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资本主义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我为什么要写《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这本书
  《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写于1991年,并在当年出版,后来又重新补充加工,于1998年再版。在此,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我为什么强调1991年呢?因为在其两年前,也就是1989年,世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柏林墙倒塌了,原苏联共产主义制度崩溃了,原苏联变成了独联体,成了现在的俄罗斯。在柏林墙倒塌之前,世界的经济是由两个对立的集团来代表的:一个是共产主义集团,另一个是资本主义集团;当时的资本主义是一个统一的、强大的集团。随着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瓦解,我们发现原来统一的、一致的资本主义集团也不是那么单一纯粹,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龃龉,总体而言,它们之中存在两种潮流,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内部存在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是互相竞争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写了《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这本书。
      二、资本主义的两种模式
  我认为资本主义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我把它称之为新美国式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模式是80年代兴起的,是随着里根当选总统上台以后逐渐形成的。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在美国采取一系列举措引进保守主义政策。在里根当选之前,从罗斯福到肯尼迪,历届美国总统所搞的资本主义,非常类似于欧洲所推行的社会民主主义。里根于1980年当选美国总统,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当选英国首相,这两个人同时在各自的国家推行新的保守主义革命,这种新的保守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推行最保守的资本主义价值,这两个国家形成了统一的价值世界。在我详细描述新美国式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之前,我要先介绍另一个资本主义模式:莱茵资本主义模式。这种资本主义模式主要在欧洲大陆国家里运作,这些国家处于莱茵河流经的地域。大家知道,莱茵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瑞士,流经奥地利、德国,从法国的阿尔萨斯流经比利时,最后从荷兰流向大西洋。在几分钟之前,我还担心这几个国家对你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我从你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我刚提到的欧洲的这些国家,你们并不陌生,你们的眼神告诉我:这些国家在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在世界上的分量。在莱茵河流域的国家中,形成了与新美国式资本主义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我称之为莱茵资本主义模式。那么这两大资本主义模式的最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点有三点:1.它们都是以私有经济为主,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化;2.自由的贸易;3.自由的竞争。它们也有三大区别:第一是宏观经济的区别;第二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区别,也就是中观经济的区别;第三是微观经济的区别。
      三、两种资本主义的差异
  首先从宏观经济的差别来讲,美国的赋税水平比欧洲的赋税水平低,也就是说美国的纳税人负担比欧洲人轻,美国式资本主义对纳税人比较有利。衡量一个国家的赋税水平的主要指标是看各种赋税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在美国各种赋税(包括国家和各个州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左右;在欧洲各种赋税水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法国占46%,根据欧洲国家的不同情况,欧洲的赋税水平要比美国高10%—15%。我也看到,中国的赋税在国民生产总值只占10%左右。就赋税水平而言,美国比法国低,而中国比美国还低,那么,肯定会有人说,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比美国还要“美国化”了?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每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同,不能拿中国的赋税水平和美国去比较。这是因为欧洲和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多,人均购买力也相差不多,拿欧洲和美国去比较是可行的。
  这两种资本主义模式在赋税方面产生那么大的差别,关键的原因是欧洲的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水平比美国高。在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的退休金、养老金都要靠税收来承担,欧洲几乎所有人都能享受社会保障。欧洲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比美国高,而欧洲的赋税压力要比美国高。大家可能还记得,1992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克林顿总统声称要全面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追赶上欧洲的社会发展水平,他把这项计划的研究和制订交给他的夫人希拉里,后来国会没有通过这项提案,这项计划不得不流产。
  在日常生活中欧洲人与美国人也有很大差别,欧洲人无论是在生病的时候,还是在失业的时候,所有人都有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一切在美国就没有。大家知道,欧洲人非常关注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欧盟15个国家,有12个社会民主党执政,由此可见,欧洲人非常赞成普遍实施社会民主主义措施。
