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译文]  白日与彩云交相辉映,长空与大水共显清新。

  [出典]  南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

  注:

  1、   《登江中孤屿》 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      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      寻异景不延。

     乱流正趋绝,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      蕴真谁为传。

     想像昆山姿,      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      得尽养生年。

  2、注释:

     历览:遍览,游遍了。

     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这二句是说永嘉江的南岸已经游赏多次,而江北却很久没去了。

  迥:迂回。这句是说因为心里急于要罚邰希葜奇景新境,所以反而觉得道路太远了。

  景:日光,指时间。延:长。这句是说因要找寻奇异的景物,所以更感到时间太短促。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媚:优美悦人。

    中川:江水中间。这二句是说船正迅速地从江中横渡,突然发现优美动人的孤屿山在江流中间挡住了去路。

  空水:天空和江水。这二句是说天上的彩云、丽日相互晖映,江水清澈,映在水中的蓝天也同样色彩鲜明。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这二句是说孤屿山如此明显的美丽风光无人游赏,那么其中蕴藏神仙的事就更没有人去传述了。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缅邈: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这二句是说自己看到孤屿山便联想起昆仑山上神仙的风姿,因而感到和人世的尘缘就更加离得远了。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这二句是说自己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心居住在海隅就可以养生尽年。


    3、译文1:

     江南遍览游厌倦,江北荒废久未见。猎奇绕道远周旋,寻异倍觉时短缺。横流急冲浪翻江,孤屿娇妍水中央。白云丽日相辉映,水天一色共澄明。神奇绝世无人赏,天然本真谁来传。想象昆仑神韵姿,凡尘无缘遥相阻。从此领悟安期术,终老孤屿养生处。

    译文2:

    江南游历遍了,已无新奇之地,不免令人厌倦,而江北的奇山异水很长时间未游览了。怀着发现新奇胜景的急切心情,反觉得道路遥远,时间太短促。船从江中截流横渡,迅疾驶向江中孤屿,那孤岛耸立于江水中间,妩媚动人。白色的云朵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交相辉映,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水天一色,多么澄澈鲜明。此等山水显现出的灵秀奇景,世间无人欣赏,而深藏不露的仙人有谁为他传述呢。看到孤屿山,联想到昆仑山上仙人的绰约风姿,顿觉自己离世间尘缘之事是那么遥远。我开始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不老之术,只有归隐于山野之间,才能安心养生,以终天年。


    4、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小字客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灵运仕刘宋时为永嘉太守,历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

   刘宋初期,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丰富了描写山水的技巧,使山水描写从附庸玄言诗到蔚为大观,演变成山水诗,开拓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崭新的题材领域。

   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作永嘉太守以后写的。在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谢灵运诗喜欢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其作品《山居赋》颇有名。与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5、这首诗以奇异风景自比,借美景无人赏识,喻自己美才不为世用,最后以怡然安居自慰惆怅。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开头一段写游江北探寻新异胜景的急迫心情。江南不知游了多少遍,江北未曾仔细看过。我曾经怀着猎奇的心情,不惜绕道寻求新的发现。当看到奇异美景时,又遗憾时间过的太快,来不及尽兴就匆匆离去。

 

