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时代内涵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美国的卡内基工业大学曾分析过一万名在事业上卓有成就者的档案,结论是:知识和专门技术在这些人的成功因素中只占百分之十五,而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功因素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一名叫威廉的博士,对美国四千名被解雇的员工进行研究发现,只有百分之十是因为不称职被解雇,而百分之九十是因为在工作中没有处理好周边人际关系,无法施展自己才能而被解雇的。综上两例,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与否,人际关系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组织。学校也有人际关系。本文只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揭示师生关系的时代特色。
   一、师生关系的维度
  一个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领导与教师、领导与职员、领导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关系组合。但在这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别于另外一些人际关系。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故既可能向好的纵深方面发展,形成浓厚的师生情谊;也可能发生逆向转换、形成情绪对立。基于教育的目的是由教师主导完成的,亦基于学生在受教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对师生关系均十分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把本人的思想、道德、文明、心态、人格、个性,诸如需要、理想、世界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本人修养程度和基本素质显露给学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反之,学生亦能影响教师。如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便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等信息的传授交往,更重要的是心理交流、情感交流。这种交流和交往,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内化为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遵循法则。
  苏联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交往与社会上一般的人际交往不同,它不带有那种市俗的相互利用色彩及铜臭气味。它是教师按照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对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一种教育过程。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不断积累文化科学知识及社会经验、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修正和提高自我认识。逐步学会正确判断和评价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之符合教师的期望与要求。
  古人将师生关系定格在“五伦”之内,位于“天地君亲师”的大范畴内,说明它的不可动摇性。今天,这个维度似有削弱,但仍然不能被一般关系取代,甚至光彩的“同志”关系也置换不了它!
  因为教师用他的人格力量担起了社会使命,所以师生关系的本质也注入了更浓烈的社会精神。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个“高徒”是老师的,也必是社会大众的。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在师生共同建立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来自各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姑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相互认知的影响
  “人不可貌相”这一古训虽为古今中外东西方人士所普遍接受并认可,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不由自主的“背道而驰”。人们不得不承认,天生丽质者无论在家庭或社会上确实具有一种令常人自叹弗如的魅力。年轻貌美的姑娘,英俊潇洒的小伙,走到哪儿,常是最受欢迎的对象……而对相貌丑陋的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人们往往会产生厌恶、反感情绪。调查表明,容貌较好的男女学生考试的平均分数明显高于同班容貌较差的同学。原因是容貌美容易得到教师的宠爱、鼓励和信任,处罚机会少,接受教师个别辅导的机会多。就连以校风严肃着称的美国西点军校,教师给相貌漂亮、英俊潇洒的学生打的分也比貌不惊人的同学高达5分之多。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曾幽默地说过:“虽说人人都承认‘人不可貌相’,但实际在任何社交场合,一个陌生人的美貌,往往胜过任何介绍信。”这说明“美貌的心理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以貌取人”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不足为奇,只不过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相互认知为基础。在新学期新生到校听新教师的第一次课,往往对师生人际关系影响很大。如果第一次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被教师漂亮、英俊的外表、演说家的风度、高雅的气质所吸引,被那渊博的知识、刚劲潇洒的文字所折服、教师为学生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强了对学生的人际吸引力,学生从心理接受了他(她),以后就乐于接受盼望上他(她)的课,所以说教师上好第一次课很重要。如若教师给学生第一印象非常糟,削弱了对学生的人际吸引力,也会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师生个性特点的影响
  师生关系在建立发展的过程中与其它人际关系一样,会经常受到师生个性特点的影响。教师的个性特征和课堂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个性是教育力量活的源泉,它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取而代之的。
  师生的交往是在师生双方个体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般都会自觉地进入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都能程度不同地按角色要求来表现自己,这就使师生在交往中的个性带有角色行为特征。这种角色特点有可能掩盖师生本来的面貌,而使双方不时地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表情,不能自由充分表现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复杂多面的,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扮演者。如教师除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的传播者这一角色外,还要扮演学生的家长、知心朋友、班级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心理卫生指导者、纪律执行者、模范公民等。由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着多重角色,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向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教师的职责要求教师培养和教育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指导和点拨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小节,教师不注重小节会因小失大,不仅会降低教师个人的威信,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下一代。
  师生双方个性,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如师生双方都具备优良的个性品质,将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若师生双方都存在某些不良的个性品质,师生之间由此便会产生相互排斥、疏远甚至冲突。鱼水关系将变成水火关系。
   (三)教师领导方式与态度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教育正象其它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往往取决于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对于这种影响,本世纪30年代末,就有许多学者进行实验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利比特(R·lippitt)与怀特(R·K·White)研究后,将领导方式分为三种:一是专横式;二是放任式;三是民主式。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所表现的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各不相同。
  采取专横式领导方式的教师,作风专横,对学生实行严格管制,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单纯接受者。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采取放任领导方式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撒手不管。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集体的统一意志。由此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师生之间关系如同路人,淡漠无情。
