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译文]  请问春天何苦这样匆匆,夹风带雨好似骏马驰骋。

  [出典]  北宋  晁补之  《水龙吟》

  注:

  1、   《水龙吟》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2、注释:

    葩(pā):清幽的花朵。

  孤:辜负。

  芳醪(láo):芳醇的美酒。

  自是:本是,原严明。

  风味:风度,风采。

 

  3、译文1:

    试问春光,你为何这样行色匆匆,带着风伴着雨奔驰急骤。绿萼纤细香花清幽,小园里栏槛低矮,刚刚壅土培苗,花枝尚未挺秀。那姹紫嫣红的花朵,一经风雨,便已吹扫净尽,不如垂柳春绿长久。算起来春光常在永不衰老,然而人却为春色消逝而愁春光衰老,这份愁只是,善感愁怀的人间才有。

  世间失意的春恨十常八九,每见风雨摧花,我怎忍轻易舍弃,那芳醇的美酒。哪知原来是,桃花由于结子才零落,并非为了春去才消瘦。世上功名无成,老来风操未就,已到春归时候。纵然是痛饮美酒,依旧像昔日那样狂歌,相逢时也难以像以往那样,豪情满怀,倜傥风流。

    译文2:

   请问春天何苦这样匆匆,夹风带雨好似骏马驰骋。幽幽花朵、细瓣绿萼,在小园的低槛里,还没等人把土培好,就被风吹得满地落红。这百花占有春天的时间,还不如垂柳长久。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

    第一年中春恨占有十之八九,怎忍心辜负时光不饮美酒。难道不知,桃花凋谢是因自己要结果,并不是因为春去而消瘦。世上功名利禄也是如此,人到了老年之境界,就如春天到了晚暮时候。今天纵使能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


  4、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着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晁补之生长在士宦之家、书香门第。高祖晁迪,赠刑部侍郎。曾祖晁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特进吏部尚书。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晁宗悫官至参知政事,可谓名重一时。他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聪敏强记,幼能属文,日诵千言,故早负盛名。

    晁补之属豪放词家,师承苏轼,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一词,起首说春光满园,人却独自落泪,中间略事点染,歇拍便揭示出“忆年时,把罗袂”的缘由:全在旧情难忘啊!过片转过笔意呼应,只写了恋人留在印象最深处的一个细微动作,则她的风采便跃然可见。那艳红的樱桃仿佛一根基线,将今春与去春连缀起来,韵华依然,芳姿历历能迹,人竟一去无音讯,当时的离别实出无奈,但此情有谁知,又堪向谁人道呢!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

 

  5、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发露,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所以不必以蕴藉空灵之格求之。

  上片起首五句先表达一般惜春之意,但写到花的地方,都别有寓意,说被吹落的花,是些“小园低槛”之中,“壅培未就”的嫩花小朵,一经风雨,便已吹扫净尽;而垂柳经春,由鹅黄而翠绿,而密可藏鸦,春二三月正是柳芽萌发以至茁壮成长的时期。

  “吹尽繁红,占春最久,不如垂柳。”占春最久“是相对”繁红“易尽而言的,这里不仅有物情的体会,有哲理的蕴藏,也反映了作者兴趣的所注。

  以下四句“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四序代谢,春去复来,从远看,是“春常不老”,这是第一点。春花易谢,春柳不凋,从长近时看,春总是“发生”的季节。这是春“不老”的第二点。人因春去而愁“春老”,自然界不任其咎,只是人们自己那里多愁善感罢了。作者写到这里,“惜春”这个题目上已把自己的见解阐述清楚,使用的不是如陈季常《无愁可解》那样纯是理性的语言,它有景语,有情语,也有一点苏东坡的旷逸之气。

  过片接过上文“春常不老”“愁只是、人间有”的命题,结合人们包括自己所谓春恨表现,自嘲自解。“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化用“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成语,说明每当春去匆匆,风雨摧花时,必生怅恨,唯有借酒遣之。这是自嘲。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桃花之落,是因为它要结实了,而不是春之无情,有意造成“红瘦”的局面。语本中唐诗人王建《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的诗意。说明白了这是自然规律,那么春恨便无须发生了。

  这是自解。以上就“惜春”题目反复推究,把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从物理和哲理上加以剖析,心理上的疙瘩似乎可以消除,但作者之所以费如许笔墨写出他已经明白了的自然界的道理,却是为了衬托出他还不曾明白、不能解决、正苦恼的政治、人生方面的“春归”问题。这才是这首词的主旨。

