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译文] 在青年时期就不贪荣华富贵,年老时便隐居山林。

   [出典]  李白  《赠孟浩然》

  注:

  1、《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注释: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古人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说解:曹操严禁饮酒。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令倍其赋。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迷花: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3、译文1: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译文2:

    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译文3:

    我深深地敬仰你啊,孟夫子,你清高的品德天下闻名。在青年时期就不贪荣华富贵,年老时便隐居山林。皓月下常常沉醉不醒,只迷恋山林花草不愿侍奉皇帝。你的品行如高山一样峻伟我怎敢攀比,我只有拱手相拜钦敬你清美芬芳的品行。

    译文4:

    我十分敬仰爱慕您这位孟老夫子,您的风流儒雅早已名闻天下。年轻时也不汲汲于势利之途,鄙弃官位如敝屐,直到白发苍苍依然高卧于松云之下,过着清高的隐居生活。月下醉酒常常进入圣人的境界,迷恋花香鸟语的美景而不去侍奉君主。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如同巍峨的万丈高山,怎么可以企及?只能高山仰止,向您这种纯洁芳馨的品格倾倒拜揖。

 

 

    4、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着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

    接下来二联,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后者虽有人表示倾慕,但未见有几人能守本持一。孟浩然不同。他抛弃了功名富贵,便安心林下,终日与劲松白云为伍。自少至老,心志如一。这里,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这一联写孟浩然闲居无事,日以饮酒赏花为乐。前一联作纵向勾勒,此一联则作横向铺染,纵横反复,详尽描绘了孟浩然的隐士风流。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实,李白的描写是各有侧重的。醉酒迷花,亦是李白乐为之事。写此,意在突出孟浩然的洒脱不拘。同时,也愈益显出二人的灵犀相通。

    尾联在赞誉对方时发出由衷的喟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慕敬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进行反衬。这就自然逼出结句——对孟夫子,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这是礼赞,这是天性率真的诗人向自己爱慕的人坦露出的赤诚。

 

 

     5、说起来,孟浩然是个有人缘而无官缘的人,一生隐逸,倒是七分本性,三分天意的事。 我为什么大笑不止呢? 有一次,他到王维的官署做客,恰好唐皇李隆基驾到,这位“孟夫子”生平第一次钻到床底下,正好被皇上看到。皇上吧,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也没有责怪他的失仪之罪,命他出来现诗。这要搁一般人身上,不就是等于直接给了他一个面试的机会嘛,还不好好表现表现。 结果,孟浩然就上了《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这首诗且不说它的好啊,献的也太不是时候了,开口就发了两句牢骚,这也就算了,皇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紧接着:“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不明摆着排揎皇上的不是吗?这个孟大人啊,也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弄得皇大为不悦,说他一通就拂袖而去。吓的王维魂飞天外。 这里不但是孟夫子可爱,连大唐都可爱的惊人。要是把这事搁在清朝文字狱那会儿,他的头就是有十个也让给砍没了。 原来名人也有一时懵的时候,呵呵,其实也是他的潜意识再作怪,他一直过着那种隐逸的生活,现实的逼迫让他不得不上京求官而不是皇上征召的,有点失意才子的感觉。所以那天突然见皇上才懵懵然,本性毕露,导致了他的发挥完全失常。 但是他的聪明就在于从此认定了自己不是再官场上混得料,你说,像这样一对一的歌功颂德的机会,旁边还有王维的帮衬,都能把事情给搞黄了,可能是真的没有官运吧?于是她很快就冷静的放弃了不应追逐的浮名,回老家做了专业的隐士。倒也做的这么成功。

 

 

    6、李白以《赠孟浩然》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而孟浩然在《岁暮归南山》一诗中提到:“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是呵,谁真心情愿隐居山林,空对青松白云?多因世事艰难,不得已而为之。松风白云、高风亮节的背后,隐含着莫大的空虚和无奈。

 

 

