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During 1949-95,143 titles of books on indexingIa-nguages were published in China,among which works onclassiflsd indexing languagesaccount for 66.4% andpublcetions of the Bibliography & DocumentPublishing House account for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Theauthor analyses indicators and citations for 11representative works, 9 tabs.9 refs.
KEY WORDS Works on indexing languages.Studies.Cltation an-alysis.
CLASS NUMBER G354.2
* * *
情报检索语言是组织、交流和利用情报的工具,是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检索语言和代码检索语言等的统称。检索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情报检索语言的质量以及对它的使用是否正确[1],因此人们习惯地把情报检索语言看作是图书情报部门的基本业务大法[2]。作为情报检索语言实践理论化、系统化产物的情报检索语言着作,则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情报检索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1 概况评介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1949~1995年的47年中共生产143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见表1)。其中,编着104种(占72.7%),译着39种(占27.3%)。
(附图
)
1.1 内容分布
从内容上分,可把143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区分为4个类别(见表2)。其中,以分类检索语言着作的比例(占66.4%)最大。这与我国长期以分类检索语言作为基本业务大法密切相关。但是,随着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迅速发展,情报检索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主题检索语言及其相应着作在我国也逐步发展了起来。尤其在第4阶段,分类检索语言着作所占的比率下降,而主题检索语言着作的比率大大上升了。更为可喜的是,在这一阶段已开始出现一批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综合性检索语言着作,从而印验了文献[3]的预测——中国情报检索语言的学科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其研究在向国际水平靠拢。
(附图
)
1.2 时间分布
从时间上考察,第4阶段(1977~1995年),尤其是其中1981~1985的5年,是我国情报检索语言着作面世的黄金时期(见表1、表2)。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着作数量可观,80%以上的着作产生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年均着作种数是第1阶段(1949~1954年)的12.2倍、第2阶段(1955~1965年)的3.2倍、第3阶段(1966~1995年)的20.3倍。二是高水平的学术着作广泛问世。不仅表现在分类检索语言和主题检索语言领域,而且表现在分类主题一体化检索语言以及情报检索语言整体化建设的全新领域。
1.3 地域分布
在我国的143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中70%(99种)产生在中国大陆,30%(44种)来自海外。47年来,大陆图书情报工作者一直关心并大力引进海外学者的着作,并使其与大陆情报检索语言的编制、使用和理论建设相结合。其中,引进最早的是《论苏联图书分类法草案》[4],而影响较大的则是兰开斯特[5]的《情报检索词汇规范化》等译着。
1.4 合着率与合作度
我国的143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由362位作者着述,人均着述0.4种。在362位作者中,包括349位个人作者和13位团体作者(见表3)。与其它学科论着相比,我国情报检索语言着作有两个特点,即:(1)合着率高;(2)合作度大。在个人作者中,如果把参与3或3种以上着述的人称作多产作者,那末,共有17位多产作者(占2.0%。见表4)。其中,侯汉清研究馆员的着述最多,张琪玉教授的影响最大。
(附图
)
1.5 多产出版社
143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由78个出版社(或图书情报部门)出版,平均每个出版社(或图书情报部门)出版1.8种着作。若把出版5或5种以上着作者称为多产出版社的话,共有3家(占3.8%)。依次是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21种)、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9种)、武大出版社(出版5种)。显然,书目文献出版社在出版我国情报检索语言着作方面独占鳌头。
1.6 代表性着作
在143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中,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有11种(占7.7%)。其中,分类检索语言着作4种,主题检索语言着作4种,综合性检索语言着作3种。按面世先后,依次为:
(1)《现代西方主要图书分类法评述》。刘国钧着,1980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共10章,约17万字。对国外《杜威十进分类法》和《国际十进分类法》等逐一做了介绍和评述。
(2)《图书分类学》。白国应编着,198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共17章,约81万字,书后附有分类习题及其答案。是我国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分类检索语言着作。
(3)《情报检索词汇规范化》。美国兰开斯特着,杨劲夫等译,孙荣科等校,1982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共25章,约42万字,书后附有作者和50多种情报检索语言简介。是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综合性检索语言着作。
(4)《图书分类》。北大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编写组编着,1983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共8章,约27万字,每章附有思考题和实习题。
(5)《情报检索语言》。张琪玉编着,1983年武大出版社出版。共8章,约20万字。是我国系统性、理论性较强的综合性检索语言着作。
(6)《汉语主题词表标引手册》。钱起霖主编,198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共10章,约20万字,书后附有标引实例和常用术语解释。是使用《汉语主题词表》的实用性手册。
(7)《主题法的理论与标引》。刘湘生编着,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共16章,约31万字,书后附有标引实例及主题索引。是我国系统性较强的主题检索语言着作。
(8)《情报检索与主题词表》。丘峰着,1988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共8章,约30万字,每章附有复习思考题,书后附有主题词表索引、情报检索语言大事年表以及汉英、英汉对照常用词汇表。是我国系统性较强的主题检索语言着作。
