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

  [译文]  叹息人生,最难的是亲友欢聚,容易的是亲友分别。

  [出典]  北宋 寇准 《阳关引》

  注:

  1、 《阳关引》 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2、注释:

    阳关引:此凋始于宋寇准之词作,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本桨括王维《阳关曲》而作。因寇词中有“听取《阳关》彻”句,故取作词调名。此调为双调,前、后片各八句,共七十八字。

 

 

  3、译文1:

     边塞长满荒草,云烟光照一片辽阔,渭水的滚滚波涛如呜似咽。春日的早晨久雨初霁,轻飞的灰尘已经收敛,出征的鞍马正开始出发。指着青青杨柳,又是可以随意攀折。激动得内心黯然,知道还有后会,要在什么时节?

  再喝完这一杯酒,纵情歌唱他一阕。感叹人生过程里,不容易欢乐相聚,却极易离别。且不要推动要尽情喝醉,听一听“阳关曲”演奏吹彻,怀念故人远离千里,从今开始作伴的只能是明月。

 

 

  4、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字平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太平兴国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累迁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公元994年(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为官敢直言。宋真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反对王钦若等南迁主张,力主抵抗辽军进攻,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南濮阳)前线亲自抗敌,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为王钦若所谮,罢知陕州。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刘皇后预朝政,准密奏请太子监国,事泄,为丁谓排挤,罢相,封莱国公。后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卒于贬所,谥忠愍。着有《寇莱公集》七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全宋词补辑》另从《诗渊》辑得一首。

   钱惟演任洛阳留守时,有一次宴会时问诸宾客:“你们知道寇准罢相被贬的原因吗?应该是他晚年生活奢侈、说话不谨慎、追求生活上过度享乐导致的结果。”欧阳修回答说:“娱乐人之常情,最多也只是个人的道德缺陷,还不至于引起大灾祸。寇准倒霉的原因,主要在于他老不知退,一把年纪了还占着位子。”(《渑水燕谈录》)  

  欧阳修看到了娱乐是人的本性,是有眼光的,但对寇准的内心,他还缺乏同情的理解。

 

 

   5、提起“阳关”,人们很自然地容易想起唐代王维的着名诗篇《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谱成歌后,又名《渭城曲》,或名《阳关三叠》,以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须一唱再唱而三唱也。寇准(961--1023)这首词中的许多词句,即从王诗脱化而来。

  古往今来,诗赋中咏离别的作品极常见,而宋词中此类题材尤多。但寇准此词,一洗前人儿女沾巾之态。诚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所说:“寇莱公《阳关引》,其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前一句写色,后一句写声。色授声传,意境壮阔。读者试瞑目细想:在广漠无垠的边塞草原上, 听渭水低吟,岂不更添行者之惆怅和送行者之伤感么?又恰值春天的清晨,宿雨初霁,尘土不扬,行者跨上征鞍即将出发。此时此刻,尽管人们的心情沉重,其感受却相反地越加敏锐。“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词人见柳色青青,难免更牵起依依不舍之情,故轻轻地攀折下柳条以赠行者,以壮行色。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此词用“动黯然”三字,便极好地概括了这种销魂神情。“知有后会甚时节?”再经这么一问,其凄凉不可耐的离情便跃然纸上了。

  上片四十字,隐括了王维《渭城曲》的前两句,以着力渲染临别前的氛围。下片三十八字,进一步融化了《渭城曲》的后两句。白居易诗云:“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寇准虽别情满眼,而对酒当歌,仍慨当以慷地殷勤劝饮。所谓“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其实何止一杯、一阕?行者行行复止,送行者送送仍留,往往便一杯更一杯、一阕更一阕地延宕下去。因此词人用“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一句,表达出普天下人最常引为憾事的惜别之情。

  白居易《对酒五首》(其四)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寇准此词云:“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歌曲的最后一遍为“彻”。“听取《阳关》彻”,也就是“听唱《阳关》第四声”之意。寇准把自居易的十四字精炼成十字。且不限“相逢”之后,使含意更广了。这种以少总多的表述手法,也不失为一巧。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它虽然是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两句中脱出.但用作结尾,融情于景以写情,其神韵自更为悠远。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中秋》)即与此同辙。

