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香港地区经济转型的新契机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的正式签署,开启了香港和内地利用制度性安排去推动全方位经济合作的新时代,其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将不亚于中国20多年前的第一次对外开放,其中最大的作用是为解决长期困扰香港的经济转型问题带来了新契机和新希望。
    一、香港经济转型面对的主要问题
  贸易是香港最重要的初始收入来源,是香港经济崛起、发展和繁荣的基石。上世纪50年代以前香港靠的是转口贸易,利用其自由港地位,直接转卖南来北往的货物,赚取差价。50~70年代香港靠加工贸易,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为国际市场生产加工品,赚取加工费。80年代以来香港则以贸易服务为主,把加工贸易中的生产环节逐步外移,本土则集中发展贸易及支持服务(包括进出口贸易、离岸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运输、融资、保险、测试、仲裁、会计和法律服务等支持服务,简称“贸易服务”)。(见表1)。
    表1: 香港开埠以来的三种经济形态及其结构
               支柱产业占GDP比重%         制造业(1)   贸易服务(2)   合计(3)=(1)+(2)一、转口贸易   - - - -   - - - -     以转口为生二、加工贸易    1970    30.9     20.3      51.2    1980    25.1     20.1      45.2三、贸易服务    1990    17.5     26.5      44.0    1995    8.3     30.6      38.9    2000    5.8     35.9      41.7    2002    4.9     39.2      44.1
  
  本表根据特区政府统计处GDP统计资料匡算
  近10年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急速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既给香港带来不少机会,同时也暴露出香港经济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香港经济过份依赖贸易服务业,而这一行业又面对发展空间不足和强大竞争压力。80年代香港把加工制造业外移后形成的“前店后厂”模式,实际上是香港加工贸易链条在内地的拓展和延伸。但随着内地贸易服务的崛起,一方面使香港的贸易服务不断被分流,另一方面也引致香港的贸易形态出现新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转口贸易不断地转变为离岸贸易。据统计1996~2002年的6年间,香港转口贸易每年平均只增加3.7%,但“离岸贸易”增加值却每年劲升13.3%。另据香港贸发局的统计数字(见表2),1997年香港离岸贸易总额约1万亿港元,相当于转口贸易总额的84.5%,2000年离岸贸易额增加到1.4万亿港元,开始超过当年的转口贸易额。离岸贸易的发展相对减少对香港转口贸易服务的依赖,使贸易服务的收入相对下降(离岸贸易的毛利率只有9%左右,而转口贸易的毛利率一般都在20%以上)。由此可见,服务范围受限和竞争压力使作为香港经济支柱的贸易服务业因处境艰难而大幅放慢(即从1980~1995年的年均增长17.9%降至1996~2002年的5.8%),从而严重制约香港经济增长(见表3)。
    表2: TDC离岸贸易数据(亿港元)
          离岸贸易      转口贸易     比率贸易总额1988年       1,377       2,754      50.0%1994年       1,550       9,479      69.1%1997年       10,520       12,445      84.5%2000年       14,250       13,917     102.4%年均升幅1988~2000年    21.5%        14.5%1997~2000年    10.6%        3.8%
  
    表3: 香港主要产业增长速度(%)
 时 期   加工制造业(1)   贸易服务业(2)   名义GDP(升幅)1981~1990   12.0       18.6         15.21991~1995  -1.3       16.4         13.31996~2000  -1.8        6.7         3.32001~2002  -9.2        3.5        -0.7
  
  注:上表数字为名义增长率
  二是香港经济过份依赖于低增值服务业,具优势的高增值服务业却因受到市场空间限制而难以充分发展。后者在香港经济中的比重虽不如贸易服务业,但其竞争力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以金融业为例,由于市场高度开放以及具备金融知识、金融基建和金融人才等专业生产要素的优势,香港于70年代末就确立了其在亚太区的金融中心地位;90年代以来虽然香港经济转型走了不少弯路,但金融业仍以快于整体经济的速度增长,占GDP比重从1990年的7.2%提高到2002年的12.7%,成为继贸易服务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初始收入来源。但金融业遇到的也同样是市场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其在发展进程中受到的市场制约甚至大于贸易服务业。
  三是香港经济过分依赖于境外经济活动,使经济结构呈现较大的脆弱性。目前服务业占香港经济的86%,其中约55%来自涉外经济活动,比重在发达经济体中是最高的。近些年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成本的影响下,香港企业业务和工序不断外移形成跨境操作模式,使发生在本土的经济活动减少,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又突现了香港的固有缺陷,使香港短期内难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加上作为最大的本土经济的房地产业被长期作为投机炒买的工具,使香港难以出现新的立足于本土的支柱产业,以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这些问题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给香港带来结构性失业、资产贬值和财政赤字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的要求。
