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65(2001)03-0001-05
  §1 本世纪语言学的两次转向
  大家知道,二十世纪的语言学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研究范式(paradigm)的转变。第一次是从传统的语文学向现代的语言学、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向结构描写语言学的转向。这发生在本世纪最初的三十年,代表人物是索绪尔(F.de Saussure)、鲍厄士(F.Boas)、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萨丕尔(E.Sapie)。从此,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科学。后来,经过霍凯特(F.Hockett)、海里斯(Z.Harris)等人的努力,以分布分析为核心的描写语言结构的技术趋于成熟。第二次是从描写语言符号系统内部的成分和构造的结构主义向解释语言的运作机制、进而揭示人类心智特征的认知主义的转向。这发生在五十年代末,以乔姆斯基(N.Chomsky)创建转换生成语法为发端,形成了震惊学术界的乔姆斯基革命。从此,语言学从单纯受惠于哲学、心理学转变为对哲学、心理学、医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学科产生巨大影响,并成为当代人文科学中的领先科学。
  下面,我们拟从描写与解释、形式与功能、理论与应用、国内与海外四个方面来展示当代语言学的理论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研究成果,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 事实描写和理论解释
  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对语言系统的本身进行客观的描写和分析,探索一套严格的发现语言在各种层面上的单位及其结构关系的操作程序。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通过替换操作来测试语言符号之间的对立、互补等关系,从而归纳出各种分布位置及其能够在不同的分布位置上出现的符号类别,并描写不同位置之间的配置关系。比如,通过对语音流的层层切分,找出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对音素进行替换测试,看它们之间有无对立、互补关系;如果互相对立就判定为不同的音位,如果互补就判定为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然后再分析音位之间的结构配置关系,总结出一种语言的语音结构模式。在语法层面,结构语言学用同样的分布分析方法来发现词类、形式类(form class),分析不同的结构段的直接组成成分及其层次构造;并总结不同的形式类之间的配置关系,得出一种语言的几种基本的句法结构模式。例如:
  ①a.John hit Bill.(约翰打了比尔)
  b.Bill was hit(by John).(比尔被(约翰)打了)
  关于英语被动句的构成,从事实描写的角度可以这样描述:主动句中的宾语在被动句中成了主语,而主动句中的主语在被动句中出现在介词by的后面,或者不出现。从理论解释的角度,生成语法的GB理论则要问:原来主动句中的宾语为什么要移动、并且为什么只能移动到主语位置?一种解释是:动词应该给其宾语赋予宾格,被动式动词由于格的吸收而不能赋予其宾语宾格;但是格位准则要求每一个名词性成分必须有格,于是原来的宾格名词只能移位到主语位置而获得主格来通过格位准则的检验;同时,宾语移走后留下了一个语迹,论旨关系准则强迫它接受了受事这种论旨角色,然后语迹再把受事这种论旨角色传给从这儿移走的名词性成分,从而使被动句的主语获得受事这种语义解释。
  简而言之,事实描写关心的是what,它只研究具体的语言事实是什么,但不追究这些语言事实的成因(etiology),因而不能回答为什么人类语言只能是这样而不会是那样。理论解释关心的是Why,它要研究为什么句子只能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只能这样理解而不能那样理解,从而回答为什么人类语言只能是这样而不会是那样;并由此研究人类语言所受到的普遍的限制,追究其生物、神经方面的原因,最终以语言为窗口来探索人类的大脑和心智(brain/mind)。
  §3 形式取向和功能取向
  当代语言学强调对各种语言现象做出理论解释,从而有效地预测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是合格的、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是不合格的。但是,在解释的时候有形式主义(formalism)和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形式主义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形式系统,主张从语言结构的内部寻找语言现象何以如此的解释,从而建立一种能表现人类普遍的语言知识的形式化的理论模型。功能主义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实际交际功能的手段,主张把语言放到使用语言的实际环境中,联系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的交际功能,来解释语言系统为何要以这种形式出现而不以那种形式出现。例如:
  ②The man said he was a scientist.
  那人说他是科学家。
  ③He said the man was a scientist.