   7、对仗还能产生十分鲜明的对比效果。如: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
  “红颜”与“白首”相对,“弃轩冕”与“卧松云”相对,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而这种效果的取得,不能不说是对仗辞格起了很大的作用。 

 

   8、 古人有“比德于玉”的传统,重视人格的纯洁、高贵,讲究真性情,不作伪;讲究有血性,视尊严与自由如同生命;讲究天真淡泊,任情适性;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样的人往往因为理解生命的本真意义而洋溢着生命活力,神情超迈,襟怀坦荡,行事洒脱,取舍决绝。陶渊明“审容膝之易安”和李乐薇把山居小屋当作艺术品,其生命的美感都源于人格的纯粹。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和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都是不肯给高贵的灵魂打折,做不到“伪辞色以悦人”,要保持人格之纯洁和独立。

 

 

   9、 在衰世乱世中,隐士的内心是萧瑟而凄凉的,他们的情绪是暗淡而低沉的,而在盛唐时期,隐士的心情是积极的是入世的,在隐逸期间,他们也是怀着经世济民的思想,可以说,他们的隐逸是为了入世做准备,是进行自我修养的一个必要的阶段,在这期间,隐士们始终是怀着热切的期待和希望的,这样的隐逸生活才能富有生机和情趣,才有精神上的愉悦。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诗人孟浩然的身上得到印证。闻一多曾经这样评价孟浩然的隐居:“隐居本来是那个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 的确如此,孟浩然是唐朝诗人中少数几个终生不仕的隐者。正是因为如此,孟浩然受到很多人的景仰,甚至是比他在诗歌方面更有成就的王维和李白、杜甫也对孟浩然推崇有加。王维为孟浩然画像“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籍,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李白自比谪仙人,自视甚高,但是对于孟浩然的高洁,他却十分景仰: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在李白看来,孟夫子的“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才是真正的风流,真正的高洁。甚至于在近百年之后,当白居易在拜谒孟浩然的故居是,还在深情地崇拜着: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归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闻一多认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在孟浩然隐居期间,他曾经写下了很多诗作,以此来表达他虽然隐居但是仍然有着雄心壮志。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鹡鸰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陈贻焮先生曾经对这首诗做了这样的评价:“‘鸿鹄志’和‘竹林’中冲天而起才是莫大的喜悦!这绝不是真正绝望了的,像庞德公那样的乱世隐者所能道出,也不是后期的他自己所能道出的。” 陈先生还进一步指出,孟浩然隐居襄阳其实是在为自己将来的入世而作积极的准备,是“尤其目的的”。虽然孟浩然“为学三十载”最后还是“不才明主弃”,当时他在这期间积极地准备正是反映了他内心中对于大唐盛世的期待,虽然对于孟浩然的隐居,闻一多先生和陈贻焮先生各自有各自的解释,笔者认为,陈先生的看法更加切合实际。正是由于这种内心的期待与热切的用世的希望,才使得孟浩然的隐居生活没有萧瑟之感,才能创作出如此超然恬淡清雅的诗歌: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中的闲适生活,以及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深情,对于知音的渴望,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孟浩然山水诗中对于隐居生活的淡雅冲和有着更加经典的描述: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在寂静的山林深处,有着幽静的禅房,房间虽然简陋,但是它座落在宁静的院落当中,花木掩映,雨后,有明净的阳光洒落进来,隐逸中的情怀、心思以及格调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隐逸生活中当然也会有忧思。但是这忧思是淡淡的,像一阵风又像一片云: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朗星稀,四周都是一片寂静,只有水中淡淡的月亮的倒影与人相亲相近,面对着这样淡然的景色,心中的忧思也就得到了消解。
    王维和孟浩然,他们无论从性格和人生的经历都不一样,但他们在隐居的生活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心态都是明朗而健康的,是愉悦的。在盛唐的气象中,他们没有了前人在隐居生活时的消沉和悲戚。他们是积极入世的,态度是豪迈而奔放的。他们的隐居是精神上一个健康的选择,在他们创作的山水诗中,有着与之相匹配的淡雅、安适、清新、空灵。因此,我们可以说,初盛唐时期山水诗之所以能够继承魏晋以来的山水诗传统,在此之上迈向一个新的高峰,与这时期文人雅士的隐居生活有着非常重大的关系的。也可以说正是初盛唐时期这种积极健康的隐逸生活,才能造就出这样清新空灵隽永的山水田园诗。
 