  根据香港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优势和条件,香港需要把现有服务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并以此确立香港在中国和亚洲经济中的地位。为此,香港经济需要实现三大转变:一是扩大服务领域,把以贸易服务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集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购物游乐、财富管理为一体的可提供全功能服务的经济结构;二是扩展服务范围,把目前主要在本地提供服务,转变为可在本地和内地及其他地区同时提供服务;三是提升服务质素,即把现有服务业进一步升级,以便为中国和亚洲提供高增值的服务。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推动本地制造业特别是高增值、高科技和高关税制造业、创意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二、CEPA对经济转型的作用
  (一)率先向香港敞开市场大门,着重解决市场空间不足问题
  因为CEPA不仅允许香港比其他WTO成员更早进入内地市场,而且不少开放内容都超过中国“入世”的承诺。从内容看,内地对香港率先开放的17个服务领域,在香港大都属于市场空间不足的物流、金融、旅游和工商业支持服务等四大支柱产业和创意产业。众所周知,市场空间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内地向香港的主要产业开放市场,不但可以解决香港支柱产业服务范围受限等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些产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内地于2004年1月1日起对香港制造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可以刺激香港本地制造业特别是高增值制造业的发展,既可促进香港经济多元化发展,又可进一步巩固香港服务业的基础。
  由于粤港两地经济合作关系一向最为密切,香港经济的成功转型,有赖于粤港两地经济整合的突破。CEPA首先带来的是粤港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力,粤港两地在新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产业分工,加强整体联动,厘清各自角色,发挥综合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对解决当前香港面对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自CEPA签署以来,粤港经济合作迅速升温,合作层次迅速提升,合作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为香港恢复加工贸易产业链、强化贸易服务业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CEPA为香港提供了进一步参与整合珠江三角洲的机会,加强粤港合作将使珠江三角洲从作为香港生产基地的角色转变为香港真正的经济腹地,使香港和珠江三角洲更好地融为一体,实现共同发展。
  (二)为确立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创造了条件
  CEPA虽然是针对香港经济中的困难和问题而制定的,但它绝不能看作是权宜之计,而是在支持香港的同时,从制度层面为进一步确立香港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地位和角色提供了条件:
  一是香港有机会充当内地对外开放的新平台。CEPA既是两地经济合作的新起点,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它可在今后内地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发挥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具体地说:(1)CEPA率先向香港开放分销、物流、货物、仓储、运输等服务业,有助于香港现代物流的发展,进而形成拥有更庞大的国际商业网络和高效率的先进商业模式的新的商贸平台,协助内地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及改善贸易条件,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2)内地率先开放香港制造业和服务业进入内地,实行零关税,并对香港企业做了较为宽松的规定,有助于吸引外国公司特别是中小型跨国企业来港设立分支机构,以香港为基地拓展中国业务。这类企业将多达数万家,是未来中国最重要的投资者之一,香港将充当引资和服务角色,成为中国的引资平台。此外,CEPA增加商务活动,将带来更多的商务游客,进一步推动香港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香港有机会成为内地的主要服务提供者。目前中国内地服务业仍较为落后,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特别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业更不能满足所需。而服务业是香港的强项,完全可以更好地配合内地的发展。CEPA允许香港服务业率先进入内地,特别是在分销、物流和运输等方面作了宽松规定,有利于香港发挥优势,为内地经济提供高素质服务。
  三是香港有机会作为内地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试验场。(1)在商品市场方面,CEPA对香港产品实行零关税,等于在“入世”承诺的基础上,利用香港进行商品市场扩大开放的试验,有利于内地积累经验,进一步提升竞争力。(2)在金融市场方面,CEPA降低香港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支持内地银行把国际资金外汇交易中心移至香港,确定内地在金融改革、重组和发展中充分利用和发挥香港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等等,实际上是利用香港作为金融对外开放的试验场,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的联系。(3)在市场体制方面,今后20年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并与国际规则接轨。香港市场体制较为完善,且兼具东西文化的优点,CEPA可以把香港市场体制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内地,协助内地完成体制转轨的任务。