  这首词通篇写离情,却不用悲切字眼。篇中虽黯然心动,篇末终寄意于明月。因此至今读来,仍觉得它悲而壮,豪而婉。当宋初词风沉潜于艳冶之际,此词真堪称为不同凡响。

 

 

    6、宋词所表现出的风格颇为众多,或清隽旷远,优美明快,或质朴自然,雄杰安逸,或豪放无忌,委婉清新。送别,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能强烈地表达感情流露的体验,在宋词对其的描写与表达上也颇具风格,为宋词在感情上的述写上创造出了广阔的前景。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光彻。念古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寇准《阳关引》)

    寇准的这首词,是写在长安渭桥上送友人出征时的别离之情。“长安渭水上,有三座桥,即中渭桥、东渭桥、西渭桥。长安人送人西去时,多在西渭桥话别或饯行,并折柳枝赠行。”(《三辅黄图》)“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用清新流利的手笔,描绘出了送别时难舍难分的伤感与痛楚。在众多送别的诗词中,作者们都着力描绘了在浓浓的春意中,送别故人远去的情景,点睛之笔也落在“杨柳”上,更多地是表达一种留恋与挽留之意,其境可观,其情可叹。“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在对自身情感的表达上,颇同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酒相送,表达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与生活底蕴,同时也借喻互相之间的友情永远长久。离别时,赠予远行者一杯溶有浓浓神情的热酒,用这潇洒的方式为去者饯行,为那份凝重伤感的场面增强了一份欢快的气氛,用来告诉友人不必为自己担心,同时,也由此掩饰和遮挡着作者自己内心的伤感和无奈。“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在生活与生命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所以,朋友之间的相聚,似乎很难,即使相聚后却又不得不轻易的离别。作者用自己的真切感受在抒发着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友人的留恋,文字平实朴素,富有感情,达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念古人,千里自此共明月”,作者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表达出了或许只有月亮才能维系他们之间的精神世界的感慨。寇准在对该词的表达上自然清新、富有深情,是一首优美伶俐的送别词,令人回味深思。

 

 

    7、在送别的词中不佞偏爱这首寇准的《阳关引》。清晨,塞外,边草,朝雾如烟,浩淼渭水,波声如咽。春雨降飞尘,一派清凉。鞍马齐备,正是将行之时。杨柳依依,心绪黯然。人生苦短,不知来日可有再会时?且尽这杯中之酒,再放声高歌。造化欺人,偏叫世人欢聚短暂,离别苦长。休说沉醉,莫辞杯酒,听那《阳关曲》,自今而后,故人已是千里之外,再念想时,只能遥对明月以寄情丝了。

    此词虽短,却情真意深,取景阔朗,抒情真挚,且哀而不伤,颇具初唐风骨。一句“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道出多少离人心中悲苦。诗人下字亦稳,如“阔”,“咽”,可谓是以一字活整句。自唐以降,科举以文取士,文而优则仕,故政治家多能为文,下笔千言,挥毫万字,屡见不鲜。寇准亦如是。钱钟书《宋诗选注》尝言寇准诗承王右丞韦苏州,唯其七言绝句不依傍前人,最有韵味。 

 

 

    8、《阳关引》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我却说,“叹时光,最难欢聚易离别”。

    这个周末,不外出了,呆在宿舍里听几首钢琴曲,听几首歌吧。忙碌了好几个星期了,很怀念这些音乐了,远离音乐一段时间,才真正体悟到鉴赏家说的“绝响”。再睡睡觉,读几页书,写点文字,给良久未联系的友人发封邮件打个电话。

    时间过得真快,不过就写了一篇回忆中学时代的小文,兄弟来这里小坐了一会,吃了顿饭,和宿舍的小兄弟说了几句闲话,大半天就过去了。有首歌说生活“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去未来共斟酌”。这七八个小时,感觉也就是几首歌的功夫。所以寇准说过,“更尽一杯酒,歌一阕。”,一阙歌也就是现在的啊。       “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

    其实最容易分离的还是时光,是现在的自己,过往的自己。

 