 

 

   10、平素欣赏古诗,似乎就对“卧”、“眠”等的字眼情有独钟。唐代郑谷的“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因为有高僧相对而卧,闲情登山都显得俗了;无可的“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他们都把“眠”和“俗”对举,似乎眠成为一种高人、高士的高雅之举,非常人所能及!诗仙李白不也曾“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吗?李白仰天而眠的姿态使他的诗魂又多了几分潇洒!

    还有偶来松树下的太上隐者也是高枕石头而眠,一副怡然自得的隐逸形象;李白《赠孟浩然》也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林。”高卧于松林的孟浩然那是一种怎样的洒脱不羁?

   卧是一种很舒适的姿势,卧听风雨与坐听风雨,绝对是两种境界!

    你看诸葛孔明,在出山之前,躬耕于南阳,高卧于隆中,刘备三顾茅庐之即,仍然昼寝未醒,刘皇叔等了半天,仍然翻身又睡,最后醒来,随口吟诗一首: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如此高卧而眠,实乃卧龙也!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孔明如此,凤雏庞统也如此,刘备让他去一偏僻小县做官,也许因为不屑,一任官司积压而只顾悠闲。张飞怒气冲冲的赶到衙门后园,我们可爱的庞统先生正手握小扇仰卧于林中青石板上,然后起身,一朝而风清。卧之举止,非常人可也!

   苏轼在被贬惠州之后,做过一首《纵笔》小诗:

                                       白头萧散满风霜,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一个“春睡美”的酣睡之态,我们感觉到了苏轼即使被流放荒蛮,远离了权力中心,也不失他的率性和旷达。春睡已成为一种悠闲自得、散淡舒适的生活境界了,无怪乎他的政敌看到他的这首诗,大怒,又把他贬到了更远的澹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

    魏晋时仰慕老庄的名士嵇康,写了一篇很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山巨源是嵇康的好朋友山涛的字,山涛曾经举荐嵇康去做官,他就写了此书与之绝交。在信中,写到了自己拒不出仕的七点理由,其中第一点就是“卧喜晚起,而当关者呼之不置,一不堪也。”嵇康竟然会不肯为做官而放弃睡懒觉的权利,实在耐人寻味,而又可爱至极!

    官可以不做,觉不能不睡!

    我们不是古人,我们虽然也有此风雅的情怀,可我们却生活在繁杂忙碌世事变迁的今天,我们为职位打拼,为生活辛劳,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夜以继日,休息和睡眠几乎成为我们生活的奢侈,但我们仍然不肯放弃轻松而眠的机会。

     古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的早晨是我们起床读书做事的大好光阴,其实何不也是我们草堂春睡的大好良辰?阳光又灿烂的照在我们身上,草长莺飞的季节,让我们摆脱羁绊,放松心灵,于草堂之中,丽日之下,酣然入梦吧。

    能享受酣眠之乐,一生辛劳,亦足矣!

