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译文]  长长的枝条钩住行人,像牵住衣衫有话要讲,惜别的情感哀怨缠绵。

  [出典]  北宋 周邦彦  《六丑》

   注:

   1、《六丑》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2、 注释:

    六丑:词牌名。此词调为周邦彦首创,长达一百四十字,分上下两片,以咏物为题材,寄托自己身世之感。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载:“(徽宗)问《六丑》之义,莫能对。急召邦彦问之。对曰:‘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

 正单衣试酒:杜甫《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试酒:品尝新酿成的酒。《武林旧事》卷三载,夏历四月初,酒库呈样尝酒。张镃《赏心乐事》亦曰:“三月季春……花院尝煮酒。”南宋风俗多沿袭北宋汴京,“试酒”之俗亦是。

 

 怅:惆怅,愁闷。

 

 客里:客游他乡之时。

 

 愿春暂留:俞注:“三句一句一转,《宋四家词选》评为‘千锤百炼’。‘过翼’,以鸟飞作比方,言春归的迅速。”

 

 过翼:飞过的鸟。翼:鸟翅,这里代指鸟

 

为问花何在苏轼《水龙吟》:“晓为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以美人比落花,意思是夜里的风雨把蔷薇花都埋葬了。韩偓《哭花》:“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楚宫:西施是吴宫美人,故本应作“吴宫”,但按格律应用仄声字,而吴楚地域相接,吴地后归楚,楚宫亦多美人,故用楚宫”。

 

倾国:美人的代称。汉乐府《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钗钿堕处遗香泽:以美人的钗钿坠落形容蔷薇花飘落。此句写花已零落而香泽犹存,如美人已逝而钗钿仍芳。《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徐夤《蔷薇》:“晚风飘处似遗钿”。钿:一种嵌花的首饰。香泽:香气。泽,油膏之类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形容落花飞舞的样子。蹊:小路。陌:小道。

 

但:只有。蜂媒蝶使:蜜蜂、蝴蝶往来花丛之中,像是花的媒人和使者,故曰裴说《牡丹》:“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窗槅gé):窗子。槅:窗上用木条制成的格子

 

岑寂:冷清,寂寞。

 

蒙笼:草木茂盛繁密的样子。暗碧:暗绿色。

 

珍丛:指蔷薇花丛。韩偓大庆堂赐宴元璫而有诗呈吴越王》:“笙歌风紧人酣醉,却绕珍丛烂熳看。”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蔷薇枝上有刺,会钩住人的衣服,故曰。储光羲《蔷薇歌》:低边绿刺已牵衣。”无极:没有尽头。

 

残英:残花。强:勉强。簪:插,戴。巾帻:裹发的头巾。

 

颤袅:颤动摇曳欹(qī)侧:倾侧,斜依。

 

趁:逐,随。潮汐:潮水。早潮为潮,晚潮为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用唐人红叶题诗的典故。《云溪友议》载卢渥应举之时,在御沟旁拾到一片红叶,上面题诗一首,于是藏之巾箱。后娶一宫人,见红叶后长叹曰:“当初偶题随流,不想被郎君收藏。叶上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断红:落花何由见得:珍重落花之意。

 

 

3、译文1:

  

初穿单衣试饮新酒,独客异乡光阴虚度。愿春天暂时留住,春如鸟儿疾飞不知去处。蔷薇花在哪里?昨夜的狂风急雨,把这楚宫的美人摧残入土。像堕落的钗钿遗下缥缈的芳香,花瓣飘过桃树下的小径,又飞过柳树下的小路。有谁为之怜惜咏叹?只有黄蜂和蝴蝶,不时扣击那带格的窗户。

 

东园清清冷冷,草木茂盛,一片幽暗。静静地环绕花丛,阵阵叹息发自心弦。长长的枝条钩住行人,像牵住衣衫有话要讲,惜别的情感哀怨缠绵。将一朵小小的残花,勉强地插在头上,怎比得鲜花在美人头钗上摇颤,娇媚斜侧引人爱怜。漂泊的花瓣,不要跟随潮汐迅速离去,只怕那上面有相思的诗句,难以为知音人看见。

 

译文2:

 

