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照亮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  写在我国火炬计划实施15周年之际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当今中国,说起高新技术产业所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不能不提及火炬计划。这项于1988年批准实施的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的计划,15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成为引导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破解“两张皮”难题
  上世纪80年代,困扰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大难题是科技与经济的严重脱节:每年有上万项重大科技成果躺在科研人员的抽屉里,而此时,世界范围内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浪潮正滚滚而来。火炬计划正是为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矛盾,应对新技术革命挑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组织实施的重要战略部署。
  火炬计划实施15年来,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速了高新技术及其成果的产业化。火炬计划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迅速转化,使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截止到2002年底,火炬计划项目累计立项2.4万多项,其中国家项目8745项(截止到2001年底,实施重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01项),占34.57%,地方项目15769项,占65.43%。在国家项目中,新材料领域占26.95%,生物技术领域占14.73%,电子与信息领域占22.52%,机电一体化领域占21.48%,节能与环保领域占11.87%,其他领域占2.45%。
  15年来,火炬计划项目的实施,使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新材料领域,火炬计划同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相衔接,使镍氢电池及相关材料、稀土永磁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高性能化纤、电子信息材料、新兴建材等一大批新材料项目实现了产业化。高性能电容器用钽粉钽丝、高纯超细炭化硅、人造金刚石、稀土永磁、纳米材料等,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进入了国际市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建成了一批产业特点鲜明、规模较大的新材料产业。
  火炬计划项目的实施,造就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了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集团),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据统计,从1991年开始,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503家。15年来,通过重点国家火炬项目和实施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切实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点培育和指导,培育出一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整体技术日益呈现出自主创新的特色,项目产品技术含量和水平逐年提高。以江苏省为例,火炬计划项目的实施技术中,44%来源于承担单位的自有技术,30%来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20%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仅6%直接来源于国外技术。
  火炬计划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旨在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特定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有效途径。
  经过10多年的发展,53个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91年到2002年,全国53个高新区营业总收入从87.3亿元增长到15326.4亿元,年均增长60%;上缴税额从3.9亿元增长到766.4亿元,累计创造税收2808亿元。近10年来,国家高新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达到60%。2002年区内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新增部分占到了全国工业增加值新增部分的22%。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基地。
  高新区培育出了一批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最亮丽的风景线。高新区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15年来取得的累累硕果,充分表明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它们所培育的高新技术产业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在于不断地创新,高新区的建设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度,高新区有28338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9353家)企业进入统计,年末从业人员349万人,实现营业总收入15326.4亿元、工业总产值12937.1亿元、工业增加值3286.1亿元、净利润801.1亿元、实际上缴税费766.4亿元、出口创汇329.2亿美元。同时,一大批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高新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孵化和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若干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力量;产生了众多的名牌产品和杰出的企业家群体。
  15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不断地吸引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了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和应用的步伐。我国约有1/5的R&D活动资金投入在国家高新区企业的创新项目上,区内企业R&D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在2.5%以上。2002年,高新区企业的R&D经费支出为314.5亿元,占到高新区技术收入+产品销售收入的2.37%。2002年高新区内经认定的1935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R&D活动经费投入达303.2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2.9%;占高新区全部R&D活动经费投入的96.4%。2002年高新区企业实现人均营业收入达45.1万元/人(营业总收入/年平均从业人员);人均工业总产值38.1万元/人;人均工业增加值9.7万元/人;人均净利润2.4万元/人;人均上缴税费2.3万元/人;人均出口创汇0.97万美元/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目前,高新区已经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收入一半以上产值源自国家高新区。高新区已经成为所在省市经济增长快,投资回报率高,创新能力强,极具发展前景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工业增加值在所在城市工业增加值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如苏州为50%、绵阳45%、吉林40%、无锡25%、西安18%、北京14%等等。
    区域创新的新亮点
  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以鲜明的产业特色和突出的专业企业集群优势,逐渐成为区域创新的亮点。为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和培育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形成有特色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1995年,科技部开始重点扶持一批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39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以鲜明的产业特色和突出的专业企业集群优势,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柱作用,逐渐成为区域创新的亮点。
  国家特色火炬产业基地负有培育区域经济特色产业的重任,基地将同一行业或有关联作用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企业集群的产生,使特色产业凸显出来,逐渐形成当地的主导产业。根据各地产业的特色,当地就可以依托产业基地逐步形成完备配套的关联产业和要素市场,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带动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企业的聚集效应有助于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优势,通过企业间直接的宽领域合作,双方甚至是多方降低了相关成本,实现了多赢。因此,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在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方面发挥着聚集的作用。
  火炬计划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广东省80%以上的火炬项目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带内,深圳市通过实施火炬计划项目,发展电子信息这一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到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以上。
  另外,通过实施火炬计划项目,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在传统产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带动了产业技术的升级。如辽宁省通过“两高一深”战略,使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初见成效;传统产业比较密集的老工业城市——沈阳市,在106户大中型企业中共实施火炬计划项目154项,累计实现产值40多亿元。同时积极探索运用高新技术的增量,盘活传统产业的存量。通过“一厂一角”活动,带动了相当数量的老工业企业的全面腾飞和发展,如,1998年东北制药总厂承担的两个国家级火炬项目——“Vc”和“磷霉素钠”的产值,约占东北制药总厂西药总产值的53%。江苏省江阴市是一个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纺织行业占江阴经济总量的30%左右,通过实施火炬计划,加快了纺织行业的高新技术改造,使纺织行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上世纪90年代水平,目前证券市场中比较活跃的“江阴板块”中的10家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通过实施火炬计划项目发展壮大起来的。
