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叶地。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碧云天,黄叶地。

  [译文]  天上,漂浮着青碧瓦蓝的流云;地下,铺满金黄的落叶。

  [出典]   北宋 范仲淹  《苏幕遮》

  注:

  1、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注释:

    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追旅思:追,追缠不休。旅思,羁旅的愁思。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3、译文1: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译文2:

   天上,漂浮着青碧瓦蓝的流云;地下,铺满金黄的落叶.浓重的秋色同远处的江水碧波相连接,碧波上寒冷的烟雾漂浮,一片沧溟青翠多光洁.斜阳映照着远山,秋波连天,天水相接;斜阳照不到远在山那边的故园芳草,使人枉自叹

   思念家乡,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怎么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呢?除非是每夜都做一个回乡的好梦。明月朗照,楼阁高耸,不要一个人凭栏独倚上楼台。还是喝上一杯酒吧,酒入愁肠都化作思乡的热泪。

   译文3: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译文4:

   蓝天白云,黄叶遮地,秋色连着水波,水波上寒烟凄迷。斜阳映照着群山,蓝天与白水连在一起,色彩浑然如一。碧绿的春草无情无意,向远处延伸着,延伸着,直到斜阳之外的天际。

   思乡的情怀令我惨惨戚戚,旅居塞外更加深我的愁思。日日夜夜都寂寞难耐,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苦挨着时日。明月映照之时,千万不要到高楼凭栏独立,因为徒自望乡而又回归无计。闷酒进入愁肠,全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真是徒增忧愁。

 

 

   4、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不到三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十多岁时,他只身前往着名的应天府书院拜师求学。应天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书院读书期间,范仲淹生活非常艰苦,他“划粥割齑”,早上把米粥煮好,待粥凝固后,划成三块,再把咸菜切成碎末,当作一日三餐的饭菜。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医生,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

    公元1015年,范仲淹中了进士,步入仕途。他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为人忠贞,刚直不阿,极言敢谏。真宗去世时,仁宗年幼,由刘太后垂帘听政。可在仁宗可以亲政时,刘太后仍独揽朝纲,不肯放权,群臣都认为不妥,但敢怒不敢言,只有范仲淹挺身而出,上疏直谏,力请太后卷帘撤班,还政于仁宗,结果被贬出京城。

    刘太后去世,范仲淹回京,此时仁宗正准备废黜郭皇后。郭皇后很得刘太后欢心,但不被仁宗宠幸,刘太后去世后,她便没有了庇护,再加上把持朝纲的吕夷简曾经因为郭皇后的不信任而被罢官,对她一直怀恨在心,嗅出仁宗的心思后,便不断在旁煽风点火,恶意中伤,怂恿仁宗废后。这时,又是范仲淹向仁宗进言直谏,极论此事不可,并与吕夷简激烈争辩。可惜的是,他不仅没能说服仁宗,反而因惹怒皇帝而再次被贬。

    公元1035年,范仲淹因政绩突出,再次调回汴京。此时,朝政仍由吕夷简把持,他飞扬跋扈,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朝中腐败不堪。范仲淹多次上奏仁宗,痛斥吕夷简以权谋私,批评朝廷的用人制度。可吕夷简老谋深算,他反诬范仲淹离间君臣,图谋结党营私。于是,范仲淹第三次被贬。欧阳修、尹洙等人,也因替范仲淹鸣不平,而受牵联。

    公元1038年,西夏赵元昊称帝,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大举发兵攻打宋朝的延州(今陕西延安)等地。面对西夏的突然挑衅,宋朝军队节节败退,西北防线几乎崩溃。仁宗手足无措,在大臣的建议下,急召范仲淹率兵赶赴延州,抵御西夏侵扰。

    西北边塞,寒风萧瑟,满目苍痍,连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将士们连年征战,久戍边关,早已归心似箭。作为主帅,范仲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一个浓霜遍地的夜晚,范仲淹久久不能入眠,远处幽怨哀绵的羌笛声让他内心更加凄苦,他联想到东汉时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回,可现在北宋国势日衰,自己何时才能带领将士们“勒燕然”?满头白发的词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慨之中,他情不能已,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挥笔写下了一组《渔家傲》,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下面这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为了早日带领将士们“勒燕然”,满头白发的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大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巩固了西北边防。当地流传起一句民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军士也称范仲淹“腹中有数万甲兵”。