  “世上功名三句”直接切入主题。“世上功名”是为国家立功扬名,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心目中有一个从读书、应试、为官到建功立业的打算。“老来风味”:人生一世,由少而壮而老的最后阶段。而这两方面,作者此时来说,都已到了“春归时候”,即事业无成,人已老大。词的这几句便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慨。

  “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纵能借歌酒自我排遣,奈何已失的政治上的和人生的青春不能恢复,豪情难似旧时,这才是作者所无法譬解的那种“惜春”之情。

  此词写“惜春”题目,而落笔颇与他人不同,抒情融以说理,理性多于感情,惜春词中别具一格。


    6、 伶人的“姿态和精神”彰显的是艺术的魅力,文化的气脉,这种“姿态和精神”不是故意的做作,刻意的模仿,它来自时代的氤氲,更来自生活的熏染:所谓气质,风格,情调,韵味等等,属于审美范畴的东西,往往就是被这样一些具有文化渗透性的家常琐屑浸染而成。……艺术是拒绝抽象的。从事艺术的人,大多个性饱满。他们只能活在个体的生动感觉中,以自己独特又隐秘的方式活着。艺人就是于不经意间把生活的艺术积淀为文化的蕴涵,并联系着自己的生命热情、情感体验和心理支撑。艺人……对生命快乐(或叫乐子)的沉酣和痴情,能够达到惊心动魄、死生以之的程度,而“有痴迷、钟情处,就有了人性的深,生命的深”。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梅兰芳、程砚秋正在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赫赫然写入历史,缓缓然退出尘世。其实,对“往事”的叙述,何尝不是在告别一段历史,回望一个时代?


 

    7、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 忍轻辜、 芳醪经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不因春瘦。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人们因春去而愁“春老”,只是人们自己在那里多愁善感罢了.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现在的人多愁是因为想的太多,人生,说到底,简单得只有生死两个字,由于有了命运的浮沉、人情的冷暖,简单的过程才变得跌宕起伏、纷繁复杂。 年少的我们 那么天真,那么单纯,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从不会有所顾忌。

 

    年少的我们,从不知道愁是什么,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天总是那么蓝,地总是那么绿。就如我们的心情总是那么快乐,没有烦恼,没有忧愁。 年少的我们 从不知道什么是寂寞,会一个人看着世界微笑,会一个人对着玩具忘了时间,会一个人自娱自乐,总是很充实,虽然不懂充实是什么意思。

 

     人,一简单就快乐,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人,一复杂就痛苦,痛苦的人熙熙攘攘。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富有了复杂;落魄的时候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简单的生活让人轻松快乐,简单的欲望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一切的简单都蕴涵着淡泊宁静的真实。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得到中总会失去些什么,这是世之常理。所以,在生活中,面对失去的,我们应该平静如水,面对得到的,也应该保持一棵简单心。

 

 

    8、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春天的心绪在这样的时光里,或长或短的蔓延而来。今天下了淡淡的小雨丝,有了一丝冷和郁郁的感觉,潮湿的雨季总是连心绪也充斥了潮湿的因子。心绪低低的飞翔,低低的游荡。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有一丝忧伤浅浅淡淡的蔓延,没有缘由的忧伤,时常有一种无以言述的情绪在心中蔓延。时光稍瞬即逝,俗世的烦尘纷扰,有很多无法忘怀的事,有很多无法忘却的人,在心中留下深深浅浅的络印,我无法拒绝心灵深处某个瞬间突然涌现的忧伤,就象我指间敲落的文字,它总是带着淡淡的岁月的愁。 渐渐的有了倦怠,渐渐的多了庸懒.倦怠是倦怠者的通行证,庸懒是庸懒者的温床.

    春天已经深了,渐渐的有了一种春眠不觉晓的感觉,在春天氤氲的气候里,在春天渐渐暖和而湿湿的空气里.总是相隔了一段时间,惰性开始蔓延,心中的倦怠缠绕。原来倦怠也是一种心绪,原来庸懒也是一种悠闲。 心绪如一缕风,轻轻吹过,轻轻蔓延:心绪如一壶茶,总是在时光河畔,淡了又淡。

 

    9、古人多是惜春的。“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是呵,春天行色匆匆,稍纵即逝!春天里的事情,无非是绿遍天涯、载歌载舞,无非是生命崭新的开端。人们游历,踏青,也无非是要从大自然吸取生活的力量。那么,就请你忙里偷闲,到郊外去走走,如何?


