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笔画规范刍议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费锦昌)
  Abstract The stokes of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call for a higherlevel of stan-dardization.The current problems are approached from five aspects:the types of the strokes,naming,classification,combination and deformation,and the order of writing.The author presents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范标准科学性的高下。
  中国的现代汉字字形规范工作,在这四五十年间,经过几代语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信息社会的汉字学习和使用,呼唤着更高的规范水平,归拢、梳理、研究、解决现存的不足,进一步提高现代汉字规范化的水准,无论对于对外汉字教学,还是对于一般的识字教学以及汉字的书写、汉字的检索、汉字汉语的计算机处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仅就现代汉字笔画的进一步规范问题,提出初步建议,供大家讨论。
   一 笔画的种类
  笔画是组成现代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现代汉字的笔画到底有多少种?这是现代汉字最基本的问题。无论是用于对内还是对外汉字教学的课本,在交代了汉字的概况以后,第一课的内容就会涉及这个问题。遗憾的是,现代汉字笔画的分类至今还不统一。我们从众多着述中选出四种作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其中,傅永和的《汉字结构和构造成分的基础研究》(简称《研究》)[①]可看作主管语文工作部门的代表,张静贤的《现代汉字教程》(简称《教程》)[②]和李大遂的《简明实用汉字学》(简称《简明》)[③]可以看作是对外汉语教学部门的代表,胡裕树的《现代汉语》(简称《现汉》)[④]则是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材的权威着作。表一是他们四家的现代汉字笔画和名称对照表(见下页)。由表一可知,四家所定的类别和名称不尽一致。
  (附图 h17i12.JPG
  《研究》把现代汉字笔画分为两大类:平笔笔形6种和折笔笔形23种,折笔笔形又分为单折笔12种和复折笔11种,共计29种。《教程》分为基本笔形6种,派生笔形25种,共计31种。《简明》分为基本笔画8种和变体笔画27种,共计35种。《现汉》分为主要笔形8种和变化笔形25种,共计33种。
  现代汉字的基本笔画,《研究》和《教程》相同,都是6种;《简明》和《现汉》一致,都是8种。二者的表面差别在“折()”和“钩()”。深层区别在于分类的着眼点不完全相同。《研究》和《教程》着眼于现代汉字笔画形状的成因,认为其他笔形都是由6种笔画组合演化出来的(包括“折”和“钩”),所以认定这6种是基本笔画。《简明》和《现汉》则是对现代汉字笔画形状进行静态描写,把它们区别为8种基本形态。进一步分立细类的时候,《研究》和《教程》注意的是各种笔画在组成不同部件或整字时所具有的区别特征;《简明》和《现汉》则兼顾了书法的笔画形态,如“平撇”、“平捺”、“左点”、“长点”、“短竖”、“长竖”、“悬针竖”等。我们认为,现代汉字笔画种类的区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确立不同的标准。如果着眼点是构造字形的最小单位,就应该突出每类笔画的总体特点,强调它们在组成不同部件和整字过程中的区别特征,至于在造字的区别特征总体相同的前提下有这样那样的细微变化,在分类时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主要是为了书法,则应该注意每类笔画在不同位置上的多变形态,强调各种变化形态的个性。
  不管是为了哪种需要、突出哪种特性,分类时都要保持标准统一,把适应不同需要的不同特性羼杂在一起作为标准是分类的大忌。比如以组成不同部件和整字的区别特征为分类标准时,无论是分还是合,都要服从构造不同部件和不同整字的需要。如“口”的第二
  (附图 h17i13.JPG
  至于有的着述中列出的令人不解的笔画种类,如《汉字结构和构造成分的基础研究》中举出的一种“复折笔”“了(横折折钩)辽字的第一笔”,明显跟国家主管部门颁布的标准字形相抵触(《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辽”字是5笔、“了”字是2笔),我们相信是一时的笔误或排印的疏漏,暂不论。
   二 笔画的名称
  汉字笔画的命名,可以说这些年来从没有认认真真地做过研究和统一工作。“永字八法”的“侧、勒、努、tì@①、策、掠、啄、磔”,太生僻,不能沿用。民间习用的称说,各地不统一,有的也不科学。目前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推行的是一套描写式的称说法,比如“横撇”
  (附图 h17i14.JPG
  有的叫“竖折撇”,有的叫“竖折折撇”。二是复杂折笔的名称大长,太拗口,如“竖折折”“横折折折钩”等,简直像绕口令,非把小学生和外国学生绕糊涂不可。能不能在整理笔画种类、减少复杂笔形的基础上,以现行的直观形象命名法为基础,给那些复杂的笔形起一个容易上口容易记忆的名称?
