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译文]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出典]  钱起   《暮春归故山草堂》

 注:

 1、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2、注释:
  一说作者为刘长卿
  故山:因诗人久居蓝田谷口,心中一直将此地视为故乡,故称“故山”。
  草堂:茅草盖的堂屋。
  春残:一作“残春”。
  黄鸟:即黄鹂、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辛夷:即木兰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怜:喜爱。
  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溪上:一作“谷口”。
3、译文: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4、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有《钱考功集》。

  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官员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

  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近体诗中,多写景佳句,深为评论家所称道。
5、 《全唐诗》卷二三九与卷一五〇均录此诗,作者一为钱起,一为刘长卿。一般选本多编在钱起集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作如下赏析。
  此诗开篇点题。“谷口”二字,暗示了题中“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二字,扣题中“暮春”;以下几句都是“归”后的所见所感,思致清晰而严谨。谷口的环境是幽美的,诗人曾说过:“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题玉山村叟屋壁》)春到谷口,更是别具一番景色。然而,此次归来却是“春残时节”,眼前已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了。黄鸟,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所以诗说“辛夷花尽杏花飞”。一“稀”、一“尽”、一“飞”,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
  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都却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诗人禁不住吟诵出: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怜”者,爱也。爱的就是它“不改清阴”。“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诗人们讴歌的不都是它“不改清阴”的品格吗!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诗也可以说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以流水对的形式,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所以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那深刻的蕴涵又给人无穷的回味。前人说:“员外(钱起)诗体格新奇,理致清瞻。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或许指的就是这一类诗。
 6、 望春又名辛夷、紫玉兰、木笔花。

  我们现在知道的辛夷,多因为它是一味药,其特性是辛温解表,用作镇痛剂。初看到“辛夷”时,我感觉它应该出自《诗经》。在《诗经》里,我们现在熟悉的好多植物都有奇怪的名字,让人在惊诧之余有了探秘的心理。读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对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时,我一直在想,这是多么柔婉细腻、情意绵绵的场景。荑是茅草,那么“彤管”是什么?迄今没有定论。有人说是红色的笔。让人怀疑的是,那时有笔吗?即使有笔,又如何书写呢?有人说是乐器。假如是乐器,男子因何不当即演奏起来,以乐声表达自己的心曲,而是反复玩摩呢?后来看到另一种说法:彤管可能是辛夷花。这让人豁然开朗。辛夷兰每年早春开花,花先叶开放,开约一个月,蔚为壮观。虽然此时乍暖还寒,枝头雍容华贵的紫花,优雅飘逸,芳香诱人。少女为何不能将花送给自己的心上人?春天原本就是爱情的季节。爱情正如辛夷花,有些不沾世俗的气质,有夸张的坦荡与豪放。

  即便不是爱情,辛夷给人的感觉也是美的。“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的《辛夷坞》给人一种自然幽极的感觉。人花同在,寂静悠然,悠闲恬静的禅意,全无做作之态。“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他乡春残,诗人想到故山的春光:黄莺隔着树叶交相啼和,呼朋引伴,辛夷花迎着迟迟春日灿烂地开放。怀着热切的心情,诗人回到家乡寻找慰藉,哪怕是看一眼飘飞的杏花也好。

7、唐代诗坛中有不少诗人爱竹成性,诗必咏竹,而且各具文采,自成景观。

  王维写竹,清幽绝俗,空明澄净,捧出一颗远离尘嚣,逍遥自在的诗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一个人的世界,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神,无功利诱惑,无应酬打扰;有翠竹为伍,有明月为伴。操琴演奏,天籁之音,流自心底,鼓荡山林;凝神长啸,一腔心曲,融入自然,回响夜空。诗人弹奏心灵的乐章,长啸孤独的美丽,沉浸在了一个独立自足、自娱自乐的天地里。  

  《竹里馆》描写一个人和一山竹、一轮月的故事,王维的另一首诗《山居秋照》则描写一群人和一个理想的故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借一轮明月,一脉清流,一片翠竹和一池荷叶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优美迷人的理想世界,也含蓄地表现出诗人追求宁静,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  

  杜甫写竹,善于借竹布景,以竹传情,有爱有恨,见情见性。《狂夫》抒写老杜穷困潦倒中的少年狂劲:“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筠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滋润,荷花灿烂,微风吹送,清香可闻。惨淡凄凉的老杜竟还能如此欣赏草堂美丽,娟娟净竹见证了诗人一颗老顿疏狂之心。《倦夜》也写竹,传达的是一种沉郁悲凉。“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诗歌开头四句写绿竹庭院,朗月星稀,渲染秋夜的清冷、沉寂,烘托诗人忧虑国事,悲悯战乱的情怀。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那萧萧翠竹,滴滴竹露,更倍添凄凉。  

