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商业连锁经营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广东商业连锁经营发展现状及趋势
  80年代中期,广东得益于地缘优势及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在全国较早导入了连锁经营这一现代零售商业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1984年,香港百佳超市在深圳蛇口落户,注册成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连锁超市——深圳百佳超市有限公司。
  1985年,广州市南方大厦、友谊商店也试办了超级市场和“24小时便利店”。
  但是,受下述条件影响,广东的商业连锁经营在80年代中期只是昙花一现,原因在于:(1)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不高;(2)消费观念、方式、习惯未能接受;(3)市场条件尚未成熟,商品供应还不丰富,主要的商品还受计划经济的分配体制限制,“买方市场”未出现;(4)商业连锁经营的技术、技巧、管理知识欠缺;(5)商品流通体制及商业企业、尤其是国合商业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取向于放权让利,分开、分散经营,商业企业对连锁经营还很陌生。
  90年代初,广东的商品流通体制按照放开商品、放开经营、放开价格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改革。商品流通体制较快、较早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使商品流通体制适应了广东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广东的国合商业企业按照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抓大放小、转换机制的思路,小企业采取改、转、租、包、卖的模式进行体制及经营方式改革,也取得很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改革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商业企业,受港澳地区商业发展潮流,国外着名连锁集团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在珠江三角洲落户并产生的规模效益、规范管理和社会效应等影响,经营观念受到新的冲击。一些商业企业在对放弃商业、忽视零售,放开企业、分散经营的改革思路和实践结果进行比较以后,重新选择了发展商业,发展零售,并实行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连锁经营道路,争取了较好效果。例如搞得早、搞得好的深圳“华润”及东莞“美佳”等超市,已发展成为有分店40、50家,年销售额2、3亿元,有相当规模和知名度的新商业企业。
  广东商业连锁经营经过几年的推动,目前已为越来越多企业所共识和选择,并在商业零售业、饮食服务业等得到较快发展。
  例如,大百货公司的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东山百货大楼、南方大厦集团、海珠购物中心、永安集团,珠海百货集团,佛山升平集团等在省内外已开办了连锁分店。
  食品、杂货为主的连锁超市有东莞“美佳”,深圳“华润”,广州“广南天美”、“广南大”、“阳光”、“宏城”,肇庆“中友”,佛山“嘉惠”,汕头“家家乐”等。
  连锁便利店有深圳“7-11”,广州“8”字店,汕头“美佳”等。
  各种品牌连锁专卖店、专门店近两年也逐步发展。如服装的“卓夫”、“泰格”、“U2”、“鳄鱼”、“掂(THEME)”、“堡狮龙”,鞋类的“利信达”、“美的”,“威力”电器,“先锋”、“东方”眼镜,经营药品、药材的“健民”、“采芝林”连锁店,专门卖凉茶的“黎林仁通”等。
  饮食业,酒家有“广州酒家”,快餐有“麦当劳”、“肯德基”、“大快活”、“大西豪”等。
  服务业有东方冲印中心、友谊洗衣店,以及各种美容美发中心、影楼等。
  广东商业连锁经营目前发展最快的业种业态是以便民、利民、为民为主导的食品、杂货日用品超市和便利店。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广东省各类连锁超市、便利店企业约250多家,店铺2500多间,销售额约8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左右。其中15间重点连锁超市有店铺204间,营业面积8.2万平方米,销售额11.8亿元。
  广东商业连锁经营目前正在商业零售业、饮食服务业领域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在90年代中后阶段,商业连锁经营将成为商业和饮食、服务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在各业种业态中,发展较快、前景较好的仍会是经营食品、杂货日用品类的连锁超市和便利店。这是因为:
  1.购买食品是广东城乡居民的主要生活支出。据统计1995年广东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食品类占48%,用品及服务支出占8.7%,而衣着类仅占6.7%。农民的生活支出中,食品类更占了54%。这种消费结构,未来五年虽会变化,但不会太大。
  2.目前为这种消费结构服务的商业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落后,越来越不适应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居民向小康生活阶段迈进的消费要求。
  因此,连锁超市、便利店的发展,在90年代中后期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动力。但随着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素提高,消费支出构成变化,各类用于衣着、消闲消费支出增加,各种品牌的连锁专卖店、专门店将会加快发展。
  到2000年,广东将会涌现一批在商品市场和饮食服务业市场起主渠道或主导力量的、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连锁经营企业。