    公元1043年,因战功显赫,仁宗诏范仲淹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虽然几经贬黜放逐,但范仲淹仍风骨铮铮,壮心不已,他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等。宋仁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陆续将这些措施推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庆历新政”。

    可惜这些措施实施不久,就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抵制,范仲淹第四次被贬,新政宣告失败。此后,范仲淹又辗转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职,就是在贬官邓州期间,他写下了名垂千秋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文章语言清丽,气度豁达,除了《岳阳楼记》外,《严先生祠堂记》、《天竺山日观大师塔记》和诗《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等都是留传千古的经典作品。范仲淹的存词很少,但在艺术上颇见功力,既有《渔家傲》那样的慷慨雄放之作,也留下了《苏幕遮》这样的低沉婉转之调,让人读来不忍释手。

   范仲淹,仗义执言的楷模,先忧后乐的典范。他一生为官清正,出将入相,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却履遭贬谪。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的人格,让高山仰止,他的操守,与日月争辉。

 

 

   5、 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前期名臣范仲淹所作。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上片大略云:秋天到来时,天高云谈,碧空澄澈,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透河水,水面腾起凉丝丝的薄雾。黄叶满山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 之中;枯干了的离离野草,铺向看不见的天边。这实在是一幅肃讽悲凉的秋 来塞外景物图。“夕阳”与“秋色”相映,都是暖去寒来、生气渐弱的意象极易唤起人们的愁肠;“芳草”本无感情,但在仅靠野草点缀的荒原上,却令人无限依恋。这一来是因为芳草铺向斜阳之外的远方,直接沟通内地家乡;二来是因草枯了,明年还会绿,人却一年年老去,谁知下一次春草萌发时,征人是否 还能看得见呢?李贺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永恒的自然界与短暂的人生,怎能不引发人们深深的感慨?

  下片大略云:塞上秋景一片凄凉,不由得征人乡思缠绵,心绪黯然,忆别念新,长夜难寐,只要一合上眼皮,便梦见与家人团聚。夜半梦醒,格外凄苦。 算了吧,算了吧,任它月色溶溶,楼高望远,还是不要登高纵目、观赏月色吧; 还是借酒消愁,来排遣这漫长孤寂的秋夜吧。只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意更深地触动心中的离愁,化作点点相思之泪,幽幽地滴落胸前。这实在是典型的游子秋思意绪。“黯”,黯然失色,指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而觉消沉悲切。 “旅思(sì)”,即在外作客的惆怅。“思(sì)”,意念。“黯乡魂”与“追旅思”是下片的中心,是一种心绪的两个方面:怀乡思亲,令人心魂不安;伤别念远,令人忧思怅惘。“黯乡魂”,是对内地的怀想;“追旅思”,是对边愁的体味。

  不过,此词不是普通的游子秋思之作,而是边关统帅写的征人思家之作。 张惠言云:“此去国之情。”(《词选》)许昂霄亦云:“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 语。”(《词综偈评》)从感情基调来说,属缠绵“柔情”、儿女风情,是凄切而非悲壮。继昌云:“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左庵词话》)这本是允洽的评论,有人却格于作者身份,硬要予以分辨,认为其中是关系军国的严肃感情。“按文正一生,并非怀土之士,所为乡魂旅思以及愁肠思泪等语,似沾沾作儿女想,何也?观前阕可以想见其寄托。开首四句,不过借秋色苍茫以隐抒其忧国之 思;‘山映斜阳,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已多用之也。第二阕因心之忧愁,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 不安枕,酒皆化泪矣。其实忧愁非为思家也。文正当宋仁宗之时,扬厉中外, 身肩一国之安危,虽其时不无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忧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矣。”(黄蓼园《蓼园词选》)这一说法,论者多不以为然。胡云冀《宋词选》即云:“从具体的词看,除了反映出‘去国之情’,很难找出其中有什么‘忧天下’的含意,黄蓼园所赋予这首词的思想意义完全是外加的。” 的确,此词只是边关将士思乡念亲之情的抒写,并未寄寓指斥小人的军国之忧。

