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向命运报复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 老谋子一步步运用他的才能,从体制外走向权力中心,以歌颂帝王文化建立他的顶级地位。为了找回他过去失去的荣誉金钱和美色,一个都不能少。


● 张艺谋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送中也接了一棒。

 

  最近在读莱尼.李芬施塔的回忆录。与公众对她的印象不同,这位二○○三年去世时已经一百零一岁的老太太在回忆录中不断表示自己与希特勒政权毫无共鸣,甚至对其厌恶。

  李芬施塔通过为纳粹党和冲锋队拍摄的一系列官方庆典,包括纳粹德国主办的奥运会纪录片,赢得了官方的地位和赞誉,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

无可争辩的顶级官方艺术家

  ○八年张艺谋主持和导演了奥运和残奥的四个开闭幕式;○九年,张艺谋主持和导演了共产党中国建国六十周年的天安门广场大型活动。在此前後,他为不同的地方政府设计和导演了《印象》系列的大型表演......这些建树使他成为当今无可争辩的顶级官方艺术家。现在他的政治地位和官方荣誉与当年李芬施塔已不相上下。陈凯歌、冯小刚都难望其项背。

  我看李芬施塔回忆录时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张艺谋,无法想像他晚年对自己如何评价。

  和李芬施塔一样,张艺谋也是一个很有天赋的艺术家。在成为官方艺术家之前已有自己骄人的成绩。《黄土地》、《一个和八个》、《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特别是《活着》,都证明张艺谋多才多艺,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电影艺术家。

  但是,中国的意识形态管制制度也压抑了他的发展。特别是《活着》在国外得到的巨大赞誉和他在国内因此被封杀的巨大反差,使他不得不屈服了。此後的几部片子都是不疼不痒,并开始慢慢地走向对主流文化的歌功颂德,《英雄》和《满地都是黄金甲》已经到了表现和宣扬帝王文化和精神的境地。

  奥运的开幕式,各国基本上都是采用的民间庆典的形式,这与奥运的精神和非政府性的实质是相吻合的。但中国○八年的奥运开幕式从形式到内容与《英雄》、《满地都是黄金甲》并无区别,也是基於歌颂中国封建文化和帝王文化。宣传而不是欢庆成了开幕式表演的主要目的;宫廷礼仪,纪律、划一、俄冠、长髻,成为其主要记忆形象。

  张艺谋为争取成为奥运总导演这一目的准备了很长时间。据说总指挥刘淇一直不同意聘用张艺谋,但最後还是用了。为什麽?刘淇的解释很有中国的政府风格:我连张艺谋都用了,如果再不成功,总不能说责任是我的了吧!他不愿意用新人冒险。

  ○九年天安门广场的晚会就更离谱了。从上世纪建国以来,天安门广场晚上的活动就是大联欢而不是大晚会。虽然也是严密组织的,但各个院校,各个工厂进场後只是以自己的圈子为单位唱歌,跳舞,出节目,自娱自乐,不管天安门城楼上面的事。城楼上中间是茶水和水果,两侧是小型歌舞和杂技表演。出席的领导人或自己聊天,或与外宾寒暄,只是一种外交和高层的联谊活动,与广场上的群众没有关系。要说政治,就是第二天见报的登上城楼的名单,看看谁得意了,谁失意了。

  张艺谋当上晚会总导演,就一改这种半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将中央电视台大型歌舞晚会的形式直接移植到广场,十几万参加联欢的群众被忽略,变成了陪衬道具!他将广场变成下陷式俯瞰舞台,观众席是巍峨的天安门城楼,观众就是那几个党国领导人。

工於心计忍辱靠近权力中心

  这样大胆的,皇权式的设想,连文革那样极左的时代都没有,只有张艺谋想到也做到了。

  如果没有一点天才,这可能吗!?

  就像李芬施塔一样,张艺谋将独裁文化和强权精神的表现推向极致,用华美的包装和夸张的形式将其介绍给全世界。

  张艺谋原来是体制外的艺术家,那麽从《活着》之後他就开始转变自己的立场,从申办奥运开始,更是主动接近权力中心了。现在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但没有听说他有什麽提案和建言,他对媒体的态度也是保持低调。像李芬施塔一样,他并没有公开赞美过这个制度;甚至也和李芬施塔一样,没有加入执政党。他是个工於心计的人。──老谋子人生真正的理想和目的是什麽?谁也说不清。他也不会说的。

  张艺谋的父亲是一个国民党的小军官,战败後被共产党杀(镇压)了。这样「关管杀」分子的後代在很长时间内是没有前途的,尤其是被杀的敌人的後代。他从小生活就很苦,甚至靠卖血支持自己的摄影爱好。娶了个老婆,并不漂亮,据说还给他掼绿帽子。可见他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之低。

  恢复高考後,张艺谋考电影学院摄影系,因为年龄超过标准而落榜。他写信给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这位以左着称的部长居然批示破格录取,办了一件好事。如此,有些同学就认为张艺谋是走权贵後门上的大学而对他有些不屑。可以说,他那时还是比较压抑的。

  因《黄土地》和《一个和八个》小有名气之後,张艺谋用功和奋发不辍。长年的生活积累使他在後续的创作中迸发出充足的後劲,无论表演和导演都有独到之处。他那时创作的影片从艺术到思想是成功的多,失败的少。

以狠劲夺回前半身失去的一切

  但在出口转内销的模式成功又受阻之後,他毫不犹豫地开始了向体制靠近的进程。为什麽?只能有一个解释:他不能忍受失败!名气、金钱和美色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他要保有它们!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毅然靠近体制和後来大拍商业片的原因。

  我们看到,今天的张艺谋要夺回自己前半生受到的一切损失,名誉、金钱和美色,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看到,今天的张艺谋可能就是在报复曾经使自己前半生受到屈辱的体制,报复的方法就是让这个体制向自己下跪,并奉献上他前半生求之不得的一切,一个都不能少。

  也许有一天,张艺谋也会和李芬施塔一样,说这个体制挟持和侮辱了他,他的妥协是被迫的。也许後来的读者也会像我今天看李芬施塔回忆录一样,对书中的一切都将信将疑,不敢确定。

  《罗生门》现象是永远的。

  张艺谋是一个有过屈辱经历的人,是一个有自卑感的人,这样的人一旦抓住生活和事业的机会,爆发的狠劲儿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老谋子的作品中,始终都缺一点雍容和大气,缺一点幽默和宽容。

  在这一点上,冯小刚好过他。  


老 声 2010-07-15 08:32:34

[新一篇] 記一九八四年的一段往事

[舊一篇] 重返傳統價值 實踐美國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