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译文]     早知江潮涨落定期守信,还不如嫁个弄潮的男儿。

         [出典]    李益    《江南曲》

         注:

         1、《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2、【注释】

  ①江南曲:乐府《相和歌》曲名。古代歌曲名。

  ②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的第一峡。贾(gu古):商人。

  ③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3、【译文】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  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  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4、李益:(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进士,授郑县尉,又任华州主簿,转侍御史。后出塞从军,入朔方、宁、 幽州诸节度使幕中为 从事。即所谓“三受 末秩,五在兵间”。 曾东游扬州。宪宗朝入为都官郎中,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散骑常侍、太子宾客等官。文宗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或 列入“大历十才子”, 诗名早着,尤以边塞诗流传最广,其中七绝冠绝当世,几可与盛唐王昌龄比美。

 

        5、这是一首闺怨诗。在唐代,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思征夫词;一是怨商人语。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社会背景的。由于唐代疆域辽阔,边境多事,要征调大批将士长期戍守边疆,同时,唐代商业已很发达,从事商品远途贩卖、长年在外经商的人日见增多,因而作为这两类人的妻子不免要空闺独守,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必然要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抒写她们怨情的诗也就大量出现了。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传出了一位商人妇的口吻和心声。诗的前两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所讲的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所用的语言却平淡、朴实,没有作任何刻画和烘染。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会发现,有的诗句要借助于刻画和烘染,而有的诗句却正是以平实见长的。它们往往在平实中见情味,以平实打动读者。这是因为,其所写的事物本身就具有感染力量,其表现手段愈平实,愈能使读者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原形,从而也更容易吸引读者。这两句就收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而且,就一首诗而言,在布局上要平、奇相配。诗人之所以在上半首中叙说力求平实,是为了与下半首中即将出现的奇想、奇语形成对照,取得平衡。

  下半首“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两句,突然从平地翻起波澜,以空际运转之笔,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这位少妇的怨情。根据上半首的内容,如果平铺直叙写下去,也许应当让这位少妇抱怨夫婿的无信,诉说自身的苦闷;但读者万万意料不到,诗人竟然让这位少妇异想天开,忽然想到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给弄潮之人。这就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更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少妇的苦闷心情。其实,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宁愿“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天真语,也是苦语、无奈语。这位少妇也不是真想改嫁,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极度苦闷之中自伤身世,思前想后,悔不当初罢了。

  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与其说它是无理、荒唐之想,不如说它是真切、情至之语。这里,因盼夫婿情切,而怨夫婿之不如“潮有信”;更因怨夫婿情极,而产生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的非非之想。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过程,正合乎这位诗中人的心理状态,并不违反生活真实。

  唐代有些名诗人善于从民歌吸取营养,特别在他们所写的绝句中有不少风貌接近民歌的作品。这首诗就富有浓厚的民歌气息。它的诗题《江南曲》,本是一个乐府民歌的旧题,是《江南弄》七曲之一。诗人选择这一题目来写这样的内容,其有意模仿民歌,更是显而易见的。

 

       6、这是一首写商妇候夫不归的闺怨诗。诗的首二句,以商妇口吻,道破夫外出经商,独守空闺的孤寂。后二句,写商妇想入非非,悔不嫁个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语言平实,不事雕饰,空闺苦,怨夫情,跃然纸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看似轻薄荒唐,实则情真意切。 从“早知”二字,可见商妇并非妄想他就,而是望夫不止之痴情痴语。

       小妇人深不足于“误”而专注情于“信”,竟云任下嫁于趁潮水来去之海上弄舟之小子,惟涎其乘潮有信无误而已,他不复计,其情痴可见。乃亦以予人以尖新奇丽之感,致足取也。

 

     7、《江南曲》是李益流传至今的百余首诗歌之一,从表象看是一首离人怨女的心灵独白的诗歌。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另外的思维角度徜徉在诗人文字的世界里时,不免会让对他的写作的意图展开无限想象。诗人官低位卑,抑郁不得志,经受挫折很多,守卫在边戌。是否在借助商人妇之口诉说什么?在古代,封建帝王制度的言论限制和忠君思想使很多不得志的人士不敢以文字直白地抒发情怀,很多人便借物,借古,借人抒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相见难》就是一首借助离情抒发抑郁不得志情怀的诗歌。诗人是否在边塞“或因军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寝,相与拔剑秉笔,散怀于斯文”之时想起妻子一人独守家中,想念在边戌的自己,而自己却久居边关无法回家,故借助商人妇的口吻表达一些怨恨的情绪呢?这个中滋味我们如今已经无从知晓。只能依靠海市蜃楼般飘渺的思维想象,穿越远古时空和诗人展开一次虚拟的,深入心灵的对话来探询《江南曲》的创作之谜了。

      这首诗运笔自然,但内在的逻辑很严密。思妇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进而生发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细腻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矛盾。全诗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

 

      8、嫁得瞿塘贾,   貌美的花季女子嫁给了瞿塘商人做妻子,穿上嫁衣的那一刻,心中也一定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梦想和期待。(希望越多失望就越多)
朝朝误妾期。   单纯的她怎么会想到,为了生计常年在外的商人几乎没有归期。她在无数个失望的等待中度过了朝朝暮暮。(可怜!你也可以出去玩嘛)
早知潮有信,   也许是不甘心韶华如此老去,也许是不愿继续寂寞空闺独守?她终于说出了心中的渴望,虽然说得那样无奈如此凄凉:(等白了头看有没有人说你好?)
嫁与弄潮儿。   如果早知道月圆月缺潮水涨退是有信期的,情愿嫁给弄潮儿的啊,至少还能在盈亏之时在心底留一份盼望。(早干什么去了?离婚啊!)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2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