    “乱流正趋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这一段写诗人发现孤屿山的惊喜以及对其美景的描写。“乱流”指船横绝水流直渡,就是说照直横穿江水而过。诗人突然发现从未见过的立在江水中央妩媚动人的孤屿山,没有绕道,迫不及待的横江而过直冲孤屿。“趋”字突出了如箭一般的穿行速度,传神的写出诗人登屿探胜的急切心情,这里既形象的刻画出横江直渡波涛翻卷的船行画面,同时暗含着诗人心潮澎湃的游览激情。“媚”字,既刻画出孤屿神奇诱人的魅力,又刻画出诗人欣喜愉悦的感受。下面两句紧接着刻画了这个人间仙境的具象魅力: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灿烂的太阳相互映衬,明净开旷,倒映在清澈的水中,水天一色,这囊括了天地宇宙的清明世界,不就是诗人心灵的向往吗?诗人从被排挤的仕途绝望中,渡入这包容天地在内没有尘俗污染的天地真空,深深感到这才是遗世独立者绝妙的栖息境地。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灵”句是说孤屿有直立挺拔的秀美灵气,遗憾的是世人不识它的卓然奇美,没人能够欣赏它的神异天姿。“蕴真”指天然之趣,因为没人发现它蕴涵的天然趣味,所以没有人传颂它的美德。这里有借物自喻之意,谢灵运才华横溢别有一番奇特抱负,却一直得不到朝廷重用。因为没人认可,所以才沦落到荒僻的海隅,然而就是在这海隅中,他发现了与自己心灵对应的囊括宇宙的别异洞天。这怎能不引起诗人的浮想联翩呢?“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诗人由永嘉江中孤屿的灵异奇景,想象泛化出昆仑山宏伟的神韵仙姿,由开旷的仙灵之境诱发出飘逸脱俗的神思。孤屿山美,昆仑山更美,可惜昆仑山太遥远,自己尘俗未尽,无缘登上昆仑山的仙境。昆仑山在神话传说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最有影响力的是《穆天子传》中穆天子上昆仑山与王母娘娘瑶池相会成仙的故事。诗人也想摆脱尘世烦恼,成仙羽化,但因为自己修炼不够,离仙道缘分太遥远,到不了遥远的昆仑仙山。既然上不了昆仑山学不了穆天子,就学安期生的养生术在孤屿山的人间仙境修炼长生也好。“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安期”指的是《列仙传》中的安期生,就是秦始皇东游时遇见的那个东海千岁神人。这一段由山水的神奇之美,诱发了诗人对遗世脱俗的崇高人生境界追求,他决定像安期生一样放弃功名利禄,安居孤屿养性怡情,修炼长生之术。

 

    本诗触景生情,縁情造境,表现了诗人清高远大的追求,从而揭示了诗人怀才不遇厌世疾俗的孤愤。在孤屿山特有的山水灵气的启发下,诗人寻到了安期生式的生存慰藉,坚定了遗世独立的信念,从而为自己独居荒岛中的苦闷寻到了消遣化解的出路。

 

    本诗在一连串的游山意象中蕴含了诗人现实的人生体验情感。“江南游倦” ,蕴含着诗人在生存体验中的疲惫与厌倦;“江北寻景”蕴含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乱流横渡”蕴含着诗人官场沉浮的挣扎;“孤屿养生”是诗人决意选择的归宿。本诗言简意赅,意境优美,活像一幅奇异生动的简笔速写,其诗情寓意贴切生动,又像一幅精彩的自我意识流动图。


 

    6、该诗运思精凿丽密,取势宛转屈伸,可谓匠心独运。欲写江屿之秀媚神奇,先写江南胜景历览之倦,一抑一扬,对比鲜明。然后又一笔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遥想昆仑山仙人姿容,神会古代安期生道术,进一步烘托和神化了孤屿的幽丽神奇。如此前皴后染,虚实交错,不仅突出了孤屿之美、之奇,也有效地寄寓了诗人孤傲不遇的主观情感。结构绵密而意脉一贯,情景相生而物我融一。

  其次是语言精丽工巧。表现在遣词用字的锻炼、传神,如倦、旷、趋、媚、灵、真等词的恰当运用,就使全句意态飞动而蕴含深厚;而乱流、孤屿、云日、空水等意象,亦无不巉峭奇丽。再是用了不少对偶句,不仅十分精工,大致符合后来律句的平仄,而且皆能出之自然。这在声律学尚未建立之前,不能不令人惊叹诗人的神工巧铸、鬼斧默运了。


 

    7、谢灵运的足迹,踏遍永嘉郡的山山水水,一年时间,他又游览了华盖山、海坦山、南亭、瞿溪山、仙岩三皇井、梅雨潭、白岸亭、盘屿山…… 每到一处,均有纪游之作;每一首诗出,传至京城,王公显贵、市民百姓争相传抄。其永嘉山水诗最为人传诵的是游览江心孤屿和登池上楼两首。《登江中孤屿》有名句:

乱流趋正绝(江水浩瀚,截流横渡),

孤屿媚中川(孤屿耸翠,独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日光云影,交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秋水长天,澄彻明艳)。

