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对“散文热”的再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专家聚谈
  华南师范大学《东方文化》杂志社协办
  散文之动人之处
  杨羽仪:近年来,人们追求过散文的个性化,追求过散文的生命化,追求过散文清淡化……这些都是冲着散文的僵化而来的,自然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性的突破,是挽救散文于历史深渊的突破。
  然而,这些突破和追求仅是把散文回归真实,回归自然而已。散文真正动人之处,散文真正的突破是思想的闪光,是思想的呻吟,是思想的呐喊。它是用艺术的形象的笔墨再现了独特的生活,从中听到作者不同凡响的思想呼唤。
  思想的呼唤既是独特的,一种人生哲味的独特的发现;又是把人类从愚昧、荒寒和野蛮的深渊援救出来,走向文明和智慧。因此,我以为散文应该带着使命感,只是这种使命感不是说教,而是情感河流的宣泻,哲味漩涡的激荡。
  一篇动人的散文,应是吸天地之大气,聚人间之正气的一次心灵的震撼。
  “二八月,乱穿衣”
  周同宾:现在的散文界是“二八月,乱穿衣”,各写各的,各有追求。这是个好现象。二八月,不冷不热,宜于人表现自己。可以联想到春秋战国时代,王纲废弛,礼崩乐坏,主流意识不存,文化不再大一统,于是出现百家争鸣。诸子之作,都是散文。号称百家,留下着作的只是少数(司马迁记下六家,刘歆增为十家)。最有影响的几家,首先是思想家、哲学家,不经意中也成了散文家。目下文坛,务弄散文且有或大或小成就者,不止百家。往前走,终成气候的,兴许只是十家八家,甚至三家五家而已。多数作家都是过客,多数作品都短命,甚至是一次性的消费品。作品能否长期流传,并不只在有没有真情实感,是不是文采斐然,主要在于作者有没有自己的思想,甚至哲学,是不是对自己的时代有独立的思考,真切的解悟。无病呻吟固然没意思,有病呻吟未必都能呻吟出好文章。言之无文固然行之不远,但文是翅翼思是骨架,没有骨架,翅翼怎飞?
  发展与变革值得欢迎
  王剑冰:散文创作成为最为人们接受的文学样式,也因而波浪汹涌、泥沙俱下。有人将散文看得越来越简单,认为只要会写汉字即能“创作”散文,另有论者说如果把诗歌比作唱歌,小说比作讲故事,散文创作可看作说话,似乎散文在文学样式中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状态,容易操作。其实,经验告诉我们,越看似平常的,越不敢小觑。
  无可否认,散文在八十年代末直至新世纪初确实繁荣了,散文创作队伍越来越庞大,多种理论、多种报刊、多种作者、多种手法对旧有的散文观念形成了冲击之势。我认为,散文必须不断变革,散文作家也当不断自我突破。一个酒店要适时改换装修,一个汽车品牌一年要换个款式,这是生活的要求使然,况最适宜于生活贴近于生活的散文!
  散文类刊物要有拥五岳纳百川之胸怀,广采博收,不以一己好恶为标准,不以他人一说为铭鉴;既欢迎气势飞虹、豪放飘逸的雄文,也欢迎神性灿然、诗意栖居的美文;欢迎哲理幽思、文采流扬的知性小品,也欢迎童心昭然、爱心潜润的生活随感。
  几点思考
  贾兴安:一、在我的阅读范围或文学视野里,目前,实际上是自这一年多来,无论是散文创作观念还是散文创作的文本实践,几乎没有更新鲜的东西和重大的突破,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热点”或者“话题”,也许,这是好事,大家平心静气,按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写作,使前几年散文领域里按有些人论及的那种虚假的“繁荣”归于安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都在不疼不痒地写,不文不火地发,文章铺天盖地,好的能看的屈指可数,形不成趋势和公共话题。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还真有点怀念曾经火过的“小女人散文”。散文同小说一样,一旦失去了“目标感”和“兴奋点”,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找回来。
  二、我时常怀疑,有些被人称道的所谓“好的”散文,里面还有多少散文的成分。什么是散文?这么问像是冒傻,然而,我感觉到有些常写散文的人在写作时脑袋里已不装这两个字了。在这里,我以为有必要为有些人提个醒:散文是文学,除此没有别的。文学是创作,要感情,要个性,要思想,要语言,要色彩,要生命体验,要审美视角,要艺术灵性。因此,有些以传播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书本知识,甚至有些是撰写的学术论文,都打着散文的面目出现,真的令人担心。不久前,雷达也道出了这种担心,他说:“散文过多地承载文化压制了文学的灵性,使散文特性正在丧失,严格上说,有些学者散文不是散文。”对此,我深有同感。
  三、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小说,将朝着“时尚化”的路子发展。依我对“时尚化”的理解,是当前流行于社会或市井及公众普遍关心的现象或话题。文学艺术不关注时尚,一味自命清高去搞不食人间烟火的东西,在日益世俗化的当代社会肯定不会有更大的出路。我们国内畅销的长篇小说现象,以及冯小刚的贺岁影片,都说明迎合时尚的成功。迎合时尚,不是媚俗,是文学艺术更多更大胆地介入民间生活和人类的情感世界。那么,散文创作要不要“时尚化”,能不能“时尚化”?冷静想来,其实,多年间,《读者》和《青年文摘》似乎就是走的这个路子,他们转载的几乎都是报刊上的散文作品,可为什么那么畅销那么赚钱?
  四、这就涉及到我们散文刊物如何走市场的问题。当前,谁说自己的期刊不想多要读者,只想办成“圈子里”或“孤芳自赏”的东西,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就是自欺欺人。散文刊物走市场,比任何文学样式的期刊走市场的优势都大,因为他最容易“时尚化”或“世俗化”。散文“世欲化”以后,可能会失却文学,但也不一定,这要看作者和编者如何把握这个度。小说家们,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比如池莉的小说,从《烦恼人生》到《来来往往》,主要写都市人的情感,明显时尚,读者甚多。在散文界,目前还缺乏写“时尚”的散文大家,我们的散文刊物更没有意识地去引导,或许是有些不屑吧?使有些写“时尚”的作者,不得不跑到妇女杂志、青年杂志和晚报副刊上了,于是,越写越俗,没有了文学,从而毁了一批很有才华的作者。
《光明日报》京B②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专家聚谈20012001 作者:《光明日报》京B②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专家聚谈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1:43:01

[新一篇] 回顧與展望

[舊一篇] 國開行:尷尬前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