(9)《主题法导论》。侯汉清等主编,1991年北大出版社出版。共9章,约28万字。是北大信息管理系《图书分类》的姐妹篇。
(10)《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三版使用手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会编,199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共9章,约26万字,有5种附录。是了解、熟悉和使用《中图法》的标准化专着。
(11)《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教程》。张琪玉等主编,1994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共8章,约30万字,书后附有化学元素、化合物、合金的组配标引细则。是了解、熟悉和使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标准化专着。
2 代表性着作的引文分析
在11种代表性着作中,共有891条引文,种均引文81条。其中,《情报检索词汇规范化》的引文最多(342条),《西方现代主要图书分类法评述》和《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教程》没有引文。
2.1 引文学科
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引文分析正是透视和分析这种关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6]。在11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中,4种主题检索语言着作的60%以上的引文引自主题论着;尤其是4种分类检索语言着作的80%以上的引文都引自分类论着就具体地验证了这一结论(见表5)。从表5还可看出:(1)我国情报检索语言着作,特别是分类和主题检索语言着作,97%以上的引文都引自社会科学。这说明情报检索语言与社会科学具有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情报检索语言属于社会科学范畴。(2)综合性检索语言着作和分类、主题检索语言着作相比,与自然科学、综合科学具有更为亲近的“血缘”关系。
2.2 引文文献类型
从总体看,在11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中,图书占有较大比例(见表6),这是因为图书具有内容专深、论述系统、观点成熟和可信度较高等特点。然而,期刊与图书相比,因其具有出版周期短、内容新、容量大和检索方便等优点,因而成为11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引文的主要来源。
(附图
)
2.3 引文语种
语言是记述、传递和利用科研成果的工具。某一语种文献被引用比较多,就说明该语种较为重要和常用。从11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的整体来看,汉语引文比例最大(见表7)是自然的事。同时,因有1种译着,而其英语引文比例又较大(占96.8%)也是自然的事。但从11种着作的不同类型来看,存在这样一种趋势,即汉语引文比例依次递减,英语引文比例则依次递增。这显然与两个方面,即分类检索语言是我国主要的传统的情报检索语言及主题检索语言和综合性检索语言是新型的,与国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情报检索语言相关。
(附图
)
2.4 引文年代
从时间角度对引文年代进行研究是引文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反映被引文献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特别是在文献老化和科学史的研究中,引文年代分布更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有效方法[7]。从11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来看,(1)分类检索语言着作与其它检索语言着作相比,虽然最大引文年限为2年,但它的引文半衰期却较长(见表8),从而使其近5年的引文只占33.3%,而60%以上的引文都是16或16年以前面世的论着;(2)英语检索语言原着与汉语检索语言原着相比,被引文献的年代分布较具规律性,引用16或16年以上的文献相对较少。
(附图
)
3 代表性着作的被引分析
任何一种论着在引用其它文献的同时,都无法拒绝其它文献对自己的引用。其中,前者(引用行为)表明的是论着的情报吸引能力,而后者(被引状况)表明的则是论着的社会影响。在我国143种情报检索语言着作中,学术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有11种;在这11种着作中,公认学术水平最高、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张琪玉的《情报检索语言》。从表9可以看出,无论是被引总数还是面世后的年均被引次数,它都居于首位。
(附图
)
4 引发的思考
述评是研究论文的一种重要形式[8]。编写述评无疑需要查阅和分析大量文献。在编写本文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查找和获得所需文献是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由此出发,使我们想到了两点:(1)需要建立全国性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收藏中心;(2)需要建立统一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检索体系(包括引文索引),形成全行业的检索中心。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这两个中心建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内较为合适。为此,需要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送缴本制度。这种制度由有关部门制订,或者由本行业协商规定。在这里,关键是要想着“事业”,关键是要做到“互利”。我想,大多数同行会有此同感。我们期望我们能心想事成,事业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 张琪玉.情报检索语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
2 丘峰.中国情报检索语言建设四十年(1949~1989).图书馆学通讯,1989,15(2):14
3 同2:26
4 (苏)捷斯连科着;范文津等译.论苏联图书分类法草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事业管理局,1995
5 (美)兰开斯特着,杨劲夫等译,孙荣科等校.情报检索词汇规范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6 丘峰,翟凤岐,张芝兰.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引文调查与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18(1):35
7 邱均平.文献计量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326
8 丘峰,赵世华.《中国图书馆学报》:稿源·选稿及其引发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22(3):38
孙勇 山东省枣庄市图书馆特藏部主任、馆员。通讯地址:枣庄市公胜街23号。邮编277101.
王秀玲 山东省枣庄市图书馆外借部主任。通讯地址同上。
(来稿时间:1996.8.12。编发者:徐苇)
中国图书馆学报京55-60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孙勇/王秀玲19971997 作者:中国图书馆学报京55-60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孙勇/王秀玲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