孤屿现在叫江心屿,岛上又有文天祥祠堂,江心寺庙有南宋状元王十朋的楹联,寺庙内有宋高宗的真迹刻石。

《登池上楼》诗有名句:

池塘生春草(俯视池上,堤塘岸边,长满了春草),

园柳变鸣禽(翘首园中,禽鸟欢歌,叫绿了杨柳)。

钟嵘《诗品》评这一联诗,引用了谢灵运自己的话说:“此语有神助,非我有也。”这两句诗的妙处在“笔到天成”,毫无雕琢痕迹,如芙蓉出水,清新可爱。

灵运在温州的其他诗亦多有脍炙人口的名句,如离开永嘉返归故里时写的《初去郡》诗,有“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至今亦为人所传诵。兹不赘举。他的永嘉山水诗,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正式产生。

    谢灵运以自身的忧患,化作优美的情思,将永嘉的山水诗化情化,极貌写形,刻画入微。他的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不是抒情诗的附庸;促使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使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谐和;标志着中国诗歌对景物描写从抽象到具象,从写意到摹状,从重比兴到兼重赋体,从启示性到写实性的一次巨大转变;他的模山范水以消解心中忧患,使山水自然成为失意的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谢灵运49岁被杀害,是中国诗歌史、文化史、宗教史、思想史上的一大损失。他的悲剧结局是中国中世纪政治黑暗所造成的。其社会悲剧性反映了文士大夫、知识分子与武人政治、军阀统治斗争的失败。其历史悲剧性反映了思想家与政治家、阴谋家,道统与政统(权力统治)斗争的失败。但是谢灵运的悲剧有其自身思想悲剧性,即世界观方面的原因,这就是他儒道世界观的的矛盾和冲突,他明知有杀身之祸,也知道应该隐居避世,全身远害,但妄想积极用世,获得权力,重振谢氏家声。此外还有其性格悲剧性,他的诗人性格,使他感情起伏动荡,又偏于狂狷、躁急,不善于保护自己。


8、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不少诗人都曾留迹江心屿,其中南朝谢灵运的尤为出名,“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不与世俗为伍,不趋炎附势,孤立与瓯江中,看潮起潮落,花谢花开,云卷云舒。这是我们这个浮躁的世界所需要的,也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宁静。


9、当我第一眼望见江心屿时,我的眼睛瞬间定格在了江心东塔下一颗高大的香樟树上。柔和的春风吹动着它新生的浓密嫩叶,摇曳着它遒劲身躯上的条条枝干。香樟树枝叶连理,扩散生长,遥望着滚滚瓯江,似乎在向游客热情招手。

低头间,我的眼帘映现出洒落满地的一片片枯黄叶片,有的落入草地、有的落入泥土、有的飘进水塘。一阵微风吹来,又一片枯叶委地,寂然有声,似乎走完了它生命的旅程。
我不禁一叹:大好的春光,怎有那么多枯叶落地呢?难道春天里还有秋天吗?望着孤岛远方潮起潮落的瓯江,我的心中忽然想起了古人“芳林新叶催陈叶,长江前波让后波”这句,心中疑云,顿然消逝。

辗转四周,一颗颗香樟树都在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展示着绚烂的色彩,在阵阵春风中轻轻曼舞,留恋木叶徐徐陨落,喜看新叶静静抽芽。

我沿着江心屿东侧步行,脚下的枯叶随风飘摆,不知这落叶是否也触动了古人的神经。遥想千年,南朝宋初永嘉郡守谢灵运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时,他是否也有感于脚下的落叶,而感叹自然轮回、周而复始的生命演替呢?也许当受权贵排挤而任永嘉太守的谢公写道“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时,他苦闷的内心已经感到春天的希望,在盎然春色中将独居异乡的孤苦和官场进退的失意得以释然。那份苦痛淡化于冬去春来的更换中,那种情感升华在春草初长的迹象里。

谢公身影今尚在?只看江水滚滚流。沐浴着温和的春风,踩着纷纷而下的落叶,我愿此春意常常留驻,然而也难免“人间四月芳菲尽”。不管潮长长涨、或是无计留春住,我们且消受这无尽的春意好了,把它当做人生中的乐事,不是件好事吗?

