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出典]  南宋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注:

 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2、注释:
 将晓:天将要亮了。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3、译文1: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译文2: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
  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
  眼巴巴地盼望南宋军队一年又一年!
   5、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马英九说,“名字中的英字,原来是全权服膺的膺,膺有胸怀的意思,九,是九州的意思,就是陆游的诗,‘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陆游临终作品《示儿》),马英九首度坦承父亲马鹤凌期望中国统一。
    
    同是放翁名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那也有意思: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既使迷惘中的P民对“遗民泪尽胡尘里”有着那一丝丝的共鸣,胡尘啊!
    但TG有的是自信,“王师北定”?梦呓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吧!
    看着小马哥壮士暮年,“南望王师”?不如期盼历史的轮回吧!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6、人的精神总是需要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的。在过去的一些年代里,曾有一度将精神的作用无限扩大,以为人只要有精神,就可以无往而不胜。而这样做,却不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生态环境。结果,就导致精神万能的错误。精神的能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要使精神能够真正地发挥其能动作用,还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生态环境。所谓精神生态环境是我从生态科学中借来的词,又加以改造。它是指精神成长与发育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一种精神状态的建立,并不是纯主观的东西,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决心和宣言就可以确立起来的。陆游有一首《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年收复失地的决心气壮如山,经过多年的艰难曲折之后,鬓斑气衰,只能感慨于前人了。陆游的这种精神变迁,就是硬环境制约的结果。他希望能为国尽力,可谓有良好的主观努力。但是,朝廷的软弱,军事的失利,特别是没有支持收复失地的精神环境,结果只能“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而他自己则感叹“世味年来薄似纱”,“江声不尽英雄恨”。最后留给他儿子一首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的精神境界可谓是高的。但是,这一精神所面临的是一不良的精神环境。所以,他只能留下终身遗憾了。

   7美好的大自然,总是文人歌颂描绘的对象,但这种歌颂描写一旦和爱国深情融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固然美好,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宏伟图景一当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爱国情怀相绾结,就更能使人荡气回肠。又如:“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均是将爱国激情与对祖国山河的描绘相结合。这些诗的思想境界决不是那些纯粹陶醉于自然的山水诗可比的。

  对于祖国民族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的眷怀称颂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象《诗经》中对同族祖先开创的历史功绩的称颂、屈原在《离骚》、《远游》诸作中多次抒发的远游徘徊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的感情、南宋路德章《盱眙旅舍》“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从语音表达对故土的眷怀,都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由于几千年的历史争斗,改朝换代相更迭,因而眷恋故国之情常在爱国主义文学作品中流露出来,特别是在民族矛盾激烈时,这种情感尤为深沉浓烈。如南北朝时的庾信,本为梁臣,后出仕西魏,被迫留于北庭,内心充满痛苦,因而他后期的诗赋表达了对故国深深的眷念。象《哀江南赋》、《拟咏怀》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又如五代时的李煜,国破归宋,从帝王到阶下囚,因此后期之作充满对故国山河宫阙的痛苦眷怀。此外象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杜浚、屈大均诸人之作,大多表达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即使是归顺清廷的吴伟业、钱谦益等人,也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对故国的思念喟叹。

  忧患意识,献身精神,抗争态度,眷恋情怀,它们构成了古代爱国主义文学的主旋律,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感奋人心、伟大辉煌的一部分。以上四方面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和占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是完全一致的,特别是与儒家的国家民族观、社会政治观、伦理道德观及士人的处世哲学等有着直接的渊源。而中国士人大多以经世致用、济代安民、兼善天下为己任,因此上述四方面也带有更浓重的士文化的色彩。

  8、不管是曹操的《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杜甫的《醉歌行》:“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放眼望去,中国古典诗词中,一条横亘古今的品质——对痛苦的深刻体验——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根,没有它,中国古典诗词就会飘起来。“多难兴邦”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多难兴诗。”中国古典诗词对痛苦的表现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汗牛充栋。且每一首好诗,在形式上达到思维奇观的同时,又对痛苦的阐述上升到了思想的高度。

