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出生的人,还有多少中国味儿?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编者按】从睁眼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知道自己生在了一个盛世。这群60年代生人的孩子们,是新中国的第5代,是生下来就可以吃麦当劳长大的一代,是生下来就接受英语、网络、全球化名牌和“小燕子”熏陶的一代,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隔百年的一代,是过年没有鞭炮但有圣诞树、没有笔墨纸砚但有鼠标PS2的一代。 

   “80年代下的蛋”还没完全孵化,90年代已经开始暴走。

  从睁眼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知道自己生在了一个盛世。这群60年代生人的孩子们,是新中国的第5代,是生下来就可以吃麦当劳长大的一代,是生下来就接受英语、网络、全球化名牌和“小燕子”熏陶的一代,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隔百年的一代,是过年没有鞭炮但有圣诞树、没有笔墨纸砚但有鼠标PS2的一代。这一代,急切而贪婪地吸取着城市的养分,渴望能以比任何一代人更快的速度成长。但这城市似乎比他们更加急迫,楼房、道路、店铺,甚至到人们口耳交换的词汇,无不日新月异地变换着,永不言倦,永不言败。

   在急速转型的全球化年代,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他们身上到底还有多少中国味儿? 

从80年代下的“蛋”到90年代的“杂” 

  我们生活在一个趋同的世界。对于90年代生人而言,他们有的是统一的记忆,世界将是一个被放大的迪斯尼乐园。但是,当全球变成大迪斯尼乐园时,谁会是那个卖门票的?

  2001年《新周刊》做过专题报道《80年代下的蛋——80年代生人全景调查》,三年过 后,本刊又推出《还有多少中国味儿?——一项关于90年代生人文化传承的调查》,答案自然是中国味越来越少了。有人觉得很可悲,另一些人却觉得挺乐观。

  世界被压缩成一个“单一的地方”。以前“地球村”的说法,强调的是世界在多种差异的互联中变小;今天,商品、资本、人员、知识、形象、犯罪、贪污、毒品、污染物、时装与信仰都轻而易举地跨越了国界。“一个世界”正在生成——关键是谁的世界?比如语言,1887年柴门霍夫就创立了世界语。可一百年后真正的世界语是英语,而且是美式英语。当然,能体验到“一个世界”的人只是一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群。

  不存在“世界统一的记忆”,哪儿来的“共同的感情”?学者早就看出,在全球化时代,一国代际之间的差异大过同代人国际之间的差异。对于90年代生人而言他们有的是统一的记忆,只是他们的父辈们却不。

  《我是“全球人”》一书提出口号:不混血,就灭亡。其公式是:民族杂交能力+社会凝聚力=国力。美国就是个榜样。而中国人关心的是,当一个强势基因与另一个弱势基因杂交时,会产生出什么物种?他们坚持认为,只有当两种强势基因交合在一起时,才能诞生出优良品种。这才是我们对新人类的期待。可是,能兑现吗?

  台湾文化学者龙应台有感而发:全球化不是把自己掏空了换别人的内容。可一贯坚持东方内涵的李光耀终于承认:儒家文化过时了。吴敬琏则指出:儒家文化要以现代企业制度取代,否则不利于竞争文化的培养。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能再期望年轻时的MBA,中年时回归儒商,就像台湾人经历的那样。新的CEO们必是生食的食肉类。

  世界上的飞机场都大同小异,豪华宾馆也多千篇一律的富丽堂皇。这是衡量全球化的一个尺度,但只有深入日常生活的地方性文化中才能检验文化亲近感的真实程度。有人提醒全球化会导致文化帝国主义的噩梦。并指文化是商品之外的另一门“重炮”。汉堡包、可乐和米老鼠都是重炮。试想,当全球变成一个大迪斯尼乐园时,谁是那个卖门票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冤家。他们彼此纠缠着、冲突着又谁也离不开谁。比如50年代生人VS80年代生人,60年代生人VS90年代生人。在2001年的那次调查中就有80年代生人抱怨:“50年代生人,真的不理解80年代生人?还是他们要改变我们,让社会倒退?”如今,轮到60年代生人尴尬了。当爹的到20多岁还傻乎乎的呢,可现在,十几岁的儿子就已经明白了什么叫腐败了。他们只有自说自话。崔健是没人听了,刘欢干脆出盘《六十年代》,小崔的“红色经典”挑明是编给四十以上人看的。断代于70年代生人,他们的无厘头文化颠覆了一切。在金凯利迷和周星驰迷眼里,没有什么是不能调笑和戏说的,没有什么是不能颠覆的。越过80年代生人再到90年代生人,“榜样”一词被彻底清除出了辞典。