  (三)为建立香港在亚洲的服务中心地位提供了新契机
  近20年来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估计2010年东亚地区的经济总量将赶上美国。虽然前几年经受了金融风暴的打击,但亚洲各国大力重整经济结构,不但使经济迅速得到恢复,而且使区内经济加快整合,通过设立各类型区域贸易协议(RTA)相互开放市场,推动经济要素在区内自由流动。在亚洲这一轮经济整合中,中国一直担当主导角色,不论是区内贸易和投资,还是建立区域贸易协议,中国都是最积极的参与者。未来亚洲区以中国为主导的经济整合将进一步加快,最终将促成区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CEPA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区域贸易协议,也是一国之内特殊的区域贸易协议,它不但早于其他协议(如中国和东盟10+1自由贸易协议),而且将优于这些协议。从这个角度看,CEPA实际上是最紧密的经贸合作安排,它给香港一个极好的机会在亚洲经济整合中充当重要角色,并以此建立香港在亚洲的主要服务中心地位。
  总而言之,CEPA带给香港的是参与整合珠江三角洲、服务全中国和亚洲经济的机会。这一历史性的机会足以使香港从一个贸易服务中心转变为中国和亚洲的主要服务中心。这一服务中心将具备高度开放、功能齐全和高效率、高增值等特点。未来物流服务仍将是香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金融服务有机会后来居上,在中国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后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主要金融中心;香港还将有机会发展成为中国和亚洲的财富管理、会议展览、购物游乐和专业服务中心。换句话说,香港未来可以兼具纽约、百慕大或瑞士等国际城市的一些主要功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大都会。香港将是中国的香港、亚洲的香港和香港人的香港,是中国和亚洲的主要国际城市。
  但也要看到:第一、CEPA是一国之内的自由贸易协议,潜力巨大,商机无限;同时CEPA还是一个新平台,需要不断完善和充实。第二、应当看到,CEPA不是一张可以立即兑换的“现金券”,而是一个有待挖掘的“金矿”,或是一个需要努力经营的项目。要想把金矿变现,还需要智能和努力。因此,不要把CEPA当作权宜之计;如果仅仅从短期功利的角度去理解和推行CEPA,甚至把CEPA作为短期炒卖的工具,到头来就会发现CEPA带来的好处将是十分短暂和有限的,就像2000年的网络泡沫一样。第三、CEPA不是万应灵药,而是促进香港经济转型的一个外在诱因;香港经济能否成功转型,关键还要看香港自己的努力。
    三、关键在于策略和行动
  (一)需要借CEPA的契机,为香港的未来发展重新定位
  要抓住CEPA机遇,首先需要远见和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为香港重新定位。虽然CEPA为香港确立在中国现代化中的战略定位提供了条件,但在“一国两制”下,香港需要采取主动,积极为自己定位。一旦搞清楚定位,香港经济转型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推动经济转型就可以事半功倍。
  (二)制定产业发展策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策略应根据香港的定位去加以制定。同时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
  1.旅游业。内地开放个人来港旅游为香港旅游业和相关行业带来不少商机,对提升香港市场气氛的效果立竿见影。因此,短期内应抓住有利时机,集中解决旅游发展中的各种瓶颈,包括过关安排、酒店供应、服务素质和安全保障等问题,确保旅游业长期平稳发展。长期而言,则应面对内地和亚洲较高收入人士和商务旅客,重点拓展较高增值的旅游业,包括商务洽谈、会议展览、国际营销、财富管理和个人服务等。内地中高收入人士增加很快,香港旅游及相关行业可谓商机无限。
  2.物流业。旅游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毕竟不如物流和金融等高增值行业,因此,香港还需要推动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目前内地仍限制外资成立独资物流企业,但CEPA却允许香港公司以独资形式在内地提供货运分发和物流服务,包括货物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和咨询服务等业务,范围相当广泛,目前香港约1000家物流公司都有机会进入内地市场拓展业务。与此同时,内地对香港开放物流业还可吸引跨国物流企业进入香港,有助于把香港发展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物流枢纽。
  目前香港发展物流业,需要多管齐下:一是借CEPA提供的机会,巩固香港加工贸易产业链。90年代以来,由于加工贸易产业链出现断层,其在香港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近期虽有所恢复,但仍比1990年减少5个百分点。二是拓展非加工贸易。半个世纪以来香港贸易中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加工贸易,但近几年由于内地企业货品通过香港转口数量不断增加以及跨国公司向内地转移生产线及直接采购再通过香港出口数量不断上升,香港非加工贸易得到快速发展(1999~2002年三年间香港和内地贸易总额平均每年上升7.8%,其中,加工贸易仅增加2.6%,非加工贸易则劲升18.5%),非加工贸易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0.3%提升至15.5%。CEPA实施后,预计非加工贸易将会更快发展。香港需要进一步加强物流基建(包括尽快开工建设港殊澳大桥和10号、11号码头),降低物流成本,采取鼓励投资物流政策,争取吸引更多的国际物流公司到香港发展。三是拓展物流业的核心业务——供应链管理(SCM),使香港成为供应链管理中心。四是重整香港制造业。零关税的安排虽不足以带动制造业大量回流,但对香港发展高增值、高科技和高关税制造业无疑可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香港应充分利用零关税政策,制造新工业发展策略,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换代,推动设计、文化等创意工业以及信息、生物、中药等专项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吸引外商投资新制造业,提升制造业的素质和水平,为香港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