    10、穿着一袭白色长衫款款走在林荫小道上,如银的月色把心拉得瘦长。置身在春的月色里,而我却弥足深陷在久病不能痊愈的心事里,思念宋风的风流倜傥。是啊,春天了!小区里早已经绿意盎然,细细羞垂的柳在心里装点着曼妙低吟的情话,而我,心匣子里盛开的花成了空壳,失去了灵魂。

  风轻轻翻动着树叶的手指,瑟瑟地剥脱着我的长衫,一袭长长的青丝盖住了我迷蒙哀怨的脸,泪水顺着寡白的两腮滂沱。“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披着细细麻麻的心事,踢着小区里熟悉的记忆,追忆着梦中的情景。心上淅淅沥沥的细雨,让眼中园林里的景色穿上了哀怨的迷离!在宋朝的春天里,是否有过眸迷的泥泞,是否飘洒着颤栗的疼痛,是否把缠缠绵绵堆砌在心灵的石阶上?


    11、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三月了,天气刚刚转暖,偶尔还能感觉到轻微的寒意。
一场暴风嘶吼着席卷而来,疯狂地撕裂了夜的沉寂,极怒的啸声震响了停在楼下的汽车防盗报警器,也惊醒了浓浓夜色中酣睡的我,听着这粗暴到风声,我情不自禁地走到窗前掀帘眺望,朦胧的光环隐约呈现出弥漫的尘埃织成的一张张灰褐色的网罩,晕迷的路灯下似有似无地回旋着,倾斜着稀疏零星的细雨点点。“雨轻风色暴”,风,一阵紧似一阵,势不可挡地发泄着它的威力,似乎要卷走这刚刚来临的春意。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面对这云山雾海一片灰蒙,听着这刺耳的风声,心境随之“飞沙走石满穷塞”乱绪纷纭。尚未“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却已“东风又作无情计”,怎能不感叹这瞬间的演变?

     凝神久望,顿时感觉一种黯淡的、凄伤的、荒凉的味道萦绕心头,午夜的殿堂里风的长啸也变得呜咽悲悯,忍看玻璃窗溅散的冰凉,那是谁流下了眼泪?一丝春愁油然而生。“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我的眼神开始迷惘,风,似乎是在泄愤,向世间万物肆虐暴行,风,又似乎是在哀唱,唱着一首绝望的歌。但我知道,风是在寻找,想找回大自然朴实的痕迹。狂风涌动着的是阴郁的情感,它想攀谈,眼前的路它有些茫然,它在守候,守候最美的风景来临的那一刻。


     12、“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扬柳青烟里”。又是一年知时节的春雨,轻轻地飘落在天空里,她轻盈的身姿,总被诗人多情和感慨所浸染,尤其在善写愁情的宋代婉约派词人的笔下,春雨蕴含着离愁、伤情、幽怨、感叹等无限情怀,“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现代人也许不在作词了,眼望着春雨蒙蒙,像烟雾,在前方的地平线弥漫;像思絮,缠绕着春雨的潮湿,心中涌动的多是现代人快餐般的感情:一首耳熟的流行歌曲,一遍遍拔动内心深处的情弦,一部浪漫爱情故事片段的回忆,一次次撩起昔日醉心的恋情,在歌声和故事中恣意去寻找自己对春雨的诠释。

  想象的日子是绽放花苞的季节,所得的轻叹的雨滴,昔日醉心的恋情如踏响春雷季节春雨,泛起久别的羞涩,飞舞的春雨,轻轻打湿了我们生命旅途的风尘和疲惫。轻唱一首流行歌曲,尽管歌词苍白简单,但和着春雨的弦律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片刻的感动。

  春雨如曲,春雨是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美妙而又单纯,春雨如曲,春雨是我们心中希望的源泉,它欢畅鼓舞着我们生命的四季,当我们疲惫的身心走进春雨中,我们的心灵会沐浴在春雨的乐曲中,我们会真切感受到,曾经的梦想再次得到滋润和营养,我们喜欢春雨,渴望拥抱春雨,实际上我们是在畅想心中永远的希望。

  其实,希望一定会存在,有心者一定能够在春雨中听到它的召唤。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31

[新一篇]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舊一篇]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