正是穿单衣品尝新酒之时,我却长期客宦在外地,大好的时光轻易抛掷。盼望春天能暂时留步,春天却像飞鸟展翅,飞过去一点不留踪迹。蔷薇花呵你去向哪里?莫非是昨夜的狂风骤雨,当作楚宫美人葬入墓地?也许钗钿堕落处,还遗发着浓郁的香气;还是胡乱装点桃林小路,或是在柳阴下翻来卷去。谁能多情对你深表惋惜?只有那枝头上的蜂媒蝶使,还不时地把窗棂扣击。

 

东园里一片落寞沉寂,草木葱茏幽暗深碧。我独自饶着蔷薇花丛,不断地连声叹息。长长的枝条故意招惹行客,牵着衣襟像是要说话,倾诉无限的惜别情意。残存的花蕾是那么娇小,勉强把它插在头巾上。总不像一朵盛开的鲜花,钗头上颤威威卖弄娇姿,还时时向人斜倚。落花即或被水漂流去,也不要追逐那早潮晚汐。恐怕那凋落的花瓣上,还题写着相思的诗,漂走了,你的情意谁知。

 

 

4、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北宋末期词学大家。他博览群书,深通音律。其词多写男女之情,讲究形式格律和语言技巧,创制慢词较多,无论写景抒情,都能刻画入微,形容尽致。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所作词集名《片玉词》。

    生平见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5、这首词并非泛泛咏落花,而是抒发对花落后的“追惜”之情,更是对自己“光阴虚掷”的“追惜”之情。词写得极有特色,与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异曲同工之妙,颇值一读。

  词作上片抒写春归花谢之景象。开首二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点明时令、主人公身份,抒发惜春心情。“试酒”,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于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先至提领所呈样品尝,然后迎引至诸所隶官府而散。”这里用以指时令──农历四月初。长期羁旅在外的词人,值此春去之际,不禁发出虚度光阴的感叹,写来含浑而不显露。“正”字、“怅”字直贯全篇。“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过翼”,以鸟飞作比喻,形容春归之迅速,这三句一句一转:“愿春暂留”,表示不忍“虚掷”,珍惜春光;“春归如过翼”,春不但不留,反而逝如飞鸟,竟成“虚掷”;“一去无迹”,不仅快如飞鸟,更无影无踪。“一去”二字,直说到尽头,不留余地。随着句意,惜春之情愈转愈深。周济评曰:“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以下如鹏羽自逝”(《宋四家词选》)。以上五句写春去,是题前之笔。接下陡然提出:“为问花何在?”一笔喷醒,又轻轻顿住。谭献认为:“‘为问’”三句,搏兔用全力”(《词辨》卷一)。陈廷焯指出:“……此处点醒题旨,既突兀,又绵密,妙只五字束住,下文反复缠绵,更不纠缠一笔,却满纸羁愁抑郁,且有许多不敢说处,言中有物,吞吐尽致”(《白雨斋词话》卷一)。其实从下句“夜来风雨”至上片结束,皆从此一问而出,振起全词。“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二句,正面写落花。“倾国”,美人,这里以之比落花。以美人比落花,唐代即有。沈亚之《异梦录》:“王炎梦游吴,同葬西施。”韩偓《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这里本应说吴宫,但为律所限,故借用“楚宫”。这三句既写因夜来风吹雨打,使落花无家,更写由于落花是无家的,所以虽有倾国之美姿,也得不到风雨的怜惜。这里是人与花融合来写,以花之遭际喻羁人无家、随处飘零之身世。这三句一开一合,一起一伏,很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钗钿堕处遗香泽”以下六句,大力铺开,尽情写蔷薇谢后的飘落情况。“钗钿堕处遗香泽”,这里是以美人佩戴的“钗钿”喻落花,化用徐夤《蔷薇》诗:“晚风飘处似遗钿”句意,零落之余,只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落花飘零是惨景,而以“桃蹊”、“柳陌”来衬托,却显得极有情致。接下侧写一笔:“多情为谁追惜?”“为谁”,即谁为。春去花残,观赏者都已散去,应不再有多情追惜之人了。“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二句一转,蜂蝶无知,不知“追惜”,然而它们却以媒人、使者的身分“时叩窗隔”,似乎在提醒室中人去“追惜”。通过以上描绘,把蔷薇虽然凋谢而香气犹存,春天虽然逝去而值得追惜之情景写得韵味盎然。词作上片特用问语“为问花何在”、“多情为谁追惜”,加以强调,以突出“无家”与“无人追惜”之意,由此见出内中隐含词人自己的身世遭际之感。