 

 

   11、接过李白的酒杯,寻找散落在人世的月影,对影成三人的豪情遍布天涯海角,似三月的蒲公英飘飘洒洒韵满天下。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千年前的曹操将他的儒雅与风情灌注其中。“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飞杯疾书,吓退蛮夷的李白最终飞身投进了一酹明月的江水,身后留下多少千古绝唱。
  很想真真切切地醉一回,舞一回,唱一回。总是想象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仗剑行四方的诗人该有多么的豪迈,斗酒诗百篇的美名从何而来。我在历史的缝隙里一遍遍搜寻我的疑问,多少文人墨客和英雄豪杰不因酒而醉,却让我领悟到了“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最高境界。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陶渊明手抚素琴没有一根琴弦,嵇康无酒却“手解五弦,目送归鸿。”刑场大笑,不惜“夕阳在天,人影在地。”诗人之醉,诗句震惊历史,生命之醉,血泪飞溅。这些已然消逝,我更不能因此背上沉重的十字架,我的生活本来就不是。
  为生命的灿烂喝彩,为心灵的融合欢呼。无酒无杯,心早已沉醉,沉醉于荧屏前的温暖,沉醉于梦幻般的爱恋,像月光下的温柔细细抚摩,像苇花里的思绪缠绵不休。“沧浪之水清,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可以濯我足。”屈原与渔夫的对话你可记得。没有礼赞,没有嘲讽,没有恋慕,也没有悲悯,犹如匆匆过客只是彻悟到了什么。我们是过客,我们是归人,相逢在虚幻的世界里,做着王子公主般的美梦,吟着千古知音般的绝唱,不停地寻找,不断地思考。断不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郁闷与忧愁,宁愿拥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恃才放旷,还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一掷千金。
  身在一室,心交寰宇。素不相识,呼朋引伴。江南的瘦,大漠的狂,山野的素,水畔的羞……装点了我的文字,装饰了你的梦。“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喝,醉醺醺的你,醉醺醺的我,继续举杯狂饮。不必等待“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也不必发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慨叹。
  笑在阳光下,歌在白云中,黄河长江为我添杯,千山万壑与我作陪,两袖清风出门去,一腔柔情抱满怀。杯中的世界,酒里的天下,映得红颜格外娇,照得知己如此俊。
  醉意里的思考似一支锋利的箭穿透束缚与遗憾,我想到了萨特与波伏瓦。一对思想交融的情侣,不是举案齐眉的夫妻。生前各有天地,死后合葬一墓。相知相爱50年,着作等身,人生多姿多彩。如何理解他们的爱情以及《第二性》里的一句话:“一对幸福的男女在爱情中认识了自己,置天地和时间于不顾,他们自我满足,他们实现绝对。”波伏瓦是这样回答女友的提问的:“至于《第二性》的引文,并不直接涉及萨特和我的问题。我从我们的爱情里获得启发,而源自幸福爱情的绝对感,幸好是普天之下都能实现的事情。两个深深相爱的人热爱生活,是无任何别的理由。纵然岁月流逝,真正的爱情能始终保持,会赋予生活全部的意义,全部存在的理由。”
  不想学诗人的清高,举杯清和寡唱。
  只想醉里飞歌,恣肆汪洋,无论千里万里。

 

    12、诗之韵,追源于平生之厚积,有感于情意之勃发。李白的“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极誉饮酒之乐,恰似大江奔流,九折东向,滔滔滚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笑对人生,视金如土的豪然之气,浩然之气,尽在不言之中。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思于国破,痛感于家亡的伤怀之意油然而生,令人慨而叹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恰似一幅凄美的月夜思亲图,将游子思家之感伤情怀刻画的淋漓尽致,使人唏嘘不已。王维的“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释然的情怀与闲逸的雅致流露于字里行间,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式的隐逸生活。令人欣羡,令人感叹。孟浩然的“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赫赫功名与弥弥知音,孰轻孰重?建功立业与归园田居,谁是谁非?孟浩然的峰回路转,大彻大悟如一弘清泉洗涤了心灵的污浊,唤醒了迷失于凡尘的俗子。怪不得李太白会如此感慨:“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楫清芬。”

 

 

   13、李白写过这样一首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诗中的孟夫子说的是孟浩然,孟浩然年轻的时候摒弃了富贵荣华,隐居襄阳,胸襟散淡,人品高洁,连李白这样清高之人如此推崇,可见其高雅超俗。

  放下了复杂,就拥有简单,拥有了简单,就拥有了快乐。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2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