 

    9、某日看书时,看到一句词,“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很是有感触。人生仿佛是由一幕幕生离死别组成的电影。欢聚的画面少,离别的时间长。即使是相聚的时刻,也会令人萌生出“而今乐事他年泪”的感叹,别离之苦可想而知。难怪历代词人会赋出这么多令人深有同感的离别句子。

离别之苦,也只有“我思君处君思我”的情怀可以聊以慰籍,减少些许的伤感。故此久别重逢、鱼雁往来时,通常也要搭上一句 “我很想你,有想我吗?”这类的话语。当然了,如果对方回的是“很想你”。心里便觉得很安慰,即便是故人已在烟水茫茫的远方,有着未知相会是何期的怅惘,也可以继续的等待和想念了。

 

 

10、下车一看,既不见城,也不见关。司机没下车,我不好意思让他做向导,只能自己寻找。只见一个被铁栅栏围住的一个黄土高墩下,孤独地矗立着一个石碑,赫然写着“阳关故址”四个字。我抬起头,打量着这个高墩。这难道就是阳关?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片刻,直觉告诉我,阳关早已不复存在!唯有身前这高墩才是阳关唯一的遗存。这是一个在岁月的风雨侵蚀之下唯一残留下的汉代烽火台,象一个苍老不堪的老人,踞坐在大漠之中,陪伴他的已没有诗酒酬唱,也没有胡茄、羌笛,只有高天流云与大漠风沙!

    这里没有巨石,没有砖瓦,烽火台是由一层土、一层草夯垒而成。用手摸摸,这是汉时的土,这是汉时的草。“秦时明月汉时关”,而今,天上明月依旧,而汉时名关荡然。尽管我早已想到现实中的阳关与我心中想象的雄关有差异,然而倾圯坍塌到近乎荡然无存的这般模样,却实在是出乎意料。这儿难道就是承载了千年离愁别绪的阳关?这难道就是那《阳关三叠》中传唱到今天的西陲古城?面对残存的烽火古台,我怅然若失。心中的阳关坍塌了,坍塌得竞如此厉害。

    我独自徘徊在烽火台前,迎面劲风浩荡,脑海里浮现出的不再是《阳关三叠》那温婉的旋律,而是当代中国最寂寞的歌手张楚那《西出阳关》的悲凉歌声:
“我坐在土地上/我看着老树上/树已经老得没有模样。/我走在古道上/古道很凄凉/没有人来/也没有人住。……我读不出方向/读不出时光/读不出最后是否一定是死亡。”
曾几何时,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雄关通衢,一条阳关大道从这里铺展到天际,辚辚的车轮从路上碾过,杂沓的蹄声从路上响起,商振的驼队驮着中原的绸缎、茶叶、瓷器,沉甸甸地走向天涯的大漠,直抵中亚、罗马……

    这阳关,这西行之人的必经之地,这里曾经铺张过多少盛筵席!临行前总有人折柳一枝,和上一曲,然后是一饮而尽杯中琥珀美酒,上马,绝尘而去。平沙千里,送行者虽不能真正看到千里之外,但定是站到夕阳落尽,站到风沙遮住远行者的身影才罢。

    是因为海运的兴起使得这条陆上的丝绸之路不再延续,抑或是因朝代的更替、战火的漫延使得阳关不再成为通关边卡,我不得而知。然而阳关毕竟是坍弛了,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成为让所有前来寻访它的人心头永远的痛——因为人们反复经历着与古人相似的情感,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换了角色。可是,“阳关”这承载这份情感的舟船,却已悄然淹没,荡然无存。

    风紧了,虽有太阳,但高处不胜寒,还是回去吧!

    在回程途中,司机见我神情嗒然。便道:“你们这些文化人,心有千千结,一首《渭城曲》让你们大老远赶来寻踪怀古,还这般伤感不已。其实大可不必,现实中的阳关是难以永久不变的,有兴起必有坍塌,而诗句中的阳关则永远不会坍塌,因为它搭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先生,还是好好地保存好你自己心中的阳关吧!”这司机可真有水平,我只觉得心中猛可地一动,是啊!文化有着亘古不易的魅力。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人,竞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患,”我顿有所悟,紧锁的心扉射进一缕阳光。

    阳关是不幸的,因为随着商旅的晏息渐致坍塌,倾圯得这样快,而相距不远,当年作为军事要塞的玉门关却至今仍雄姿依然,这是怎样的一种历史选择?