  3.金融业。金融业是香港最具竞争力和最高增值的行业,CEPA大幅度降低银行业资本要求,使香港8家中小型银行获得进入内地发展的机会,同时,内地银行把外汇业务移至香港以及鼓励更多企业到香港上市,也有助香港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香港应积极利用CEPA提供的机会,进一步提升金融业,扩大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包括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以及财富管理等,发展全面的金融产品,建立完整的金融体系,确保香港在亚洲区内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领先地位。中央政府同意研究在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的可行性,在条件成熟时率先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市场,这对香港来说是很好的机会。由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需配合内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放松外汇管制的进程,因而估计短期内难以成事,但香港可以积极准备,探讨在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前提下香港逐步发展人民币业务的可行方式和途径,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和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三)制定区域发展策略,进一步打通与经济腹地的联系
  香港未来的发展需要广阔的经济腹地。但不同经济区域对香港经济的作用也大不一样。香港需要与这些区域紧密配合,依次推进合作和发展。
  1.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是香港第一级的经济腹地。粤港两地已达成共同建设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共识,争取把本地区发展成为规模庞大、功能齐全和高度开放的经济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香港都应当与珠江三角洲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因此,香港区域发展策略首先是要整合珠江三角洲,使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真正的经济腹地,使双方形成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粤港两地已就产业分工达成一致,现在最重要的是抓紧落实,统一规划和行动,避免资源浪费。在整合过程中,特别需要打通区内交通要道,形成回路交通网络,同时进一步探讨香港金融服务业与广东现代制造业加强合作的新方式,一个设想是在香港设立大珠江三角洲高科技投资基金,由两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用于扶持区内高科技产业。
  2.南中国经济圈,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和港澳台在内的南中国地区,是香港第二级的经济腹地。香港需要透过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向南中国辐射。目前最重要的要打通与这些地区的交通联系,形成以香港和大珠江三角洲为中心、沟通南中国各中心城市的快速运输网络。建立南中国八省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六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合作会议制度,协商解决区内合作问题。
  3.大中华地区是香港第三级的经济腹地,需要利用CEPA建立香港与整个大中华地区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适时开工建设京港和沪港两条高速铁路,以加强香港与内地的交通联系
  4.亚太区是香港第四级的经济腹地,香港需要通过与内地加强经济整合和发挥自身的国际地位优势,加强与亚太区各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并以此提升香港在亚太区的经济地位。
  (四)进一步提升香港自身的竞争力
  CEPA对香港经济转型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促进转型的外因—解决市场空间不足的问题,能否实现经济转型关键还在于内因—香港自身能否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在影响竞争力的成本、科技、体制和市场等要素中,香港仅在体制因素上处于领先地位,CEPA的签订使香港增加了市场优势。成本是香港的弱项,难以同周边地区竞争,因此需要在创造香港品牌、开发专利技术、运用新技术以及生产和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加倍努力。与此同时,要适应CEPA实施后的发展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培养人才,特别是现代物流、创意工业和高科技人才。此外,还要加强向外界推介香港面临的巨大商机,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借助外地技术和人才强化香港的竞争能力。
  CEPA的签署是两地新一轮合作的开始。特区政府部门在落实CEPA的过程中,还有大量事情要做,如果香港能够与时俱进,用新观念、新思维和超常规的办法去推动两地合作和经济转型,香港就一定可以借助CEPA效应走出困境,再现国际大都会的风彩。
国际金融研究京12~17F14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王春新20032003王春新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高级研究员 作者:国际金融研究京12~17F14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王春新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1:25:29

[新一篇] BPR在成本控制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舊一篇] DV認知觀念的辨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