   三 笔形的归类
  汉字的笔画形状有二三十种,但有的场合没有必要细分,比如根据笔画笔形来检索汉字的时候,对笔形进行粗分类反而方便。于是人们就对现代汉字笔形进行归并。考虑到以“横”为末笔的部件出现在左边时,末笔“横”都要形变为“提”(如“埋”左边“土字旁”的末笔、“站”左边“立字旁”的末笔),于是把“提”并入“横”;为了字形结构的内聚、匀称,需要“捺”变形时,它都形变为“点”(如“种”左边“禾字旁”的末笔、“餐”上边“又”的末笔和下边“食”的末笔),于是把“捺”并入“点”;凡是带拐弯的笔画则总起一个类名叫做“折”。现代汉字的笔画形状遂归并为五大类:横、竖、撇,点、折。
  应该提请讨论的是:“竖钩”()的归类。有关部门把它归入“竖”,理由是“因为竖下的钩本来是没有的,是由楷书的笔势顺带出来的”,笔者以为,在汉字由图形化而线条化而笔画化的演变过程中,“由楷书的笔势顺带出来的”可能不仅仅是竖下的钩,但咱们讨论的是现代汉字笔形的归类问题,那就应该以现代汉字客观呈现的笔形作为依据和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至于某个笔形的某个局部是不是在某一个时期由某一种书体“顺带出来的”,那倒无关紧要。把二三十种笔形归并为五种,目的只是为了分析字形时方便和查字时简捷,所以,最重要的应该有两点:一是看被归并的笔形在现行汉字中有没有区别字形进而区别字义的作用,二是看归并以后是否使查字法更加方便了。事实证明,把“竖钩”归入“竖”,无论对区别字形还是对查字法只有负面效应。
  把“提”归入“横”,把“捺”归入“点”,正常的笔画变形非但可以而且必须,即使书写时误置了,该变的不变,不该变的变了,除了会使字形结构略显松散、笨拙以外,在现行汉字中都不会造成字形记录字义的混乱,但是,“竖钩”和“竖”就不一样了。如果把“竖钩”跟“竖”互换,就会把甲字变成乙字,最典型的例子是“于”和“干”。由它们分别组成的字,在现行汉字中常见的有:
  于:圩芋吁宇迂纡盱竽
  干:刊邗讦顸扞旱汗犴悍杆秆焊罕赶竿肝矸岸酐鼾上面两组字中的“于”和“干”都不能互换,否则就成错字或别字。笔画归类时把“竖钩”归入“竖”容易造成字形上的混乱,对识字教学不利。
  从字形上看,“竖提”和“竖钩”都是曲折笔形,其差别仅在折笔的方向,一个向右“提”,一个向左“钩”,归类的时候,为什么向右的就该归入“折”,向左的就该归入“竖”呢?这在逻辑上也说不通。归类是一种人工干预,“统一标准”、“方便使用”是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我国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辞海》在查字表中就坚持把“竖钩”跟“竖提”一起归入“折”。
  从查字法的角度考察,当字符按笔画数和笔形(横、竖、撇、点、折)排列时,把“竖钩”归入“竖”,会把组字率很高的“提手旁”和“土字旁”两个字族搀杂在一起,影响查字速度,请看下例。
  1.如把“竖钩”归入“竖”:(取样选自《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6画[—]匡耒邦玎玑式迂刑邢戎动圩圬圭扛寺吉扣扦圪考托圳老圾巩执扩圹扪扫圯圮地扬场耳芋芏共芊芍芨芄芒亚芝芎芑芗朽朴机权过亘臣吏再协西压厌厍戌在百有存而页匠夸夺夼灰达戍尥列死成夹夷轨邪尧划迈毕至
  2.如把“竖钩”归入“折”:
  6画[—]匡耒邦玎玑式刑邢戎动迂圩圬圭寺吉圪考圳老圾巩圹圯圮地场耳芋芏共芊芍芨芄芒亚芝芎芑芗朽朴机权亘臣吏再协西压厌厍戌在百有而页存匠夸夺夼灰达戍尥列死成夹扛扣扦托执扩扪扫扬夷轨尧划迈毕至过邪
  无论是从识字教学还是从查字法来考察,都应该把“竖钩”归入“折”。我们不希望仅仅因为是“成规”,就不愿做这样的“举手之劳”,从而影响了笔画规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 笔画的组合和形变
  多部件字在结体时,为了呈现方块汉字向心、内聚、匀称、稳定的风格特点,有些部件的笔画要产生形变,使部件与部件之间,或上覆下托,或左抑右扬,形成整体美。从规范的角度看,笔画的组合和形变有两类问题,一是笔画形变的规律性尚须加强,二是有些笔画的形变失度,影响了字形的规范。
  笔画形变是必要的,但形变必然加重人们的记忆负担。增强笔画形变的规律性,使书写者易于掌握,是做好笔画规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的规范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拿“木”字来说,当独用、在右(部分)、在上(部分)时,不形变,如:木、沐、休、杏、李;当在左(或它的右边还有部件)、在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中时,末笔捺变为点,如:机、材、森、困、闲;当在下(部分)时,不形变,如:呆、荣、柒、梨、梁;当在某些用草书楷化方法造的简化字的下方时,第二笔竖改为竖钩、第三笔撇缩短并略离竖钩、第四笔捺改为点也略离竖钩。如:杀、杂、亲;当某些字有多个捺笔并存时,为了避重捺,“木”的末笔捺改为点,如:樊、焚、爨。这样的形变规则显然是太复杂了。台湾规定的“木”的形变规则比较明确简单:独用、在右时,一律不变,作“木”;在上时,一律把末笔捺改为“长点”;在左时一律把末笔捺改为“短点”;在下时,一律把末笔捺改为“长点”,同时第三笔撇和第四笔长点略离第二笔竖。我们可以参考台湾整理字形的有些做法,把笔画形变的规范工作做得更好些。
