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译文]  凝神远眺触发了无限感慨,有谁理解我期待奋飞的心!

   [出典]  北宋 王禹偁 《点绦唇》

   注:

   1、《点绦唇》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2、注释:

     佳丽:指景色秀美。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孤烟:炊烟。

   行(音“航”)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3、译文1:

     细雨蒙蒙,云雾弥漫,使人顿生愁意。这江南景色,却依旧是那么秀美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袅袅,冉冉腾起。

   天边鸿雁,远远看去,一行行飞过,排列整齐。想起平生遭遇,此时禁不住注目凝视。面对振翼搏击长空的万里征鸿,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心意!

    译文2:

   阴雨浓云令人添恨生愁,这江南的秀美风光依旧被称为天下的佳丽之地。傍水的村庄繁华的渔市,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在村落里。

   天边的鸿雁向远方急飞,遥望整齐的雁行连缀在一起。回顾一生经历,此时凝神注视着万里征鸿,谁能知道这凭栏望远的心意。

    译文3:

  绵绵细雨恨意难消,灰色的云块彷佛郁结着层层愁闷,但江南的景色依旧美丽。(在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从远处辨明像是连在一起飞行。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事业:官职和抱负),此时此刻(我)双眼凝视(恨不能像天边的征鸿一样,施展双臂尽情飞翔),却是没有人能领会我凭阑远眺的心情!

    译文4:

    阴雨绵绵,心情多愁绪。
    而江南的景色依然是那样的美丽。
    傍水的村庄集市,一缕炊烟袅袅飞去。
    天边的大雁,行列整齐飞向远方无际。
    又想平生事业尚未成,此时沉思,
    有谁能理解自己凭栏远眺诸心意。

    译文5:

    那绵绵不尽的雨满含恨意;那密布的浓云郁积着愁闷,但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渔村上空袅袅升起。

    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排列如缀的大雁款款而飞。男儿一生的事业,凝聚在这睇视之中,有谁能理解我凭栏凝视的心意呢!

 

 
   4、  王禹偁(954-1001),宋代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召试,擢右拾遗并直史馆。后拜左司谏、知制诰。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着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淳化四年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

  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任翰林学士,后以谤讪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县),次年改知扬州。真宗即位(公元997年),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再次被贬出京城,知黄州(今湖北黄冈),咸平四年冬改知蕲州(今湖北蕲春)。咸平四年在蕲州卒,年四十八。《宋史》与《东都事略》有传。

  王禹偁自编《小畜集》30卷,今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其曾孙王汾裒辑《小畜外集》,有清光绪年间孙星华刻本。近人徐规所着《王禹偁事迹着作编年》,收集佚诗佚文多篇。

     王禹偁的敏捷诗才,给自己争取到了良好的待遇与进身的机会,一直到中了进士后也一样如此。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听说了他的才名,召来面试,选拔他作了右拾遗,在史馆任职,还有“赐绯”的待遇(就是赏穿红袍),历来成例,赐绯者,给配的衣带是涂金银带,太宗却特命给他一条文犀带“宠之”,在当时的士子眼里,这已经是至高无上的恩遇了。据说他在太宗面前也有即景成诗的故事:宋太宗有一回宴请百官,这种宴席上一般是即兴赋应制诗的,太宗耍了个花招,前一日看见王禹偁在宫禁中喃喃吟咏,知道他在预先作《赏花钓鱼》诗,知道其他的文官大概也押了一样的题,于是第二天宴席上临时改题,要求作《千叶石榴花》,百官一时都慌了手脚,事先拟好的作品拿不出来,只有王禹偁飞快的写了一首应景的七绝:“王母庭中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太宗拿着诗,赞赏说:“这才是真才实学啊!”——当时百官里面有没有人从此嫉恨,不得而知,但王禹偁如此才华,也得帝王赏识,仕途却一直不顺,难说不是有着锋芒毕露得罪了同僚的缘故。

 

 

   5、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某诗人的《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 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象“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6、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具有清新旷远的风格,与五代剪红刻翠、遣兴娱宾的作品截然不同。词的上片借细雨浓云来抒写离愁别恨,既描画出江南多雨多云的特点,又写出了词人对水乡的喜悦之情。词一开始就捕捉住江南水乡的特异风光,突出了多云多雨这一地区性和季节性特点。尽管这“雨”使人添“恨”,这“云”使人生“愁”,但在作者眼里却仍然感到这一切都有迷人的魅力。所以,下面禁不住用赞美的语气写道:“江南依旧称佳丽”。“佳丽”,讲的是风景优美宜人。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中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句。那么,这“佳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对此作了形象的补充和描绘。“孤烟”一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作者把王维的诗句略加改造,并使之与遍布江南的“水村渔市”相结合,江南水乡的特异风光便跃然纸上了。当然,作者并不只着眼于“水村渔市”的刻画,他内心想的是更加远大的事情。所以,下片宕开一笔,以“征鸿”做旁衬,暗写滞留异乡不能振翼高飞的感慨。当“征鸿”从“天际”掠过之时,作者便止不住产生了振翼搏斗的遐想。《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作者以鸿雁奋飞来跟自己“平生事”相对照,于是便“凝睇”注视,免不了发出世无知音,“谁会凭栏意”的深长慨叹。
 
