人。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我们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既不能排斥个人,也不能排斥整体。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讲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应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解为“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着作中多次讲过“人类”、“一般人”、“一切人”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违背他们的原意将二者对立起来。
第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的个人不是剥削阶级所讲的少数人,而是指“每个人”。主要指六个方面的发展:其一,各种能力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①①]。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丰富的内容,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社会力、潜力、现实力等。总之,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①②]。因为旧制度和旧分工造成体力和智力的分离,所以马克思特别强调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同时,还应强调变换劳动的才能和潜能的发挥。其二,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它是指人与人在特性方面的差异。如兴趣、爱好、性格、心理、气质、行为特点等。马克思认为,在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人与人相互依赖,个性不突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对物的依赖性很强,个性难以形成。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个性才能充分发展,每个人都成为充分自由而又各具特性的人。其三,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①③]。马克思还具体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①④]人的社会关系发展表现在诸多方面,如人同自然的关系、人同世界的关系、人同自身的关系。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不等于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废除剥削制度,实现了人对社会关系的占有和控制,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安排世界,才算社会关系的真正丰富。这一天只有在未来社会才能实现。但是,我们可以逐步努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促使这一天早日到来。其四,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是指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活动,而处于支配地位,成为主人的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如目的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人的主体性全面发展不但指其特殊属性的充分发挥,而且指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五,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价值的实现上。它标志着个人能够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如享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等。其六,类特性在个体身上得到充分发展。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人的“类”特性,即社会性、实践性和自觉能动性。这样,人才能真正成其为人。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理想状态,即共产主义社会的人。其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程度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相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不自由和不全面而言的,而且必须是受限制的,不是绝对的自由与发展。同时,还必须指出,自由与发展决不是利己主义,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对人的正当自由与发展则应重视,并创造条件,使其早日实现。
第二,类的全面发展。目前,国内外发表了许多人类学论着,出现不少分支学科和学派,但对类全面发展的研究还很薄弱。马克思主义关于类发展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类特性的全面发展。它是人区别于物和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①⑤]它既包括类意识的能动性,又包括类实践的能动性。其实质是人类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二是类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即人类由以往封闭、落后的社会关系向开放、先进的社会关系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三是类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如人类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社会生产的能力、与外界协调的能力等。四是类的全面解放和充分自由的实现。它是人类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和综合反映。
四
对于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前理论界也有不同观点。有人主张增加自由时间,有人主张改革;有人主张发挥人的潜能,等等。这些主张不无道理,但均不全面。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和不合理的分工。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等着作中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联合集体。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财富,并使人自身得到全面发展的能力。它是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①⑥]。他们认为生产关系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①⑦]。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所以必须坚决废除私有制,建立“联合”、“集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①⑧]。这就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建设。只有把社会主义建设搞好,才能提高我国12亿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逐步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其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①⑨]。恩格斯指出,“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②⑩]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取得显着成就,但仍处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指导思想、教育体制、管理方式、布局结构、管理队伍、人才结构、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弊端。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加大改革力度和步伐,依法治教,增加多方面的投入,实现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这样才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充分节约时间和利用时间。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正像单个人的情况一样,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②①]他又说:“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②②]也就是说,大力发展生产力不但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使人的体力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可以节约许多时间,提供大量的自由时间,使人提高智力水平,得到充分发展,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良性循环”。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十分重视用自由时间培训员工。而我们对这些则重视不够,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应努力加以改进。
另外,还要积极进行实践活动。人不仅是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主体,也是认识、改造、建构和发展自身的主体。实践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人可以在实践中创造财富,为自我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经验,发展意识和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改造和完善自我。
总之,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在描述未来人的全面发展时有浪漫色彩,某些具体设想也已过时,但他们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因此这一学说总体上是科学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内容。我国是“后发型”国家,尚有庞大的低素质人口群,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推行人的现代化优先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①]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6页。
[②]《欧文选集》第2卷,第147页。
[③]《圣西门选集》下卷,第286页。
[④][①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00、530页。
[⑤][⑦][①②][①⑤][①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5、123、128、169、368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7页。
[⑨]《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
[⑩]《毛泽东着作选读》下册,第780~781页。
[①①][①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3、273页。
[①③][①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95、551页。
[①⑦][②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9、225~226页。
[②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70页。
[②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20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28-33B1哲学原理郭晓君19971997类 个体 人的全面发展郭晓君,1956年生,1988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现为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京28-33B1哲学原理郭晓君19971997类 个体 人的全面发展
网载 2013-09-10 21: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