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七):民国政府退守台湾(8)——跃进大别山:中共战略进攻的开始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截至1947年7月,国共内战已进行一年余,国军在正面战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相继受挫,反而遭到解放军在局部地区的反攻,军力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此时,国军兵力已经降为373万,其中正规军150万,且因战线延长,大部兵力用于守备,所以可以机动调遣的军队数量只有40个旅(师)左右,官兵士气也较为低落,在地方上不得民心。另外,由于国军主力深陷山东和陕北战场,因此鲁西南、豫皖苏至大别山区的兵力空虚,从而形成两头强、中间弱的哑铃形战略态势。反观中共方面,在经过一年的战争洗礼后,解放军总兵力已经增加到195万人,其中正规军100万人,且在苏联的支援下得到了较好的武器装备,党内、军内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并得到解放区(尤其是东北解放区)民众的极力拥护。此时的中共虽然在军队数量和装备上还处于劣势,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进入了战略反攻的阶段。

1947年6月,为扭转中原战局,中共中央决定向国军发起全面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军控制区。当时,解放军的战略部署是: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统一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等部队,挺进豫陕鄂边地区;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配合作战,歼灭国军,重建中原根据地;此外,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和西北野战军继续在山东和陕北战场钳制国军,以策应上述三路南进大军的行动,由是形成“三军配合、两冀牵制”的战略态势,而东北民主联军、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等部则继续在内线作战,扩大解放区,配合外线的军事行动。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12万余人从山东阳谷以东之张秋镇至菏泽以北临濮间地区一举突破国军号称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全面战略进攻的序幕。此一事件当时震惊中外,美国驻华大使称其为“中国发生了‘六卅”事件”。随后,为堵住鲁西南这一缺口,迫使解放军背水作战,国军统帅部急调驻豫北、豫皖苏、嘉祥等地的国军5个整编师,组成东西两路集团,向解放军发起反扑。7月8日,欲先发制人的刘邓派兵攻克郓城,歼灭国军两个旅,10日占曹县、定陶。7月10日,刘邓按中央军委指示挥师向南,13日在谢集歼灭国军一个团,随后包围羊山集,14日在六营集全歼国军两个整编师师部和3个半旅。7月15日,解放军两个纵队向羊山集发起攻击,激战两日,进展缓慢,但此时华东野战军的5个纵队已进至津浦路及以西地区,向国军开战。

鉴于前线战事吃紧,蒋介石于7月19日亲自飞抵开封指挥,并从西安、洛阳、豫北、山东、汉口等地抽调了7个整编师和2个旅向鲁西南驰援。7月20日,蒋介石下令王敬久率整编58师和199旅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由金乡北上,以解羊山集之围。刘邓为争先机之利,派两个旅的兵力进至万福河阻援,将国军199旅和由羊山集出来接应的1个团全歼。7月27日,解放军再次向羊山集发起总攻,至28日晚全歼国军整编66师师部和2个旅,取得鲁西南战役的胜利,开辟了挺进大别山的道路。

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8月11日,刘邓大军分三路向南疾进,一路以锐不可挡之势,战胜、甩开了几十万国军的围追堵截,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重重障碍,于8月27日进抵大别山区,在这里的30几个县建立了大别山解放区。此间,陈赓、谢富治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8万余人于8月22日渡过黄河,越过陇海路,挺进豫西,至11月底完成在豫陕边区的战略展开。9月上旬,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8个纵队共18万人,在鲁西南沙土集歼灭国军1个整编师,以主力6个纵队进入豫皖苏平原。至此,中共预先设想的“品字形”战略部署完全实现,国共内战真正走到了转折点。