  “榜样”死了还有“偶像”。“飞人”迈克尔·乔丹的中国之行足以佐证。有老板雇100个民工排队(每人给100元劳务费),抢购限量发售、标价1480元一双的“飞人牌”耐克运动鞋。这位看似60年代生人的男人说:“这是我儿子交给我的任务!”100双鞋,他有几个儿子?

90年代生人—还有多少中国味? 

  在2001年出版的《千禧一代的崛起:下一个伟大的一代》一书中,尼尔·豪(Neil Howe)特别提到“千禧年”作为一个重要标志年对世代划分的意义,他援引一位15岁少年的原话:“我们是千禧一代,我们是另类的,自成一派。是时候轮到我们了,到我们闪亮的时候了。”同时,他留意到来自美国《新闻周刊》与之相悖的观点,这本常常关注青少年动向的杂志,以不屑的语气报道说:“今日的孩子们够糟糕的了。没有艰苦+没有理由=厌倦、愤怒和文化白痴。”

  这样的关于新生一代(1989-1995年生人)对立观点,同样产生于“千禧年”后的中国——孩子们更为独立自信,而他们的父辈们却对他们更为忧心。至少在这一代的胎记中,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在思想观念上已经和全球的同龄人同步。

  他们身上还有多少中国味?这群出生在飞速发展年代的90年代生人,是新中国的第5代,是父母本身的职业身份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代,是生下来就可以吃麦当劳长大的一代,是生下来就接受英语、圣诞节、游戏机、网络、全球化名牌和“小燕子”熏陶的一代,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隔百年的一代(1905年科举制度终结被某些文化研究者视为中国近代与现代之间在文化上的断层分水岭),是过年没有鞭炮但有圣诞树、没有笔墨纸砚但有鼠标游戏机控制杆的一代……《新周刊》以“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和台北5个城市遴选调查90年代生人,透过一份设计问卷,“会考”两岸三地的同龄孩子。经过数据统计后,本刊发布孩子们的“成绩”和其中令人惊讶的答案,在全球化年代下,我们未来一代对中国传统的传承现状。

90年代生人已在暴走

  从年初至今,“暴走鞋”俨然已有当年的“宠物蛋”风行大江南北的景象。这种源自美国、被珠三角厂家发掘其市场潜力的异型波鞋,特别之处只是鞋底加装了轮子,可以随意收起(步行)支起(滑行)。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非常神奇威风”、“感觉像飞”、“很炫”是这些90年代生人对此物的体会和评价。而自从台湾把这种英文原文“Heelys”的鞋演绎为“暴走鞋”的时候,这些年纪轻轻的孩子并不知道,“暴走”原意指日本摩托飞车党“暴走族”以猛烈背叛方式对抗社会的行为。

  所有的社会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反应往往是最为激烈和直接。伴随着“暴走鞋”在学校、道路、购物中心、地铁、酒店等等场合的“窜扰式”冲撞,“生猛的”90年代生人已经开始给这个社会发出挑战性的信号。

  他们轻易拥有一切,包括我们曾经难以乞求的“大哥大”移动电话,现在已经是小学生手中的寻常物(调查发现,一个广州孩子的班上,多数有手机),在成人们还在以短信段子抓狂的时候,不意之间,孩子们已经悄悄以短信的沟通方式构建其社会网络。

  他们是超级的资讯收集者,小小年纪便上网(还玩QQ),常常把电视遥控器以权威姿态掌握在手中,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关于社会流行的话题,他们似乎无所不知。

  他们超早的成熟,不仅是生理上,星空电视台节目《人小鬼大》是其中的一个折射点,孩子们在镜头前的“成熟”表现已成了社会中一种期望他们以理性方式回答问题的心态。而电视、出版物上什么都有,也许,我们迟早都要为“分级制度”的迟迟未决而付出代价。

  他们活在全球化生存的潜规则下、活在一切理所当然的WTO年代:理所当然吃麦当劳,理所当然地购买一切国际名牌,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我们的孩子对这些名牌的认知,简直不逊色于成年人。

  未来的疑惑:还有多少中国味?