傍晚,夕照中的江心屿难掩春意,依然在一片片绿色中望着江流潮起潮落…… 


10、江心屿是镶嵌在温州项上的一颗明珠,是历史之舟,是真正的“诗之岛”。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登岛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千古名句后,历朝历代的诗已累计达500余首。在中国,如此密集地为一座小岛写诗是绝无仅有的。那岛上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可能不经意间叠印在一个曾经叱咤风云,或名震海寰人物的脚印上。谢灵运、李白、杜甫、孟浩然、顾况、司空图、韩愈、陆游……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为孤屿带来了人文的芬芳。

作为我国的四大名岛,江心屿曾有过“海眼泉香、春城烟雨、塔院筠风、鸥江月色、罗浮雪影、海淀朝霞、翠微残照、孟楼潮韵、沙汀渔火、远浦归帆”等十景。远眺江心孤屿,双塔是映入眼帘的标志。西塔,始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年)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中空,平面呈六边形,原有楼梯盘旋至塔。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间多次重修,有木构塔檐和回廊,中间阶梯盘旋,可登塔 。

远眺双塔,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幻觉,这千年古塔,当是以云天为砚台,以时间为磨墨,书写江心屿沉甸甸的春秋岁月,今日温州的辉煌。 


11、一路的风光足以令你大饱眼福。映入眼帘的尽是些数不清的山——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仿佛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那里的山有的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简直是山浪峰涛,层层叠叠。还有的山则小巧玲珑,一座叠着一座,似乎像喝醉了的老头们,紧紧挨着。这里的山虽然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神秘,也不像“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那样婉转,但她有的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

     家乡的美,如果只限于相看两不厌的山,那就显得单调了些,当然还要水来衬。不错,这里的确没有“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那么壮观;也不可能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那么美丽;但至少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写的大概就是这里吧。的确,当凉风习习低拂过水面的时候,水上顿时会出现一条瞬间即逝的狭长的银色薄箔。这里的水非常清澈,能清楚地看到水里的鱼自由自在地游着。这里的水非常美,即使一些枯树叶掉在水里,也显得那么和谐。

    山清水秀绕人家。在山与山之间,稀稀疏疏地坐落着几户人家。傍晚,炊烟袅袅,一缕缕白烟从烟囱口飘向远方,多么宁静,多么自在,多么逍遥。

    我爱这美丽的山,我爱这美丽的水,我更爱这美丽的家园!


    12、布满月光的夏末的晚上,清风款款而至。假期的读书计划在今晚就要完成了,心灵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我走到了阳台。汉魏六朝的灼灼月光在岑寂的夜里舒展着羽翼,芙蓉颗粒一般的气息不竭地暗送,我和七十年前留连在田田叶子间的诗人一样,我想起了灵秀的江南。“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可算是过人头了,只是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流水盈动着荷的娇姿,辉映着蝉翼一般的月光,没有流水,缠绵感恻就少了一份柔情,诗人带着未见楼台烟雨的怅然,推开那扇虚掩着激情的门,遁入历史。岁月就是这样,当回忆着回忆,不经意中,人和事挟裹在光与影,流水一样卷入了回忆中,而流水算是最绵延不绝的古象了。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拉奥孔》中有:诗人要使我们在这些意象迅速涌现之中,相信自己仿佛亲眼看见这些意象所代表的事物。而在产生这种逼真幻觉的一瞬间,我们就不再意识到产生这种效果的符号和文字了。流水把情景和谐地交融,在它不断的涌现中,产生清丽婉约的艺术效果。“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江雨菲菲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些都是与流水有关的句子,都是与秦淮有关的句子,都是与六朝有关的句子。翻开汉魏六朝声韵和美的乐章,无处不泛漾着流水的身影,“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思君如流水,何时穷已时”,“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在这样一个兴致渐趋低迷,浓情快要稀释的夜晚,古典的流水铺展着……诗人踱着方歩,郁郁蓊蓊的荷塘轻盈在定格在濡湿的视野,于是南朝民歌《西洲曲>》在一片梵婀玲喑哑的弦音中起承转合,而这是首缠绵的情歌,接近而立之年的诗人怎会一下子从“莲”想到了“采莲”,又从“采莲”想到“采莲人”呢?,而且将滥觞于六朝的情丝为月白之光刷下了亮色呢?(“叶子出水很高”,只能让我想到《七年之痒》里的玛丽莲。梦露),看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蕴藉着六朝时期的某些时代特征,“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南北对峙,六朝囊括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偏安东南一隅,佛学兴盛,文风绮丽柔靡,将男女之情的唯美推向极致,“开门郞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我不喜欢莲的飘摇之态或袅娜之姿,而更在意莲的隐喻和征象。诗人是孤独的,莲有果实之丰、青涩之美,容易让人产生入世的遐想;诗人是脆弱的,他推开自己的家门,可觉得什么声息也没有,这种感觉和《爱莲说》是有差异的,并没有传达“出污泥而不染”的虚象,更没有那种“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劳齿颊者也”的世俗与功利。他真正“规矩虚位,刻镂无形”。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感觉被后来者肢解得面目全非,把一种美好的心灵感受非常政治化了,并把<<西洲曲>>里重要的句子当成了废弃物删除了。(王继林写于2002年)