   9、文学是温柔的,慈爱的,美丽的,同时又是刚强的,严肃的,凄美的。文学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我们祖先的精神,经典的经脉中,连接的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之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汨罗河畔,印下了屈原爱国主义的浪漫足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沧海无际,激荡着曹操一统天下的豪迈情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追索古事,杜甫的心胸少不了对英雄的牵挂;“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远看山河,陆游的眼中流露出对国事的感伤;“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首《满江红》,唱出了岳飞收复河山的决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一篇《咏煤炭》,表白了于谦心系苍生的正气。
回看历史星空,那些璀璨的星星光芒四射,它们不仅照亮了一颗颗纯洁的心灵,更激荡起无数仁人志士的报国热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门销烟,充军伊犁,一首临别诗,道尽了林则徐挽救民族的豪情。“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投身革命,绍兴就义,一篇慷慨的剑歌,述说了秋瑾女子不让须眉的报国大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弃医从文,以笔为枪,鲁迅用辛辣的文字唤醒了沉睡的国民;“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身逢乱世,不忘国难,闻一多用满腔的热情拥抱着硝烟中的祖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牵挂着无数个赤子的心。他们,是承前启后的勇士,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只要文明不落,只要精神不灭,中华民族始终都有坚强的脊梁。
穿越历史的时空,置身繁荣富强的年代,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兴起,我们体验了祖国强大的荣耀,我们怎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怀,不为祖国的兴盛而高歌?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股久远雄浑却又不失亲切熟稔的清风飘然而至,穿越了坚硬尘封的时光隧道。踮起脚尖,将我和这个国度曾经坠入漫漫沉寂历史长河中的记忆徐徐打捞。踮起脚尖,使依存苟活於钢筋水泥中的我们,遥想“昨夜小楼听春雨,今朝小巷卖杏花”的草根生活滋味,感悟“朝看水东流,暮观日西坠”的黎民常态回归,其表达阐述的情感寄托正力透纸背,令万千苍生折腰沉醉。
  踮起脚尖,流淌弥漫的故园情怀让我们梦萦魂牵。望夫崖上,那位踮起脚尖凝视远方的女子,不正是后来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吗?千秋功罪、爱恨离合,早随岁月飘荡,儿女情长却是千古绝唱﹔字里行间,勃发洋溢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惆怅迷茫,踮起脚尖眺看白云亲舍的杜甫思念发妻之心绪却撼动四方八荒﹔“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位满头银发、身材佝偻却踮起脚尖目送孩儿远去的老人,正是唐朝诗人孟郊的母亲。昔人已经陨星作古,寸草心三春晖的母子情结却在璀璨诗篇里留待后人诠释解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位老态龙钟不坠青云之志的异乡客人正踮起脚尖泼墨吟唱。大宋河山早非赵姓有,王安石勾勒的“兄弟登高、遍插茱萸”图景及抒发的心系桑梓情愫却得以不朽。
  踮起脚尖,奔涌漂流的功业理想让我们感慨万千。在大气磅礴的战场古道上,一位励精图治的国君正踮起脚尖注视着夕阳西下的视阈背景,他就是求贤若渴的齐桓公,盼望管仲早日平安归国的祝福缠绕心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宏愿氤氲血液中﹔“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诸葛孔明正踮起脚尖明志致远。他也在憧景神往一位赏识重用他的伯乐明君,以指点江山纵横天下的雄才伟略来酬报贤主的知遇之恩﹔洞庭水畔、岳阳楼上,一位叫范仲淹的文豪正踮起脚尖四顾俯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在文章里烧得发颤,建功立业的使命足以使海枯石烂﹔好男儿志在远方。广大莘莘学子奋发图强、卧薪尝胆,拼搏奋斗中时不时踮起脚尖,揣摩掂量理想离多远才会实现,领略感受着古仁人倡导推崇的“天道酬勤”、“学达性天”。
 踮起脚尖,折射蕴涵的家国梦想让我们品味厚重沉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披发跣足、行吟泽畔的屈原常常踮起脚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维系支撑大夫博大襟怀的正是富国强民的力道理念﹔“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壮怀激烈、恢弘豪迈的陆游不断踮起脚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情遗憾里,精忠报国之魂得到淋漓尽致挥洒展现﹔“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方严刚正、清正廉洁的林则徐在发配西行的路上不停踮起脚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长吁慨叹里,一种深沉质朴赤子之心感地动天﹔“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卓尔不群、意气风发的中国80、90后们正踮起脚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作为国家继往开来的新生代,他们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关注着灾区重建,发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点燃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火炬,传递着“复兴民族、青春中国”的时代梦想,拳拳中国心,殷殷炎黄情永驻心灵间。
  踮起脚尖,浮想联翩,总让我们寻觅游走在故园情怀、功业理想和家园梦想之间。踮起脚尖,容纳了几多人生悲喜,绵延了多少生命激情,这又是中华民族前世今生最美丽的崇拜图腾。看,神州大地正掀起滚滚波澜……(作者: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董永亮)
  11、水滔滔,流走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忧愁;风悠悠,吹去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愤;云卷卷,捎走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渴望……
12、 轻轻推开那扇门,透过无边的苍穹,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