  钱起写翠竹,劲健挺拔,气格高迈,诗人引为知己,亦是气节之士的化身。“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暮春归故山草堂》)。诗人在景物枯惨的暮春时节回家,所见是辛夷凋尽,杏花飘零;所闻是黄鸟稀疏,好音不再。一派春光已逝,花鸟枯淡的景象,一片凋零破败,空寂冷清的气氛,内心自然是无恨伤感。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诗人意外地发现了山窗翠竹,它们兀傲独立,清劲挺拔,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以一种高贵而坚强的方式迎接主人的归来。从它们身上,诗人发现了一种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高贵品格。诗歌写竹实乃写人,竹人一体,物我相亲,烘托出作者耿介清高,不屈流俗的高尚人格。清代诗人郑板桥有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唐求有诗:“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霜雪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庭竹》)两诗均是讴歌翠竹“不改清阴”的品格,亦是对古代君子心目中一种理想人格的形象写照。  

  晚唐诗人李贺一生愁惨,功业不遂,多有咏竹伤心,抒愁写愤的诗篇,《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是典范之作。“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李贺才华绝世,抱负高远,本想轰轰烈烈,大干一番,希望自己能象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结果却无人赏识,只好僻处乡里,与竹为邻。心中怨愤、失望可想而知。诗人表面是在写竹的愁苦怨情,实则抒写自己困顿穷愁的人生处境。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

8、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所谓“湘妃竹”,正是借竹子的“坚贞”“高雅”“气节”表达古人的多情,忠贞的那份情感。

  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如宋代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清代郑板桥更是留下了许多咏竹的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 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此外表现高风亮节的,如“自是子猷偏家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表现顽强生命力的,如“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年”(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表现忠诚的,“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

 9、故乡,梦萦里的故乡,风尘沧桑的游子,可否记得你当年的模样。

 土垛口那倦倦斜阳,紫荆里那湿湿的雨巷,秋后的枫叶,严冬的晓霜,还有那孤寂的月光,牵引了多少游子的寸寸柔肠。

  风尘中的我归来了,归来了,立在斜阳里,疲倦的回首。

  想哭,想笑,想把所有所有跌跌撞撞徘徊异乡的凄苦说给你听,听听,听听你曾钟爱亦钟爱着你的赤子,给你的土屋,你的老树,你的小溪和你的浩浩芦苇荡,低吟我曾有过的所有辛酸和悲凉。

  残灯旧梦忆故乡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0、嫦娥揽镜自照,顾影轻叹。失神于镜中如花似玉又落寞的容颜,不觉仙镜跌落,成为一江清冷冷的丽水,光可照人,夜夜流淌的是悔偷灵药的幽怨之情。

  风月无情人暗换。时光漂淡了厚重的幽怨,江水剩清寒。晨光微曦,一支长长的竹篙,轻轻地撑开了清晨惺忪的眼睑,更有几声鸟鸣叫醒了春天的耳朵。满山缭绕的雾气混合着松树的芳香,把周遭的浊气、燥气轻轻搓揉。渐渐,雾的轻纱被风层层揭去,一树树的杏花,憋着粉红的笑,向阳处,噗嗤--噗嗤--,绽开成一朵又一朵,一树又一树。我的文字,在这里与它们邂逅,因了它们蓄满了饱胀的意象。附着枝丫坠坠地挂着,只待又一阵的风起。

    或飘向某座白墙灰瓦,因为所有芬芳的故事都开始在一条水边,在水盈盈的眉眼里晕开。但见杏花疏影里,他挑一弦高山,她抹一记流水。他扬眉,她敛容。从此后再无枕着思念,将心头的缠绵化作晶莹的珠串,濡湿着荆刺间的瓣蕊,渴望与蝶双飞的焦灼。琴声婉转相合,轻柔洒落江面。

  或是向那云之深处,去寻那洒脱的隐者。看他轻捻髭须,轻吟: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或是落在羁旅的者的衣襟上,听他孤独的足音层层叠叠,落下一行长长的叹息----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或者,只是随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1、古往今来,多少仁人雅士,赋诗抒情,咏竹品竹,饮酒寄怀,数不胜数。板桥专画竹,题竹六十九,“君子之德,大人之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爱竹执着,淋漓尽致,近乎痴狂。

  幽竹四季绿,清脆影欲滴。深竹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伴竹迎朝夕,歌竹吟高亢。“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生绕凤池”,开门复动竹,疑来是故人。仙境雅清爽,意趣岂能平?!“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尺泥”。回首青山应有意,幽竹笙歌甛醉人。

  竹癖苏东坡,“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板桥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不赞春风和秋风,新篁初放夏月中。驱署萌豁胸,婆娑不可言,“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竹声万户行,寒色五陵松!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此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清阴固本色,株株君可知。“新竹高于老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未出土时先有节,已上凌云更虚心”。“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影缕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清素高洁竹,酷暑幽可贵。从容生凉风,霜雪尤绿翠。“天寒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可知”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静逸深邃,月影斑斓,微风过竹枝,轻敲寒玉惊 ……

  筛月牵诗来,笼烟伴酒杯。南窗轻睡起,萧飒雨声回。庭前桂花馨怡人,池边修竹净少春。“情根万劫总难消,帝女余悲寄碧条。亦有怀人千点泪,盈盈滴作海棠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襟怀深山黛翠色,竹影琼台月下奢。不问汉宫谁可拟,清风摇曳旷时悦。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42

[新一篇]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舊一篇]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