  采取民主领导方式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重视班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以民主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和谐,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的创造能力较强,容易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四)男女教师性别、心理特征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由于男女教师存在着性别等差异因素,男女教师在心理特征上显示出不尽相同的规律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从平均意义上说,男女之间在一些心理特征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一般说:男女教师的心理差异是一个客观现象。主要有以下心理类别:
  男教师的心理特征总体讲属“理智型”。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开阔性、抽象性、独立性、探索精神、支配性与自信心等方面见长;具有豁达、爽朗、果断、勇敢、顽强等心理品质;并有较强的推理能力,问题化解能力,暴发力及动力能力;对学生要求严格,讲话有条理、偏重理性色彩、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在教学管理上,精力充沛,办事有魄力,阳刚之气足,吸引力强,能较快在学生中间建立威信,引起学生的好感,易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但男教师切忌说话态度刻板;内容避免过于简洁或深奥,使学生不易理解;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上切忌工作粗心马虎,对学生放任自由,不闻不问;切忌对学生感情冲动,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等行为和心理的出现,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产生敬畏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愿接近。
  女教师的心理特征总体讲属“情感型”。女教师偏重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善于运用直觉,知觉速度快;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在生活情趣上注意室内整洁、清静、结构布局合理、注意服饰新颖潮流;在意志品质上,有韧性和持久的耐力;工作细致,擅长说理;在情感方面,性情温和,感情细腻,态度和蔼,给人以亲切温和之感,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赖。但女教师防止事无巨细、包揽一切,过于溺爱学生等不良工作方式和心理的出现,讲话切忌婆婆妈妈,罗里罗嗦,唠叨没完,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师生关系。
   (五)师生交往时空的影响
  师生关系与师生接触时间、空间、频度相关联。一般来说,空间距离越小,接触越频繁,则越容易相互吸引。教师有意无意地故意去疏远学生,限制双方相互交往的时空及频度,缺乏与学生交往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有的还放不下教师的架子,不愿曲尊与学生交往。又由于师生在交往中因为某些原因发生的误解或冲突,没能及时排除、沟通、造成师生交往的障碍、限制师生交往的频度。由于受时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影响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相互认知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注重外貌美,服装整齐,典雅大方。因为外貌美在人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微妙,它往往有形无形地左右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其次,更要注重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文化素质,塑造美的气质,表现出优雅的举止、风度。教师只有靠自身高深的文化素养,德才兼备的条件,才能具有永恒的魅力。再次,教师要注重上好第一次课,组织好第一次活动。随着师生双方熟识成度增强,感情加深,双方的相互认知又进一步趋向深刻和稳定,师生交往的态度变得更加坚定,因此易建立稳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完善个性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人总是有个性的,人的个性总是千差万别的。人的不同个性在人际交往中又常具有吸引力、互补性。因此人们在交往中常常发现自己个性的不足、缺憾,往往羡慕别人个性的表现力,去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也就是至善至美的个性,这样就形成了双方相互接近的需要。例如,个性恬静温柔的人常常钦佩那些性格活泼、大胆泼辣的人;具有阳刚之气的丈夫与阴柔、沉静、依赖性强的妻子易组成美好的家庭关系;领导班子中不同个性的人组合在一起被视为是最佳结合。
  师生双方都要做到大公无私、襟怀坦荡,不感情用事,对人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待人诚恳、信任、理解、同情、尊重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彼此欢迎,达到心理共容,保持长久的友谊。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都应该加强个性锻炼,逐步完善自己的个性。
   (三)采取民主的方法进行领导、管理和教学效果最佳
  师生在尊言和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师生应该是思想上互相交流,心灵相通的同志和朋友。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应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领导,管理和教学效果最佳。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首创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凡要求学生做到,以身示范,学生才会打心理信服,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丰富的想象能力,主动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与管理、既有利于学生成长,也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
   (四)减少性别差异,达到特征互补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性别构成比例严重失调。不少青少年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有的甚至到初中毕业,几乎全是青一色的女教师教的。
  从国家教育部门来说,一要利用高考杠杆调节作用,鼓励品学兼优男学生报考师范学校;二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男教师改行外调,造成不应有的人才外流;三要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鼓励他们敬业乐业,终生从事教育;四要学校教管部门在各年级、各班级学科人员配置中兼顾教师性别搭配,优化教育群体的心理结构,创造一个相吸、相容、互补、协调的心理场,有利于任课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从而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五是由于男女教师性别不同,存在特征差异,可以培养教师的“双性气质”,在一个教师身上同时具有男女气质的双重优秀心理。例如,女教师不但要有温和、慈祥、忍让、热情等优点外,还要兼有男教师的刚强、果断、大度、有主见等阳刚之气。男女教师都要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但切不可过之。
   (五)增强师生交往的时空及频度
  由于师生关系与师生交往的时空和频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增加与学生交往的时间次数,通过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伦理道德的教育感染来影响学生,但同时也从学生的言谈及目光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对教师信任与钦佩,从而激发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业务上更加精益求精。同理学生从教师那儿体验到关心、爱护、帮助、信任也就更加激发自己加倍努力、刻苦学习,也就更关心自己的品格、才能、意志力的发展,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另一方面要减小与学生交往的空间,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在课堂上来回走动巡视,减小与教室后边学生交往的空间,定期让学生交换座位,改善因座位在后边的学生与教师交往频度低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而不良的师生人际关系易损害或阻碍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所以说,作为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要慎重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使处在良好人际关系中的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这正是教师的光荣使命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志。
  
  
  
淮海文汇徐州39-42G1教育学钦建华19971997 作者:淮海文汇徐州39-42G1教育学钦建华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43:51

[新一篇] 巴金的意義

[舊一篇] 希望工程實施六周年 中國青基會舉行座談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