  词作下片着意刻画人惜花、花恋人的生动情景。“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开首二句起衬托作用,以引起下文。词人不忍辜负蜂蝶之“时叩窗隔”,于是走出室内,来到东园,只见园内花事已过,碧叶茂盛,一片“花落”后“岑寂”的景象,也是“光阴虚掷”、春天“一去无迹”之实况。“静?珍丛底,成叹息,”写人惜花。为了“追惜”,词人静静地绕着蔷薇花丛,去寻找落花所“遗”之“香泽”。“成叹息”三字总括一切,承上启下。“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三句,为一叹,写花恋人。花已“无迹”,但有“长条”,而“故惹行客”,话别“牵衣”,有同病相怜之意,也写出“行客”之无人怜惜、孤寂之境况。无情之物,而写成似有情,虽无中生有,却动人必弦,感人至深。“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四句,为二叹。在“长条”之上,偶然看见一朵残留的小花,词人以为这就是打算与其话别者。虽然“残花”本不是“簪巾帻”之物,然而“行客”却颇受感动,故“强”而“簪”之。然而这哪里比得上它当初盛开时插在美人头上之妩媚动人呢?残英强簪,令人回想花盛时之芳姿,映带凋谢后之景况,有无限珍惜慨叹之意。这既是慨叹花之今不如昔,更是慨叹自己的“光阴虚掷”、“人老珠黄”。词作写至此,词人如梦初醒,似有所觉悟,又有无可奈何之感。最后三句“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为三叹。词人因终不愿落花“一去无迹”,所以又对花之“漂流”劝以“莫趁潮汐”,冀望“断红”上尚有“相思”字。如若落花随潮水流去,那上面题的相思词句,就永远不会让人看见了。“何由见得”,即何由得见,流露了依依不舍的深情蜜意。这里活用红叶题诗故事,借指飘零的花瓣。对以上所写,周济评曰:“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宋四家词选》)。末句复用问语,逆挽而不直下,拙重而不呆滞。谭献曰:“结笔仍用逆挽,此片玉之所独”(《词辨》卷一)。

  这是首“惜花”之词,更是首“惜人”之作。全词构思别致,充分利用慢词铺叙展衍的特点,时而写花,时而写人,时而花、人合写,时而写人与花之所同,时而写人不如花之处。回环曲折、反复腾挪地抒写了自己的“惜花”心情,又表露了自伤自悼的游宦之感。

 

    6、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单衣,即是春服。天气暖和了,换上单衣。周邦彦爱用一个“试”字,花亦“试”,酒亦“试”。“试”是初次的意思,带有怜惜之情。春日饮酒,易生春愁。果不其然,一个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在那里惆怅起光阴似水,都白白浪费了。内心企盼春天的脚步能暂时停住,可是春天就像天上的鸟儿一样飞去不回来,无影又无踪。翼,是翅膀,代指鸟儿。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
  孟浩然《春晓》诗里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周邦彦用其语典。楚宫,楚国的宫殿。倾国,指美女。“楚宫倾国”四字,以美人代指蔷薇花。既已拟人,索性补足一句,将花瓣比作美人头上的发钗、银钿。它们自然是带有美人的体香的。一夜风雨,固知花将落了。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蔷薇花瓣极轻盈,随风飘散,自是随意点缀在两旁载满桃树柳树的小径上。如果这随风飘落的蔷薇花尚不能让人追惜,还有什么能惹人爱怜呢?只有沾花惹草的黄蜂与蝴蝶,不时飞撞到窗格子上。因为蜜蜂与蝴蝶,承担传播花粉的功能,所以古人称之为“蜂媒蝶使”。隔,同“槅”,指窗格子。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东园是佳园的代名词。花落时,悄无声息。蔷薇花落了,叶子绿得有些暗了。一个人在蔷薇花树下,静悄悄地绕了一圈又一圈,徒自叹息。珍丛,多用来形容花树的美好。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蔷薇细长的枝条像是故意在撩拨将要远行的人,像是情人一样扯住衣服,要将无穷无尽的离愁来诉说。
  
  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将一朵小小的残花,别在头巾上。簪,簪子,这里用作动词。巾帻,古人用来裹头的头巾。它放佛不是一朵花,而似袅袅颤动的发钗,故意向着人做出处处可怜的偏斜样子。
  