  “我们周围的青年,也多是像把头蒙在塑胶袋里听录音机械播送的音乐。食物是味精的味,颜色是化学颜料,天下孰知正音?孰知正味?孰知正色?刊物泛滥,连小孩亦无复单纯感知字的美。”(引自《中国文学史话》)胡兰成先生的忧虑,如今正在激烈碰撞中。

  “中国味”是孔子、是易经、是尚书、是礼、是离骚、是白蛇传、是老成敦厚、是儒学、是忠孝、是过年(但不是春节联欢晚会)、是仁与义、是汉字、是小桥流水、是梅兰松竹、是水墨国画、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或猪八戒、是“忍耐性,散漫性及老滑性”(林语堂语)等等。

  “全球味”是麦当劳的薯条汉堡包、是可口可乐的秘方、是耐克的飞人标志、是NBA的比赛规则、是宜家的家具风格、是公平自由个人、是超人、是弱肉强食、是Hello Kitty、是英语、是R&B和嘻哈乐、是比尔·盖茨的视窗、是好莱坞、是埃菲尔的铁塔凌云、是绝对伏特加、是贝克汉姆、是纽约时报的腔调或太阳报的荒诞、是CNN的紧张和MTV的狂放等等。

  90年前,1914年辜鸿铭在英文报纸上发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已经下论断道:“在我看来,往日那种典型的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正趋于消亡。”自此,关于传统断裂的“杞人忧天”便不绝于耳。苦思之下,更有人提议“恢复科举”,因为中断科举,令中国传统的气脉被横刀中断。亦有人自发建立“私塾”,颇为“怀旧地”让自己的后代从接受“四书五经”开始。80年代生人在逐步养成后,我们已经发现他们在传统教育上的缺失,如今,益发与全球同步的90年代生人的传统传承问题迫在眉睫。

  但在他们身上维系“中国味”,是谁的责任?是他们的父母(多是60年代生人)的责任?这群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耗费了他们的年少时光,他们对青少年的教育完全无法从自己的人生体验中引入更多的借鉴;是他们所在的学校?这些学校已经把所有的精力用于中考、高考的应试和升学率竞争中;是他们所在的城市社会?社会已经在不停地禁止他们附近的游乐场所、录像厅、网吧,但从不知道如何吸引他们进博物馆;还是他们所在的商业世界?这些商家从未发自内心地觉得需要负上文化传承的使命;或者,责任正在他们自身?可“他们还小”。

  他们有资格亦有民族的使命成为未来“伟大的一代”,但没有中国味的伟大的一代,可以想象吗?

难抓把柄的“小大人” 

  在老师办公室里,走进来的一个小男生腼腆得让人心生怜悯,和老师说话的时候都把目光投向另一面墙上的黑板。但我错了。当我充满自信地问他想不想出国以及为什么的时候,他回答,出过。哪里?日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儿的吧?不是,待了一段时间。多长的时间呢?八年。其实“八年”两字之后,我真想用一个感叹号,但是毛头小子就是说得那么平淡。

  作为提问者,我的心理优势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蚕食殆尽的。也难怪人家不喜欢中文和英文,并且认为自己两种语言的底子都不好。当然当然,因为他能听懂滨崎步的唱词。

  同样的,在另一个小妹妹面前,我再次失败,不得不让她自己写下了她最喜欢听的那个乐队的英文名称。惟一的例外也许是她问我欧洲和澳洲哪个离中国远。我微笑着告诉她答案,因为我知道,大陆漂移的速度是很慢的,自己多少年前的地理知识暂时还不会失效。