  他说那人是科学家。
  生成语法用成分统制(c-command)、约束(bind)等句法成分之间的及其抽象的结构和意义关系,来解释为什么例②中的the man和he有相同的指称,但在例③中两者的指称必然不同。功能主义者则更乐于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做出解释。为了便于人脑对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在信息结构的安排上新信息应该在前,旧信息应该在后;在语言表达形式的选择上,新信息用长的语言形式,旧信息用短的语言形式。用这些原则也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例②中的he能够回指the man,而例③中的he一定不能回指the man。
  §4 理论兴趣和应用目标
  从研究的目标上看,语言学界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追求理论上的认识价值;一种是追求应用上的实用价值。就拿当代语言学的主流理论生成语法来说,它认为语言是人类独具的种系(species)特性,是跟语言相关的某种特定的遗传属性决定了人有可能学会任何一种语言,这种先天的语言能力在后天经验的作用下,变成了掌握某一种具体语言的现实的能力。生成语法学家相信人脑固有的遗传属性在限定人类可能的语言、规定语言知识的获得路线和方式上起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通过研究各种语言现象及其关系可以解释人脑究竟有一些什么属性使得人会说话,从而探索人脑的奥秘、洞察人类的心智特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语言研究是人脑、心智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学是认知心理学,最终将是生物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面向应用的语言研究则希望研究成果能为语言教学、语言规划、语言信息处理等实际应用领域提供直接的服务。英语语言学凭借着丰厚的理论研究成果,在英语教学及其水平测试,乃至计算机自动理解及信息处理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大的成绩;汉语语言学由于理论研究积累的不足,因而离汉语教学及其水平测试、直至计算机自动理解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需要都有很大的差距。
  §5国内的研究和海外的研究
  相对而言,国内的语言研究比较注重事实描写,在理论解释方面重视不够。大多数的学者遵循了吕叔湘先生的教诲:“强调广收事例,归纳条理;反对摭拾新奇,游谈无根”,对汉语的结构面貌有了相当的了解。就理论解释而言,国内学者大都走功能主义的道路,因为这种路子比较直观、比较贴近人们的语感;而形式主义的路子需要公理化方法等技术背景,掌握起来殊非易事。在应用研究方面,国内的学者比较积极,不少学者参与到了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语言研究活动中。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描写汉语,而是尝试从认知、功能或形式的角度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
  一般地说,在汉语语言学研究方面,受到欧美语言学训练的学者就比较重视理论解释,尽管他们有的信奉形式主义、有的信奉功能主义。比如,对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生成语法学者总结出了它的两个语法特点:(i)“自己”可以在管辖语域之外受到约束,即允许长距离约束;(ii)“自己”优先选择主语作先行语,即有指向主语(subject orientation)的特性。例如:
  ④老王i知道(小李j喜欢自己i/j)。
  ⑤老王i告诉小李j说自己i/*j不一定去开会。
  例④中的“自己”不仅可以回指管辖语域中的“小李”,还可以回指管辖语域外的“老王”;例⑤中的“自己”只能回指主语“老王”,不能回指宾语“小李”。对此,黄正德等学者认为指向主语是长距离照应语对先行语的基本要求之一,据此可以把乔姆斯基的第一约束原则参数化,规定一部分反身代词受主语约束,而不一定受管辖语域限制,以此来解释汉语、韩国语、日语等语言中的长距离照应现象。徐烈炯则认为“自己”的照应限制不一定能从句法上得到解释,他主张用语义上的题元等级(thematic hierarchy)来解释。例如:
  ③老王i被小李j当作自己的*i/j的榜样。
  ⑦他i的心里j藏着自己i/*j的一些想法。
  在例⑥中,“老王”是受事、“小李”是施事,在题元等级上施事高于受事;在例⑦中,“他”是施事、“心里”是处所,在题元等级上施事高于处所。可见,题元等级高的成分才能充当“自己”的先行语。陈平则从话语功能的角度,用基点度(+pivot)和高话题性(+high topicality),来解释充当“自己”的先行语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例如:
  ⑧老王i很高兴,因为昨天老李j专门给自己i/*j送来了几束鲜花。
  ⑨他i的几个孩子j都不愿意接自己i/*j的班。
  ⑨′他i的几个孩子j都不愿意交出自己*i/j的零花钱。
  例⑧、⑨中的“老王”、“他”是叙述的基点,又是言谈的话题;所以能充当“自己”的先行语。黄衍则借助语用学理论建立一套关于照应语的语用推导模式,来解释“自己”和“他”在选择先行语方面的差别。例如:
  ⑩小明i认为我j太相信自己*i/j了。
  (11)小明i认为我j太相信他i/*j了。
  话语中指称的语内转递,只能牵涉一个视角中心,近距离的回指符合省力原则,所以例⑩中“自己”只能回指“我”;在例(11)中,通过插入“他”来引入了新的视角中心,这时近距离指称被阻断,所以“他”只能回指“小明”。事实上,他们的这些理论不一定能覆盖大部分的语言现象,并且在他们的解释中存在着明显的疏漏。比如,例⑦中的“心里”之所以不能充当“自己”的先行语,是由于它不符合“自己”要求其先行语必须是指人名词这种指称习惯,而跟题元等级不一定有关;例⑨中“自己”只能回指“他”是跟“接……班”的词汇意义的限制相关的,而跟基点和话题等话语因素关系不大,如果改成⑨′那么“自己”就只能回指“孩子”了;例(11)中“他”只能回指“小明”是因为“他”不能回指“我”,否则就违反了人称一致这种基本的语法要求。
