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评价的模糊性浅析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目前许多学校正在探索建立等级评价制度。等级评价之所以受到一些人的青睐,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评价者认为它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可以淡化百分制评价的强烈竞争性,从而淡化“应试教育”的倾向。然而,笔者认为评价制度是指评价体系的整体而言的。它应当包括评价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实践中是否选择等级评价,并不能作为改革评价制度的根本标志之一。因为等级评价的模糊性虽然能在淡化竞争性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的模糊性也会给评价带来负效应。
      一、等级评价的模糊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中小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阶段,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小学有9门必修课,中学有13门必修课。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 学生需要以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学习态度去获取知识。认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认真是世界发展的基础,也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座右铭。许多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佳,就是因为缺乏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这种不认真的学习态度习惯上被教师和家长称之为马虎。正是由于马虎,往往导致考试中错误百出。事实上,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并非是很难的。对学生来讲,只要智力发展水平正常,同时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都能顺利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反之,如果学生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书写中或缺点,或丢横;运算中或丢括号,或缺小数点都会导致较高的错误率,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等级评价每一等级之间至少要有10分的差距,10分的差距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是显着的。我们仅以识字教学为例,如果一学期需要儿童掌握250个汉字,那么每错两个字在期末测验中才能扣一分,如果错20 个字,学生仍可得到优秀(相当于90分)的成绩。学生得到优秀是等级评价中最好成绩,当然他会感到自己学习很好,是成功者,家长也会感到孩子学得不错。但事实并非如此。90分的优秀意味着学生有1/10的识字任务没有完成,如果每一学期都是这种情况,那么小学读下来,差距会非常显着。但学生却会始终怀着成功者的心态升入新的年级。这其实是在以表面的成功掩盖着事实上的不成功。这对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是极其不利的。实践证明,学习中的“点点滴滴”都来不得半点模糊,许多血的教训早已告诫人们“认真”是不可被视为儿戏的。
      二、等级评价的模糊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态度与道德品质形成中的正迁移
  中小学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掌握知识与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会起到重要的迁移作用。
  党的十五大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生的德、智、体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试教育”之所以摧残青少年儿童,就是因为它片面地追求了以分数为标志的智育,忽视了学生德、体、美、劳等方面素质的培养,面向少数学生,压制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学校出现的“双差生”多数是由于学习不认真、不努力而导致道德品质滑坡的。一名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的学生对自己会严格要求,积极进取的,因为教学具有教育性。良好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进步是一种正强化。学生在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的前提下,会积极努力,锐意进取,不断寻找和克服学习中的不足,在德智之间形成正迁移。等级评价的模糊性却使学生难于认清他的学习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主要问题在哪里?哪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每升一个等级或每降一个等级的时候,学生才能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状况。但在退步的情况下,要想赶上去,恐怕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很长、很大。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可能在模糊状态中导致学习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其他方面的进步,特别是影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是不容教育工作者忽视的。
  前一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之所以表现出“软”的倾向,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割裂了教育和教学的关系,孤立地看待德育,孤立地看待教学,不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教育教学两层皮。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里的学习应当是广义的,不仅学知识,也要学思想,学思想更多的是在学知识中进行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如果我们仅把“应试教育”的弊端视为分数评价的结果,而忽视“应试教育”的主导思想的错误,那么我们在改革评价制度的时候就会本末倒置,因为评价方法是为评价宗旨服务的。无论是分数还是等级,都只能作为评价的根据之一,而不能作为评价的结果。不认清这一点,那么无论是采取百分制还是等级制我们都可能步入歧途。
      三、等级评价的模糊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耐挫折的心理品质
  目前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及家长双方父母的精心照料下,早已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他们不愿意听批评,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即使考上了大学,他们也不愿意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事实,不习惯于过集体生活,不乐于当普通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们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带进学校。一旦他们的个人目的实现不了,他们便表现出心灰意冷,不求进取,得过且过,60分万岁等消极心态,甚至有的学生会走上自杀或犯罪的道路。所以,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尽可能地培养学生耐挫折的心理,让他们实事求是地面对各种事实,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成功面前要教育他们不骄傲,在失败面前要教育他们不气馁。
  等级评价的模糊性,尽管会使学生在更多的情况下感到是成功者,然而这种模糊性的成功却替代不了事实上的不成功。等级评价的模糊性虽然可以淡化学生高度紧张的竞争意识,但却替代不了升学竞争的事实。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尚且需要一个过程,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更不能一蹴而就了。在这种情况下,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就无法取消,升学考试的分数也很难用等级所取替。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培养学生正视自己,善于承受挫折的心理,那么在升学考试失败的事实面前,他们会感到突然,感到迷惘,或许他们会感到教师欺骗了他们。
  当然,仅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业也未必一定会对学生起到耐挫折的作用,关键还要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如何看待分数,如何用分数作为评价手段。我们在肯定分数评价的真实性的同时,反对“应试教育”仅以分数为标准的错误做法;在指出等级评价模糊性之不足的同时,也反对以分数为标准进行名次排队的残酷竞争。必须指出,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都不是万能的,片面地强调哪一种方法都不是科学的态度,更多的时候二者是需要综合运用的。
      四、等级评价的模糊性不利于教师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正确评价学生。要了解学生就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像一把尺子,刻度过密或过疏都不适用。等级评价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划分为四个等级,显得过于空旷,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不适用。前面已经述及,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低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等级评价的模糊性很难使教师真正弄清楚哪个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更多,因为全班学生都可能是优秀成绩的获得者。这种模糊性给教师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加了难度和负担。
      五、等级评价的模糊性不利于恰当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评定教师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仅以教师的工作结果定结论的做法是片面的。同样的劳动结果,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科,教师会付出不同程度的劳动。这就需要将评价教学工作结果与评价教学工作过程结合起来,评价教师与评价学生结合起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这种评价仅仅依据等级评价的平均数是难以完成的,还需要有能够进行差异评价的原始分数。原始分数必须是准确的而不是模糊的。我们在强调这一问题的时候,立足点在于通过评价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仅以评价作为奖惩的依据为目的。
  总之,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考虑评价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将作为手段的评价和作为评价的手段区分开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政策、选择等多种功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便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48~50G3中小学教育杨颖秀19981998130024东北师大教科院 作者: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48~50G3中小学教育杨颖秀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1:46:55

[新一篇] 等級含義的語用研究綜述

[舊一篇] 簡論伊麗莎白文學時代的情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