  爱吃洋叔叔洋大爷卖的汉堡包和炸鸡腿的小屁孩儿还是多数。但毫无疑问的,更摩登的玩意儿他们也不会拒绝。比如日本料理、比如韩国烧烤、比如洋大饼。条件允许的话,小孩儿们也不会拒绝“中国的全聚德”。正如小孩儿教导我们的那样,汉堡包和炸鸡腿是没营养的“垃圾食品”。

  小孩儿们的流行时尚同样国际化,比如钟爱哼不清中国字音的周杰伦,比如“身世背景很特别”的刘若英。喜欢林心如,因为她白;喜欢布莱妮,因为人家可爱,最后的总结是比较学式的,“布莱妮比林心如更可爱”。

  幸福的一代,对“灾难深重”完全没有体验,但还是会认真地搬出历史课本上的名词应付一下呱噪的访者。可以天天吃月饼的一代,所以吃月饼、元宵的节日,也许就应该叫“月饼节”、“元宵节”吧,谁吃个东西还考据一番呢?那是上上个世纪末的人的无聊消遣。

  能说会道的一代,比如他们会告诉你画上画的那是包青天(其实是关公,虽然古代人长得真的是好像啊),告诉你那张古画是“四君子”(其实是岁寒三友,虽然不管是三还是四,无非同样都是些花花草草的东西)。他们的小“把柄”需要你去捕捉。

绝对小孩语录 

    关于节庆食物:“粽子是划船那天吃的。”“月饼在月饼节吃,谁吃个东西还要考据一番呢?那是上个世纪末人的无聊消遣。”

  关于孔融:“妈妈说孔融是个好孩子。”“没必要吧,都是独生子女了。”“因为哥哥是应该让弟弟的,我为什么要反过来让给他。”

  关于京剧:“什么叫京剧啊?”“听不懂。”“好难听啊,起鸡皮疙瘩。”

  关于毛笔字:“会写,但写得很丑……”

  关于太极图:“这个像是那个什么抓鬼的钟馗用的。”

  关于中西建筑:“古建筑上厕所不方便。”“洋房,是全家奋斗的目标。”

  关于英语、语文:“英语重要,因为语文难拿分。”

  关于小狗的名字:“中国的小狗就应该叫中文名。”

  关于爸妈的生日:“知道妈妈的生日!因为离我的生日很近。”

  关于出国:“老是呆在这里很闷。”“我去过,没什么稀奇的。”

  关于座右铭:“经常换,现在的是‘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关于最喜欢的节日:“生日算不算啊?”“过年可以领红包!”

  关于大餐:“鱼香肉丝,不喜欢肯德基麦当劳,因为同学的姐姐在里面打工,说里面脏,没有营养,是垃圾食品。”

  关于明星:“杨利伟,因为为国争光。”“宝儿,我上网查过她。”

  关于电视节目:“美国卡通片,中国的都太实际,画得也不好。”

  关于品牌:“就是那个像勾勾一样的牌子(一个说不出耐克的孩子)。”“劳斯莱斯,没有别的了……劳斯莱斯很有名。”

  关于最贵的衣服价钱:“可以不说吗?范围么,在1万元以上吧。”

  关于自己买东西:“有,我喜欢收集水晶。”

  关于怎么花压岁钱:“是我叫爸爸妈妈帮我存的。”“攒着交保险。”

  关于最羡慕的人:“表姐有一堆漂亮衣服。”“姑姑有高跟鞋。”“妈妈很优秀。”“班主任管好多小孩儿。”“自己,因为同学们都羡慕自己。”“因为妈妈很疼她,就算考试考差了也不会骂她。”

  关于最怕什么:“怕去外婆家,因为要吃上海菜。”

  关于职业:“我将来要走大众传播路线。”“老师,因为他可以考人!”


网载 2011-02-21 23:08:22

[新一篇] 【IT圈兒】招聘者的眼淚

[舊一篇] HR聲音:應屆畢業生,我對你“非常不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