  词中抒的是什么情,固然须辨别清楚,它是怎样抒情的,更是重要的问题。汪中评论说:“此词目触秋色,牵引一片相思之作也。全词结构正如邹祗谟所云: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所谓丽语即柔语也,以秋景写秋心。” (《宋词三百首注析》)所谓“以秋景写秋心”,讲的正是本词的艺术特色,即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文论的基本问题,《礼记·乐 记》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文心雕龙》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提出“应物斯感”、 “情以物迁”的论点,即人的主观感情系由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产生的,也只有凭借外物才能表现出来。唐代日本僧人空海所着《文镜秘府》进一步提出了情思与景物须相谐合的见解,即“须景与意相兼”、“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 景,语始清味。……诗一向言意,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 相兼始好”。宋以后,对情与景的关系,认识更为深刻,范希文《对床夜话》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及必须“化景物为情思”的见解;明人谢榛《四溟 诗话》更提出“情景孤不自成”之论:“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更明确提 出景语与情语的概念并述及其相互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邪?”“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况 周颐《蕙风词话》更明确提出情与景是一致的:“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则概括点明“一切景语皆情语”,“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 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氏所见,与汪中“所谓‘丽语’即‘柔语’也” 相同。此处之“丽语”,即婉丽的景语;“柔语”,即柔媚的情语。范仲淹正是借助对秋色的描写,真切地吐露了征人的“旅思”之情。

  况周颐《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范仲淹的《苏幕遮》,正是北宋初年的代表词作,也确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作者:张永芳) 

 

 

    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见宋·范仲淹《苏幕遮》,大意是:自云飘浮在湛蓝的天空,大地铺满了枯黄的落叶,这浓重的秋色一直向前伸展,同那江上层层叠叠的绿波连接,寒冷的波浪把江上弥漫的烟雾也抹上了一层苍翠的颜色。

    这几句通过碧云、黄叶,江波,寒烟,渲染出充盈在天地间的苍茫秋色,境界阔大,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开头的[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显然深受其影响。可引用描写高秋景象,或用以衬托深秋时节人们苍凉萧瑟的感觉。

 

 

    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昨夜一场寒风,吹落了树叶满地,走在路上,厚厚的树叶像五彩锦锻般,空气中回落着凛冽的寒气,冬天了,一种萧瑟的气氛在心头,陡然间记起了这首:《苏幕遮》。

  多年以来,不知怎的就不喜欢这落叶的时光,就是夏天的雨后也总看不得那满地的落叶,每次都有生离死别的感受,好好的叶子在风中飘落,就像一个人的生命嘎然而止,让人无端生出许多感慨:叹生的脆弱,叹离的无奈,似乎不经意的一瞬间生命也如树叶般凋谢。

  这首词悲凉惆怅,是对离人的思念,那一份情,是无以排解的衷肠,是一种心底里的凄凉,王实甫的《西厢记》里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即《长亭送别》一节引用为崔莺莺的唱词: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个时节让人想起了无数的过往,想起了过往中那或清或淡的人与事,西风烈,雁南飞,染醉霜林的便是那点点离人泪,分离似总钟情秋天,钟情黄叶飘凌的季节。

  想起那一年,我静静走开时,并不是秋天,但心却像今天这样,心底里的温暖一点遛走,今天,看到这满地黄叶,心里就生出了许多感慨,人生何其短暂,就如同昨天一样,一切都过去了,留下的那点滴情也没有了往日浓烈,“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那寒窑苦守十八年的王宝钏是怎样在乎那曾经?为何她就不能放弃那个虚无的诺言而奔荣华富贵?

  世间的爱情是什么?世间的人情又是什么?岁月过去回头再看,竟然生出了许多疑惑,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了情感与真心,变得苍白与冷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有谁还会珍惜那一诺,千金在这个社会已轻薄的不值一提,一瓶酒,一餐饭已不止千金万金,吃下去,出来的还会是那人间第一的情么?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都已成追忆,守一份情感如此无奈,就算望断高楼又能何如?远去的不会再来,消失的又何必装作。

  不知道世间的人心里还有几分情,莫不是一切都放在了利益上面?或许,让我重来,我会选择贫困,只求与一分真情相濡以沫!