   市场机制主导下的广东商业连锁经营发展特点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较早、较快的地区之一,商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基本是一种市场化行为,由市场机制推动,政府扮演的角色有限,投入的资源有限,行政色彩较为淡薄。政府推动主要在一般的号召和通过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一些服务协调、知识培训、技术交流上。
  广东商业连锁经营这种发展模式基于以下两个因素影响:(1)政府把商业、服务业作为一种竞争性产业,对其发展资源、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已完全由市场配置和调节。(2)政府决策机构对商业这一产业市场、产业资源在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对市场经济下商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立性、主导性、决定性认识不足,对现代商业的业种业态的发展变化和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认识不足。
  因此,与上海、北京等内地省市相比,广东商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动力主要不是来自政府,发展的主力不是来自国有商业企业,而是来自市场的空间、机遇和动力,是一种企业的自主、自发和自愿行为。发展过程有以下特点:
  1.起步早,发展慢。
  作为最早接受商业连锁经营理念和方式的地区,广东曾为国内其他省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全国第一次商业连锁座谈会1994年初在广东召开,全国部分省市的政府商业主管部门领导,部分有意开展商业连锁经营的企业经理现场考察广东商业连锁经营的做法。当时广东已出现分店近20家的连锁经营企业。
  这次会议后,上海、北京等省市的商业连锁经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大资源投入,目前其发展规模、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广东。如上海已出现了100间分店、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超市连锁系统。
  广东的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由于政府动力不强,国有商业参与不足,资源投入不够,不少连锁企业每年大多数只能开4~5家分店,至今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10多20间分店的规模,最大的连锁系统也未能超过50间分店。
  2.发展资源来源多元化,社会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组合。
  广东的购买力、消费潜力以及连锁商业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吸引了不少社会资源投入。因此,老本行的传统国合商业虽然在连锁商业这一新业态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并不起决定作用。而其他部门、行业,其他经济成份性质的企业,开办的连锁经营公司,不少已发展成为广东规模较大、较有影响力的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如“宏城”、“阳光”超市,“新宝康”、“美佳”便利店,“卓夫”、“泰格”服装专卖店,“威力”电器等。
  广东连锁商业的发展资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虽然来源多元化,但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立,资源来源多元化与集中使用矛盾,财力过于分散,使资源难以发挥其规模效益及社会效应,加上人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竞争激烈等影响,不少连锁企业发展一两年或开办了3、5间分店后,后继乏力,停滞不前。这边新店开张,那边旧店歇业的现象已频繁出现。这虽然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但确实浪费了宝贵的发展资源,社会效益不高,社会商业资源有待优化组合。
  3.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注重投资回报。
  在市场机制主导下发展的广东商业连锁经营,经济效益一直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考虑的首要问题。从分店选址、面积大小、设备设施、商品结构、核算管理等,无不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所以与内地省的连锁商业比较,广东连锁商业的盈亏临界点比较低。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般开到10~12间分店;在广州市开到15~20间分店,即可越过盈亏线。
  但是为了减少投资,加快回报周期,广东的连锁超市面积一般较小,设备简单。一些先进的设施如收银机、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等投入少。一些盈利少、风险大的“菜篮子”商品,如蔬菜、水果、肉类等经营不多。
  4.行业协会扮演了积极角色。
  在市场经济主导下发展的广东连锁商业,是由各种经济成份、各个产业和部分资源融汇成的一个新产业。政府按传统体制分工管理的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其行政管理权限、行政管理力度和行政管理范围十分有限。为沟通政府、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连锁商业企业的关系,协调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推介商业连锁经营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帮助企业取得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广东的政府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并在推动这一产业发展方面担当了积极的角色,从而在这一新业态中逐步实现了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的过渡。