  在《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中译本《序言》中,我提到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对他们普遍推行社会民主主义的赞同:“德国人对这种转折的反应象征性地表现在一个可能是德国统一以来最重要的日子里——1996年6月15日。这天是星期六,欧洲杯足球赛半决赛的前夕, 对手是英国足球队。尽管这场足球赛有很大的吸引力,却有30万人走上波恩街头示威游行,这是1945年以来在德国规模最大的工会游行。更有甚者,中产阶级也走上街头,这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他们喊出的口号非同寻常:‘反对德国社会美国化!’这个口号本身就象征着‘两种资本主义之战’进入了第二个回合。近半个世纪以来,‘American way oflife’(美国的生活方式)曾经使全世界,特别是德国人走火入魔,现在却被弃之如敝履。”这就是两种资本主义模式最根本的区别,从中可以看出莱茵资本主义的本质特点。
  第二,我们来谈谈中观经济的差别,这方面的解释可能技术性比较强,作为经济学家大概知道这种差别,非经济学家通过我的解释很快就会理解这种差别。中观经济的差别首先是指金融机构对企业投资方式的差别,也就是说美国对企业的投资方式与欧洲莱茵模式对企业的投资方式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的资本主义模式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而欧洲莱茵模式对企业的投资主要是借助于银行。我可以列举数字来说明:在美国,对企业的投资80%来自金融市场,20%来自银行;在欧洲,来自金融市场的投资占35%—40%,来自银行的投资占60%—65%。金融投资方式和构成的差别,会对企业吸纳资金的方式和成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观经济的第二个差别体现在企业吸纳资金的具体运作上。从企业投资的运作方面而言,金融市场与银行是不同的。大家知道,一家银行有许多客户,世界性的银行拥有的客户就更多了,甚至可以提供互助性贷款,搞得好的企业可以帮助效益不好的企业,企业与银行有一种良好的、互助的信用关系。如果是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通过股票市场、国库券、债券来筹集资金,就不存在银行与企业这种信用关系,因为它们对企业注入资金是一次性的,是匿名注入的。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就与此不同,金融市场对企业进行选择,效益好的企业就比较容易得到金融市场注入的资金,效益不好的企业就不太容易得到金融市场的资金,如果想得到资金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企业资金来源的边际成本是不完全平等的。美国模式完全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对效益好的企业而言,社会成本就比较低;对效益不好的企业,它的社会成本就比较高。它导致更加激烈的竞争,有利于竞争性比较强的企业发展。从平等性而言,美国模式就比欧洲差得多,但是它非常富有活力,非常有利于社会竞争,有利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针对这种情况,也许有人会说,美国模式比较好,企业交税比较少,而且富有活力。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虽然欧洲的赋税水平比美国高,但是欧洲的人均购买力是与美国大致持平的,那么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只能从微观经济去探求。
  第三,微观经济的分析与比较。在美国式的企业里,有两点需要搞清楚:一是由股东领导企业,二是领薪者的社会地位。在美国,企业的惟一领导是股东,企业关注的惟一目标是尽可能最大赢利,而对劳动者本身则关注不够,把劳动者与企业的库存商品、能源、生产工具一样看待,可以随意聘用、解聘,他们的工资水平随着企业的发展水平随意发生变化。在美国相对充分就业情况下,美国的雇主总是抱怨他们的雇员对企业不忠诚,他们经常跳槽。美国的企业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股份的价值,而欧洲企业追求的价值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在欧洲国家里,利润不是惟一的目标,企业首先要满足客户的要求、满足供应商的要求、满足环境的要求,要承担对劳动者的社会作用;通过学徒工制来满足青年人的职业培训,促使青年人更好就业。
  在欧洲的国家里,最好的方式就是德国的方式,即共同管理的体制。根据德国的法律,所有大企业的重大决策都是通过董事会进行表决,董事会是由股东和工会(即工人代表)共同组成,其人员构成是股东和工人代表各占一半。我曾经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参与过德国一家企业的管理,当然,我是作为资方的代表,我们12个股董坐在一排,对面坐着12个工人代表,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要考虑工人的利益。这样一种机制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对职业的热爱,可以促使员工不跳槽,在企业里干一辈子,保持企业的稳定。但是也有不利的因素,董事会每进行一次决策,往往要瞻前顾后,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求,要花费很多时间,费很多气力,才能通过这项决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说明,我在此做一个结论,我想强调两点:首先是莱茵式的资本主义注重社会价值,它更加适合于稳定性、持续性的行业,譬如说汽车制造业;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关注个性的发展,它更加适合于灵活性和鼓励创新的企业,譬如说电脑和信息产业以及软件程序的开发。其次,可以说,在90年代,在最近的10年里,新的美国式资本主义战胜了所有的资本主义,我本人确信,新的美国式资本主义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还会占主导地位。我也确信,新美国式的资本主义逐渐地也会发生变化,会朝着莱茵式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总之,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是在10年前柏林墙倒塌之时提出的,在今天看来,这仍然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在中国革命胜利50周年之际,这个问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为法兰西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原法国计划总署署长和法国保险总公司董事长、着名经济学家阿尔贝尔院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做的学术报告暨《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中文版首发式上的演讲,根据录音整理而成。《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定价17.00元)
  薛晓源  编写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京50~52D1社会主义研究米歇尔·阿尔贝尔20002000[法]米歇尔·阿尔贝尔 作者: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京50~52D1社会主义研究米歇尔·阿尔贝尔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33:01

[新一篇] 東南亞各國匯率制度選擇的內在困境

[舊一篇]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從前現代到現代的社會學考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