中共刘邓、陈谢、陈粟三路野战军以鼎足之势紧逼国军长江防线,直接威胁国府首都南京和武汉,蒋介石对此深感恐慌。1947年11月下旬,国府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国防部长白崇禧兼任主任,统掌豫、皖、赣、湘、鄂五省军政大权,集中兵力围攻大别山,巩固平汉路,确保长江防线。随后,白崇禧调国军3个整编师在淮河以北牵制陈粟野战军,以一个兵团在豫西牵制陈谢集团,以为战略配合,并派5个旅在海军、空军的配合下担任江防。对于主攻方向大别山区,白崇禧以由山东、豫皖苏边界等地抽调的5个整编师连同原在大别山周围的9个整编师,采取“总力战”,对刘邓野战军展开全面围攻。为确保大别山这一战略要地,邓小平率解放军3个纵队留在大别山区坚持内线作战,刘伯承则率1个纵队向淮西地区转移,同时还以两个纵队向桐柏、江汉地区展开,建立新解放区;此外,陈粟、陈谢两路大军也辗转破击平汉、陇海两铁路,牵制围攻大别山的国军。

11月27日,国军的围攻开始,邓小平即令所部3个纵队分别转向豫东南、皖西和鄂东地区。12月3日,国军攻占巴河、罗田、英山、立煌等地,并继续向中心区压缩。此时,解放军先已一部兵力突袭宋埠,后又于12月8日奔袭固始,迫使国军两个整编师回援。12月10日,国军进至光山、商城和广水、宋埠、罗山一线,而邓小平则已率各纵队跳出了国军的合击圈,绕到了敌军侧后。接着,邓小平采取“小部队牵制大敌、大部队消灭小敌”的战法,大量杀伤国军,使国军东奔西跑,顾此失彼,处处扑空。另一方面,转至外线作战的解放军也于12月上旬和中旬在信阳以南柳林附近突破国军阻击线,越过平汉铁路,向桐柏、江汉地区挺进,至月底攻占了桐柏、枣阳、新野、京山、钟祥、天门等县城,迫使国军从大别山抽调整编85师回援江汉地区。12月中旬,刘伯承所率的一个纵队挺进淮西,24日攻克汝南,迫使国军再从大别山抽调整编20师回援。

12月13日起,陈粟野战军破击平汉铁路郑州至许昌段和陇海铁路郑州至民权段,陈谢集团破击平汉铁路许昌至驻马店段。至12月22日,两野战军破路420余公里,攻克许昌、漯河、驻马店和兰封、民权等23座县城,迫使国军从信阳、确山抽调第5兵团部率整编第3师北上增援,并以整编第20师随后跟进。12月26日,陈粟、陈谢两军协同作战,将第5兵团部和整编第3师歼灭在西平以南,并乘胜于29日围攻确山,重创整编第20师,迫使国军再从大别山抽调整编第10、第11师及整编第9师一部回援平汉路。至此,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解放军三路大军内外线紧密配合,粉碎了国军对大别山区的围攻,使得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同豫皖苏、豫鄂陕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巩固了中原解放区。

在内线各战场,西北野战军于1947年8月上旬奉命围攻榆林,以调动国军胡宗南部主力北援,这部分内容我在讲国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时介绍过。8月底胡宗南主力南撤后,西北野战军乘势转入内线反攻,10月1日至11日发起黄龙、延清战役,收复了延安东北的广大地区。

刘邓挺进大别山后,蒋介石为迅速结束山东战事,以便转兵他用,制定了“九月攻势”计划,以5个整编师共16个旅组成胶东兵团,进犯胶东解放区。从9月1日至12月30日,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进行了胶东保卫战,歼灭国军6万余人,收复胶东腹地,彻底结束了国府对山东的军事行动,并配合了解放军外线兵团的作战。

1947年后半年,以中共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向南京国民政府和国军的战略进攻正式打响。在历经了一年余的战略防御后,共产党军队不但抵住了国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而且已经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取得了战场主动权,中国大陆的军政形式从此发生逆转。战略进攻开始后,关内各地解放军以大别山解放区战局为核心,先后向国军开战,粉碎了国军对各解放区的军事企图,并在内外两线取得了战略优势,为日后更大规模的进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时起,大陆战局开始向共产党倾斜,国军败像已露。


三鉴斋 2011-01-13 20:52:59

[新一篇] 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7)——重點進攻時期共軍的局部反攻

[舊一篇] 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9)——東北解放軍的秋、冬季攻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