   广东商业连锁经营发展的香港因素
  奥港之间的地缘、人缘、资源关系,使广东商业连锁经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香港因素影响。
  香港作为消化、融汇西方各种现代商业文化技术并为东方文化所接受的地区,其连锁商业的各种知识、经营技术、技巧及实践经验,对广东商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影响很大。广东不少连锁商业企业在创立时期和提高、发展过程,都经常到香港实地观摩、借鉴甚至直接模仿,作为一个模式来对照。不少企业还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甚至发展成合作、合资关系。
  在广东连锁商业的发展过程中,连锁超市这种模式最早也是从香港发展过来的。1984年,香港百佳超市就在深圳蛇口落户,注册成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连锁商业企业——深圳百佳超市有限公司。90年代初,香港华润集团与深圳免税商品企业公司等企业合作,注册成立了深圳华润超市有限公司。近几年,香港的各种品牌连锁专卖店、专门店更以珠江三角洲作为进入国内市场的试验场和桥头堡。目前,在广东搞得成功的商业连锁经营企业,不少是港澳地区的独资或合资合作企业。
  未来几年,香港对广东连锁商业的发展将会起更大影响,扮演更直接、更主动、更积极的角色。这是因为:
  1.1997香港主权回归,奥港经贸合作更加直接和紧密。香港是国际着名贸易中心,奥港经济合作在80年代中形成“前店后厂”、“前店后仓”的经济格局,大量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在广东的“三来一补”、“三资企业”中,80%是由港商开办的。随着1997香港主权回归,奥港之间这种“前店后厂”的关系将会向内涵型的联动发展关系转变,从资源性互补合作向结构性、整体性合作转变。
  2.香港在广东境内设厂加工的产品,多属日用消费品,如家具、钟表、时装、食品、玩具、文化用品等,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大的贸易份额,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也适于以连锁专门店、专卖店的形式进行销售。
  3.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市场进一步开放,进口关税大幅度降低,同时取消了一部分进口商品的配额,这不仅扩大了欧、美、日、韩等国产品的进口机会,同时也给港货在国内销售带来了机遇和竞争压力,迫使其调整经营策略。
  4.内外商一律实行“国民待遇”,“三来一补”优惠政策减少,使港货成本增加,影响港货出口欧美市场的竞争力,而国内市场前景越来越好。
  5.由于国内三角债、拖欠货款现象严重,迫使港商调整营销策略,发展直接衔接产销关系的厂家主导型连锁专卖店和批发主导型的连锁专卖点或专柜。
  事实上,目前港澳地区的不少连锁专卖店、专门店已登陆珠江三角洲市场,如华润、百佳、屈臣氏、东方红、南北行、时间廊、东方表行、高登、周生生、观奇、U2、鳄鱼、THEME、LESAUNDA等。最近,香港广南集团更大举收购和发展广东的食品连锁超市,目前已成立广南天美超市、广南大超市等,计划三年内在珠江三角洲发展到有300间分店规模、年销售额15亿元以上的连锁超市。随着香港主权回归,发展各种连锁店将会成为港商在广东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奥港两地的连锁商业将进一步融合,并给广东商业连锁经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广东商业连锁经营发展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1.体制。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体制下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和成熟的商业、服务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它是按市场经济的市场规则运作,按市场经济的企业机制运行的。连锁商业企业需要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空间,需要一个符合统一的、开放的市场监管体制。
  但在广东,目前两种体制还处在转换期,而且就商业连锁经营这一产业发展的环境空间来看,体制的转换落后于企业机制的转换,符合连锁商业发展的市场体制还未真正形成。市场的行政性分割管理,地方、部门利益保护,政府职能部门多重管理、多头管理等,使连锁经营在发展过程障碍重重,尤其是企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向企业所在行政区域外延伸时,困难更大,问题更多。在税收、工商登记、各种专卖许可、各个专项、专业管理等方面难以有个公平、公正的待遇,扭曲了企业的行为,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模和规范运作。
  统一的、开放的市场未真正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监管体制未建立、不健全,广东连锁商业就不可能有个质的飞跃。
  2.观念。
  广东商业连锁经营要发展,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商业行政主管部门,都有个观念更新问题。
  从企业来看,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行政隶属关系、部门分管体制以及社会化设施发展滞后等,使广东连锁商业企业的发展为“宁为鸡头,不作凤尾”的小商人经营思想主导,并形成小而全、封闭式、自成体系的格局。
  从政府来看,广东在流通体制改革中采取自由发展的思路从而形成的市场主体数量多而散,流通网络广而细;由此带来的商品市场表面繁荣和活跃,暂时还掩盖住生产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交易成本不断提高,消费者利益难以保证,不利流通产业化、现代化等问题,使政府商业行政主管部门继续受原来的商业发展思想主导,对现代商业的变革和发展趋势认识滞后。
  小生产、小商人的经营思想不改革,放任自由的商业发展观念不改变,广东本土的商业连锁企业不可能有个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
