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民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关键取决于农村市场所能提供的能量和容量。但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是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偏低。消费总量严重不足,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
  消费倾向是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有多种,就收入而言,不单是现实的可支配收入,还包括持久性收入或收入预期的状况。在影响消费倾向的各种因素中,持久性收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收入有暂时收入和持久收入之分。前者是指一时的、非连续的偶然收入(比如一次性的奖励),后者是指长久的、有规律的稳定收入。人们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因为人们普遍希望消费是稳定的。对于不同的收入变动,消费者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收入的变动看来是稳定的、持久的,那么,人们就有可能消费掉其中的大部分,如果收入的变动具有明显的暂时性,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大的部分就会被储蓄起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收入极其易变,极不稳定的收入致使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偏低。消费总量不足。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治本之策应是想方设法使农民的收入增长稳定化。
  要实现持久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快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是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使农民拥有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这种农地产权制度并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它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一是产权主体不明。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但却没有明确界定在乡、村和村民小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中究竟谁是土地所有者。如在《宪法》中,被笼统界定为集体所有;在《民法通则》中被界定为乡(镇)、村两级;而在《农业法》和《土地管理法》中是乡(镇)、村或村内集体经济组织。二是各项权能界定不清。农地承包制度虽然规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所有权,而经营权属于农户,但对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界定。
  农地产权制度的这两大局限性导致了农户收入的不稳定。一方面,产权主体不明容易造成所有权虚置,使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有效地行使土地所有者的权利,不能很好地对土地的经营状况进行管理和监督。而所有权边界不清又容易导致所有权越位,即所有者随意干预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农户与其使用的生产资源联系最为紧密,即家庭劳动都了解每个地块的特征,能够对诸如何时灌溉、施肥、锄草一类的决策作出最及时的判断,也能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种植某种农作物品种或使用某种要素投入的理性选择。由于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没有赋予农户完全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所有者的随意干预下,农户的市场风险增大了,其预期收入肯定是低而不稳。另一方面,由于经营者权能边界模糊,使经营者对未来缺乏稳定的预期,缺少长期投资和长远经营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短期行为盛行。这种农地产权制度显然不利于持久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造成农民消费倾向低下。
  加速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农民得到长期稳定收入的重要条件。从以上的分析看,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必须作到两点:一是明确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及其利益。可根据各个地方现已形成的土地所有权关系的不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分别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所有权主体。二是明确界定农地的各项权能边界,使所有者和经营者均能明晰自己的责、权、利。
  二、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遏止农民负担额不断上涨的势头
  农民负担缺乏刚性制约,涨幅很大,加大了农户预期收入的不稳定。在农民负担的税费总额中,农业税基本是一个常数,所占比重也不大。而农民负担总额却涨幅很快,说明“三提五统”的集体费收随意性较大,缺乏刚性制约。1997年,在农民收入增幅回落4.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全国农民家庭各项支出增幅最多的是上缴有关部门的各项费用,增幅达26.9%,其中农民支出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比上年增加59.1%。
  持久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与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农民负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为此,应该做到:1.严格执行统筹提留不得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5%的规定,彻底杜绝其它方面加重农民负担的各种摊派。2.大力精简乡村机构及编制,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3.实行村级财务公开,便于农民监督,促使干部廉洁自律。4.尽早研究制定并推行税费改革等制度,即取消所有不合理的负担,将合理的收费用法律形式确定,使农民负担有法可依。
  三、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促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农业的市场风险是农民收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农业生产过程较长,农业生产要素如土地又具有供给弹性小的特点,所以短期内农产品供给对需要变化的反应能力较弱。结果是农产品丰收时价格暴跌,歉收时却又价格飞涨。
  为了保证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防止价格随着农产品的产量变化而大起大落,从而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世界各国政府大都对产品价格进行干预和调节。我国也应在吸取国外农产品价格保护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以保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首先应制定并不断完善农产品保护价格政策,并根据国家的财力状况和市场需求,逐步调整保护价格的范围。其次应建立生产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和农产品储备制度,农产品储备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农产品的供给,从而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同时也就稳定了农民收入。
  四、加大农业投放力度,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农民收入也相应地不稳定。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应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减小自然影响农业的程度。