    13、再游曲江。雨后绿新,曲江更美。在远处,只见芳草萋萋,林木离离,小径逶迤,跌泉溅玉,地广阔而渺远,景秀丽而迷人,让人心旷神怡。到湖边,只见水净映碧空,千里不惹尘,白云抱幽石,岸柳舞翩跹;湖中群鸭凫水,荷叶田田,锦鱼穿梭,波光闪闪。啊!我醉了,醉了,醉了!能不醉么?任谁到这里,也会沉醉,也会“不知今夕是何年”。

    想让我们坐游览车,我坚决不。如此胜景,怎能浮光掠影?如此仙境,怎会腿累脚疼?走!沿湖浏览,醉心山水,品味着“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韵致,感受着“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的境界。走过一处又一处的琼楼玉宇、桥廊轩榭,观赏一湾又一湾不同的水域景观,品读那一首首、一副副富含深蕴的诗词、楹联,我如痴如醉,流连忘返。走着看着,突然峰回路转,有亭翼然。此亭临碧水而立,傍碣石而建,抬头一望,“曲江亭”三个大字赫然入目,我心中再次一热,历史的余温让我心潮迭起,思接千年……


   14、从四川九寨沟旅游回来,尽管时过境迁,但那里“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景色还时时在心中思念,常常在梦中萦绕……

    那天,当我一踏上九寨沟的土地,便被那里迷人的景色所陶醉。只见,一团又一团乳白色岚霭,眷恋着彩树漫遮的群山。绿水,如歌地奔流;浪花,濡湿了岸畔摇曳的野花。我们已经沉浸在九寨沟的青山碧水之中了。
  
  阳光灿烂,秋空谌蓝。山间飘溢着早晨的凉爽与清芬,自然是看五花海的好时光。
  
  海水里贮着一汪温馨的蓝,细细地望,大海漾出一种冷冷的绿。那玻璃般的水,让一切都浸于幽深的梦境之中。
  
  跨上狭长的木桥,水底凝成一神秘而朦胧的面具。标本似的灰白的枯木,静穆地偃仰在蓝蓝的水中,细细的涟漪随之圆圆荡开,静水也随之现出粼粼波光。晶莹的水面倒映着四周那彩色的花树,以及遥远那银亮的雪岭,显得幽邃而绚丽,雄峻而挺拔。阳光从天空的碧蓝中泻到平滑的水面,便又幻出一片灿烂。
  
  凡看过五花海的人,无不认为它蕴含着无数美妙而神奇的传说,他的梦境和想象也一定是彩色的。忽觉自己的一颗心也浸入这泓如画的光晕中了。就让记忆的胶卷载上这帧明艳的画图告别这璀灿的天地吧!
  
