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出典] 三国 魏 曹操 《龟虽寿》
注:
1、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注释:
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téng)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伏:趴。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3、译文1: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译文2: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4、曹操生平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5、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龟虽寿》共十四句,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是一层,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是开头四句。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诗人为了表现这一意思,没有采取直述的写法,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神龟,是龟的一种,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长寿,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所以诗中说“犹有竟时”。腾蛇,相传是一种像龙一样的神物,本领很大,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诗中说“终为土灰”。诗人在这里特别标举神龟和腾蛇,这是因为在迷信思想相当盛行的古代,神龟和腾蛇都被染上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即使这样,诗人也断定它们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神龟和腾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物种,那就自然更不在话下了。因此,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不仅具有举一反三、以重代轻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开头这四句用的是借喻,只写出了用作比喻的神龟和腾蛇,至于被比喻的内容,则完全略去了。这样处理,不仅语言精练,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如何对待衰老和死亡,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及时行乐,虚度时光;有的慨叹迟暮,消极悲观。而曹操则表现了另外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这首诗第二层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老骥伏枥”以下四句是第二层。这一层是全诗的中心。在写法上,这一层和第一层有些相似之处,也是运用了比喻,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老骥,就是老千里马。在古代,千里马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征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在内容上,这一层上承第一层,一方面表现了曹操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已经到了暮年,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进入暮年时的可贵的精神状态。这一层一开始就写“老骥伏枥”,写出了千里马同神龟和腾蛇一样,也不能违背自然法则,也是要老的。千里马是这样,人何尝不是如此。他写《龟虽寿》时,已是53岁的年纪,照古人的说法,人“五十始衰”。因此,曹操在这首诗中,承认自己是到了暮年。但是曹操的过人之处主要不在这里,而在于他面对暮年,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有作为的人,总是珍惜年华,总是想依靠人的力量延长自己的生命,从而争取有更多的时间来建功立业,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曹操的这种思想感情在《龟虽寿》的第三层有比较集中的表现。在曹操看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也就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与“天”有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来决定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人们能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是可以延年益寿的。在这里,曹操一方面看到了人的寿命与自然属性有关系,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强调了在寿命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朴素的、辩证的唯物精神,否定了长期流传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迷信说法,这在当时来说,是相当进步的思想。
《龟虽寿》的中心是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曾经激励过无数的仁人志士,在“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奋发有为,即使到了暮年,“犹冀有新功”。《龟虽寿》表现的正是这种思想感情,因此自古迄今,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龟虽寿》是一首抒情诗,但是它和一般的抒情诗不同。一般的抒情诗都重在抒发感情,而这首诗却明显地具有哲理的内容,做到了感情和哲理互相交融,使哲理寓于形象当中,因此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既能被诗情所激动,也能够通过具体的形象领悟到重要的人生哲理。这一点恐怕也是《龟虽寿》能在历代脍炙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6、这就是你。想当年你征战沙场,指挥千军万马,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在乱世中你敢威胁天子,成为一代枭雄,但如今的你,只有坐在宫殿中,没有力气去骑马打仗了。英雄的你十分乐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你相信那神龟与腾龙是年轻的你,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但生命的进程不能阻挡,老乃生命之情理。但你更相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虽然老了,但壮志、雄心今犹在。理想是不分年龄的。“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你为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人定胜天”,只要使用正确的养生疗法,人所战胜的不只是天,还有自己。品读曹操的好习惯,他把诗句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用诗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
7、英雄之死
何谓英雄?引用曹孟德煮酒论英雄语:“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一个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曹操的措辞是何等张扬,何等的高傲。的确曹操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曹操的胸怀,曹操的韬略,古今能有几人能与之媲美。虽秦皇汉武亦非及也。然而我所想的是这样一个英雄,怎么辞世才能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我想如果历史能重演,生命可以延续。曹操必能披荆斩棘一统三国,那时铜雀春深锁二乔,站在沧海之上再吟壮年时: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以无憾矣。
可以静想那死,带来的淡淡美丽。
文人之死
文人者,毕生追求诗化的意境,古人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可以看出文人墨客,并不在乎其生,能活几何,而是追求的一种淡然,一种诗意化的尊贵。美国一位着名学者辞世前对自己的学生讲了一则寓言: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在经历了多少春秋的瓢泼,快要撞击道海岸。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到了尽头,显得神色黯然。看到旁边的一朵大浪依然兴高采烈!大浪说:我们本来就属于海。那种平静的心态,让我们看到文人对死的完美诠释。
我想我作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者,怎么有资格在这里谈论古人呢!
但人的一生又那样的短暂,能看几场秋雨,能品几度春秋。让人又不禁一寒。
我没有英雄的气魄,没有文人的高雅。没有他们对待死的那种胸怀,我曾为自己的暮年彷徨过,不知道自己垂暮之年是否有诗人般的气质,去面对。还是整天的恐惧死亡的来临。
学者说:人生下来,就被判了死刑,只不是缓刑期不同。这不免又给死添了些许悲凉。
躺在床上静思,怎样才能给自己一个无悔的晚年。
我设想若是我的人生如此,则无憾矣。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暮年能游遍名山大川,能儿孙满堂言笑逐开,能品茶论酒,能和朋友一起回忆故去,能和老伴相互搀扶,能……
思绪已尽然!
