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 簡體 傳統 |
胡俊峰,台湾大学心理系就读,第一批赴台读书的大陆研究生。他在台出版的《台湾,你可以更赞!》曾得到马英九青睐,一度畅销台湾。如今,他和80多名首批赴台陆生毕业在即,但由于国内对赴台陆生还很陌生,他们成了两岸之间的“特殊群体”。摄影/崔楠 编辑/邹怡 合作媒体/南方人物周刊
http://news.qq.com/zt2012/living/taiwan.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胡俊峰毕业后,将会回广州。在台湾的两年时光,让他对社会工作以及NGO组织产生浓厚兴趣,他希望可以继续从事相关工作。目前大陆的NGO发展并不成熟,他或许并不会将NGO作为职业。
两年前,220名大陆学生远赴台湾,成为第一批正式赴台读书的大陆研究生,其中不少是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等大陆名校的佼佼者。由于两岸规定限制,他们必须来自于京沪苏浙闽粤6省市,且必须毕业于大陆“985计划”高校或海外知名大学。
时隔两年,其中80多名陆生即将毕业,但他们在大陆社会中鲜为人知,甚至是在放开陆生赴台就学制度3年有余的今日,仍有许多大陆民众对陆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感到惊讶,这也与他们在台湾所受到的空前关注形成极大反差。
并且,受到台湾“三限六不” 政策的影响,陆生无法留台工作,所以大多数陆生毕业后选择返回大陆工作。不过仍有部分陆生选择留在台湾继续念书,或选择以台湾为阶梯再赴海外深造。
虽然这批即将毕业的陆生都将拥有国际认可的正式学历,但由于两岸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许多陆生在返回大陆求职时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大陆用人单位最担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他们特殊的身份是否会得到国家机关的认可。这一度让一些即将毕业的陆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试验品”。
尽管如此,大多数陆生依旧对赴台就读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台湾的留学经历,可以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分不少;台湾特有的与人为善、自由乐观精神也时刻影响着他们。在台就读两年时间,大多数陆生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机会,可以体会两岸文化、教育和制度上的不同,见识更广,而且了解过后能在两岸互相不足的地方用对方的经验来弥补。而这种了解,在陆生们看来,并不是简单旅行或是交换学习就可以感受到的,必须长期学习之后才能了解。
随着近年来更多台湾企业开始进入大陆开拓市场,设立办事机构,拥有台湾高等学府求学生活经历的陆生或将得到更多机会。有台湾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台企在大陆开设分支机构,作为“知台派”的陆生将会成为他们选择本地职员时,重点关注和挖掘的一类人。
鉴于今年两岸进一步开放陆生赴台的限制,此举促使本年度赴台就读陆生呈现大幅增长。而随着陆生在大陆留学生比重逐年增加,有陆生放言,这一特殊的群体终会如同当年赴海外、港澳留学的大陆学生一样,被大陆社会逐渐接受和认可。
【拓展】台湾的“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采认大陆优秀院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不加分、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证照。
——《影像中的国》《活着》出版论坛
《活着》栏目自2010年5月1日开办以来,累计推出近300篇纪实图片故事,备受广大读者拥戴。2013年7月,由腾讯新闻、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中信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纸质同名图书《活着》正式面世,面向全国发行。本书从往期故事中精选了23篇,涵盖“尊严”、“母爱”、“贫穷”、“梦想”等主题,视觉呈现精良,题材真实感人,揭示当代中国的横切面。
7月14日(周日)将举办新书发布会暨纪实摄影讲座,倾听几位当代摄影家畅谈影像与社会的命题。欢迎对《活着》栏目和纪实摄影感兴趣的读者参与。
时间:7月14日 14:00—15:30 地点:北京798 UCCA报告厅
嘉宾:王克勤(中国当代着名揭黑记者)、李舸(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着名摄影家)、翁乃强(着名摄影家)、林克(独立公益摄影师)、宁舟浩(独立公益摄影师)
腾讯网 2013-07-10 08:37:1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