  品词中之味,这首词应该是作于贬谪期间。王禹偁曾三度被贬,第一次贬为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第二次出知滁州、改知扬州,第三次出知黄州(今属湖北)
。宋代设“江南东西路”,辖境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二省,滁州、扬州皆在其辖境之内。况且,古人诗文中有以“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所以,这首词最有可能作于第二次贬官期间。宋代文人士大夫甚得皇帝尊宠,待遇优厚,政治环境宽松。象王禹偁这样出身贫寒、门第卑微的知识分子能够进入领导阶层,完全依靠朝廷的大力提拔,因此他们对宋王室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仕途屡遭挫折,也此心不变。何况,宽松的环境使他们敢于有所作为,皇帝的尊宠使他们勇于有所作为。这就使得北宋被贬谪的文人士大夫的心境与前代类似处境的墨客骚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虽有贬谪的困苦、失意的牢骚,但却轻易不沮丧、不悲观、不沉沦,仍然试图舒眉一搏,对前途保持着乐观的向往。宋代士大夫贬居期间的这种特殊心态,是王禹偁作此词时的特定心理背景。因此,即使被贬出京,词人依然对生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有心情去欣赏“江南”的佳丽风光。在抒发“世无知音”的苦闷时,其基调是对鸿雁振翼的遐想,词的格调因此也不会显得悲苦沉闷,而有一种向上的引发力。
 
  王禹偁此词即事即目,登览抒怀,寓情于景,格调深沉,雄浑有力,艺术上完全臻至成熟,在宋初小令中是别开生面的。具体地说,这首词在宋初词坛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在秾丽的氛围中以清丽取胜;在狭窄的词境中以开阔见长。过去,人们一般只注意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其实,不论就思想内容,还是就艺术风格讲,这首词都很具特色,从柳永的《雪梅香》(“景萧索”)、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和姜夔的《点绦唇》(“燕雁无心”)等诸名作中,均可看出受王禹偁这首词影响的某种痕迹。因此,王禹偁这首《点绦唇》应当被视为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王弈清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因此推崇王禹偁“岂止以诗擅名”(《历代词话》卷四转引)。王禹偁是开北宋词坛创作风气的重要作家。

 

 

   7、“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王禹偁的感慨使我们想到了唐初诗人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感叹,他们的志向都是高远的,但又都有知音难遇、才志难伸的悲戚。但不管怎样,他们是有勇气有志向的先驱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骨。想想软弱的南唐李后主,失去江山后,连登高也失去了勇气,“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只能在梦里回忆昔日的欢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王禹偁的凭栏抒怀,将悠远的空间眺望化为对个体时间(建功立业,名扬千古)的渴望,这种对永恒生命的沉思是会让人肃然起敬的。而这种伟大的孤独感的抒发形式,又影响到宋一代词人,成为他们仿效的对象和表达的套语,如辛弃疾《水龙吟》中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柳永《蝶恋花》内有“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种意境,再加上“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的淡淡无奈,落寞吗?到处都有这份清丽淡雅吗?到处都有这份寂静深幽吗?

 

 

   8、 雨天,总勾起情绪。即便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一场雨,她下了就会淋湿心事。好比“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雨虽有滋润大地万物之心,却鲜有人明其志。她悲中之悲也让我心下了一场雨。寂寞凭栏处,凝眸,总是知音稀。好想执手相约百年,却奈何“芳草无情,更是在斜阳外。”心雨下了一场又一场,屋檐外,晴天仍然未到来。
  
  抚琴,无尽的忧伤袭来。琴,我之宿命。抚摸她犹如抚摸我的灵魂上的神经。我倾听她的每个细微的跳动,任由节奏如流水弹拔心湖。我痛我失,我悲我弃。唯有琴能抚慰我内心无尽的忧伤。狂风暴雨后总是晴天,漫漫长夜过后就是黎明。在离天亮还有一段时程里,我倾听流水的旋律把自己遗忘在时光的分分秒秒间。痛苦仿佛离我远去。只是回首间,这段漫长的距离让我在等待中渐渐白头。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日子,总有难言在心头。只是那琴心般的你仍然在心中,长驻。

 

 