  只是这个世界太凄苦,久居会失去人性的初善,就算是为一诺而来,却也已经满身伤痕,何求天长地久永远相拥?留恋又有何等意义。

 

 

    8、碧云天,黄叶地。银杏、红枫、菊花、残荷……眼下木渎秋色正浓,紫,红,黄,粉……缤纷的色彩,勾勒出木渎秋日别样的风韵,其灿烂、炫目不亚于春色,抑或更多了一份迷情。

    山间潺潺的清泉夹杂着或红或黄的落叶沿山坡而下;石墙上斑驳的树影与红色的爬山虎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出秋日的气韵;黄叶洒落在湖畔翠绿的苔藓上显得星光点点……芳菊开林耀,菊花的秋天就像妩媚的春天,它虽然没有百花齐放时的一鸣惊人,也没有寒冬腊月里梅花的孤傲,但却也独占一秋,绘出了秋日里的锦簇。而“天平红枫甲天下”也不是浪得虚名,深秋时节,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观,引得游客竞相观赏。

    秋天的风,秋天的叶,秋天的色调,秋天的阳光,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木渎秋景图。

 

 

   9、季节真是有一种魔力。转眼间,时已暮秋冬初。繁荣化为萧条。苍凉的感觉,无形间划过心海,孤独的灵魂,从彼岸寂寞地审视着来路。仿佛一瞬间,你读懂了沧桑。 

    初冬晴日,长天素净,虽尚未到万木萧萧之时,但曾经葱绿的叶子,黄而未枯,高悬在树上,超然地看着风流云过,一种哲人的宁静,刹那间,你领略到了一种哲理。 

    河堤下,麦苗葱碧,阡陌纵横;河堤上,黄叶如海,浩荡磅礴。对比中你会体会到黄叶如此美丽,看到黄叶如云,直达天际,一种豪迈浩然之气,长驱万里,涤荡心胸。面对黄叶,仔细品味春夏和秋冬,每人的感悟,各有不同。自我的感受,唯己可知。

    秋冬之际,虽然没有一树碧绿,但凌风摇曳的万木金黄却在我们的心中注满了怅然和怀恋。寄托着你曾经有过的和依然期待的纯洁情感。

    碧云天,黄叶地,诚然极富浪漫意蕴,可我更喜欢在一个风清月白的冬夜,离开城市的喧嚣和霓彩,独自在飘满落叶的荒径上走一走,让尘封已久的内心在黄昏的寂静和黄叶的鸣响中得到净化。

 

 

    10、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

  秋天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秋天是稻浪滚滚,硕果累累。

  秋天是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秋天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万物霜天竞自由。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雅致的;

  秋天是丰富多彩的,秋天是生机勃勃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品味秋天,拥抱秋天!

 

 

    11、碧云天,黄叶地。心上永远的离愁。是秋日阳光下的剪影。在这样的季节里。你的消息跨越了沉睡千年的冰山,穿越了千百年来的花开花落。那么固执的落在我身边的一片风景中。一直和安静,却非你不可。 

    本来一根火柴就可以让人飞翔。我却穿上了红舞鞋。于是在那些有风有雨的日子里,我无法停靠。在风中飘舞。舞成你随处可见却有视而不见的身影。命中注定的你,会在秋日的阳光下等我吗?我,会是你的幸福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别怕分离。记住:为了等待,所以离开。爱是未离别的。慢慢的熬成琼殇。最后,苏醒在秋日里。才明白缘来就是你。

 

 

    12、碧云天,黄叶地,最是难忘惹诗意。冬日情怀,随着满天飞舞的红叶暧在心里。品佳肴,听小曲,键盘声声寄幽思。梦如烟,轻如洗,伴着长夜漫漫的寒冬未有归期。巴山夜雨,和着阵阵暧风滋润着知已。弄清影,舞红尘,去寻找那一抹丢失已久的温柔,追忆属于彼此心灵中的点滴。

 

 

   13、秋季在我心里,像旧时的月色,被打捞起来,盛在蓝底白花的瓷盏里,伴茶饮进,沁人心脾。

  又是黄昏,又是秋天。“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每当西风渐紧,漫山遍野飘荡的都是疼痛的痕迹。该开的花儿都已绽放,该送的祝福无论是否成真,也一一风荷举。生命的欢颜次第呈上,穷尽三十余年,气力也堪足,心性也盛过,最终不过是一场繁华落地,惟留素淡在心。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56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