8、人的存在是精神与肉体的结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肉体不可能永恒,故而肉体的欲望会使人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世人多数碌碌无为即在于此。不过,当人的精神战胜了肉体,信念消灭了欲望时,生命就永恒了。那么,这一切从何而来?来源于人的坚定信念。坚定信念又从何而来?来源于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刻,坚定的信念变得永恒而伟大,它从心中坚定的信念,破茧成蝶成为思想上崇高的信仰。
祖国在我心中,是一份崇高的信仰。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我看来,当人坚信一份崇高信仰时,人生就不再平凡了。试想,为了信仰,人可以放弃一切,那么为了崇高的信仰,人更能奋不顾身地走下去。当人坚守了崇高信仰,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付出毕生心血,这一刻的生命不就无比高贵了吗。
从唇间流出的一句承诺,到渗入人心的一个信念,直至侵人思想的一种信仰。心中的祖国赋予了人类无穷的力量,引导这人类一步步走向伟大。祖国在我心中,势必令我为之奋斗终生。
9、从一个长远的角度去看的话,我对一切都不应看得过重,因为这样只会让身心为之束缚,形容为之憔悴。我突然间想起了曹操写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一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虽然曹操在诗的结尾表达了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思想,但姑且让我断章取义一番吧。神龟、银蛇分别有着长寿和神奇的本领,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归于尘土。那么人不也是这样的吗?人在一生中或忙忙碌碌,或汲汲于贫困,或戚戚于富贵、或挣扎于利益,但最终的结果不也是化为灰土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为何不把胸怀放得更加坦荡一些呢?不因小事而烦恼不休,不因小利而苦苦钻营、不因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而折磨自己,这不是一种更高的生活境界吗?说到这,我还是更喜欢那种恬淡闲适而又不失高雅的处世之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10、“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一世之雄如曹孟德,尚且明白生命的有限,可他依然吟诵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昭示四海他吞吐日月的豪情。 是啊,人是多么有限——触摸不到天堂,穿越不了生死,甚至难以倾诉欢喜哀伤,可是,渺小的人类,却用心灵创造了生存之外的那些美好,用绘画、用文字、用音乐,用我们丰富心灵编织的七彩锦缎,把自己拯救出远古的蛮荒……于是,人间有了天堂,于是,我们不畏惧死别,于是,我们可以尽情表达欢喜哀伤,这,才是人之为人的高贵,就算脚累了,为了完成这场心灵的到达,我们,绝不投降。
11、幼时每每读到苏轼的《水调歌头》,多少总是有些黯然。“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平平淡淡的读来,总能感觉到那挥之不去的忧伤。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这诗句里不仅有忧伤,更有着难以言喻的寂寞与悲怆。然而古往今来,“独”的又岂止他苏轼一人?
汨罗江畔,至今还回荡着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低吟。在那个称霸争王的时代,他用生命诠释了何谓心存百姓。“恐美人之迟暮”是他悲凉的心境,“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坚贞的信念,他愿助国君平治天下,他高呼“驾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一代名臣,一代忠贤!但是,他的志向难以施展,他的言辞不被君主所纳受。他独身一人,黯然神伤,最后只得投身汨罗,以死明志。他不被人理解,是如此的孤独与寂寞。
沧海之畔,碣石之巅,他的豪情直冲霄汉。他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他指点江山,豪气干云。三国时代动乱不止,风云变幻,而他则居高临下,睥睨四方,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他生性鲁莽,礼贤下士之名却达于天下,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何谓英雄磊落。曹操,一代英豪,一代枭雄!但是,赤壁一战,大破了他自负的镜面,他大业未成,黯然神伤。他若无其事地重整旗鼓,他低唱“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却又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神勇无敌,万人敬畏,却依旧悲戚不已。他无法成就功业,也无人为伴,孤傲的他不允许自己显露丝毫懦弱,于是只有借杜康以解其忧,是这般孤独与寂寞。
铁马秋风,迢迢大漠,金兵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他单骑只身,撑起南宋半壁江山。他血战沙场,不怕马革裹尸,只为保护百姓周全,守护江山稳固。他“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立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要“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他为救钦宗,血战建康,六战六捷;他为迎二帝,力抗金兵,四战四胜。军威劈山裂石,军容不动如山。他用战绩诠释了何谓百战不殆。岳飞,一代名将,一代天骄!但是,国君昏庸无能,朝中奸佞当道,他壮志难酬,只得挥泪班师。豪气冲天的将领,不畏金戈铁马,不畏刀阵箭雨,却也怕那深入骨髓的无助于孤单。他浅吟“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难觅,弦断有谁听”,纵使往日意气风发,也不免英雄气短。他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却已亡,是那么的孤独与寂寞。
李白曾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我认为不妨改成“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独’者留其名”更为贴切。寂寞圣贤为人所传颂,可圣贤为什么寂寞,却无人问津。陈子昂在幽州台上“独怆然而涕下”,又有几人能够心领神会?或许正像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那句“高处不胜寒”是同一种心境吧。
有人说,“独”是一种自在,有人说,“独”是一种高风亮节。我却认为,“独”是一种悲怆,是一种寂寞,是一种灵魂上的沧桑与凄凉。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5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