   9、如果有意识地考察宋词里凭栏的系列形象,就不难发现凭栏形象的情态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是时间之久,“烟波满目凭栏久”(柳永《曲玉管》),“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秦观《满庭芳》),“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辛弃疾《满江红》)。凭栏远眺,抒情主体的情绪便凭着目力与想象飞越远方,其情愈深,其时也久。凭栏时间的延续,即是情绪的蓄积,也是情感的倾泻。其次是形象之独,“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李演《贺新郎》),“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年华”(王沂孙《高阳台》),“时移事改,极目伤心,不堪独倚危栏”(赵可《雨中花慢》)。这些词分别是一幅幅孤寂清冷的形象化的艺术画面。透过形象的外在孤独,不难感受并把握其内心深层的孤独。这种内心的孤独在唐宋词里还表现为抒情主体对知音的渴望与呼唤,“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王禹称《点绦唇》),“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由此看来,抒情主体对自身孤独的深刻意识,就是对凭栏情绪最充分的自然流露。

 

 

   10、王禹偁《点绦唇》词云:“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你,随着十月的阳光走来;她,伴着少年的怀想走来;我,携着半生的牵念走来。紧握着的手,连接起三十年的离别;盈着泪的眸,涌淌了三十年的相思。千般感慨,万种情怀,此刻皆化作了久久的凝视、长长的故事、深深的祝福、美美的笑脸。你我都已早生华发,失去了当年的年轻与单纯、热情与梦想,眼角写着成熟,额头印着沧桑,步履显着淡定和稳重。……

 

 

   11、在飘泊岁月里静默地盼着,希望自己可以奋起,铲除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然而在变化不定的时空里能迅速定位,谈何容易?即使有着暂时的定位也会被无常如大浪淘沙般冲走直至湮毁。在这样的冲刷里,连自己心中那根热望不息的弦也在腐着锈着。我得到了结论:不会有一个人能永远与自己同行的!那些生命历程里深红,浅红纷繁不一的色彩,在飘泊的驿路上纷纷扬扬,漫天匝地。此刻我手上拿捏的一枚色彩,在战战兢兢的瑟缩里,出落的越发娇娆了……而驿路的尽头,无数的白菊在时光里款款摇曳着,花瓣随风四溅,仿佛是奠祭飘泊岁月的挽歌,沧凉里透着幽幽然的冷香……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我也是个性情极易生嗔生痴之人,直到近年方才渐渐淡漠起来,看看以前的文字,有些觉得已颇渺茫,恍若隔世。莫非这就是心境日趋老态的表现么?那些无做作的爱与恨,无刻意的坚持或放弃,都成了过往的流水。那不屑溶与世的纯澈情丝,都坚持地做了俗世的奴隶。走到了生命旅程的某一点,这某一点上青翠渐减,只有着平淡无奇的黑白色,热望憧憬在这某一点上消释了。那些自认为解决不了的“迷”和“障”,在身临切近里,也早已不知不觉的走过去,什么也没看见。今是而昨非?昨是而今非?念及与此,心怀遂坦然下来了。

 

 

   12、有一种语言,悲壮沉重。王禹偁有“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壮志难酬,也只好无语凝睇,目送飞鸿了。辛弃疾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纵有再多家国之痛,也是孤掌难鸣,最终只能“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虽且作安慰,又怎能泯灭壮志未酬的悲苦。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谁不图安逸自在,你上的都是家国大事的建议,劳心劳力,有时还动摇人家切身利益,遭人冷遇,也是自然。无憾的是留下胸怀大志,忠君爱国的美名后世瞻仰。

 

 

   13、谁在哪儿默诉雾失楼台,怎奈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飘叶飘落在手心里,有一种惜惜相怜的感触。叶儿的落去,是她生命的开始,还是她生命的结束?只是残秋最多几许,何来天上人间。眼前的是是非非又与谁何干,陌路旁观! 

    星月当前,玉简不散,谁在楼前?满身苍黄,冷月心上,总是离殇。星光难收,泣泪不止,若笑彷徨。独鸣秋殇,忆醉南唐,冬若成阳,若离若殇。 

    素尘易染,素颜难眠,妆年何堪?一如既往的追求,没什么借口和理由,什么事可回首?

 
 
 

   14、日子悠然地过着,可是并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不甘于平凡,却寻不到激情的影子。想要给自己一个放纵的理由,理智却总会跳出来碍事。在路上的感觉总是让人心动,可是太多看不到的情牵绊着我。人生的走向依然模糊,太多的变数让我无法确定未来。这场赌局已开始,卷进去的人却渐渐迷茫。每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明白了规则,却发现还有更多的程式在等待我们去解。长长短短的人生,意义何在?总以为自己是洒脱的,是与众不同的,可是依然逃不开那些虚幻的名利与欲望。到头来,连自己都怀疑所谓的无所谓只是无能为力的自我安慰。思想在梦幻与现实之间游走,情感在喜欢与爱之间徘徊,心情在低迷与飞扬之间飘荡。看不破的迷障,解不开的心结,等待着浴火凤凰般的重生。收拾起过往的凌乱,一路旋舞向前。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38

[新一篇]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舊一篇]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