    可阳关也是有幸的,有幸在经过了大诗人王维那如椽之笔的点化,使它永远地屹立在后世百代文化人的心中,纵然时光逝去,纵然经历磨难,也不会荒芜,不会淹没。

    尽管今天我悲悼似地离去了,尽管阳关已荡然无存,可明天、后天、明年、后年直至千年,一定还会有人来,冲着王维那首不朽的诗作而来,来消受这千古绝唱的阳关遗韵——“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沉醉,听取《阳关》徼。

    天苍苍,野茫茫,车如舟,沙似浪,我行走在告别阳关的归途上。

    今后也许我不会再去阳关,但我仍然会吟唱阳关。

 

 

    11、告别灞桥的烟柳,挺起男子汉的坚劲,我沿着风沙漠漠的古丝绸之路,走进马革裹尸的悲壮,走进马踏飞燕的传奇,走进玄奘的故事,走进“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苍凉,听听“阳关三叠”悲戚的旋律,触摸一下历史深处的凄怆……

  阳关,你在哪里?我多想像岑参一样仗剑骑马,披一肩猎猎风沙,马蹄敲一路古典的浪漫,去叩响你森严的铁门,捕捉一缕古西域的诗情……

  出了敦煌市,我们的丰田车一路颠颠簸簸向西奔驰。我目不转睛:远处。高处。横竖。沙丘连着沙丘,坟冢一般排列着。

  风也悲鸣沙也悲鸣,却没有遥遥塞马的遥遥悲鸣,没有号角连营,角吹震天,只有满目的荒凉,死亡般的沉寂。

  呵,阳关只有留在古人的韵里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往今来,吟咏阳关的诗篇很多,我读过的就有上百首。王维还有“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张祜有“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出阳关第一声”。杜甫也有诗云:“弱水应天地,阳关已近天”;白居易也曾放歌“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至于受王维《阳关三叠》的影响而写阳关的诗篇更是多如繁星了。五代南唐孙光宪的《酒泉子》一词,也是受《阳关三叠》的影响创作出来的,读后令人感慨唏嘘,不禁鼻酸,其词曰:“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到了宋代,一代名相寇准,干脆就以王维的《阳关三叠》诗意,自制一首《阳关引》词,尽意地发挥了王维的意境。曰:“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这首千古绝唱,曾给人留下多少阳关的牵念和向往,那悲婉的旋律,那凄楚的诀别,怎能不使文人骚客回肠荡气,热泪潸然?我想象得出:春意朦胧的时节,客舍杨柳青青,烟笼灞水。在这怨风愁雨的凄凉景色里,设酒送友远行,渭水一别,天各一方,难聚易别,依依不舍,斟上满满一杯酒,也斟满朋友的一片深情厚意,泪水伴着酒液,咽进肚里,酸甜苦辣涌满心头。因为“西出阳关”,再也难遇到“故人”了,怎能不咏歌嗟叹啊!

  阳关情结,成了古人离愁别恨的象征,成了悲凉凄怆的意象。

  我千里迢迢穿过河西走廊来寻觅阳关,摭拾古典诗词的意境,感悟历史,感悟人生,感悟古代文人的情结——那是一种生命文化,去寻觅他们浪迹天涯的心路,寻觅他们漂泊无定的歌吟……

 

 

    12、春色从来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最恨那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怕只怕你我一世情缘,也终究笙歌散后酒初醒。多少旧欢往事、只赢得潸然泪下。休说盟誓天为证,我不信,天若有情怎不老?信誓旦旦永远只适合在那花前月下,温柔乡里。痴痴的情啊,你是千回万转萦不断!缘起缘灭间,你是玉楼空锁满庭花雨香。一朝春尽,终须是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曾以为,你是那千年的暗香浮动,我就是那一刻的黄昏淡月;你是那千年前闺阁中的那盏孤灯,我将是你剪在窗纸上瘦瘦的清影;你是千年那滴啊总也滴不完的绵绵秋雨,我也会是宽大的梧桐叶子,让你无悔地淌过我的身躯;你是那千年前小塘中不染纤尘的荷莲,我会是那江南采莲的双手,满欢满喜地将你摘走;你若是啊,你若是千年那个宋词里的女子,我必定是替你画眉的官人。

