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
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从人均GDP来看,1995年长江三角洲人均GDP为11665元,珠江三角洲为18058元。珠江三角洲人均GDP比长江三角洲高54.8%。
2002年两地GDP总量达到29402.1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19983.3亿元,珠江三角洲为9418.8亿元。由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规模发展快于长江三角洲,从而长江三角洲GDP总量是珠江三角洲2.1倍,比1995年的差距缩小。2002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仍高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人均GDP达到34295元,比长江三角洲(24607元)高39.4%。
2.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1995和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GDP及人均GDP
地区 1995年 2002年 GDP 人均GDP GDP 人均GDP (亿元) (元) (亿元) (元)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9216.0 11665 19983.3 24607上海市 2462.6 18942 5408.7 40646南京市 576.5 10887 1297.6 22858苏州市 903.1 15784 2080.4 35733无锡市 761.1 17751 1580.7 36151常州市 369.7 11117 760.6 22215镇江市 285.9 10876 560.9 21018南通市 466.5 5956 887.3 11356扬州市 299.2 6749 558.9 12368泰州市 262.3 5303 504.6 10021杭州市 762.0 12797 1781.8 28150宁波市 637.6 12156 1500.3 27541嘉兴市 315.3 9689 706.4 21268湖州市 221.3 8791 422.5 16454绍兴市 411.2 9715 928.2 21414舟山市 73.5 7489 146.0 14910台州市 408.2 7733 858.3 15620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3860.5 18058 9418.8 34295广州市 1243.1 19366 3001.5 46388深圳市 795.7 23381 2256.8 46388珠海市 185.1 19107 406.3 32682佛山市 545.9 17702 1175.9 34850江门市 379.4 9571 660.8 17344东莞市 205.6 14428 672.9 43401中山市 170.9 12477 415.7 30693惠州市区 63.9 19743 183.8 46754惠阳县 64.5 11240 144.0 22692惠东县 48.1 7523 105.7 15162博罗县 43.7 6025 97.6 12595肇庆市区 48.7 11378 96.0 20318高要市 39.3 5726 128.8 17632四会市 26.7 6808 73.0 17372 CHENG Bao-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BS杨立勋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教授 作者:中国国情国力京13~16F107城市经济、区域经济杨京英/王强/铁兵/杨红军20042004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涉及巨额固定资产投资、城市生产力要素的集聚及吸纳劳动力就业等问题,相应的就是如何培育已枯竭产业的接续与替代、劳动力的转移与安置及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模式。而我国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辽宁省阜新市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了可贵的初步经验,进一步促进阜新市的经济转型和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转型之路,是国家决策者和学术界都应该予以切实关注的。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内容之一,批准号:01AJL002。高启杰
网载 2013-09-10 21:32:10
|
相關閱讀 |
|
推薦文章 |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