  3.资源。
  资源问题包括财力和人力两方面。
  在财力上,广东商业连锁经营在发展过程中,虽然资源来源多元化,但过于分散和细小,形不成规模。发展连锁店不同于开一间小商店,可以用较小投资,在较短时间即可回报。发展连锁店如投资工业项目一样,有一个投入产出过程,需要相当的投资,如在珠江三角洲超市,仅设备、装修等,平均每平方米要投入2000元。开一间500~1000平方的超市要投入100~200万元。对中小企业来说,每年要开10间、8间分店,靠本身财力,有相当困难,可以说资金问题已成为目前广东商业连锁经营发展的关键。政府对本地有发展前途的连锁企业不给予适当资金扶持,势必为外资连锁店称雄广东市场提供方便。
  人才资源是困扰广东连锁商业发展另一问题。不少连锁企业感到找10个、8个连锁店经理比开10间、8间分店还难。因此,新开或要扩展的连锁店招募人才的广告经常在报刊出现。由于商业连锁经营是新的商业业态,社会上缺乏这种人才,而按传统商业模式开设课程的商科院校,也未能及时调整,培养出这方面人才。
  4.设施。
  社会化、现代化的商品配送、物流中心建设滞后,使不管是已初具规模,还是刚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企业,都得建立自我服务的商品配送中心。但几乎所有的配送中心都无法发挥其通过大规模进货、配送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功能。另外,一部分刚起步、规模小的企业又苦于进货无门,承受着多重“拆家”的苛刻条件进货,在夹缝里生存。因此,发展大型社会公共配送中心已成为广东连锁商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素,是广东连锁经营企业加快发展和迈向现代化的关键。它不但有利于促进优势企业集中利用现有的资源,更快、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弱小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生存、联合发展创造条件。
  5.技术。
  成功的连锁系统需要科学技术支撑,需要现代化、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作基石。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连锁店的应用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POS系统、条形码应用、电子转帐作业系统、自动订货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信息交流速度,使每个店铺所收集到的信息能及时迅速地为总部乃至生产厂家所共享,使产供销之间信息反馈的“时间差”、“地区差”大大地缩小。
  但是,广东的连锁商业企业目前技术含量仍十分低。一是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店铺少、规模小,凭经验管理、靠手工操作,不注重技术改造和提高。二是在商业自动化应用技术上,由于各连锁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数据标准化差,企业自有现代化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三是社会上的软件开发商不了解连锁经营运作及管理状况,商业自动化应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成功范例。四是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硬件购置多,软件开发少,大多处在单机、联网阶段,真正实行系统管理的少。
  这些问题不解决,连锁商业的现代化、自动化将受到极大限制。要使整个连锁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畅通是不可想象的。
  广东的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加大资金投入,把现代化、自动化管理系统作为连锁经营一项基础性的战略工作。未来几年,商业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将成为连锁经营企业生存发展一个决定性因素。*
  
  
  
商业经济文荟广州31-36F51商业经济、物资经济孙雄19971997文章分析了当前广东连锁商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主要由市场配置,行业协会提倡下形成和发展,政府较少组织推动。因而资本来源多元化,国合商业不起主要作用,资源组合不够合理,追求短期回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社会效益不高。需要深化市场改革,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市场体制,改变小生产、小商人的经营思想。建议政府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社会化的公共的商品配送中心;建立现代化、自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作者单位:广东省贸易委员会企业指导处 作者:商业经济文荟广州31-36F51商业经济、物资经济孙雄19971997文章分析了当前广东连锁商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主要由市场配置,行业协会提倡下形成和发展,政府较少组织推动。因而资本来源多元化,国合商业不起主要作用,资源组合不够合理,追求短期回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社会效益不高。需要深化市场改革,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市场体制,改变小生产、小商人的经营思想。建议政府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社会化的公共的商品配送中心;建立现代化、自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网载 2013-09-10 21:35:19

[新一篇] 幻想與想象  —— 關于幻想的文藝心理學研究之一

[舊一篇] 廣州城市建設目標、模式和行政區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