  附图C7N654.JPG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部图
    新形势 新挑战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完全一致,火炬计划的核心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深入实施火炬计划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附图C7N655.JPG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火炬计划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其一,火炬计划项目的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原始创新不足,表现在阶段成果多,成熟成果少;单项成果多,整套技术成果少;跟踪模仿成果多,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少。这种科技成果供给方式,在我国短缺经济、市场化程度和开放度不高的情况下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强化和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这种以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为主的科研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某项核心技术的缺乏,甚至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如操作系统和通用CPU的制造技术的空白,使得我国的企业只能徘徊在计算机和软件产业利润最薄的环节,甚至长期为国外公司贴牌生产,严重影响了我国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如果不跳出“跟踪模仿”的模式,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在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将严重制约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其二,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尚需探索。火炬计划的总体思路是通过高新区、孵化器、火炬企业以及火炬项目的整体推进,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加速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探索符合我国目前国情和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发展模式。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的需求巨大,但主要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终端产品(成本低且技术完善)的需求,而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初期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且技术不完善)的市场需求不足。因此,在火炬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中,要注意从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注意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不能一味上项目、铺摊子,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真正把高新区做实,把有价值的火炬项目搞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并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许多作法必须适应WTO的规则。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探索,规范管理权限,高新区与区外原有体制的权力、利益、责任划分明确,防止出现摩擦,真正用好高新区产业规划、土地征用、工商注册、人才引进、资金融通等方面政策条文。
  其四,火炬计划可支配资源有限。资金是实施火炬计划很重要的资源。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分散,重复计划、重复研究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国家每年有限的资金被以“撒胡椒面”的方式,分割在几十个科技计划、几十个行业和上千个项目中。尽管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明显增加,但作为发展中国家,资金匮乏始终是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科技资源供求格局已发生了很多大化,企业、地方的投入占有绝对的比重,市场在培植科技资源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火炬计划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否充分利用种子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火炬项目、火炬企业以至高新区的带动和辐射效应,是火炬计划面临的很大挑战。
  新世纪新形势下,实施火炬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的步伐,继续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坚持服务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及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火炬计划说明了什么
  15年前,当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迅猛发展的时候,打开国门不久的中国感受到了因技术落后带来的巨大挑战。国家及时作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决策,当时的国家科委及时地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强调创新和竞争为导向的产业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从此,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15年过去,火炬计划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又证明了什么?我们可以先看一组数字:15年来,火炬计划累计实施项目24000多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90%以上来自企业自有技术或国内开发的技术,其中40%以上来源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科研成果。通过项目的实施与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从小到大、滚动发展,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从1991年的7家上升为目前的1800多家,并扶持和培育了一批如联想、方正、华为、海尔、地奥等着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据调查,目前主板市场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20%以上的公司实施过火炬计划项目。
  火炬计划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立下了汗马功劳。它已成为引领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一面旗帜。
  火炬计划推动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自1991年以来,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实现了产业超常规发展,据统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10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0%,2002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新增部分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新增部分的22%,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和上海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已超过1000亿元,南京、深圳等11个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超过400亿元,大多数国家高新区成为所在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苏州、绵阳、西安等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30%,显示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火炬计划已成为引导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面旗帜。它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跳出旧体制的藩篱,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力为核心,引导科技走入经济主战场,科技越来越直接地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
  火炬事业15年的创新与发展,不仅印证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而且也向世人证明,我们有能力驾驭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能力根据市场和创新的规律,根据国情来发展自己的新兴产业。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我们近期共同奋斗的目标,这表明一个更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正在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时期正在到来。
    火炬计划宗旨
  火炬计划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组织实施的,旨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研发力量的优势与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同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王一娟采写)
经济参考报京④C7高新技术产业化王一娟20032003 作者:经济参考报京④C7高新技术产业化王一娟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1:46:18

[新一篇] 湘粵外商直接投資比較分析及對策研究    ——一個地理集中模型

[舊一篇] 靈與靈的對話  ——倮伍拉且詩歌創作述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