  要保持农业的增长速度和可持续发展,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至少应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0%以上,才能发挥启动农业并增加农业发展后劲的重要作用。但据资料估计,我国实际农业基建投资与10%相差甚远,而且还呈逐年下降趋势,幅度较大。“五五”期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10.5%,“六五”期间降到5.1%,“七五”期间又降为3.36%,而“八五”期间的1991年为4%,1992年为3.7%,1993年为2.8%,1994年为2.6%,1995年为2.2%。“九五”期间中央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基建投资总规模的比例虽然有所上升,但差距甚远。
  由于基建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我国农业仍没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许多地方由于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电力不足、市场设施不全等原因,致使农产品周期性积压,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要使农业资金投放有较大增加,首先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有一个彻底的转变,真正重视而不是口头上重视农业。其次是发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业,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筹资体系。
  农业基础设施属社会公共事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如一个大型水库所提供的服务,常常包含一大片地区。各个层次的灌溉渠道往往要通过不同所有者的领地,要在使用中排除他们,需要付出高昂的监督和保护费用。而且,大范围的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管理,是农民家庭和社区集体所无力且没有激励从事的。所以,这类服务的提供,义不容辞地成为政府的职能。政府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动用公共资金给予必要的资助。除此之外,也可尝试其他一些筹资方式,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经营方式也可创新。
  五、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人力资本,使农户形成较高的、稳定的预期收入
  所谓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的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经验和劳动熟练程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人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上,具有劳动能力,因而是劳动能力的载体。则劳动能力作为一种资本存量,是可以通过对人的投资而提高的。这种投资即是人力资本投资。人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体力和脑力两方面,对于人的投资也包括对体力和脑力两个方面的投资。有关改善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劳动者健康水平的努力,都属于在提高劳动者体力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努力,则属于在智力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
  按照持久性收入假说,人力资本状况对预期收入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并具有健康体魄的人,必然具有稳定的和较高的预期收入。而那些受教育水平低、健康状况差的农户形成较低的、不稳定的预期收入是很自然的。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根据对1997年农村住户调查的分户资料研究表明,家庭常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收入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文化程度越高,对收入的促进作用越大,各种形式的收入水平都较高。在其它各种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若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从小学提高到初中,这些家庭的现金收入比以前平均增加六个百分点;若提高到高中,增加11个百分点;提高到中专,增加15个百分点;提高到大专,增加19个百分点。
  我国的二元经济致使农村和城市在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差别很大。农村的中小学校不论是硬件(校舍、教学设施等)还是软件(教师的文化水平及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等)都和城市学校有很大差距,农村平均教育水平不高。而在医疗卫生方面,我国农村公共医疗覆盖的范围非常有限,致使农民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起。
  要改善人力资本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和教育水平,使农民得到较好的持久性收入,就必须提高人力资本投资量。为此,应改变现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渠道和办法。在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投资和费用,基本上是由农户承担。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集体经济和非农产业越落后,各种公共服务的费用由农户承担的比例就越高。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城镇居民户在人均收入高于农户的条件下,享受着广泛的和相对廉价的公共服务。从前面的分析中已知道,个人健康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提高个人的生产能力,从而相应提高个人的收入。可是,社会上的人们作为整体,提高素质的同时还会给社会提供一个额外的贡献。例如,个人健康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易费用”。这种额外的社会回报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私人回报,共同构成该类投资的社会总回报。而社会总回报与私人回报之间的差额,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效应。
  很显然,如果仅仅从个人的成本收益权衡,所诱导出来的人力资本投资,就会少了一部分能给社会带来额外收益的投资。所以,对于健康和教育这一类旨在提高人的寿命和素质的投资,从来就是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履行的职能。针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低下的问题,各级政府应本着切实重视的态度,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并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步伐。改革农村教育状况和医疗状况,提高农民的健康和教育水平,从而有利于实现持久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社会主义研究》武昌77~79F2农业经济学张毅/曹水群20012001我国农民收入极其易变,致使农民消费倾向偏低,消费总量不足。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出发点应是想方设法使农民收入增长持久化、稳定化,这就须致力于农地产权制度、农村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农村教育和医疗投资体制、基建投入体制等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还须加大税费改革,有效遏止农民负担上涨的势头。持久性收入/农地产权制度/农村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人力资本投资张毅,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710062 曹水群,西藏民族学院成人教育部 712082 作者:《社会主义研究》武昌77~79F2农业经济学张毅/曹水群20012001我国农民收入极其易变,致使农民消费倾向偏低,消费总量不足。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出发点应是想方设法使农民收入增长持久化、稳定化,这就须致力于农地产权制度、农村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农村教育和医疗投资体制、基建投入体制等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还须加大税费改革,有效遏止农民负担上涨的势头。持久性收入/农地产权制度/农村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人力资本投资

网载 2013-09-10 21:35:51

[新一篇] 拜物教語境中的意識形態概念

[舊一篇] 持續發展與文化選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