  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这蔷薇花既已落了,但千万不要被潮汐带进大海,消失得一干二净。实在是怕,万一蔷薇花瓣上写满了情人的相思,就这样被潮汐卷走了,意中人又如何能看见呢?“恐断红、尚有相思字”是用唐人红叶题诗的典故,说一个唐代的宫女,把心思写在红叶上,随流水飘到宫外,被人拾到,二人最终接为夫妻。

 

    7、宋词人周邦彦擅作长调,格律精严,语言典雅,《六丑·蔷薇谢后作》便是其代表作:“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峰媒蝶使,时叩窗槅。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全词从伤别起笔,到伤春、伤花,浓墨铺陈,重笔描绘,一波三折,千回百转,将蔷薇花凋谢的平常事写得惊心动魄,也将花恋人、人惜花,人与花之间的感情渲染得缠绵悱恻。周邦彦是一位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但他一生只做过京里的闲官和外地的知府,未能施展抱负和才华,正像那尚未盛开就被风雨摧残,满地凋零的蔷薇一样。全词寄寓了词人的身世之感,既是惜花,也是在为自己及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文人惋惜,让人唏嘘不已。

 

   8、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固然应该成为锤炼的重点,但对于其他词类,即使是似乎无足轻重的虚词,也不可轻易放过。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词“空”、“已”若不经意进入诗中,对于表现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在锤炼字眼时也值得重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芭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到了一起,并且用叠印的手法清晰展现出变化前后的异同。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9、 蔷薇,似玫瑰,花红色,色艳,而花开早,味香,据说用蔷薇水洒衣,经岁香不歇。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蔷薇花飞也预示着春去无踪迹,开宋词书写蔷薇花先河。周邦彦接过薪火,续写其代表代表作《六丑》(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这首《六丑·蔷薇谢后作》,王国维评之“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作者借“惜花惜春”寄寓主体自我强烈的情感、意绪:“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以下如鹏羽白逝。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从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怜惜”二字,交织着作者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而产生的惋惜之情和主体自我身世之感、眷恋旧情的落寞之怀。“为问家何在”通过自问自答:叶来狂风暴雨,蔷薇花像楚王宫里的美人被摧残凋落净尽了!问得急,问得快,如果说李清照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花事阑珊而伤心,从与语气上来讲,仍有揣测成分的话,,周词用朝夕心情惴惴的美人作比,情绪沉重多了。故陈廷焯评此词云:“下文(‘夜来风雨’以下)反复缠绵,更不纠缠一句,却满纸是羁愁抑郁,且有许多不敢说处;言中有物,吞吐尽致。“钗钿堕处遗香泽”、“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之类词句,一个佳人仿佛伫立眼前,整个画面都映在读者眼底,蔷薇的行动、情意都在留恋身旁的过客,更体现出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视角。

  周邦彦构造了一个贵妍多姿的花世界:他用一支画笔画下了别具风情、风韵、风度的梅花、梨花、蔷薇花荷花等等,给我们带来了不尽的审美享受,同时也使他的词作有了无尽的蕴意,这是符合词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了词人的人格和情趣的。

 

    10、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峰媒蝶使,时叩窗槅。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周邦彦的《六丑•蔷薇谢后作》正穿越蔷薇的花香,穿越初夏抵达我的思绪。

  只不过周邦彦的词句过于伤感,词中咏写对蔷薇的怜惜并表现伤春之情,寄寓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他先把蔷薇花比作倾国倾城的佳人,经一夜风雨催残,终于被埋葬了,进一步,还说她的钗钿堕落的地方还能闻到佳人身上遗留下来的香味。想像中,无数蔷薇花片,已桃蹊柳陌上乱点轻翻,可怜玉碎香消,有谁怜惜,只有蜂媒蝶使,一起忙乱了一番,屡叩窗,算是给倾国佳人哭泣送葬罢了。接着作者以生花妙笔描写花之恋人。写他静绕蔷薇丛下,已经脱尽残红的柔条却牵住他的衣服,似有无限离别之情要向他倾诉。最后感叹:“漂流处,莫趁潮汐”, 否则你如有“相思字”,我怎能见到呢?

  伤感加深情体现了词人的文人情怀。如今事过几百年,周邦彦的恋人到底是谁,再也没有人能给我们带来消息。即使有消息,也只能是那个时代同样惜花的故事。

 

    11、蔷薇树叶含着水珠轻轻叩点肩头,“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多么可笑!苍松无情得犹如苍天,它是永不褪色、铁肝石胆地杵在那,冷漠地看着这个被天遗弃了的孤伶者,从来不会有哪怕一丝丝的心动。它的确长寿,可又有什么意义?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了换得有情,我情愿天老!