  在具有权威性的部颁标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字形规范不科学、不合理的,不是一处两处。如“敝”,它的第五笔是“(横折钩)”。当“敝”作为构字部件并都处于字的上半部时,在有些字中形变为“(横折)”,如:“蹩”“鳖”,但在另一些字中又不发生形变,仍为“(横折钩)”,如:“弊”“憋”。规律性这样差、任意性这样强,有时使人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看错了,有时又使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规范标准在局部出现了闪失。这种疏忽使权威的工具书也无所适从。《新华字典》(1992年重排本)的“弊、憋、蹩、鳖”,它们的第五笔全不带钩。《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第二版四字的字形全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据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即“弊、憋”带钩,“蹩、鳖”不带;1996年修订本四字的字形又改为全不带钩,即不同于部颁标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形。这可以看作笔画形变失当从而影响字形规范的典型例子。
   五 笔顺
  笔顺,在汉字中,一指笔画的走向,如写“横”是从左到右,写“竖”是从上到下;二指写字时笔画出现的先后顺序,如写“三”是先写最上一横,再写中间一横,最后写下边一横,合起来统称笔顺。
  笔顺是把字写快、写好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利用笔画笔形查字法快速检字的必要条件,又是电脑处理汉字时经常用到的一个属性(比如汉字编码、联机手写体汉字自动识别,等等)。对于外国人来说,面对七千通用字平均笔画数高达10.75笔的书写符号系统,笔顺是他们写汉字的一个把手。
  中国还没有发布过一份专门为现行汉字笔顺制订的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语文主管部门现在推行的笔顺规则又由于表述手段的局限留下了很多模糊点。但有人们长期约定俗成的习惯作基础,有语文主管部门和教学部门的积极引导,应该说,现代汉字的笔顺基本上是统一的。重点摸清常见的分歧点(包括主管部门推行的规则中若干自相矛盾的地方),通过深入研究,得出各方面都能认可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由主管部门公布笔顺的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是进一步提高笔顺规范水准的可行办法。
  (附图 h17i15.JPG
  再如“业、亚、非”,它们的基本形态都是中间有两竖作为全字的轴心,但“业、亚”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旁的点撇,“非”却是先写左边一竖,再写左侧三横,然后再写右边一竖,最后写右侧三横。为什么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规定“非”字也先写中间两竖呢?与此相类的是“肃”和“渊”。“肃”的下边是先写中间的撇、点,再写左侧一长撇,最后写右侧一长竖,而“渊”的右旁是先写左边一长撇,再写中间的“米”,最后写右边一长竖。为什么不能把它们统一为先中间后两边呢?
  又如“瓦、蚤、卵、夜”,都有全包围结构中的点,但“瓦、蚤”是先封后点,“夜”是先点后封,“卵”是左边的先点后封、右边的先封后点。
  举出以上几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现有的笔顺规则离开规范标准的要求还有差距。[⑤]上面,分别从笔画的种类、笔画的名称、笔形的归类、笔画的组合和形变笔顺等五个方面举例性地描写了在现代汉字的笔画层面规范水平不高的种种表现。总起来说,规范水平的差距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至今还没有规范标准,如现代汉字的笔画种类、现代汉字的笔画名称;二是已有规范标准,但不够明确的,如现代汉字的笔顺;三是已有规范标准,但标准本身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的,如笔画形状“竖钩”的归类、某些笔画的组合和形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在影响对补和对内汉字教学的效率,正在给汉字的使用特别是汉字信息处理造成麻烦。加强科学研究,消除这些不足,进一步提高汉字笔画乃至整个现代汉字字形的规范水平,正是我们语文工作者的责任。
  附注
  ①傅永和《汉字结构和构造成分的基础研究》,收入陈原主编的《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②张静贤《现代汉字教程》,现代出版社1992。
  ③李大遂《简明实用汉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④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文信息司拟调整7000通用汉字范围内少量字的笔顺,如:明确两个字的笔顺(火、鬯),改定四个字的笔顺(方、万、脊、敝)。1996年8月正在征求意见。我们认为需要调整的决不止上述六字。如果不作深入的研究和通盘的考虑,零打碎敲、小修小补,可能会治丝益棼。1988年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时对少数几个字的调整就是前鉴。*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走里加羽加惟字右边
  
  
  
世界汉语教学京10-16H1语言文字学费锦昌19971997 作者:世界汉语教学京10-16H1语言文字学费锦昌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36:57

[新一篇] 現代意識觀照下的可比性問題

[舊一篇] 現代漢語動作類二價動詞探索(注:本文曾在現代漢語配價語法討論會(1995.12,北京)上宣讀,會后作了刪略、修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