  沿途的景色皆美得超乎人们的想象。水蒸腾成乳白色的岚气在浮升,一缕一缕袅袅栖息于浓密的山林,如幻似梦、如诗似画。简直美得令人心醉。
  
  远远就听到轰鸣之声,是日朗瀑布?银色的飞练从陡峭的崖壁咆哮着坠入幽深的谷底,飞腾成一片迷茫,似雪塑浮雕——这真是原始的狂骤。水雾若凝烟冷雨,扯起一幅透明的帷幔,在阳光下闪烁。遥望远方积雪的山巅,近观奔流不息的瀑布,便即刻觉得飞扬于眼前的,正是浪漫的雪——白色的精灵。
  
  这里的风景,恰好与五花海的恬静形成一种截然的对比。那一些安谧之绪,尽随了这壮阔气象而消融得无影无踪。静水微波,应是“晓风残月”者的咏叹之景;悬瀑飞湍,才是“大江东去”者的歌唱之境.
  
  最爱五花海的宁谧,更喜日朗瀑的狞厉.。清清的九寨沟的水哟,真给我们游子们以无尽的悠思遐想……


    15、时光载着岁月倏然进入仲夏。 

    透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飘着,飘着,慢悠悠地散步。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泓溪水,一介孤亭,一片葱郁。一如“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白云抱幽石,绿蓧媚清连。”的世外桃源。或一种清新,或一种感动,或一缕温馨,让喧嚣的心灵在安详而宁静的桃园中得以澄清,物我两忘,乃是至胜之境。 

   远眺天边的晨曦,仿似述说新生的故事。人之初,如这般的纯真,洁净。回首往昔,似乎很遥远,又仿似如昨。走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让人留恋,晓看“汇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壮丽让人不舍,滋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愫让人憧憬。夜色阑珊处,淡淡的空寂,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惆怅袭上心头,来来回回,低下眉头,又上心头。斩不断的林林种种,一幅模糊的影像,一首未完的诗行,一曲幽怨的笛声,一波轻漾的涟漪……暗自思量,几番铭思,凭窗轻倚,任由仲夏雨后略显清冷的风吹近,吹扬了散垂的三千烦恼的长丝,听凭落寞如同飘然而逝的花瓣儿,轻携一缕馨香寂然归于尘渊。 

    抖落一身尘土,洗尽铅华,摆脱羁绊,去寻找那一抹愉悦的宁静,拥进大自然的怀抱,贴近自然的淳朴,荡涤灵魂。面对蓝天掩映下的巍峨山峰,茂密翠绿的森林,曲径通幽处的孤亭,潺潺溪水......有些迫不及待,有些一番际缘。纵情山水间,呼吸清新的空气,嗅着花草的芬芳,零距离,触摸溪水,清澈透明,掬手可饮。恬静中忘却了烦恼,流逝的溪水连同都市的愁绪散远了。甚有“山水含清晖,清晖能跃人,游子憺忘归。”的感慨。几许萦怀,那“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的深幽,还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清澄入幽梦,破影抱空峦。”的惬意,多少为忧伤平添几分慰藉。 

    也许,在我看来“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何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想……我更要……寄情,只为那一片山水。


    16、傍晚,夕阳斜照,炊烟袅袅,既有“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的意境,又有“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景象,更有“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的静雅与悠然。

    朦胧暮色中,炊烟飘然,薄似纱,轻似雾,带着浓浓的诗意与山水画的浪漫气息,散发着幽幽的馨香,或许有从远古飘来的一份神秘,一份自由,一份幽然;或飘向未来的无限,如花的芬芳在空气中弥漫,把轻幽,淡然,无拘无束,无所牵伴的那份洒脱发挥到了极至。于是,把心融于这烟雾缭绕之中,便觉置身于美景圣地,远离那万丈红尘,远离那繁忙纷扰,只有一份清幽,一份恬静。

    绿水、炊烟、青山,透着大自然的神奇与智慧;透着来自遥远的一份朴素;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让人不觉想到人们从古时的钻木取火到现代城市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心重归自然,返朴归真。让心放下沉重的负荷,有一个休息的驿站,如云的飘萧,自由,如雾的神奇朦胧。亦有“千山万树绿如织”的意境.那稳健,厚重的山镶嵌上了一层淡淡的雾,水亦仿佛笼罩了一层薄薄的纱,让人忘却一切尘世的纷扰,真正到达物我两忘的境地。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50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