  第一眼,就令我折服。

  高山流水,他将其凝聚在字里行间;千古英雄,他将其镌刻于诗歌词赋。他是人间的文曲星,惊世才华几人能及?他更是伟大的爱国者,壮志豪情谁可比拟?

  轻轻推开那扇门,他的心里—片凄凉,似秋风拂过,留下满地落花。早已厌倦无情战争的他,看着水深火热中的同胞,怎能不痛心疾首?“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年复一年的等待,何时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轻轻推开那扇门,眼前的他,早已是风烛残年的老叟,当年的威武早已荡然无存。浑浊的泪水溢满眼眶。微微颤抖的手艰难地握住那枝曾经泼墨挥洒的笔,笔尖划过纸面留下的一道道墨痕,不正是他心中那些抹不去的累累伤痕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竟成了他的千古绝唱!

  何苦?莫如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莫如陶渊明“归去来兮,潜心山水,与世无争”。为何要走上这条写满苦涩、悲痛的道路?人生苦短,何不多一点欢乐?

  一面是安闲舒适的田园生活,一面是艰苦卓绝的复国之路,命运让他抉择,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尽管,他知道,这个选择也许需要他以整个生命来扞卫。

  我明白,他早已看破世俗的一切,他眷恋的绝不是荣华富贵。

  他深深地知道,他是南宋的子民,体内流淌的是南宋的血液,保家卫国是他的职责,抗金复宋是他的使命!

  他愤怒,当金人的铁骑肆虐中原;他痛心,骨肉同胞流离失所;他焦虑,宫院里依旧歌舞升平;他执着,那片至死不变的忠心和茅屋中那份纯洁的守望。

  春色满园,他关注的只有那来自边疆的战讯,但每次他得到的都是一番彻骨的痛惜,即使再美的景致,也只能成为他的焦愁,在诗词中的情感寄托;烈日炎炎,高悬的太阳是他冲天的怒气,似乎要烤尽残暴的金兵;秋高气爽,可在他的心中,只能是倍添凄凉;冰冻三尺,皑皑白雪,也掩盖不了他内心的万丈豪情。

  轻轻推开那扇门,他的心之门,我看到的是一腔沸腾的热血,感受到的是一颗炽热的爱国心!虽然,他早已逝去,但他的灵魂依然长存;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

  轻轻推开那扇门,仰望历史的星空,他就是那颗长久不落的明星,他的光辉映照着华夏大地。他将会是我们心中那个永远的唯一!

  他是血色的翡翠,纵览古今,谁能与他相媲美;他是涅盘的凤凰,横观天下,谁能与他共光辉?

  陆游,好一个“气吞残虏”的铁血男儿!

   13、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盛到衰再到盛,其中,饱含了多少泪与血的故事,其中,记载了多少传与奇的篇章。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已越发强盛,犹如一条巨龙飞向天空,向世界大声宣布:中国,要以强盛的国力赢得世界!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唐诗宋词元曲是这个古老民族历代前贤精心培育的文学奇葩。我读范成大的“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读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读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不感受到诗人至死不渝的拳拳的爱国之心。

  我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原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我在爬满甲骨文的神鼎之上,读祖国跳跃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迈;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以岳飞的一阙《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曲《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唱响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00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