 

   12、有时候,闲闲地念着美成的句子,思绪如在碎锦里滑翔,桃色想象,如吟唱般闪烁而流淌,所有的文字,都是那么年轻而标致的模样。“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是那么极尽清秀,也极尽明媚。有时伊人风流,却不失纯情,“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有时忧伤浓郁,却又隐忍含蓄,“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据说周邦彦的词是永远的君子格调,他像柳永一样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也像柳永一样喜作艳语,可是他却无一点市井俚俗气息,总是那么眉眼规矩,那么知情达意地轻言细语。

君子是不错啊,不过我总归不喜欢用男性来比喻词这种东西,不如说他是宋词里的青衣吧。一样的云裳花容,翩跹莲步,却端着闺门的身架,守着小姐的身份。纵有风月无边,不忘端庄。

 

13、花木的意趣是随处可见的。即便是有些花木身上的小刺,也能给人优美的趣味。如蔷薇多刺,人们在采花时常常被刺扎伤手指,“高处红须欲就手,低边绿刺已牵衣”,(储光羲)怪碍事的。但是有人却不这样看,“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周邦彦)这些刺儿所以勾住你,是想多留你一会儿哩。也有人说,这灿灿的春光,还真多亏了这些刺儿才勾留得住,未能立即逝去,“浅碧眉长约细枝,深红短刺勾春色。”(佚名)这样看来蔷薇刺竟是那样调皮而不可厌,碍事而又不可少。

 

   14、“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一句简直妙极。我读词甚少,但印象中写落花后而状枝条的诗词寥若晨星。而这枝条竟似活了一般,故意拉住词人的衣服不放,要跟他说说心里话——亲爱的词人啊,请别急着离开我,你可知道落花已远我而去,离愁似远却无穷,我心寂寞有谁知。

     当我读到这里时,简直叹为观止。什么叫生动形象,什么是神来之笔,大概莫过于此了。而周邦彦高超的作词水平,也尽显无遗。从风雨落花到长条牵衣,从强簪巾帻到断红漂流,连绵转折,一气而下,令人拍案叫绝。

    词人是善解人意的,明明知道这落地的蔷薇花肯定不如一朵鲜花插戴美人钗头而摇曳多姿,还是捡起一朵戴在头巾上。不好看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那牵衣待话的长条看了之后,心里一定会舒服些。而且,戴在头上总比那随波漂流的落花们要强很多,离愁迢迢如春水,一旦落花们随波而去,那花瓣上写满的相思,又怎能被意中人看到呢?

     柔肠一寸愁千缕,更何况周邦彦他是一朵蔷薇一寸愁啊。谁更多情,谁更追惜是蔷薇落花?还是牵衣长条是巾帻残英小,还是断红随水漂?周邦彦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答案呢?张孝祥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我知道,但不告诉你;或者是,其实我也不知道

 

    15、三月,女人如花,清晰了恍惚的梦境、凉薄的世事,催醒了历史里褶皱般深沉的记忆,展开了遥远岁月中的动人情节。当那时间的罅隙,盛满了历史的玉露琼浆,女人,如花绽放。那似雪的琼花,辗转过纷繁的红尘,在水天晴光的交汇里飞洒翩跹,摇漾着春暖花开的幸福愉悦。

    半篙波暖,迢递过万紫千红的河岸,我在三月的渡口里寻觅,寻觅。趁那随风飘扬的花瓣尚且流淌着昨日淡淡的余温,我要寻觅那一阕风月无边的流水弦音,以及璀璨了民族文明的那一群女子明媚而温润的痕迹。

    我的遐思穿越了东园的篱笆,落在那一丛颤颤袅袅、向人欹侧的粉蔷上。“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温暖的季节,多情的女子撷一朵似火的蔷薇,斜插在精致的云髻。含苞的花朵,欲言着绵密漫长的思念,还有高楼望断的疼痛。

 

    16、蔷薇花期一般在春末夏初,殿春而开,为即将逝去的春天,抹上浓浓的一笔亮色。“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这句真有情,蔷薇沾人的小刺儿,成了数只恋恋不舍的小手……那种攲侧依恋之态,令人顿生怜惜。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26

[新一篇]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舊一篇] 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紅葉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