  粗略地说,黄正德和徐烈炯取法于形式主义路线,陈平和黄衍取法于功能主义路线。尽管他们的理论中有一些明显的问题,但是他们都努力建立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反身代词“自己”的指称特点,预测什么样的成分能够解释为“自己”的先行语。这种理论追求和论证方式,对国内的年轻学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 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语言科学
  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语言研究,我们相信: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分析仍是语言学最基础的工作,对语言普遍现象的理论解释将是语言学的基本主题;并且,各种新的理论解释方案必将推动人们去发现新的、更具理论价值的语言现象,从而提出相应的更完善的理论模型。在理论解释方面,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将继续分庭抗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释语言事实的理论体系和分析程序。从应用价值方面看,随着计算机网络文化的普及,语言学将为网上语言信息的自动处理(包括自动检索、信息抽取、自动文摘、机器翻译等)提供更有用的语言知识模型,从而更好地为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服务,在下一世纪的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大显身手。
  从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的关系上看,语言学将更加广泛地运用和借鉴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同时不断地从成果和方法两个方面回馈这些相关学科,从而在认知科学的大旗下彰显语言学作为一门介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的学术地位。
《汉语学习》延吉1~5H1语言文字学袁毓林20012001本文首先简要地回顾二十世纪语言学在研究范式上的两次转变,然后从事实描写与理论解释、解释语言现象的形式主义取向与功能主义取向、语言研究的理论追求与应用目标、国内的语言研究与海外的语言研究等四个方面,来展示当代语言学的不同流派在语言研究的理论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研究成果上的差别,最后展望语言研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范式/事实描写/理论解释/形式取向/功能取向research paradigms/fact description/theoretical explanation/formalism-orientation/functionalism-orientation本文原是作者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20周年”(北京·1999年9月18日)上的发言稿,发表前补充进作者在北京大学英语系的语言学沙龙上作的报告《汉语语法研究概况》(1999年11月15日)中的有关内容。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Trend of Linguistic StudiesYUAN Yu-lin(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This article brieflty reviews the two turns of linguistic paradigmin 20 century.Then,from the point of views of fact description,theoretical explanation,formalism-vs.functionalism-orientation,it displays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linguistic schools withrespects to theoretical aim,methodology,research range and resultof liguistic studies.Finally,it prospects the trend of 21century's linguistic Studies.袁毓林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作者:《汉语学习》延吉1~5H1语言文字学袁毓林20012001本文首先简要地回顾二十世纪语言学在研究范式上的两次转变,然后从事实描写与理论解释、解释语言现象的形式主义取向与功能主义取向、语言研究的理论追求与应用目标、国内的语言研究与海外的语言研究等四个方面,来展示当代语言学的不同流派在语言研究的理论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研究成果上的差别,最后展望语言研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范式/事实描写/理论解释/形式取向/功能取向research paradigms/fact description/theoretical explanation/formalism-orientation/functionalism-orientation本文原是作者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20周年”(北京·1999年9月18日)上的发言稿,发表前补充进作者在北京大学英语系的语言学沙龙上作的报告《汉语语法研究概况》(1999年11月15日)中的有关内容。

网载 2013-09-10 21:22:06

[新一篇] 語言學研究的三個取向——研海—楫之一

[舊一篇] 語言文字應用規范之辯證——廣東社會用語建設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