  只是当我遥望着这碧天净如扫的时候,我心依然。只是当我凝视着红英落尽青梅小的那刻,我心依旧。只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为谁归去又为谁来?愁眉与谁展,海棠替谁栽,薄纱为谁裁?

  双蚕成茧共缠绵,更结后生缘。其实,我岂只是心痛,我将是一生的痛心。惜缘终是无缘终,既是梦,就是空。天,且让我再次回到唐诗宋词的月明中,一任我徘徊在冷寂的小园香径里。天,且让我再次久醉在唐诗宋词的花阴里,一任我忘了今夕此时是何年,也忘了一江春水恨与愁。我情愿人比黄花瘦,情愿不知归路。此后,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那只是梦境。

  只是不知那多少梦魂中,迎合那千载的相见,还得似、旧时么?

 

 

    13、自古至今,数千年的悠悠岁月,太平盛世、阖家团圆、安居乐业的景象都是极其短暂而罕有的,战乱、饥荒、苛政、征戍、徭役……乃至最日常不过的行商羁旅,都使得夫妻别离,家庭残缺,天各一方。人生最苦,少年不得,鸳帏相守。叹人生如寄,家如旅邸。这边厢叹:“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那边厢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正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千古一字最伤神,惟别而己矣。

     但是,即使是夫妻团聚、老少同堂的完整家庭,不也有“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的贫困、“白发时下难久居”的潦倒,不顾“舍中儿母牵衣啼”,愤而“拔剑东门去”的铤而走险么?即使久别的夫婿觅得富贵,衣锦荣归,不也是有“秋胡戏妻”的悲剧发生么?“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一叶随风忽抱秋,纵使归来不堪折。”山郭依旧,人事皆非,纵使归来亦断肠。纵使归来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那个曾经令人梦萦千遍魂追万里的“归”字,到头来竟是如此的虚妄。

    究其根本在于,在自然空间的无穷广阔、时间的无情流逝眼前,人的力量实在是太过渺小、生命的历程也太过短暂,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在波诡云谲的社会、旦夕祸福的命运眼前,人生的里程也是如此的茫然无助、柔弱无依,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聚散元无据。少小之时,身体孱弱,得父母膝前即安然所在;及至成人,气血充盈,寻配偶怀抱为情感寄托;寒暑年龄,老之将至,飘泊者思归故里,为宦者退隐田园。惆怅人生不满百,一事无成头雪白。回首一生,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一切悲喜苦乐,皆如朝露闪电,如梦幻泡影。衰躯残年,何处可寄?认真是“急急流年,滔滔逝水”,“百岁光阴,七十者稀”,“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

 

 

    14、离别很近,只不过一个转身的距离。

  在这个深深的夜里,一切都停顿了,只有歌声、只有我们。叹人生,最难欢聚易别离。但是,生活很长,而思念很短,一个寂静的夜、一轮皎洁的月、一支寂寞的烟,就是一段故事。

  歌声不经意间停止了,继而是深深的沉默。无需诉说,我知道你们在想着什么——故乡、父母、朋友,恋人,还有这个陪伴着你们多年的海岛,这里的风、云、日、月,花、草、树、木……还有无法忘却的一段段的日子……

  离别总是要来的,一如季节里的花开花落,周而复始。但是,离不了的是彼此经年的情义,还有,还有散落在生命中的日子和那些属于我们军人的记忆。

  那么,就让我们放声高歌吧!惊散了云、叫醒了夜、吼走了月、唱出这个季节里最后的离歌……

 

 

    15、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方寸间,历数世上桑田沧海;时空里,细念人间暑往寒来;是友人,星移斗转情意不改;是知己,天涯海角永记心怀。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49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